社会信息化商机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4-05-23 17:42:45
社会信息化商机篇1
(一)有利于提高社区商业环境和人员素质
社区信息化,必然要求用到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设备,社区信息化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人员进行经常性地培训教育,使人员逐渐摒弃随心所欲的旧工作方式,处处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提高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仅要求社区居民具备信息化的基本素质,同时对商业企业员工的素质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促进社区管理模式的变革
人们在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时,必然要应用到it工程、企业流程再造等新理论对商业企业旧有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革,使之具有简单化、平面化、并行化等特点,以满足信息系统的要求,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有效、高速的服务。
(三)有利于商业企业现代化经营和社区对外交流
几乎所有的社区商业企业都有心于建设社区的信息化,在社区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中,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商业企业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环境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还使社区的对外交流更加便利,改善社区形象的同时还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四)商业模式创新对社区信息化的特殊意义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初级阶段,还属于工业经济社会,而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建设的基础上已进行信息化建设,真正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确定了发展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发展,从而实现我国从工业经济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迅速转型。实施信息化建设是社区实现这一转型的具体表现,在信息化为社区商业带来良好机遇的推动下,了解社区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社区信息化的挑战,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将是使我国社区商业实现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社区商业企业采用信息化技术后,对社区商业企业竞争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社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及原因
经比较,国外社区实行社区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信息化的状况与我国相比,我国的社区商业模式促进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及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模式管理和制度欠合理
在现阶段,资金短缺是社区信息化的普遍困难,而且在将有限资金合理使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上,社区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社区将对信息化投资的大部分资金投资在硬件设施上,而忽略了对配套软件的投入和对人员信息化操作的培训。软件方面资金投入的缺乏使得信息化的设备只是用于简单的文件和数据处理,在其它方面设备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化的效益根本无法体现,造成投资浪费。
(二)很多社区无法正确认识信息化
很多社区也盲目地扩大了信息化为社区商业所带来的效益,认为只要实现了信息化,就会有巨大的回报,社区商业企业的竞争力就一定能增强,经济效益就一定能提高,以为实现了信息化就等于实现了一切,这是完全错误的。
(三)很多社区商业企业缺乏信息化基础和复合型人才
由于社区没有太多甚至根本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社区的管理类产品必须是便于使用的“简单式”产品,根本无法体现信息化的效益。这样,社区既缺乏信息化基础,又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直接影响了社区信息化进程,也阻碍了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三、基于社区信息化推动的商业模式战略创新
(一)创新商业模式的提出
针对现阶段社区商业企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本文提出建设社区btoc电子商务的思路,即利用信息技术的电子平台,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集中发展电子商务。相对于目前广泛流行的电子商务概念,社区电子商务主要是在地域上加以限制,致力于在小范围区域内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发展btoc电子商务模式。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社区btoc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btoc社区商业模式管理与运作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btoc社区商业模式是一种运作管理技术,它能够使企业的活动范围从仅仅最佳的物流活动扩展为涵盖企业和社区的所有服务职能,如市场营销、配送服务等,所有这些职能都以最佳的方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btoc社区商业模式是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扩展,其目的是将组织的物流职能和供应链中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紧密联结,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社区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联盟合理地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第三,btoc社区商业模式的实际应用是以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核心组织在一起的,包括顾客及时拿货,降低成本的方面,也包含利用新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力量,以便在针对市场具体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第四,btoc社区商业模式包括三个主要流程:实物流程、资金流程、信息流程。
因此,btoc社区商业模式不仅仅是导入信息科技与网络,更重要的是必须从了解顾客需求及企业自身定位着手,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专注于核心业务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以供应链管理来拓展电子商务,重新定位企业在电子商务信息时代的策略与运作模式,才能获得成功。
四、优化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社区信息化的途径探讨
(一)整合现有商业和信息资源
btoc社区商业模式主要适应于社区商业企业,基本局限于本社区内的情况,在原有商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将供应链上的本社区客户通过建立电子平台相互联系起来,优化原有的交易流程,在社区btoc商业模式的各种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保证下,配合物流配送、外包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内容管理、网络商务等基础设施基础,改进原有商业企业与社区间的业务流程、促进企业与社区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顺畅。
(二)优化btoc社区商业模式实施步骤
优化商业企业供应链的下游客户。通过合适的评价程序对客户进行评价,选择具有建立社区信息化能力的社区进行合作,保证供应链后端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顺畅。另外通过对下游客户的能力与信誉的评价,进行供应链整合,优化交易等衔接环节。保证以本企业为主的供应链系统的顺畅运行。
另外,还需优化商业企业内部供应链。使原有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的各个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孤岛联结起来,实现内部的集成和共享,以配合社区btoc的实施。并建立社区商业企业的电子平台与银行的同城交易系统的接口。
社会信息化商机篇2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用风险已成为参与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应通过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建设一个高效、规范的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构筑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防范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机制。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从事商务活动的新模式。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明显。但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不稳定性,电子商务信息易被修改、毁坏与丢失,加之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诚信问题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局限,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卖性与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相比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如何取得并维持顾客的信任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所在,欲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先加强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一、信用机制建设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2010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网民新增2000万人,网民总数达到4.04亿人。伴随网络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加,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活动逐渐被我国公众所接受,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电子商务机遇。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不少企业的诚信度还不高;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诚信缺失行为盛行,“三角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等信用危机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无疑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也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仅在少数行业开始建立,不少企业尚未建设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大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信用管理部门。人们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不重视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时常错误地选择交易对象,从而导致违约或不履行合同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二、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
信用风险是指商品交易主体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会使商品交易主体因未能获得预期的商品交易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因此,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采取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措施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目前,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理论研究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基于此,对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借助贯彻执行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强大东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预防并降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并目相互监督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
加强电子商务客户档案管理,根据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电子商务交易品种与规模,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为了防止坏账,当账款逾期在3个月以内,由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进行追收;对于超过3个月的应收账款,应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力量协助追收;对于超过半年的应收账款就必须作为坏账处理,应采取法律行动追讨逾期账款。对于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不能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而应将这部分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
在企业内部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实行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行为。通过建立这一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使员工以诚实守信、审慎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电子商务业务,建立一支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2、建设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加快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各相关电子商务的网站都应发挥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起功能强大的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研究。采用适当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实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与控制,从而降低电子商务参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做好重点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建立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管理系统。
3、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开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方法主要有信用风险因素评估的“6c”法和信用评级法等。“6c”法是指根据商品交易主体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nater-a1)、经营环境(condition)和经营连续性(continui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履行商品交易责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信用评级法主要采用z值模型对体现参与商品交易企业的赢利、营运等能力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进行加权计算进行信用风险等级评分。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已成为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子商务特点研发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计算电子商务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识别和量化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为防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提供了强大武器。在构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时,应采用通用信用语言,注意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信用许可范围。
三、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信用风险的发生通常具有突发性、不可逆性和传递性等特点。因为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基本要素及其损失的度量研究尚不成熟,运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难以准确识别和计量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和网站普遍缺乏—套完善的电子商务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评分标准与量化评级方法。况且,信用风险受国家经济状况改变、 社会政治因素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仅依靠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和网站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控制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是不够的。
电子商务政府主管部门应在相关电子商务网站和电子商务参与企业积极配合下,借用中国人民银行等其他政府部门的社会信用体系资源,尽快建立包含实名制信用信息共享、电子商务合同履约备案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等内容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1、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
不诚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共享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针对这种情况就应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让个人和企业的电子商务诚信已录成为共享的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电子商务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在构建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应做到:规范信息采集程序、信用资源共享、完善信息管理。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必须在法律规范下,界定信用信息的合法公开与合理使用范围,注意解决信用信息的披露与保密之间的矛盾,为公众共享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提供法律保障。
2、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
由信用关系的当事人分别对与信用管理相关授信人的信息进行收集、鉴别、分析、评级等活动交易成本往往太高,而由社会化的机构,如以征信公司为例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来为信用当事人服务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类信用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资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保险以及商账追收等,它构成了社会化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成为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信用管理服务,必将大大提高电子商务的执行效率,促进其长远发展。
3、失信严惩机制
追求功利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而要扼制失信者的不诚信就要强制性建设有效的制度,进行外在约束。在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让失信者为其不诚信付出应有的代价。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对遵守信用者应进行褒奖,对失信者进行惩罚,是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失信者进行行政或司法处罚,并将受到行政或司法处罚的企业和个人披露于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从而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打击社会经济生活中失信违法现象来提高社会整体信用等级,这样企业和公民的信用意识才会不断提高,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才将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无论人们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要围绕着依据相关法律签订协议和按照信用管理制度履行协议而进行,并受到相关法律保障与信用机制约束。所以,经济行为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不仅可以圆满实现经济行为的目的,而且会促进经济行为的科学化,提高行为的效率与效果,极大地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电子商务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信用机制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形成“诚信为本、以德经商”的商务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提升经济竞争力,以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勇、陈富扬: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与信用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6(4)
[2]彭柳:b2c中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信用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车纯:基于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4]黄潇: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建设[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报,2006(9)
[5]马俊缸:试论如何构建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社会信息化商机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伦理文化
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在当今经济成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金融和社会问题形成强烈的互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商业银行不仅是经济的基本组织,也是社会的基本组织,更是一个可以促进和引导全社会保护或破坏生存发展环境的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商业银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经济责任
商业银行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起点,只有自身健康发展,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才能为投资人实现价值回报,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因此,健康运行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些都是体现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商业银行经济责任。
(二)法律责任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任何机构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法律。同样,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其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要求商业银行在道德及法律规定下履行其经济使命。如:商业银行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按照法律及公司章程进行利益分配,依法进行风险防范,支持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三)道德责任
在商业银行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的同时,也要要求商业银行承担道德责任,道德责任也是商业银行承担责任的重要方面。商业银行是社会的经济组织,同时也扮演着“企业公民”的角色。因此,社会期望商业银行要合乎道德地做事。
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
(一)完善外部法律体系
我国一直在推行依法治国,所以通过相应的法律来约束商业银行承担其法律责任是构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体系的出发点,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未来对《商业银行法》的修改中,承担社会责任应作为一般条款,确立为商业银行法的基本原则,这样一方面可以与具体的规则共同构筑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的隐形网络,成为行动的参照系;另一方面,也是衡量具体规则本身“合法性”的基准。商业银行法中应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兼顾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势人群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等。
(二)构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约束监督机制
在完成立法的同时,监督约束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建立良好的约束监督机制,可以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从完善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外部督促渠道来讲,政府、行业组织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方面,政府及其相关监管机构必须尽早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规章和监管体系,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与政策。另一方面,银行业协会、工会组织、国际多边社会责任协会等银行业行业组织必须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商业银行内部落实
商业银行的内部方面也应该好好落实自己的责任。首先,商业银行树立应社会责任意识,发扬社会责任伦理文化。具体实施中,关键在于在商业银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中融入社会责任的观念,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占用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对社会的必要回馈。从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视角考察,商业银行应倡导公益责任文化,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之中。其次,要健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社会责任,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员工待遇,维护股东权益,重视投资者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社会责任。
(四)提高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信息透明度
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信息透明度对于社会责任体系构建也应发挥积极作用。近几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定期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信息透明度有一定提升。根据博弈分析,信息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掌控能极大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故在保持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信息的畅通上,信息相关者负有极大责任。为防止信息在信息相关者处阻塞,有必要制定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提高监管效力,规范商业银行与信息相关者的信息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侯秉乾.我国银行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j].中国金融,2005年23期.
[2]杨照江.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层次分析 [j].经济师,2011年04期.
社会信息化商机篇4
沃尔玛的科学管理是其成功的关键。为适应如此巨大的零售商业的需求,沃尔玛拥有一个规模空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微机工作站有5500多个,总站和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工作站保持看热线联系。1987年,公司建立起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信系统,以便节省总部和分支机构的沟通费用,加快决策传达以及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整个公司的运作效率。沃尔玛与 informix合作建立 in—formix数据库系统,系统信息总量达到4000千兆的海量,每天仅条玛阅读机读写的信息就有2500万字节之多,总部每天和各地分支机构交换的数据达1.5亿个字节,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间数据库。依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任何一件商品的销售都会核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当库存减少到一定量的时候,电脑会发出信号,提醒商店及时向总部要求进货,总部安排货源后送往离商店最近的一个发货中心,再由发货中心的电脑安排发送时间和路线,在商店发出订单后36j卜时内所需货品就会出现在货架上。作为沃尔玛的总裁,依靠信息系统,可随时调用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家商场的营业情况数据,知道哪里需要什么商品,哪些商品畅销,从哪里进货成本最低,哪些商品利润贡献最大等等。沃尔玛就这样和众多消费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也成为许多消费品制造商联系市场的重要渠道,这个巨大的销售网络,决定看许多商品的生产消费过程。
[评点]
沃尔玛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价格营销,服务营销,形象营销都是其成功的基石,但所有这些,归结为一句话,即沃尔玛已真正实现了管理现代化,不论其经营管理思想还是其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都已经达到了一种较高的水准。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转换,信息化和信息经济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经济形态。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第一类经济资源,组织、企业家素质是第二类经济资源,制度和信息则是一种新的经济资源,即第三类资源。同时,一定社会的经济体制或制度理性,也是由于社会的信息流动规则所决定的。信息意识是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基本单元的企业无时无刻不处于及时产生、发送、接收信息和凭借信息识别市场运行趋势的运行过程之中。完善的市场经济活动应是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三者融会贯通的统一运行过程,其中信息流量中枢神经系统,是启动器和指南针。
沃尔玛的成功就在于它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凭借其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和超人一筹的信息管理理念,实现了其企业规模的发展并最终成就了在零售业的霸主地位。沃尔玛借助信息化战略获得巨大成功对同样处于信息社会的中国商业企业有何启示呢?
一、信息化是商业企业的必然选择
首先这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商业企业处于市场经济体系的最前沿,所感受到的竞争残酷更胜一筹。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生存之道是收益与成本的比例,如何在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保持、扩大利润是企业经营中的第一要务,作为商业企业,则必须做到对市场和商品的相关信息充分了解,并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方能保证获得足够利润,维持自身的生存。正如沃尔玛,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获得竞争优势。零售店盈利的关键在于库存的控制,而好的库存控制又建立在好的单件商品管理基础上,这就要求商业企业能像沃尔玛那样实现高效率的存货管理,使企业能迅速掌握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及市场需求趋势,以减少库存风险,降低资金积压,加速资金周转,取得竞争优势。
其次信息社会要求“快”字,实现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取得竞争优势。以闪电般的速度在对手措手不及时给予打击,虽不人道但也折射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这种高速度就是企业在产品竞争、服务竞争等竞争中以信息和传播为工具,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内部的最佳组合、控制、协调为基础,用最低的成本创造质量最高的产品或服务,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市场或占领市场,以信息收集分析为基础,找中对手的弱点,强化打击力度,以实现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再次,这也是信息社会中整体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对商业企业的必然要求。信息社会中首先可预知的趋势是人工费用的不断提高和自动化办公机具价格的不断下降,其次是整个社会电子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重要的是信息化对金融领域的革命性影响,不仅引起了金融工具的创新,同时使交易形态出现了较大改变:信用卡、自动提款机,多用途电子卡、计税收款机、以及各种金融交易卡提高了购物付款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使传统结算方式受到挑战和改变。
二、商业信息系统的特点
商业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处于整个经济链条上的特殊环节,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凭借对消费信息的垄断使商业企业在与制造业企业的竞争中渐占上风,同时他们又通过对制造商的控制和引导来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
商业信息系统本身的信息特点主要集中在信息量大、数据结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像沃尔玛那样每天1.5亿个宇节的数据交换量。但很显然的是商业企业必须面对诸如企业的销售记录、服务记录、顾客的投拆记录、贸易联系记录、商品本身记录、企业内部管理记录等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汇成商品流通信息,包括商品来源信息,商品流向信息,仓库管理信息,顾客信息,设备投资信息,各种管理费用以及经营分析与预测等。
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质应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是系统工作的对象,是系统的主体部分,同时利用数据库系统可以使前面所谈的各种信息数据实现充分共享、实现最小冗余、保持一致性。最终而言,对所有这些数据实现及时经营分析,包括商品销售分析,商品经营保本保利分析,商品流转情况分析,客户往来情况分析,内部财务分析,市场趋势分析等才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精髓所在。数据如同人的四肢,分析才是人的大脑。
三、商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
商业自动化是商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业管理科学化与自动化、进销存业务的自动化和配套的标准化软件系统。商业自动化的发展,是在管理科学化的前提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结合各种信息处理设备,通讯设备实现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具体技术选择如下:
1.条形码技术
商品条形码不仅是商品国际化的标志,更是商业企业自动化的基础。例如美国现今的超级市场一般要经营22000种商品,其中又有上千种商品不断地更新换代,通过条形码以及光扫描阅读器,零售商能及时掌握商品成本、价格、销量、利润、推销手段等信息。
2.ecr和 pos系统。ecr(电子收款机)和 pos系统是商业自动化信息管理的基本技术设备。pos系统由电子收款机和计算机联机构成商店前台网络系统,主要功能在于对商品的交易提供服务和实际管理。据日本零售统计,不使用pos的零售商纯利润一般平均在3%的样子,应用了 pos系统后,商店的费用平均要增加10%,但纯利润却仍有增加,平均可达4%,在激烈的竞争中,这1%可能就会成为零售店生存的关键。
3.edi技术。edi技术是电子数据交换的简称,是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流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贸易”。曾有人作过测算,应用 edi的总体效益为:商业文件传递速度提高81%,文件成本降低44%,由差错造成的商业损失减少40%,文件处理成本降低38%,竞争能力提高34%,同时,edi的间接效益可达到全部贸易额的3—5%,这些效益主要源于将原来分散的业务加以整合后的整体规模经济效益。
四、信息化对商业企业营理的深刻影响
信息化对商业企业的影响绝不只是技术应用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对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营销规划进而整个企业管理思想现代化演进中的重要影响。
1.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商业企业在未来社会中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形成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彼得·f·德鲁克认为,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它不同予以职责权力划分为标志的传统组织,而是以信息系统来规定组织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不再按管理跨度进行控制,而是以信息传递幅度为管理原则。控制只是获得信息的能力。一个组织只要完成信息的接收和传递任务无需设置上下对口的组织层次和人员。
对比在自动化水平低下时,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形式缺乏信息的交叉传播,信息分散呈水平状态,而收集的却是垂直分布状态,这必然加大管理层次,增多中层经理人员,同时他们又具有很大的控制信息渠道的权力。而信息社会中,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将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在组织内的指挥和控制作用,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现代西方企业管理实践中美国的花旗银行、加拿大的梅西——费格森拖拉机制造公司、日本的一些综合商社,已建立了以信息为基础的管理机构,近几年来各大计算机公司ibm、微软等纷纷裁员(裁减中间管理层),建立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内部组织体系,实现了公司经营的持续发展。沃尔玛便是这种趋势在商业中的典范。
与此同时,信息化对传统的集权分权的界定实践运用也提出了挑战。传统管理中认为基层的信息最全面(相对于自己特定岗位),同时又是最不全面(相对于其他信息源),于是透过中间管理层的信息传递便成为极其自然的选择。由于各级不同管理层次具有各自不同的信息量而导致的集权与分权的界定:各层管理人员(职员)依据各层的信息充分获得与各层管理目标相当的授权。但现代信息社会情况会出现变化:信息的充分沟通使得各层的管理人员(职员)具有几乎相同的决策资本,在排除管理水平、教育水平等因素后,即认为每个人都是纯粹理性人时,任何一个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可以根据相同的信息源作出相同的分析、综合与判断决策,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已没有集权、分权、授权的分别和必要。但这种情况在现在不会有,在将来的信息社会中同样也不会成为现实,在企业经营中,会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作出某些对信息源的封锁,以及让某些信息的传递具有单向性(这一切主要靠物件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缩减中间管理层,同时对各层的分权将更具理性,分权的幅度和范围将会有所扩大。
2.信息化对商业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随着信息的进一步深入,零售店的经营模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二战以后,方便店、连锁店逐渐兴起,80年代以后,连锁店、超级市场以及随计算机技术兴起的网络商店等发展极其迅猛,以全世界范围来看,它必将进一步超过百货业的传统商店,这一类新的经营形式成功发展的技术支援即在于其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日本目前连锁店的销售总额已为百货业的1.6倍,超级市场则更高,从日本pos系统应用来看,到1994年3月底止,百货业、连锁店和超级市场的pos安装分别为48869、58108和243609台。沃尔玛便是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
3.信息化对营销思维的影响。
社会信息化商机篇5
一、深度开发应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实践尝试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工商分局通过全力建设三大应用系统,促进了工商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
(一)开发《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
该局通过努力,开发完成《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用固化软件对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随时快速产生一系列对各级领导、广大企业和内部有关单位都较具价值的经济信息。其做法:一是立足数据分析,对自身掌握的每个业务数据的数据项进行十分认真细致的分析。努力挖掘数据背后所包含的内在信息。二是立足数据质量,大力开展业务数据纠错补录工作,着力保证信息的客观准确,三是立足需求调研,对各级领导、广大企业和内部相关单位三类不同对象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着力提高系统的应用范围。四是立足应用宣传,以“工商与路桥经济同行”为命题,积极投入分析结果的应用宣传,着力放大信息的社会效益。五是立足市场运作,为地方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经济信息服务,着力促进信息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个系统,在多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一是提升了工商部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长期以来,统计了解某一业务数据,都是借助于相关业务管理系统的综合查询功能,如果查询较多数据,效能很低。通过本系统,很快就能将有关数据变成形象的报表和图表,使业务数据快速活化为各类信息。二是提升了工商部门高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利用本系统。随时分析产生路桥辖区的相关经济信息,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企业提供服务,是工商部门高位助动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三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使用“工商与路桥经济同行”这个较为响亮的提法,宣传分析结果,有效深化了工作成果,增进了工商与政府的关系。
(二)打造路桥最大综合性门户网站――路桥直通车
2005年开始,该局以开发工商信息资源为手段。在全省乃至全国工商系统中率先开展路桥直通车地方综合门户网站建设。主要做法:一是全面整理开放工商企业信息资源。将属于第三产业的商家信息。按吃、住、休闲、购物、娱乐等方面的社会需求进行可读性归类和推荐。成为高端信息产品。然后在网站上直接,供社会公众无偿查询。二是全力整合辖区信息资源。在网站中,设置政府、企业、市场、公众、数据中心、天气、汽车时刻表、便民通告等模块,分别用于整合这些层面的经典信息。为网站聚集大量人气。三是广泛借助社会资源。在网站运行中。以双赢为目的,与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人才中介公司等合作,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开发维护和法律、人才信息等模块的运作,从而使整个网站建设能够有效开展起来。
通过这一网站,创新了提升工商行政能力的工具。一是工商信息资源开发产生极大效益,网站的核心模块是以工商信息资源为基础开发的各类消费信息和公众信息,将这些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增强辖区企业和商家竞争力。二是工商助动经济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网站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信息网上、获取各类消费和经营信息、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提高中小企业网站效能等提供了综合性平台,同时也带动了路桥信息产业的发展。三是工商自身事业得到极大发展,网站相当于为该局创造了一个完全由自己主导的名牌网络媒体,使以新闻中心为构架的社会宣传工具得到创新,为宣传12315维信维权、市场商品质量检测结果、工商执法等公众关注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载体,
(三)开发《手机短信综合运用系统》
该局建有一个手机短信综合运用系统,此系统的最大亮点。一是该系统与经济户口数据库关联,实现普通用户可以用手机查询经济户口信息,实现从另一个层面开发工商信息资源,服务广大企业。二是移动公司基于广大企业反向查询经济户口信息的预期收入,对分局向各个层面发送的信息全部予以免费。为此。分局又将该系统作为一种宣传工具,经常大批量发送有关工商政策法规、企业信誉、消费警示等需要告知社会的信息。
该系统也取得了实际使用成效。一是工商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系统与经济户口数据库实现连接,使用户可以通过普通手机从该库中调用相关经济户口信息,发挥了该库的社会效益。二是工商宣传渠道得到创新,各类经济主体免费接收工商的有关提示警示信息,有助于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创新了工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更好地体现新时代工商执政为民的宗旨。
二、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内容和价值
经过实践尝试,明确工商部门自身到底拥有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是深度开发利用的前提。按照社会需求划分,我们认为工商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市场主体登记监管信息
各类经济主体是整个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浙江工商部门作为各类经济主体的法定登记与监管机关,拥有全省230多万家经济主体从出生、发展到消亡全过程的登记监管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这是工商部门最核心的信息资源,对各级领导、广大企业、社会各界和内部干部职工来说,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它为工商部门在信息化时展提供了深厚基础。
(二)拍卖备案信息
商品拍卖是现代社会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拍卖信息对许多人来说是高附加值的信息资源。工商部门作为商品拍卖备案的登记管理机关,在第一时间拥有拍卖单位的商品信息。据统计,2007年1月至9月,仅台州市各级工商就办理拍卖备案232件,如能对这些信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快速汇总整合,然后通过最快捷的渠道反馈到相关人员手中,对拍卖人和受卖人都将会受益不浅,从而产生诸多的经济效益。
(三)品牌管理信息
驰名和省市著名商标代表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工商部门作为驰名、著名商标的认定机关,掌握着最完整的品牌管理信息。据统计,目前仅浙江省企业就拥有驰名商标186件,省著名商标1300余件,另外,还有各地开展的市级著名商标评选。作
为普通公众和社会各界都希望能从权威渠道完整了解这些信息,同时。对企业又有强烈宣传品牌的诉求。因此。如果将这些信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有效梳理和,对公众和拥有品牌的企业都是一件好事,并将进一步促进品牌企业做大做强,从而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四)违法失信信息
工商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每年办理大量的经济违法案件,据统计,2006年,浙江省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6.1万件,大要案2.04万件,对这些案件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当前违法行为的动向和区域经济的信用程度,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银行和企业提供服务,据此决定相关交易行为,从而提高交易安全等级。
(五)举报投诉信息
工商12315举报投诉体系目前已成为一项民心工程。据统计,2006年浙江省各级12315举报投诉中心共接受消费者举报投诉申诉93700起,调解成功89819件。对这些举报投诉咨询信息进行汇报分析和,无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公民,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六)商品质量监测信息
自2005年起,浙江省工商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全力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重要举措是通过检测中心、检测车、检测站、检测箱四级体系。对各类食品、重点商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测。2006年,共检测食品333万批次,组织商品质量监测1.7万批次,对这些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定期检测公告,可以有效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
(七)政务公开信息
政务信息是指各机关单位为履行政务职能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生成的信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实施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工商部门的政务信息除了上述6种信息以外,还应包括部门职能、收费规定、法律法规、执法动态等基本信息。执照办理状态、案件办理结果等业务信息,以及内部文件、调研、报道等事务信息,这些信息与企业生产经营和干部职工开展日常办公休戚相关,有较高的政策价值。
三、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思考
市场主体生存状况的研究和当地经济格局、趋向的分析,是工商助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商引导科学发展的话语权所在,要关注和总结这方面工作的经验,并通过系统内较大面积的试验,形成固定的“软件”和“工具”,以强化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全省经济户口数据是一个宝库。现在通过整合,既为政府决策所用,也为社会大众所用,既是公益性的也可有助于市场化运作。这样,数据资源的效应才能放大。那么,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总结该局的实践尝试,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一)认清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具体目标
对于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具体目标,应该是开发一套较为完善的《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可以快速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信息情报。建成一张富有成效的《工商业务信息综合网络》,可以快速传递相关信息给不同需求对象。通过形成和提供有效信息,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首先能够自动对各类工商业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形成报表和图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其次,对在册经济主体,系统可对某一时间段、某一类型、某一行业、某一辖区或某一范围注册资金5种条件随机组合的企业相关情况进行统计,生成相关报表和清单,为广大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和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再次,系统可对企业年检、市场管理、合同管理、行政执法等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单位有效开展工作及制订相关工作计划提供帮助。《工商业务信息综合网络》能够实现将有价值的工商基础信息和通过综合分析产生的各类信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站、手机短信、寄发资料等途径主动发送给不同需求对象,在流转应用中产生价值。
(二)探索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具体途径
所谓开发途径。就是把有用的工商信息资源通过哪些渠道传递给所需要的人。根据现有媒介条件和每个信息资源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是网站、纸质、手机短信、声讯、广播电视五位一体,综合运用。
(1)网站。网站作为一种新兴信息传播工具,其受众对象和传播效果可与报纸和电视媒体媲美,而且创建网站远比电视和报纸方便。开发工商信息资源,网站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途径。前面讲述的7种工商信息资源都可以用网站开发,其中拍卖备案、品牌管理、政务公开等信息只有用网站开发才能更有效。
(2)纸质媒介。纸质媒介作为一种传统信息传播工具,包括报纸、书籍、刊物、内部信息通报等。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现冒充工商干部推销自印企业黄页手册的现象,屡禁不止。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工商部门自身在纸质企业黄页开发方面滞后,无法满足广大企业现实需求。解决之道应当是以县区局为单位,尽快启动工商企业数据黄页项目。
(3)手机短信。当前,手机短信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站以后的第五媒体,通过手机收发一些短小精悍的信息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工商部门的信息资源,如果进行深度开发。应该也有很大潜力。
(4)声讯。关于声讯。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电信的114电话号码查询系统和168语音服务系统。作为开发工商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一种途径,声讯是一个盲点。按照目前工商信息化的现状,省局统一开展这项工作,应该是投入少,影响大,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5)广播电视。广播和电视作为两种传统的信息传递媒介。就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角度来说,功能相对较弱,主要是通过电视新闻或专栏工商的一些执法动态,通过新闻会传递一些服务或监管新举措,通过广播一些消费警示等。
(三)加大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力度
一是提升信息资源质量。信息资源的质量是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今年上半年,省局在全省范围内部署数据质量提升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足。首先是业务数据完整性还很不够。主要是12315系统、合同抵押、商标管理等业务软件存在不完善,在一些地方应用明显不到位。其次是深层次的市场主体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没有法人条件的主体登记为法人制企业、具备法人条件的主体登记为个体工商户、没有合资的主体登记为合资主体,形成“假企业”、“假个体工商户”、“假合资”,无照经营和有照但已停业现象大量存大,导致不同程度的主体性质和数量的失真。再次是经济主体行业分类不够规范甚至错误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在抓好原有数据纠错补录的基础上,要按照《浙江省工商业务数据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加强数据录入人员的质量教育,从严新数据录入标准,加强督查考核,健全相关制度。同时,加强对无照经营和有照但已停业对象的执法管理,努力减少主体真实数量的失真,进一步推进相关业务软件应用,努力使有价值的工商业务数据都进入核心数据库,提高数据的完整性。
社会信息化商机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时代特性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融会,互联网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开始出现,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已逐渐成为世界潮流。现在人们所说的电子商务,一般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它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用信息化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形态。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网络,因此电子商务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给企业间合作也营造了全新的商业环境。传统商业模式不再适应这种新的商业环境,促成了新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的产生。虚拟企业的实质是借助电子商务手段,突破企业间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对企业资源进行动态配置和优化组合,创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进而带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竞争的方向发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变革
回顾人类会计发展史,尤其是企业会计的发展史,似乎可以看出一条前后存在必然联系的线索: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会计方法。也就是说,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具有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也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会计是企业管理方法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情况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必然发生变革,传统会计面临着新挑战。
(一)无纸化会计。电子商务环境是以社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法律环境为背景的,这也是会计无纸化的客观环境。信息载体磁介质化和交易的无纸化把传统会计带入了无纸化的电子数据时代。无纸化会计的本质不是指表面上的无纸化环境,而是指无纸介质原件资料的会计处理。电子商务时代会计信息的处理全部通过现代化网络手段来完成。计算机信息载体技术是带动无纸化会计出现的重要条件。
(二)会计数据处理和传递模式变化。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模式是一种视图(报表)驱动式会计处理模式,即以报表编制为目的,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按照“凭证――账簿――报表”这种顺序化处理程序进行会计数据加工,所以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差。而在电子商务时代,通过商务流程的再造,把企业各个部分的分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而集成为一个有机系统,从而变分力为合力。通过这种系统整合以后,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就融合于企业的整个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无形之中,彻底实现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而就广域化环境而言,通过互联网会计报告将逐渐成为主要渠道,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由静态模式转变为动态模式。
(三)会计信息的使用更具针对性。传统的会计提供的只是统一的财务信息,它无法考虑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进入到电子商务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换,企业内外出现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满足他们特殊的信息需求,不得不求助于其他信息来源,或对已有信息进行重复加工,会计信息由单一的数据类型发展到多维的数据立方体。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变革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变革的优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是利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信息系统。
1、会计信息处理效率提高。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完成日常的会计事务处理,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记账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了人为误差,为会计工作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数据的存取、分类灵活、高速处理等功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深加工,生成一系列重要的经济信息,满足主管机关、财政、银行、税务、审计、投资者等单位和个人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2、会计信息共享化。传统会计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与经营组织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闭塞。信息化会计可以做到信息共享,在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其他部门的信息可以顺利地流向会计部门,会计部门的信息也可以通畅地传向其他部门;在企业外部,利用网络环境,可以将单位与其在异地的分支机构实现及时的资源、数据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及时从单位内部与外部广泛地搜集、传递有关信息,以达到计划、预测、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实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
3、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可靠。手工条件下,会计信息由凭证传递给账簿,再根据账簿编制报表,难免出现漏算、错算甚至篡改账目的现象。但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网络的运用,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信息直接来源于会计凭证,只要把住数据入口关,对凭证严加审核,保证输入无误,即可确保报表的准确可靠,在程序上抑制做假账假报表现象,从而有效防范会计信息的失真。
4、会计信息处理实时化。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一改传统会计事后的静态核算。企业的生产、销售、人事、仓储等各个业务部门,借助于网络将各种信息实时传输到会计部门,形成了企业各部门的无缝链接。企业发生交易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直接下载到会计应用程序中去,会计部门及时处理后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回去,从而使各个部门信息处于随时沟通之中,所需的会计信息随时都可获得,会计信息的搜集、输入、处理和提供实现了实时化。
5、会计信息针对性提高。满足了会计信息需求多样性的要求,反映了使用者在会计法规、会计政策、会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对会计确认与计量规则的多种选择性的应用,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决策有用性的信息需求。这种应用带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已不能满足这类信息处理的要求,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不同的决策者在使用系统时,输入不同的资料(如信息、个人偏好、价值取向等),将会产生不同的方案。
6、会计信息处理趋向智能化。在电子商务时期,随着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方式的变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更高,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原来的主要编报财务会计报表,转向同时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的主要进行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并行;由原来主要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反映情况,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参与决策,彻底实现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而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联系统,将大量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会计信息传入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中并进行相关决策,通过运行就会产生大量的模型和决策知识。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变革中的不足。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与传统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相比,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完全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将来,会计人员面临的将是大量的无书面记载的经济记录,这种信息载体的无形化给会计信息的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因为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信息,在遭到非法修改时往往是不留痕迹的,所以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与真实。财务信息被截取、篡改、泄露财务机密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由于网络上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获得其他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所以企业在网上进行贸易时,也易处于风险之中。主要是一些非法操作,如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网络病毒等,要采取适当的防病毒措施。
3、会计信息的决策支持功能不强。会计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经营、管理和决策问题,但由于财务会计职能的复杂性,其中一部分可以依据会计的历史和现实数据,经过数学模型计算得以解决,而更多的问题是要依赖财务专家和财会工作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宝贵的智慧和思维才能圆满地解决。其主观因素就会加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管理会计和决策会计提供会计信息变得尤为重要。但我国将计算机运用于会计领域较晚,会计信息的决策支持作用十分薄弱,决策仅依靠决策者个人的经验和判断,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前瞻性的考虑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广度、深度、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会计信息处理方式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去改善这种方式,把不足缩小在最小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面向未来。这必然要求重新审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建立适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新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
(一)实时控制。跨地域的实时会计信息处理将成为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生产的最基本要求,也将使得会计真正成为一项管理活动,其中颇具生命力的是网上asp的发展。将自己的业务数据直接在网上交由asp处理即可。在asp模式下,由asp服务商负责对运行平台进行日常维护和升级,并根据客户所需提供各种应用增值服务。若全社会通过asp生产会计信息,企业的会计信息自然而然就会解决“虚假”这一长期以来困扰各界的弊病,其业务数据必然是真实的。
(二)加强对数据输入的管理,提高网络系统的真实性、安全性和保密性。网络环境下,大量不相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再加上多用户共享数据库的出现,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一旦有缺乏严格控制检验的凭证录入到整个网络系统中,就很难查明原因,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因而把好数据录入关,在输入系统前数据都要经过检验,并且输入工作应由多人多组分担;对输入的数据、代码等进行必要的校检,以保证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在采取以上措施后,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物理意义开放的同时,挺高了安全防范能力,增强网络的“免疫”能力。
(三)国家立法。有关计算机舞弊的法制建设,主要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建立针对与利用计算机舞弊活动有关的法律,明确哪些行为属于舞弊和违法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的处置办法;二是建立计算机系统本身的保护法律,明确计算机系统中哪些方面受到法律保护。只有建立相应的法律,才能保护计算机系统,惩治违法者。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电子工业出版社.
社会信息化商机篇7
[关键词]公共场所;室内三维空间;信息化应用;位置服务(lbs);商品服务(电子商务);掌上商场
中图分类号:f291.1
信息“大爆炸”的快速发展给传统行业的经营和服务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刺激传统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不断寻求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和经营收益的新道路。
1.建设公共场所信息化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大的驱动力,促成新型的智能应用普及到中国城市的各行各业,信息“大爆炸”的快速发展给传统行业的经营和服务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刺激传统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不断寻求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和经营收益的新道路。
站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大型公共场所(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的经营者都在谋求转型,或主动、或被动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以提高其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瞄准这个契机,结合社会大众对公共场所室内空间,需求度较高的位置服务(lbs)和商品服务的特点,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三维信息化技术,建设公共场所室内三维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为其提供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传统行业的整体形象与运营秩序。
2.建设公共场所信息化应用解决的问题
建立公共场所室内三维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对于传统行业提高室内空间位置服务(lbs)、商品线上、线下营销服务的档次和能力,实现服务、营销一体化联动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地展现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智慧互动,满足广大社会群体基于位置服务(lbs)的智能而惠民的生活方式,满足广大社会群体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和消费能力,从而能够真正解决社会大众在公共场所位置 服务“盲点”的难题。
3.公共场所信息化应用的目标定位
建立基于位置服务(lbs)的电子商务(商品服务)运营模式;形成基于位置服务(lbs)的应用平台和移动app产品;以位置服务(lbs)为核心价值,商品服务(电子商务)为增值业务,实现利用平台优势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且持续增长。
5.新应用的概念形态
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手段及unity3d技术的结合,展示室内空间数据的现状与更新,建立虚拟化商场(超)、机场、医院、火车站等场所内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同时,搭载相应的硬件设备,利用液晶触控显示屏、电脑、移动电子设备等展示平台,表现系统的良好互动性及体验感,展现较为理想的室内空间的位置服务和商品服务信息,最终形成跨平台的移动端app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形成互动模式的“掌中商场”、“掌上超市”、“掌上机场”、“掌上医院”、“掌上火车站”、“掌上博物馆”、“掌上图书馆”等。
为大型公共场所行业形象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包装的同时,也可实现实体行业线上和线下新的经营模式,以促消费者消费,为社会大众的出行、购物提供更加便利的消费模式。
6.应用形式和内容
公共场所室内导航系统平台
利用u3d平台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性能,搭载场内三维空间数据,展示室内环境的现状,并可通过后台服务器及时更新二、三维数据,同时可开发体验感较好的模拟功能,为用户提供空间信息共享和商品体验的新模式。以unity3d引擎为技术核心,利于非视觉信息转换成可视觉信息;能够迅速构建室内导航、地下导航、局部区域导航等;方便跨平台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
在应用系统中,展示场内的二、三维空间格局,重点提供三维空间位置导向路线,及三维空间位置的定位与导航追踪。利用相应的触控设备,自由查询室内空间不同角度的位置状态,并为客户提供位置信息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及商品信息的服务。通过移动设备(手机、pad)扫描应用系统相应的二维码,下载到移动客户端,打开无线wi-fi或移动互联网,对顾客的具置进行实时定位、导航与追踪,实现顾客在哪个空间的信息;顾客和谁在一起的社会信息;顾客所在位置附近的配套资源信息,共享到一个系统平台从而真正解决社会大众在公共场所室内空间位置信息的“盲点”问题。
7.新应用的特色
7.1位置服务(lbs)的特色
(1)实时追踪。支持室内空间定位,实现“在线”与“离线”模式下位置的实时导航与追踪服务。
(2)罗盘模式。2d、3d双屏对比形式的位置指南,依据移动设备的不同朝向自动旋转屏幕,让客户不再迷失方向。
(3)数据应用。更省流量、矢量数据、体积小。
(4)定位精准。搜星定位,结合gps定位、移动互联网或无线wi-fi技术、基站混合定位技术。
(5)信息分享。支持短信分享及web位置分享功能。
(6)周边搜索。支持公共场所周边位置的配套设施,如餐饮、购物、停车场等信息的搜索功能。
(7)语音功能:语音搜索信息的功能(仅限移动设备)。
7.2商品服务(电子商务)的特色
通过操控台触摸类的展示设备或移动电子设备(手机或pad),展示商场内空间的商品信息,以及线上商品预购功能和线下商品信息的互动体验功能,动态显示更多商品的优惠信息。滚动式播放的优惠打折活动;商品所处店铺2d和3d对比形式的位置导航;应用特殊的模拟体验功能“试衣间”可提前试用、试穿商品,亦可参考平面模特展示商品的图片效果,若对商品满意可实行线上预购,用户凭借此系统中后台记录的信息,去实体商场提货,商家以“折上折”的优惠方式,实现较为有效的商品促销行为。
通过会员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点击公共场所内较为感兴趣的商品或店铺,会员用户登录系统以签到的形式,进入实体商场的相应店铺领取优惠券或积分,提前标注预购的商品,便能享受由商家提供的更为优惠的折扣信息,并实时有效地掌握商品信息的最新状态,体现惠民生活的同时,可促进社会大众进一步消费。
8.新应用的推广
8.1线上媒介
在公共场所内部宣传渠道进行系统推广,如报纸、广告宣传单等平面媒介,通过二维码链接下载到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从网站平台,点击链接下载客户端到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方式,再利用移动终端的互联网或wi-fi技术随时随地查询场内最新状态。
8.2线下媒介
在场内大厅架设应用系统的pc客户端,利用广大消费群体的口碑传播、会员服务、积分赠送、现金返赠等方式,实现系统推广的最佳途径。
9.结语
社会信息化商机篇8
一、工商政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工商政务信息公开,就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履行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全面公开。在实际工作中,工商政务信息公开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我国漫长的封建专制历史形成了行政机关信息独占、封闭行政的思维和官本位思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的实施,对长期以来受行政神秘主义惯性影响的工商部门而言,显然是巨大的挑战。有的将履职形成的公共信息视为己有,有的缺乏大局意识限于系统内使用,有的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慎于公开。由于存在对权力来源认识的错误,对信息公开认识的不足、对法定要求的不理解和谨小慎微思想,造成信息公开上的不作为,未能全面和正确履行政务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职责。
(二)加工不够。工商部门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应当积极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从信用资源来讲,工商部门有第一手的市场主体经济户口管理、驰(著)名商标、品牌产业集群、消费者信得过企业等丰富的信息资料,但目前初步开发、加工的主要是市场主体和经济户口管理信息。食品安全监管等其他信息虽有公开,但运行和利用尚不充分。即使是开展较好的经济户口信息服务,也没有进行信息集中、有效整理和系统整合等深度加工,停留在简单查询、综合查询、简单数据分析、经济户口统计报告等基于汇总、分类、计算为手段的原始利用,导致工商信息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利用不够。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认识,普遍存在重视硬件、网络建设,轻视软件应用、信息利用建设;重视本系统信息资源局域网的纵向利用。轻视与政府、关联部门广域网的横向利用。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将信息化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上,而投入信息采集、存储、技术更新、开发利用和平台建设上的资金却相对较少,使工商部门因信息技术运用的落后、信息资源系统开放性不足、有效共享性差、分析监测能力不强而造成信息资源的严重流失和利用率低,社会效益低。如:上报地方政府的分析报告大都仅限于对工商数据的简单分析,缺乏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失去了工商部门信息优势的权威影响力。
(四)公开不够。工商政务信息公开缺乏统一标准,公开的范围、方式、载体、深度、公众权利的保障等方面随意性较大、差异大、针对性不强,监督和保障机制不全。在理念上,对职能介绍、政策法规等政务公开多,履职信息公开少;在信息上,静态多动态少,通用多、个性少;在载体上,单向多,双向少,缺乏互动性;在方法上,主动公开多,依申请而公开少,使用效率低、实效性差;在价值上,初级信息多,整合利用与深加工少,查全率、查准率不理想。
(五)服务不够。在信息获取上,没有以社会公众的办事习惯和满足其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存在着公开的信息分散滞后、专业术语多、与实际不符、便利性不强、人性化不够等现象,且鲜有导航、示范、解读等配套服务,造成使用时因信息量大而找不到,具体业务看不懂,操作务虚办不通;在依申请公开上,书式申请流于形式的多,电子网站也缺少或未正常开通相应平台,服务途径少、种类不全、措施不力;在服务手段上,缺乏综合运用工商信息对总体发展趁势、发展潜力、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研判,缺乏与相关职能部门关联信息的比对服务,工商信息系统性、外延性、增值性不强,服务层次不高,效果不好。
二、积极探索工商政务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如皋工商局自2008年以来,将全面贯彻落实《条例》作为推动行政创新、服务经济发展、展示工商形象的重要举措,在高效整合工商政务信息,充分发挥工商政务信息的政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丰富手段,加大公开力度。《条例》规定了信息公开包括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方式。工商部门主动公开的信息越多越充分,依申请公开的对象就越少越满足。为此,如皋工商局以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主动公开信息为宗旨,积极探索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的公开形式。一是以现实有需求、法规有要求、政策有引导、文件有规定为准则,编制了《如皋工商局政务公开目录》,通过互联网门户网站公开发布,做到“应公开、尽公开”,突出普遍性;二是通过在10个服务窗口设置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公告栏等公开方式,着重公开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信息,突出重点;三是通过在分局办公大厅设置自助查询系统,作为及时接受公众查询、接受公众主动申请的平台,突出互动性;四是通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即时公开重热点监管、典型案例、消费维权等信息,突出针对性;五是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对媒体公开,对涉及面广、需告知广大公民的市场主体服务、消费维权等事项适时公开,突出社会性。
(二)重抓质量,拓宽数据广度。政务信息公开的活力在于真实可信,该局致力于“四个抓”,构建覆盖全系统、全部工商职能的政务数据信息网。一是抓源头。强化职能科室、基层分局各类业务数据和文档资料的痕迹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延续性,丰富信息公开网的数据资料;二是抓基础。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存的各类行政执法文档、资料、图片、声像进行数字化处理,逐步实现数据库与文档库一体化;三是抓硬件。配足信息公开专用电脑及其他电子设备,确保信息数据的及时采集、输入和输出;四是抓绩效。落实工作责任、流转程序、工作标准和具体要求,定部门、定人、定标、定期发布,通过局服务器上安装的“数据检测软件”定期考核,提高了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利用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统筹分析,提高利用程度。工商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政府及部门、社会公众及市场主体对工商政务信息资源的使用和增值性开发。该局以有效应用为目标,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提高工商政务信息利用率。一是政策引导。定期搜集整理、筛选归类、深入分析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信息及其演变过程,先后制定出台了《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应对金融危机帮扶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开展“红盾保民生护企业促发展”专题活动的意见》等更加契合本 地经济发展实际的多个政策措施,均被市政府采纳推广,营造了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工商政策环境。二是建言献策。及时捕捉市场主体登记信息,深入分析全市投资环境状况、政策措施落实、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等动态变化情况,每季度向市政府、发改委、统计局报送《市场主体登记综合分析报告》,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有效避免了盲目投资、盲目招商和项目重复建设。三是例会通报。与发改委、商务(外经)、国税、地税、金融、统计等“金信工程”相关部门,建立了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季度例会分析制度,每周传递一次报表、每月互换书面分析、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提高了各部门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利用等综合能力,将对微观经济的分析融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四是定期抄报。通过与环保、安监、质监、公安、文化等部门前置审批、证照管理关联信息的定期抄报、互换制度,整合了行政执法力量,加大了无审批、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对市场主体监控能力和效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四)明确责任,完善公开制度。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政务信息公开实施意见》、《基层信息网管理实施办法》、《工商政务网站考核办法》及其《考评细则》等八项制度,明确了从栏目设置及信息更新、版主设置及职责、用户权利及义务、信息发布程序及要求、安全及维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各环节具体责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公开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处理模式,确保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同时,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将政务信息公开业务培训,作为全系统队伍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与岗位练兵活动同考核、同奖惩。
三、进一步开发利用工商政务信息资源的深入思考
切实加强工商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是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程度上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五个更加”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政务公开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建设以人为本、透明、法治、责任型政府,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政务公开、透明。工商部门应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思维,按照依法、科学、民主行政的要求,把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工商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强化行政服务功能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等合法权益的理念,确立“应公开则公开”的法理思想。摒弃长期受保密文化的影响,从思想上全面接受政务信息公开;摒弃传统的“权力本位”思想,将公开与否视为权力的错误观点,转到公民本位、服务本位上来:摒弃对公众依申请公开是“审批”的错误认知,转变公开信息是“仁政”而非义务、不公开是“理所应当”等错误想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同时,要积极向企业和投资人传授参与知识,传授权利意识,让公众懂得如何通过参与行政管理来保障和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信息公开利用的效率。
(二)转变信息公开模式。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和网络互通的现代社会,深入推进工商电子政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电子政务既是政务信息化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显著标志,是行政机关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之一,现代网络更是不可多得的了解民意民情的资源。“信息化工商、现代化工商”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应从工商事业战略发展大局着眼,从实际需要和高效应用入手,总体统筹,区域管辖,全面部署,扎实高效地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互联互通的工商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构建覆盖各级工商机关,涵盖所有工商职能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安全稳定的现代服务型网上工商,实行开放式、交互式、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为政务信息全面公开、充分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积极打破职能部门与各级政府及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建立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共享体系,建立强有力的业务协作机制,提供并满足公共需求的工商政务信息服务,更好地回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回应市场主体的公共需求,实现工商信息价值。
社会信息化商机篇9
2010年4月27日,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了《新商业文明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学界、互联网企业等方面的代表共同探讨了推动新商业文明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商业变革的趋势。
危机催化新商业文明
所谓商业文明,是以商业或工商业为发展中心的文明。中国的商业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也孕育了悠久的商业文明。
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商业文明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它曾经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但是在互联网和信息革命的背景下,旧的商业文明日益显露出它的历史局限性。全球金融危机昭示了其价值观的危机――过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忽略、伤害、践踏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必然要改变商业价值观。《新商业文明研究报告》指出,新商业文明,是在互联网条件下,由电子商务引领,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式变革实现的一种新的人类进步状态。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文明范式和进步状态。简而言之,新商业文明是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
“新商业文明”最早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提出。马云认为,旧的商业文明的时代是企业以自己为中心,以利润为中心,而不是以社会为中心。二十一世纪,将是新商业文明的时代。“开放、分享、责任、全球化”是新商业文明的重要内涵,“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将是它的演进方向。
这样一种新的商业文明,对每一家企业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需要企业去重新思考与客户、员工、股东、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的关系,并为此做出实质性的转变。
新商业文明加速中国崛起
旧商业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经营粗放,大量不合理的交易费用沉淀在流通中间环节之中,从中滋生了暴利的土壤,导致对商业基本原则的系统偏离。而新商业文明,让人们回到商业本身。网上销售,完成同样工作,可能六七折、甚至四五折仍有利可图。削除暴利后,人们将通过差异化服务实现增值。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生产者。
新商业文明将显著增进社会资本,促进人们的关系与信任。例如,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的愿景就是带给上千万企业以创业生存机会、创造上亿的新就业机会,为全球10亿人提供价廉物美的消费平台,并且通过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的相互和谐与个性化发展。
在上一代商业文明中,英美取代中国成为进步的引领者;在下一代商业文明中,中国有可能再一次成为进步的引领者。新商业文明是属于全球的,中国如果领先一步,将为人类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迎接变革就在此刻。如何实现和加速新商业文明普及,已经被社会各界多次讨论。支持新商业文明的新技术如云计算正逐步成熟,现在需要的是社会的关注、各阶层的通力合作和资源的协调整合。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具备新商业文明特质的先行者已经在信息时代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并以开放、分享的精神带领他们身边的人共同进步。这将是一场带来巨大经济能量的核聚变。
附件:浮现中的新商业文明(摘要)
1、背景
对全世界的企业来说,正处在思考新的商业游戏规则,凝聚商业普世价值共识的十字路口。利用互联网去重塑商业文明,让企业回到商业原则的基础,是人类面向未来,走出危机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2、什么是新商业文明?
新商业文明,是在互联网条件下,由电子商务引领,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式变革实现的一种新的人类进步状态。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文明范式和进步状态。
3、新商业文明的核心范式
从人与自然关系特点看,新商业文明带来新的生产力,实现从工业革命向信息革命升级的技术进步,形成了以网商为主体、网货为客体的新财富体系;
从人与人关系特点看,新商业文明带来新的生产关系,推动以诚信为标志的社会资本所有制变革、以分享为标志的分配制度变革、以责任为标志的管理制度变革,形成以网规为核心的新制度文明体系:
社会信息化商机篇10
苟副部长说,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光通信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高新技术中发展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广的领域。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信息化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
苟副部长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彩电、手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通信业网络规模和综合业务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国电话用户数量跃居世界第一;软件业快速成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开展,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全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3年以来,在遭遇非典疫情的情况下,全国信息产业坚持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两手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苟副部长说,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大有作为的时期。围绕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信息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显著促进作用和倍增效应,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提出,信息产业要继续保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发展得更快一些,“翻两番”的目标,不但要保证达到,而且必须有所超越。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努力实现信息产业新的跨越式发展。
苟副部长指出,作为高新技术的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发展电子商务是中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我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短短的时间内,我国电子商务从萌芽阶段迅速进入应用阶段。据统计,2002年中国电子商务网站总量为3804个,比2001年增长12%;其中b2b网站1527个,比2001年增长13.5%;b2c网站2277个,比2001年增长10.7%。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了较大幅度提高,2002年全年交易额共计1809亿人民币,与2001年相比增幅达66%;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784亿人民币,比2001年增长66%;b2c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5亿元,比2001年增长90.1%。我国电子商务的主体正在从媒体和电子商务服务商转换为企业,传统企业正在大规模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全国大约50%的大中型企业已上网,部分大中型企业集团如宝钢、中国石化、联想、方正、海尔,在实现企业内部erp管理基础上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采购、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在石油、冶金、家电、信息、汽车以及图书等行业都有较大的增长,增长率为20%左右。网上购物、网上拍卖、网上招标采购等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融合步伐加快,并不断开拓新领域。特别要指出的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斗争中,社会各界充分发挥了电子商务的作用,减少了“非典”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冲击。
苟副部长说,我国政府把电子商务作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支持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承担从政府转移出去的部分经济管理和中介服务职能。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三年来,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技术标准推介、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政策咨询、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有普及和技术培训等方面为广大会员单位和企业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苟副部长介绍,2003年9月15日,总理在强调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时强调指出,要坚决执行政企分开,继续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下一阶段,信息产业部将继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与其他部委协调一致,加大发展电子商务的工作力度,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进一步发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等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继续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的软硬环境,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中社会干扰与课堂失范探讨 2023-05-05 09:02:36
加速社会中校长的角色困境及对策 2023-05-05 08:50:52
社会服务型职教校园文化构建探析 2023-03-24 15:38:11
企业社会化网络招聘探讨 2023-01-29 09:10:47
聋哑儿童社会适应体育干预探讨 2023-01-17 09:02:2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析 2022-11-02 09: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