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设计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5 21:22:59

ppt设计论文

ppt设计论文篇1

关键词:ppt 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信息时代ppt让我们摆脱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的课堂:信息量增加,节省了大量的书写时间,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内容形象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突出学习的重难点等等。但是与此同时,ppt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一种新的授课方式辅助课堂教学,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

1 ppt设计中衍生出的问题

1.1 文字量的控制

教师在使用ppt授课时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常常出现懒惰的现象,如把书本文字搬家到屏幕上,导致时而出现满屏密密麻麻文字的现象,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使学生失去了解新事物的兴趣。或者图表过多却没有相应的文字匹配注释,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没有捕捉到有效信息。

1.2 内容结构不合理缺乏层次感

许多ppt内容丰富全面,呈现的信息详细具体,但是整个内容体系缺少层次逻辑性,导航的使用缺少灵活性,这样的ppt虽内容含量足但也称不上理想教学产品,一堂课下来学生脑海里缺乏知识的整体结构,对内容的记忆产生严重影响。

1.3 无关装饰较多分散注意力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ppt制作得精美技巧的高超,会在页面角落处添加一些小动画或是学生喜欢的图片,以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无关的装饰信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思维,甚至会颠覆信息呈现内容的主次。

1.4 模板不统一让人眼花缭乱

许多ppt为了注重视觉的美观常常使用多个背景图,多种边框,而且字体的大小,颜色或是字体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时文字和背景图的颜色融为一体分辨不清,或是一页ppt上出现了五六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文字,学生很难分清主次内容。

1.5 自定义动画切换方式太复杂

ppt自定义动画的切换方式有很多种,而且出现的速度也可控制。如果常常使用复杂的切换方式,时间又控制不好的话,往往播放效果不是很好,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综上述ppt设计方面出现的问题,笔者找到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来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2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ppt设计提出的建议

认知负荷理论(the cognitive load theory)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john sweller等人提出的,其中,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工作记忆中进行信息存储、信息提取和信息加工处理等一系列活动付出的“心理能量”[1]。认知负荷可分为三类: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为了让ppt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设计原则应该遵循控制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和提高相关认知负荷[2]。

2.1 控制内在认知负荷

内在认知负荷是在学习材料的内在性质与学习者的专业技能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简而言之负荷的大小取决于:一是学习者本身已有的图式,二是所要学习的知识的难易程度。这两者显然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控制,在设计ppt时可以做到:

2.1.1 呈现储备知识

呈现储备知识也就是课前的预习准备,可以给学生呈现已学过的知识框架或是一些复习题,让学生可以迅速提取出已有图式中的有效信息,为本课时内容的学习进行铺垫,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中的已有知识差别所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2.1.2 多元转化呈现信息

虽然所学知识的难度系数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它的呈现形式。大段文字描述的内容教师可以加工成图形图表;图形图表需要记住的可以用文字加以诠释;文字图片配合描述的内容可以制作简单动画等等,这样改变呈现方式虽没降低知识本身的难度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理解信息内容控制了内在认知负荷。

2.2 降低外在认知负荷

外在认知负荷与学习过程不直接相关但可通过教学设计来调整。降低外在认知负荷要比内在负荷容易得多。

2.2.1 减少冗余信息

设计ppt时为了简单明了要做到:(1)删除一切与主要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装饰性信息;(2)当声音和文字表达同一信息时删除一种媒体;(3)当图片可以表述清楚时一定不要用文字描述;(4)ppt页面转换时的动作不能太复杂,时间不宜过长。

2.2.2 风格设计统一

设计ppt时要有统一的模板,背景图要能突出文字,文字的颜色不宜过多,导航图标含义明确有固定的位置,让学生在浏览信息时感到风格熟悉减少阅读时间从而降低了外在认知负荷[3]。

2.3 提高相关认知负荷

相关认知负荷是由学习过程中用于建构图式或图式自动化活动引起的,它不仅不阻碍学习反而促进学习。为了提高相关认知负荷,设计ppt时应做到:

2.3.1 样例与实际联系

教师在ppt上呈现样例会让学习者对样例形成自我解释和理解活动,促使学习者把有限的认知资源分配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4],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是有实际用途的,从而增加学习者积极建构的兴趣,对增加相关认知负荷有促进作用。

2.3.2 导航归航

导航归航也就是说教师设计ppt的总结部分,让学生了解本堂课所学的重点框架是什么,这样学生头脑中一个个零星分散的知识就可以各归各位,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找到自己学不会的是哪个分支体系,一些零散的内容是属于哪个分支体系,同时对于章节复习奠定基础,对提高相关认知负荷有很大帮助。

2.3.3 设计思维导图作业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设计不同形状的思维导图,每个节点都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一来学生在作业时不仅要回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体系,还要从中加以整理找出之中的联系才能完成整个思维导图,这为知识的梳理和再建构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了相关认知负荷。

3 结束语

用认知负荷理论来指导ppt的设计,让信息内容呈现的更简洁,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研究人员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来指导ppt设计,分别从调整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和提高相关认知负荷三个方面提出设计建议,希望对优化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先强,韦斯林.国外认知负荷理论与有效教学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2).

[2]赵宁.认知负荷理论在ppt设计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8).

ppt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演示型ppt;视觉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78-0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目前流行的微课录制中,ppt课件都是一种重要的演示工具。本文从视觉化角度出发,分析课件设计的常见问题,分别从信息的形象化表达、文本的简洁化处理、结构的逻辑化呈现、版面的节奏化处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策略,希望能够给ppt课件设计人员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真正发挥出ppt课件的优势,实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

一、视觉化相关理论

视觉化也称为可视化,主要指运用各种视觉化元素把抽象信息直观化,激活受众的形象思维,使其头脑里呈现出视觉化的图像,从而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目的[1]。

研究表明,70%的人是视觉型思维。人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视觉化”了的事物能够增强人们对表象、记忆、思维的反应强度,激活受众的形象思维,调动多感官参与接收信息。而人们的视觉感知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的,如视觉感知的高度选择性、视觉感知依靠差异、视觉感知的简化倾向、视觉浏览的方向性等。因此,信息的呈现不仅需要视觉化,还要严格遵循人们的视觉感知规律。

理查德.e.迈耶在《多媒体学习》一书中也指出:多媒体呈现中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依赖于必要的信息呈现,而且依赖于必要信息呈现对学习者如何在心理加工上引导[2],强调了信息呈现对人们心理加工的影响。

ppt课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信息载体,为实现促进学习,优化教学的效果,课件设计者就需要从学习者的视觉心理出发,遵循视觉感知规律,对抽象的数据、信息、知识进行恰当的视觉化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想象联想,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记忆、理解、建构知识意义,提升传播效果。

二、ppt课件视觉化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然而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学习者视知觉感知规律和特点的关注,ppt课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几方面。

1.文本繁多,重点不突出

如图1所示,整个页面充斥着大量密密麻麻的文字,缺乏必要的视觉呈现,学习者从中难以快速抓住重点。这种课本搬家式的ppt课件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视力检测表。不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帮助理解、建构知识意义,而且易导致视觉疲劳,引起学生对ppt的反感和抗拒。

究其原因如下:首先,未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视觉感知规律,忽视了视觉感知具有简化倾向的特性,缺乏对信息内容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其次,对ppt缺乏正确的认识,powerpiont意指“重点、要点”,设计者却将之视为课本的电子化呈现工具,直接将课本内容搬到大屏幕上,缺乏对信息m行必要的提炼和节奏化处理。再次,没有关注到视觉的高度选择性,未能将视觉喜新颖独特、变化醒目、生动有趣的特性和ppt的图文并茂、声形结合、动静变换特性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既没有遵循视觉感知规律,又没有发挥出ppt的优势,难以提高传播效果。

2.版式编排不当,逻辑混乱

逻辑是ppt课件的灵魂,ppt课件逻辑一般包括篇章逻辑和页面逻辑。篇章逻辑是整个ppt课件结构上的逻辑,一个完整的ppt课件,应该包括封皮、封底、目录页及内容页,方便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ppt课件或者学习内容的结构。页面逻辑是页面中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或并列、或因果、或总分、或转折,设计者需要对内容深入理解,理清内在关系,选择相应的图形、图示进行合理的呈现。如图2所示,矩形、圆形的混合使用,杂乱的编排,没有呈现清楚内容的逻辑关系,容易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影响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形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对内容进行简洁化倾向处理,另一方面是忽视了视觉对结构化呈现的需求,版面设计也不符合人们视觉浏览习惯。

3.色彩搭配不合理,视觉疲劳

ppt 课件设计中,色彩,字体、字号的设计不仅为了使画面更美观,吸引眼球,使学习者愿意看,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主体,强调重点,使主要的信息一目了然。具体呈现是需要考虑视觉感知依靠差异的特性。色彩诱目性高,前景与背景色彩明度差大的视觉形象,容易引人注目。而如图3所示,杂乱的背景和颜色使人眼花缭乱,降低了文本的可读性,学习者看不清,导致视觉疲劳,增加认知负担,久而久之对ppt产生抵触和排斥。

三、ppt课件的视觉化设计技巧

相关视知觉理论研究表明,大脑偏爱形象化表达,偏爱结构化呈现,偏爱简洁的画面,偏爱有节奏的排版。本文将分别从形象化、简洁化、结构化、节奏化等方面提出ppt课件视觉化设计的一些看法。

1.信息的形象化表达

文字、图形、图像、图表作为ppt课件中的基本视觉表现元素,其信息传播效果往往表现为文不如字,字不如表,表不如图。图的恰当使用不仅能够吸引学习者眼球,而且易于激发联想,增强记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信息意义。在ppt课件中,对信息内容进行形象化表达的主要方式为图像的使用、图示转换、图表归纳、图标运用。

俗话说:“一副好图胜千言”。文字的抽象性特征,使其意义会因人、因环境而有所不同。人的大脑偏爱图形,对图的理解速度远远快于对文字的理解速度。因此,在文字和图传播效果的较量中,图占据着先天优势。抽象的文本以恰当的图表现出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吸引学生眼球,抓住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信息意义。如图4所示,右图将“与众不同”的意义更为直观的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在形象化过程中,图的选择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图与文本内容的相关性,图像传达的一定是文本的关键核心意义;其次,保证图像传达信息意义的科学性,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再次,选择高质量的图像,避免图像模糊失真不清晰。

2.文本的简洁化处理

简洁即美,人们的视觉具有简化倾向。在浏览幻灯片时,人们的视线会快速扫过页面,搜寻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演示型ppt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角。因此,应避免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搬到ppt上,这就需要对文本进行简洁化处理,以突出重点。简洁化处理应遵循减法原则,主要操作表现为提炼关键信息和删除无关信息。

关键词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抓住主题的同时,专心听教师讲解,而不会出现一边读ppt文字一边听讲的两难局面。如图5所示,把长达四行的文本内容简化为大大的一个数字,一目了然,再配以教师的解说,让学习者迅速把握内容要点,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删除无关信息是指为使画面简洁、重点突出而删除多余的文字、色、效果。大胆删繁就简,保证要点清晰,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

3.逻辑的结构化呈现

大脑偏爱结构化的呈现,恰当的结构化呈现有助于学习者快速把握ppt的整体架构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如图6所示,ppt课件的逻辑主要表现为篇章逻辑和页面逻辑。篇章逻辑是指整个ppt课件的整体架构,一个完整的ppt课件应包括封面、封底、目录页、内容页,学习者可以从中了解课件的主题、目录及各模块的内容。目录页主要表现课件内容框架,为了更清晰的表达,可以采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直观呈现,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个整体把握。页面逻辑指一个页面内内容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有并列、因果、总分、转折、包含等,这些复杂逻辑关系采用恰当的概念图、组织结构图等图示的方式来呈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smartart是ppt软件自带的一种视觉化工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几乎囊括了所有常见的逻辑关系。

在结构化呈现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内容意义,厘清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图示表达。不同的图示表达不同的逻辑关系,切不可随意乱用。在设计逻辑时,需先定大逻辑,即ppt的篇章逻辑,再考虑每个版块的小逻辑。金字塔原理为文本逻辑结构化提供了一种主要方式,即先从结论说起(即中心思想),要点再一一呈现,结构化思考,图示化表达。应用金字塔原理能够降低文字密度,增加内容的条理性,使页面逻辑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清晰地把握重、难点,有助于保持记忆。

4.版面的节奏化处理

当一个页面信息内容较多时,版面的节奏化便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不当的页面,难以突出重点主次。学习者需要耗费过多的认知资源去探寻关键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合理组织内容,精心设计版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文字的字体、大小、排列都直接影响着ppt的版面构成。一般来说,版面的节奏化的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聚拢分块。深入理解文本意义,将大篇幅的文本内容按照内部逻辑关系,把内容相关度高的内容进行汇聚。再通过加大段落间距、留白、加辅助线的方式进行段落层次的分隔,经过聚拢后的页面清晰、简洁、舒服。

其次,提炼关键词。提取关键词,并通过加粗字体、加大字号、改变颜色等方式来突出强调,让关键词与正文内容形成强烈的差异对比,以实现突出和强化的目的,最后再配以相关的图像。色彩选择需考虑对比色和邻近色的使用范围,如对比色表现反差、矛盾、对比、冲突,邻近色表现和谐、统一、近似、流畅,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恰当使用。

再次,对齐。通过对各元素的上下左右对齐处理,使凌乱无序的画面变得整齐有序,主次分明。

如图7所示,经节奏化处理后,画面赏心悦目,主次分明,能够吸引注意力,有助于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加工。

四、结束语

在基于ppt课件的多媒体教学中,如何合理的设计、使用课件,以实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是每个课件设计者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本文针对课件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觉化设计的一些策略,希望对ppt课件的质量改善,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天敏,杨凤梅.ppt课件视觉化设计研究――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对ppt课件满意度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2]严谨,郭涛,米文丽.大学课堂教学ppt课件设计与使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5(3).

[3]安璐,李子运.教学ppt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

[4]张萍.多媒体cai视听表达心理策略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9(2).

[5]孙小小.ppt演示之道:写给非设计人员的幻灯片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史忠植.知识发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周宁,张玉峰,张李义.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理查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芭芭拉.明托著,汪洱、高榆译.金字塔原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10]雷纳德.演说之禅――职场必知的幻灯片秘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ppt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专题教学 电子课件 ppt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30-03

一、引言

自从power point(ppt)软件被引入多媒体教学实践以来,很快就在我国的高校和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现在只要一提起“课件”,人们往往会自然地联想到使用ppt软件制作的演示文档,可见其普及程度之高。自普及以来,广大师生对于采用ppt辅助教学的评价就褒贬不一。尽管在采用ppt后的利弊得失上有分歧,但众多教育工作者在一些基本观点上仍有相对的一致性,那就是:人始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ppt只是教学辅助工具。意见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应用ppt以及实际的收效究竟如何等方面。

纵观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与ppt应用有关的教学论文,绝大多数的应用背景局限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任务中。许多文献对此要么语焉不详,或者就是对ppt制作的目的性缺乏考虑。对于当下日益兴盛的专题教学模式,如何制作ppt课件并有效地辅助教学,却鲜有论文进行专题讨论。本文就此结合专题教学的经历与体会,对专题教学中ppt制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传统课程教学

在讨论专题教学之前,本文首先就传统的课程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所谓的课程教学是指教师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时计划安排好每次的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授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由来已久,被普遍应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具有课程本身自成体系、教学内容结构层次分明、各阶段教学任务明确、历时周期长等特点。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系统教授、联系和运用,虽然在课程起始阶段也有课程介绍和课程总结等教学计划,但不构成教学活动的主体。课程教学的效果一般需要通过考试进行检验,考查学生是否系统、全面地掌握了该课程所含的专业知识。

三、专题教学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和观念的更新,我国的教学模式日益多元化,各类非学历目的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笔者对于专题教学特点的理解是,专题教学一般仅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展开,其中即使存在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仅是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专题教学中的知识点一般不是系统介绍的。虽然通过多次专题教学可以构建起一个课程体系,但各个子专题之间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专题教学的一些典型方式有:各类学术讲座、研讨课程、公开课等。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百家讲坛》、教育部目前正在推广的各类视频公开课等。依托电视、网络等传媒的各类视频课程,目前以专题教学为主要模式,其原因与时间限制、服务对象及教学目的等因素紧密相关。考虑到受众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学习目的、时间和兴趣迥异,所以网络资源上的课程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专题教学的特点,便于大众有选择性地听取。

四、如何制作某个专题的ppt

对专题教学的特点及动态进行了简要讨论之后,下面对在专题教学中如何制作ppt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笔者认为,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在制作专题教学ppt之前就必须明确教学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弄清楚专题教学的实践环境:是在课堂上、学术报告厅中,还是通过后期制作变成视频资源。展示环境的不同,ppt的用途和作用也将不同。

以教学比赛的公开课为例,展示环境一般是多媒体教室,下面有充当听众的少量学生。而观赛评委的视野十分开阔,不仅包含教师、黑板、投影屏,还有学生及整个课堂。例如,一些“原生态”的教学录像,展示的视野随时发生变化,这就与传统的公开课、观摩课的展示环境非常类似。在上述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ppt只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众多信息源之一,可以看做是电子化的板书工具。但是一些依靠电视或网络传播媒体的专题教学资源,虽然也有学生充当听众的镜头,甚至设计有学生提问等参与环节,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镜头主要是对准教师,有时则对准展示屏幕。这时候ppt就不能看做是充当固定板书的工具,仅起到展示关键知识点和一些图像及动画的作用。

明确了专题教学的活动环境之后,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来设计ppt。用于专题教学的ppt存在一些共性的地方,下面简要列出并加以讨论。

(一)页数宜精不宜多

专题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无论是观摩课,还是视频公开课,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始终掌握着专题内容的展开。如果ppt页数太多,学生就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忙于做笔记,从而忽略了教师的语言,出现“听而不闻”的现象,即仅仅记下几行文字,生动丰富的讲解反而没听仔细,“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提纲挈领而不是包罗万象

专题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应该跟随着教师的指挥而不断转移,且大部分时间是停留在教师身上,被教师的语言和个人魅力所吸引。在这种情况下,ppt所涵盖的内容就不应该像课程教学那样是整个课程知识点,而仅仅应该是需要学生看屏幕的知识点。与课程教学模式不同,专题教学中ppt可以适当降低对完整性的要求,因为专题教学自身对此的要求也有所降低。

(三)转换表现形式提起兴趣

虽然专题教学中以教师的生动讲述为主,但是时间长了难免会让人注意力下降。这时候适当地转向ppt,通过转化表现形式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有些知识点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用语言难以描述或是效果欠佳,那么也可以充分利用ppt在生动活泼方面的优势,以更直观的表现形式来展示知识点。

(四)图文并茂的隐性暗示

专题教学往往受限于时间限制,很难有专门的停顿供学生思考。这时候可以充分利用ppt图文并茂的展示特点,在讲课时将ppt停留在某个精心设计好的页面上,而该页面则充分利用背景图案、文字、图片等方式对专题或知识点进行隐性暗示,启发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时候的画面切忌过于靓丽花俏,或是播放对启发思考毫无帮助的动画(如一只奔跑的小兔子),否则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违背了初衷。

(五)满屏彰显关键性话语

不管是课程教学还是专题教学,一般都会有对知识点进行精辟概括性的关键性话语。教师有时需要重复一次,以提醒学生注意。此时可以满屏章显这些关键性的话语,只要背景风格一致,就不要惧怕破坏了ppt的整体编号或模板风格。满屏彰显出来的关键性话语,感觉上虽然打断了ppt的播放进程,但实际上起到了突然吸引强调的目的,就如同电视节目中插入广告的效果。当然,这种方式的使用不能频繁,一次专题教学中最多出现几次。教师必须有所取舍,选取最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述。

总的来说,专题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焦点,ppt制作的课件只是帮助其快速板书的工具。尽管如此,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的设计工作仍然不可小觑。精心设计的ppt课件不仅可以展示出必要的图文信息,还能对专题教学的主题起到烘托作用。

五、经验与体会

作为年轻教师,笔者有幸参与某专题公共课程的视频资源建设工作,负责其中的ppt课件制作。经过几轮专题教学实践的探索之后,在ppt制作方面总结出以下几点切身体会供参考。

(一)控制章节标题层级数

课程教学由于体系结构完整、教学内容多、前后相关性紧密等原因,在课件制作时一般都编排层次结构非常详细的章节编号。但在专题教学中,一个课时只有30分钟(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这是获取最佳授课效果的时长),授课内容十分有限,而每次课程又都有自己的子专题名称。这种情况下,每次专题教学的ppt课件最多只安排三级标题,多数情况下两级标题足够区分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

(二)ppt课件只是列出简要的提纲

用提纲形式写出的ppt页面更有利于教师按照备课内容自然讲述。如果在每一页中都密密麻麻地写上完整的句子,不仅影响放映效果,还使得教师或多或少地去“照本宣科”,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注释是一本从不翻开的教案

专题教学本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备课,尤其是在录制后剪辑成视频资源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更加熟悉教案,甚至要做到像演员熟悉剧本那样,如此才能严格控制好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可以有所发挥,但是又不能出现太多的临场发挥。我们尝试用利用ppt的注释功能添加类似“脚本”的教案,通过字数统计并预测授课时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非常熟悉他所要讲述的每一句话,目视课堂而不是紧张地盯着屏幕宣读。

(四)画面动静有序

整个专题的ppt课件如果从头到尾都是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不免让人感觉有些索然无味。因此,在页面切换以及展示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动画效果以凸现重点。但是动画效果过后,最终要将文字或图片停止下来,一方面便于教师做详细讲解,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录像的镜头大部分都是对准教师的,不停活动的动画效果并不会被一直收录。

(五)大字体展示重点内容

需要重复的关键知识点要敢于用大字体进行展示。有些老教师喜欢称ppt为“屏片”(初期投影仪的玻璃片),这种称谓正是看重了ppt可以方便地单片(满屏)展示大号字体,使得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阐述简要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刻内涵。具体的运用方式在前面讨论中已有提及。

(六)背景色彩素雅为主

色彩过分鲜明的背景不仅影响文字的观感,而且容易喧宾夺主,抢走学生对于教师语言、手势、姿态等教学活动的注意力。如果以流行的网络图片做背景,则容易引起学生在思想上“开小差”,甚至是私下议论,严重影响教学的严肃性。

六、结束语

专题教学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浓缩和提炼,也是未来教育资源共享的大趋势。ppt课件作为专题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其制作经验和技巧有别于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笔者有感于目前针对专题教学的ppt制作探讨较少,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体会进行了若干讨论和些许建议。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广大教师对此问题的研究与交流。

[ 参 考 文 献 ]

[1] 于忠海,赵丽娜.大学ppt教学的异化归因及其规范走向[j].江苏高教,2012,(1):85-87.

[2] 徐林强,肖庆国.大学ppt教学的调查与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3] 谢同祥.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效能分析――以ppt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2):38-41.

[4] 王超.ppt课件在化学课堂的有效使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70-72.

ppt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ppt课件 授课效果 板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21

1 问题的提出

现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剪辑制作于一体,这是一块黑板与一支粉笔所不能比拟的。目前,用ppt授课在大学课堂里已付诸实践近二十年,早已是普遍现象了。然而,近年来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定位、关于ppt授课的教学效果引起了广大教师的不断反思,尤其是ppt授课效果与授课内容的相关性。由于授课内容的不同,ppt授课的教学效果区别很大。如,在工科专业中讲授机械的运动方式、设计原理时,通过ppt课件中声像、动画等方式创设情境,展示机械运动的细节,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教学过程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同样在工科专业中,当讲授理论公式的推导时,许多同学就反映课件翻页快,来不及消化信息,跟不上教师进度。而且,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无法跟着教师推导,其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公式间的数学逻辑、物理意义领会不深。常此以往,学生的理论功底的掌握将会大大减弱。

于是,人们就提出,在讲授理论公式的推导时为何不用传统的板书呢?在谈到ppt授课和板书授课方式结合的问题时,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教室的布局。对于很多工科院校来说,基础力学课程都是大面积教学,教室往往安排的是大型阶梯教室。在当前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灯光布局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清ppt课件,教师需要把讲台上的灯关掉;然而,当教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时候,如果不打开讲台上的灯,学生们,尤其是坐在大型阶梯教室后面座位的同学们,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因此,为了看清ppt课件和黑板,势必要在开灯关灯之间转换,导致教师像个穿花蝴蝶一般的忙活,这显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且与课堂的庄重气氛也不相符。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多媒体教室更好地进行ppt授课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谈几点体会。

2 改进的途径

根据授课经验,我们认为可以借鉴传统板书授课的优点,结合ppt多媒体设计的优势,以提高ppt授课效果。

2.1 精心组织教学流程,强化内容设计

传统板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板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思路,在黑板上展示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来说,他的板书排列整齐、逻辑顺序清晰,伴随着教学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不仅具有形式上的艺术美,还可给予学生视觉美的感官享受与科学美的精神享受。ppt课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表演脚本,是课堂传递知识的载体、信使,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时候穿某些特定知识点,什么时候需要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等等,都需要在课件中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因此,如同板书一样,ppt课件中每张片子的展开顺序也要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地形成。例如,笔者在讲授《理论力学》中的“力矩关系定理”推导的时候,首先利用一张ppt带领学生回顾了“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的基本概念,在第二张ppt上以动画的方式(飞入、出现、消失等动画设计)逐步展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第三张ppt上以强调的方式给出结论(设置了放大、变色等动画设计)。

2.2 厘清课件结构,控制教学过程

课件结构清晰,逻辑感强,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显然,这个过程如何实现取决于教师对授课内容理解的深刻程度及对ppt课件制作方法的熟悉程度。例如,我们在讲授科氏加速度的解析推导时,就采用了这样的设计。首先,在第一张ppt的画面上只出现固定坐标系和动坐标系,引导学生分析动点的绝对坐标、相对坐标的时间变化特征,并按顺序缓慢地逐步展示在画面上。然后根据“牵连运动是相对于固定坐标系的定轴转动”这一运动特点分析得到相对导数与绝对导数,按顺序缓慢地逐步展示在第二张ppt的画面上。在第三张的ppt画面上,只保留绝对加速度的表达式,分析该表达式的每一项的意义,此时对每一项表达式的讲解分别采用了某一种特殊声音(从多媒体中声音的设置选项中进行设计)的强调。最后以动画方式在画面上展现出科氏加速度的解析式。整个过程中,对每一个自定义动画进行时间控制的设计,方便教师在有效控制教学内容的出现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教学进程。在这里,以教师的启发、讲解为主导,综合了视频、声频及动画的设计,逐步推进,以类似于传统板书的方式完整展现了科氏加速度的解析推导过程。

2.3 合理进行形式设计,优化幻灯片内容布局

具体到每一张ppt片子,在版面设计上要美观简洁,图文、公式布局合理,显得每一张片子的内容都清晰明了。这样利于学生进行信息采集,也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我们依然以笔者讲授科氏加速度的解析推导为例。我们共采用了三张ppt来展示此处推导内容。故每一张片子所承载的内容都非常丰富。在第一张ppt的版面设计上,我们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在版面显著部位只出现一张表现动点在固定坐标系和动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随后,采取一段动画介绍动系相对于定系的运动特征及其数学公式,设置为“单击鼠标后文字逐字进入”,并对文字进行变粗、变颜色的变化,施加声音,进一步强调其意义。为了版面上的简洁,接着选用了退出动画,让上述内容先行离开,留下的空间给第二段内容使用。在这里,我们借鉴了传统板书的推导思路,在ppt的设计中合理应用色彩、字体、字号等进行突出显示所强调的内容;利用图案、动画、声音的出现(或消失)的方式、播放顺序或播放速度的快慢,造成类似于传统板书展开过程的一个动画序列。诚然,在ppt课件制作中不必过分追求课件漂亮的外观,过多地使用动画效果,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形式设计也是必须认真考虑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内容的编排设计来选择相应的形式设计,而并非简单地炫耀制作技巧。

3 总结

ppt授课和传统板书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了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当前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灯光布局的特点,通过合理借鉴传统板书授课的优点,强化内容设计,厘清课件结构,合理进行形式设计,制作出类似于传统板书展开过程的ppt课件,提高多媒体授课方式在理论推演方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项国雄.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艳.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的原则与技巧[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7,(9):51-53.

[3]娄延果,郑长龙.论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39-144.

[4]张伯邑.多媒体课件画面的认知通道效应分析[j].化教育研究,2011,(12):32-35.

[5]程超,王玉花,颜世娜.论传统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j].时代教育,2013,(5):83-84.

作者简介:谭宁,女,副教授,从事基础力学教学及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 710049

陈玲莉,女,教授,从事基础力学教学及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 710049

ppt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中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84-0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目前中职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为日后的工作实践打好基础,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为社会、企业的需求服务。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试就有关项目教学法在这门功课的应用进行阐述,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运用项目教学法教授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优势分析

项目教学法能够建立起比较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项目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当作一个个工作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让学生去探究,实践性较强。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重视学做,而非单纯学知识,使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就会自主地、积极地进行资料查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最后了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教师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因材施教。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案例设计应用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方面的应用,本文以“主题为低碳生活的ppt制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笔者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展示ppt动画,说明本课程的主题。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播放一组比较华丽的ppt动画,向学生提问这组ppt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能否预料到这组动画是通过ppt来制作完成的?然后向学生讲解只要具有良好的创意,加上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可以通过使用ppt做出像flash一样美丽的动画。然后讲解ppt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动画插入”“体现”“调整”等方面的设置。教会学生了解ppt的切换效果和设置特点,并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在具体的操作细节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ppt制作的方法及意义。然后布置开放性的作业任务给学生,要学生根据各自的喜爱,设计一个简单的ppt动画。这样,在锻炼学生学习ppt的同时,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在情感目标方面,加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展现学生美的想象力,并且通过作品的内容来提倡低碳生活。

2.向学生展示完成的ppt作品,深化讲解和分析ppt的制作方法。展示ppt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ppt中体现的动画效果。教师提出问题,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教师重点讲解,最后教会学生完成动画制作,并对关键步骤进行强调。在此把教学重点放在ppt的对象添加、更改、删除等基本操作上,让学生能够学会顺利地切换ppt页面。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组合动画的设置与调整,锻炼学生熟练使用软件的能力。

3.项目主题介绍和引入。由于项目的主题是关于低碳生活的,通过大屏幕显示大气污染、动植物受到严重破坏等相关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些污染是如何产生的。要求大家做一个ppt动画来宣传低碳生活,呼吁大家保护环境。教学项目引出以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制订项目的主体和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

4.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制作ppt的关键基础,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抓紧时间,避免时间观念淡薄的现象发生。教师要提供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到网络上进行搜索,争取能比较精确地收集到相关的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相对来说比较混乱,教师要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整理。

5.项目教学结果的评价。这是项目教学中一个不能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按照课程的性质和具体课题的要求,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评价,并给予正确评判。在每个教学阶段结束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设计的自评表,来检测自己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以此来了解教学结果。

三、项目教学法实际教学效果分析

在这个教学项目中,学生通过制作与生活相关的ppt来了解和掌握了ppt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做中,在学中做。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项目教学方法中,利用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分组教学,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之间乐于交流,能够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沟通中了解自身技术不足之处,并且能利用自身的技术能力帮助技术能力偏差的学生,达到一种互帮互助的目的。能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挖掘出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

ppt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课件使用 问题

引言

ppt课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既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学效率,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每个教师对ppt课件教学的不同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一样。不恰当的使用ppt课件教学会对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本文对高中英语教学中课件的使用进行探讨。

一、ppt课件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课件内容华而不实

对于ppt课件可以展示大量的图片和动画的优点,大多教师都意识到这点。因此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多教师就会在制作课件时堆积图片,在reading或课程导入时使用最多。如教师在讲授the britishisles这篇课文时,为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就在课件中插入大量的相关图片。过多图片既占用了课堂的时间,也会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疲劳,无法让学生印象深刻。

课件的设计需要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而不是一味的堆砌图片,这样只会过犹不及。

2 课件文字表述过多

ppt课件代替传统单一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方式,课件可以快速地展示大量的文字,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但如果课件上文字篇幅过长,学生需花费大量时间记录,而无法专心听老师讲课。

3 课件文字的字体和背景颜色设计安排不合理

ppt课件首要做到的就是清晰明了。为做到这点,教师通常会在课件上运用色彩对比来突显内容,可是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出来的课件和在教师自己电脑上的是有差距的。ppt课件受电子放映机、教室的光线等影响,使得课件色彩和原先在电脑上呈现的不一致,因此课件放映的效果也不一样。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要考虑到这点,多制作一份,可以的话事先在教室进行播放,查看播放效果。

4 课件动画音效设计不合理

ppt课件可以播放图片、声音和动画,这种形声兼备的优点,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课堂效率。

二、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和使用ppt课件

ppt课件的使用对于推动“素质教育”有很大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对ppt课件的认识不深,导致片面地设计和使用ppt课件,但没有发挥出其原有的优势,反而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毫无意义的。ppt课件只是教师上课的辅助课件,而不能无限地放大其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ppt课件,是目前教学中遇到的一项难题。

要实现ppt课件使用的合理化,首先教师需知道本次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水平和特点,设计课件时要结合这一点进行规划设计。课件内容安排时,需考虑:哪些是可以直接呈现出来的?哪些是需学生自己思考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都需明确。现就对ppt课件设计和使用提出几点建议:

1 遵循三个法则

第一,k.i.s.s,法则。课件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keep itsilly simply。课件内容是呈现给学生看的,如果过于华丽和复杂,不利于学生快速清楚的看懂内容,因此,课件内容尽量精炼、简单。

第二,6×6×6×6法则。这个法则指课件中的每张幻灯片不多于6行字;每行不多于6个字;每行字停在屏幕上要多于6秒;距离电脑屏幕6步远还能看清上面的字。

第三,10/20/30法则。每堂课幻灯片不多于10页;教师教授的时间不多于20分钟;字体不小于30点。

2 记住三大要点

第一,设计漂亮。课件设计虽不需华丽,但要漂亮,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一个漂亮的课件,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第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师运用ppt课件教学,课前对课堂的组织应有一定的把握。确定课堂的教学时间和顺序,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三,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不断总结,并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改善采用ppt课件教学的不足。

3 掌握四个技巧

第一,使用遥控设备。教师在采用ppt课件教学中需使用遥控设备,以免教师在授课时一边讲课一边还要操纵电脑,无法和学生进行互动。因此,使用遥控设备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参与互动。

第二,多用“b”键。当播放ppt时,按“b”键可以使画面消失,再次按“b”键画面就会重新出现。这样避免学生长时间盯着幻灯片,导致眼涩视觉疲劳或无法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

第三,播放ppt课件时,不要关掉所有的灯。播放ppt时虽然关掉所有的灯,会使屏幕更加清晰,但太暗的环境不利于学生记笔记,影响学生的视力,也不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反应。

总之,教师在设计和使用ppt课件时需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上述所讲的需注意的方面,认真思考,以提高ppt课件教学的质量。现以"the environment"这篇课文为例,该课文的主题是环保。在课件设计幻灯片时教师应插入几张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学生自然会联想到环境问题。这时教师根据图片提出近几年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例,并设置相关问题。教师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出现的有关环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讲授重点句型和词汇时,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减少运用ppt课件的频率,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如讲解单词“concern”的运用,先用课件把句子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运用“concern”进行造句。如有学生不会,可让其进行简单改动。ppt课件只是教师上课时的辅助工具,不能将所有的内容都展现在幻灯片上,有些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的。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课件的意义

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课件可以极大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ppt课件集中了图片、视频和文字,取代了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模式,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使用ppt课件教学,使课堂内容呈现更加直观、具体、形象生动,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ppt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ppt;教学;搭配;图片

ppt教学已经成为现今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但许多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仅仅把ppt当作图片编辑器和播放器使用,对ppt的交互功能使用甚少。powerpoint2003及以上的版本,对动画部分作了很大的改进,学会ppt的动画制作可以方便的制作出具有flash效果的生动画面,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特别是对于土建类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及无法及时、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的模型显现出来,扩充教学的信息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但由于教师对ppt功能的开发程度低及缺乏规范的过程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鉴于此,作者结合自己对ppt功能的理解,希望帮助土建类中职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找到ppt应用的问题所在,正确认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提高ppt的教学效果。

1 土建类中职学校ppt课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ppt课件的色彩搭配不当

ppt课件的色彩搭配不当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色彩上色调混乱,甚至没有主、次区分度低,色系复杂,致使学生在上课时很能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讲授和课件的关注上,甚至某些色彩的搭配还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如浅色调背景对来自室外光线或荧光灯的光线反射率较大,长时间观看是不利于用眼睛健康的,在一个标准为60人的教室里,使用字号低于20号的情况下,教室后排或靠左右两侧的学生往往会看不清课件内容。

1.2 ppt课件的文字、图片搭配混乱

ppt对图片、vcr等多媒体素材的结合能力是其迅速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其别以图片使用得最为广泛。然而,由于图片素材使用时的文图逻辑、版式等,使实际效果常常事与愿违。

土建专业主要以施工图、建筑物实景图和模型等为图片要素,在实际应用中版式的设计不适应图片,就会使图片发生比例变化,导致图片失真。

1.3 ppt中文字信息的使用不当

在ppt设计中,一味地追求内容的丰富,堆砌大篇幅的文字,而忽略了文本的提炼和处理;图文并茂的效果当然很好,可是用的不当也就成了元素的堆积。

2 土建类中职学校教师ppt应用对策

2.1 色彩搭配适当强调主题、凸显要点

文字选择与背景图片颜色差别较大的色调,一般我们的幻灯片都是白底黑字,需要强调的地方取用比较亮丽的色系(与其他部分文字反差大的色彩)。在文字与背景冲突较大,但又无法舍弃二者时,可在文字上加反色轮廓,已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

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和影响ppt的整体和谐可以采取固定主色调,适当调整的整体方式来制作ppt。

2.2 文字与图片的搭配适当

图片在ppt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选定一张合适的图片胜于数段文字的叙述,这个比重在70%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字的就不重要了,而是图片在视觉上更能比文字传达给受众,帮助理解、消化。

一般来说人的大脑,无法同时对多点信息形成印象。图文并茂是很多教师在设计ppt课件时追求的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对视频、图片更感兴趣,所以形成了先看图后看字的习惯,补丁式的图片只能让学生抓不住重点,既如此,不妨将图片作为全页背景,将文字只作简要注释。这样学生更能掌握重点,记住要点。

2.3 文字排版的作用

在ppt的设计中,如果只追求视觉效果,而忽略了文本的处理,那么就会使课件变相成为图片赏析材料。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传递文字信息呢,我们先抛弃图文并茂的排版方式,仅仅以文字为要素说说处理方式:

改变字号、字体、颜色可以提炼主题,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辨、突出特点。这样做可以使版面立即语义清晰,重点突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标题的文字越大越好,标题和正文的字号应循序渐进,依次递减。改变颜色可以强调主旨,合理的运用字体的颜色,能更好的强调主题。在应用时可以选择与论述文字色差较大的颜色。

文字的排列方式可以大胆创新,不要沉溺于传统的版式,这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3 结束语

实际授课中如果能以案例为导向,学生的主动性会更积极。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ppt课件版式要常更新,以适应时展;

(2)ppt课件一定充分运用软件自身的动画功能;

(3)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以便接下来调整。

结合相关资料及自身体会,我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和使用者一点帮助,解决因色彩搭配、文字与图片的搭配、文字排版等方面带来的问题。

最后希望广大教师和使用者在演示文稿制作中,能够将ppt制作的美观大方又经济实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照搬、现套一些经典ppt模板,以避免因科目或内容差异带来的问题。在ppt使用中,加强计算机、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涉猎,将会对ppt的制作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跃军.powerpoint课件运用模式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8(8).

ppt设计论文篇8

图文并茂 突出主题

课件第一页也称为ag尊龙app主页,一般来说,ag尊龙app主页是展示课程主题的,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ag尊龙app主页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观众的兴趣。很多教师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不重视ag尊龙app主页的设计,随便找一个模板或者干脆用白色背景,在页面上输入课程名称、主讲人的一些信息。实际上,这样的设计是有欠缺的,未能呈现给观众更多的信息以便让观众产生兴趣和联想。俗话说得好:一图胜千言。在设计ag尊龙app主页时,我们可以找到或设计一张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图片和文字一起就能呈现给观众更多的信息,观众的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图1中和图2中,两种设计的文字内容是一样的,主要包括讲座名称、主讲人和时间信息。图1使用的是空白背景,图2用了一张与主题有关的图片:有的人在烈日底下拿着扇子,有的人头上放着一块湿毛巾,有的人带着遮阳帽,远处还有一群人在阴凉处乘凉,其所表达的信息与“高温极端天气”非常贴切,这样的展示效果要更好一些。

图 1

图 2

再如图3和图4,两种设计的文字内容也是一样的。图3用的是ppt自带的模板,这样的设计乍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个模板背景和主题“詹天佑”之间缺少联系,未能让观众产生联想,激发观众兴趣,表现效果一般。图4的背景使用了图片,当然这个图片不是现成的,只要用photoshop稍作加工就可以实现。这个图片背景中有铁路的形象,还有詹天佑的头像,与“詹天佑”这个主题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再配合文字,立体化地呈现了大量信息,引发观众想象。不管怎样,观众已经被这样的设计吸引了。

图 3

图 4

图文并茂 促进学习

我们之所以强调课件要做到图文并茂,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图文并茂不仅能让课件变得美观,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文字符号是比较抽象的,有时学生很难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图片具有形象性,能够直观、生动地表达教学内容,方便学生记忆、学习。另外,受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影响,现代的学生已不习惯单纯的文字表达方式了,他们更喜欢阅读图片、多媒体,所以图文并茂更符合现代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他们易于接受的阅读方式。当然,我们在使用图片时也要注意从具体到抽象,最终让学生获得抽象的概念。

图 5

图 6

图5和图6幻灯片上的文字内容是一样的,如果使用图5的设计方式,学生看过之后没有多少感觉,抽象的文字描述看过后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图6采用的是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丰富的知识储备”就像是一本书;“亲和力、活泼、形象好”用一个笑脸表示;善于调动现场气氛莫过于詹姆斯了;而喜羊羊的“个性、个人魅力”是有目共睹的;“丰富的培训经验”对应一副眼镜;“热爱培训事业”当然要用红心来表示了。学生看过后可能不记得具体的文字内容,但是他能记住图形符号:书本、笑脸、詹姆斯、喜羊羊、眼镜、心,然后通过转换再将它们与“知识储备、亲和力、调动现场气氛、个人魅力、培训经验和热爱培训事业”对应起来,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图文并茂 简化界面

在ppt幻灯片设计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恐怕就是满屏的文字了,我们称这样的课件为电子书。有些教师在做课件的时候,把讲解的内容一句不漏地放在课件中,讲解时照本宣科。对教师来说,讲课变得轻松了,但对学生而言,听着教师照本宣科地念一节课是难以忍受的。ppt中的文字应该是简短的、标题式的、提纲挈领的和富有启发性的,它往往就是一句话或者是几个字,而不是长篇大论。如果一页幻灯片只有几个字,那么我们如何设计才能让幻灯片不显得空旷呢?我们可以将文字图片化,这样能够使得幻灯片中的文字尽量简洁,而且还能优化幻灯片的视觉效果,使它看上去非常漂亮。

图7是一段关于学校发展历史的文字描述,页面中文字较多,观众可能无法快速把握要点,很难记住这一段历史。ppt设计者应该能够在这一段文字描述中找到要点,并将抽象的文字图片化。因为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学校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用一个阶梯状的形象来展示,观众看过后就能明白这段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了,如图8所示。

图 7

图 8

图文并茂 优化布局

幻灯片的布局决定画面是否美观,同时也影响到信息的有效传递。幻灯片的不同布局,能给观众带来轻松与紧张、清晰与困惑、有趣与无聊等不同的感受。合理的布局会让课件看起来井井有条,而单纯的文字很难进行有效的布局,需要使用图片帮助构成合理布局。一般来说,图文并茂是优化幻灯片布局的有效方式。布局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一般教师缺乏相应的能力。笔者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发现,ppt中“幻灯片版式”是普通教师进行幻灯片布局的一个很好的工具,这里面的版式实际上也告诉了设计者怎样进行幻灯片的布局,而且这些布局会让课件变得非常不错,如图9所示。

图 9

图10是根据“幻灯片版式”提供的样式进行幻灯片布局的一个例子,上方显示标题,左侧显示文字,右侧显示图片。这样的设计让整张幻灯片显得很有条理,观众看起来比较轻松,也能很快把握设计者表达的含义。

图 10

ppt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演示文稿;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48-02

【作者简介】1.葛文芹,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214153)机电系副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2.谢卫东,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214153)党政办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根据“翻转课堂”师生角色转变、教学资源革新、评价方式多元化等特征,笔者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学习领域六项目6-1计划类演示文稿的创制为例(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版,马成荣主编),对原教材的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开发与设计,并在授课中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介绍如下:

一、总体思路

针对项目实施所需,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首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观看简单样例:班级春游计划ppt制作微视频)和独立模仿操作,学习一般计划类演示文稿的制作步骤与方法。其次,组织学生分工协作完成职业生涯规划ppt(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不同的规划书,中等难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划类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与要点,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再次,通过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最后,通过拓展实践(要求个人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独立完成富有创意的ppt),实现教与学的“牵手”与“放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施过程与要点

1.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好任务书、班级春游计划ppt制作视频、样例及基本素材,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并准备色彩原理、幻灯片中色彩选配方法与技巧等资料。学生登录课程网站,明确预习任务与要求,观看春游计划ppt制作视频,完成模仿制作,上传并评价作品。

2.项目导入。组织学生上台交流、展示优秀作品和问题作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归纳制作流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要求学生制作ppt参加校级选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项目学习的内容――计划类演示文稿的创制。

3.项目分析。各小组根据项目任务书分析讨论,初订方案。为帮助小组正确拟订方案,教师要适时给出建议:制作思路可参考模拟案例、呈现内容要突出重点等。同时针对模仿中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打开课程网站复习关于计划类ppt的制作思路和要点,帮助学生熟悉制作流程。

学生讨论,填写方案。教师请两组代表展示交流方案,小组互评。教师从结构布局是否逻辑清晰、内容规划是否重点突出、重要内容是否遗漏、选定的主色调是否与主题情境吻合、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结构内容的规划及主色调的选择是否合适等方面对方案进行点评,各小组根据意见进一步修改方案。

4.项目实施。“项目实施”环节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安排2课时,并分两个步骤实施。制作初期,对学生易出现的文本格式、幻灯片版式、母版格式、背景样式等设置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借鉴模仿制作经验。制作过程中,在部分学生仍然出现背景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时,及时选取两类代表性作品(作品1:背景颜色太花,喧宾夺主;作品2:背景颜色太深,使标题、文字等内容看不清)演示、点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探讨改进方案,使他们进一步掌握背景设置的方法与技巧。

在大部分学生基本完成对配色方案的设置后,请3位学生上台讲演自己是如何设置配色方案的。教师补充介绍幻灯片中色彩选配的注意要点,示范演示如何运用色彩搭配的3点技巧,并通过恰当的设置方式选择最适合主题的配色方案。同时提醒学生借鉴仿制经验,选配色彩时注意参看课程网站中关于色彩意象、配色方案以及幻灯片中色彩运用等相关信息。学生查询信息,结合点评意见,讨论、修改作品。对制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细节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制作基本完成后,推荐两幅优秀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亮点,分析原因以供借鉴。对部分技能较弱、制作仍有困难的学生单独辅导,引导学生再次攻关,使这部分学生能与大家一起体验成功,共同提高,最终完成作品。对完成得较快较好的同学提出进阶要求:探究如何使幻灯片更有美感(可登录课程网站自主探究幻灯片中设置艺术字、插入图片、图形或图表的方法)。学生利用课程网站,自主探究,优化、美化作品。

5.评价反馈。组长组织组员对作品进行评价,小组根据“评价表”打分评选,推出组内最优作品进行公开展示、交流,让其他同学吸取其成功经验。其他小组对展示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小组将意见记录在“评价表”上,供修改作品时参考)。教师在组内自评和小组互评的基础上,从ppt制作的要点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点评,重点评价作品的背景与配色方案设置是否合理,并与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探究优化措施。学生结合评价意见,小组讨论,对作品制作方案做进一步改进、完善。整个评价过程要注意让学生转换角色,由制作者转变成评论者,对作品实施有效评价。实现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评、评中教。

6.项目拓展。理论作业:结合职业生涯规划ppt的制作实践,归纳计划类演示文稿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撰写总结报告。实践作业共有两项:第一,小组成员须在课后根据改进的方案修改作品,并将作品上传至课程网站;第二,每人完成一份拓展作品,制作个人职业生涯规划ppt,要求如下:(1)修改、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2)独立创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ppt;(3)设计要富有创意和个性特色;(4)不得与课堂作品雷同;(5)作品完成后,在人自评、组内互评的基础上推出小组最优作品,由创作者模拟选拔赛现场利用ppt宣讲自己设计的作品,并录制成视频上传至课程网站。

学生完成作业后邀请家长及学校教师代表等各方人员登录该论坛,对上传作品实施投票评价。教师结合课程网站上各方投票评价意见及综合评分,择优推荐班级优秀作品及其创作者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奖赛”的校级选拔。

三、实验中的反思体会

ppt设计论文篇10

triz是俄语теории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的英文音译缩写,其中文全称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可以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一整套思维方法和工具,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triz理论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triz理论概述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以g.s.altshuller为首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了近250万件发明专利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发明专利进行分析和分类,总结出创新原理,以解决新出现的发明问题。随着前苏联解体,triz理论广泛传播到美国、欧洲和亚洲,成为企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有力工具。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都是有规律向着越来越完善的方向进化和发展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进化过程的动力。

2.运用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

triz理论认为,矛盾是技术系统各个部 分发展不均衡的产物,发明就是克服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进步的过程,查明并消除系统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运用triz理论解决发明创造问题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2.1分析技术系统

先将所遇到的问题归结为triz理论的一般问题,对技术系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阶段。分析过程中要确定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对技术系统进行详细的分解,定位问题所在的系统和子系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

2.2确定技术矛盾

在分析技术系统的基础上,提炼问题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确定技术系统需要改善的特性,同时确定改善技术系统有可能恶化的特性,将以上两个特性对照39个通用工程参数进行标准化的重新描述。

2.3解决技术矛盾

用技术矛盾中提炼的两个改善和恶化的参数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在矩阵中这两个技术参数所在行列的交叉点就对应着实践证明最为有效的创新原理序号,按照这些序号查找40个发明原理汇总表,得到发明原理名称,探讨每个原理在具体问题上如何应用和实现。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的启发, 就可以寻求具体解决的方案。

3.triz理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triz理论所提倡的创新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有许多相通之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以计算机基础为起点,办公自动化软件和计算机基础设备为讲授对象的一门课程,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快速解决各种软件和硬件问题。在该课程教学中,运用triz理论的工具和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方式,革新教学工具,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triz理论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寻找新的、更有效率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在快速处理word文档的课堂训练中,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多个生活案例排版为规定格式的word文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创造性应用了工业生产的流水线概念,进行分工协作,大大提升了任务完成的速度和质量。在powerpoint课堂训练中,教师鼓励学生开发新的ppt制作和表现形式,运用photoshop、画图工具等软件处理ppt文件中所需的图片等,实现了传统ppt达不到的功能。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的激发,对所学的知识也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3.2运用最终理想解设定目标

triz理论中,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以明确所解决问题的最终理想状态,并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断靠近最终理想解,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常常采用项目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情景,解决一个又一个办公中遇到的问题。在powerpoint软件教学中,为了解决ppt文件在不同电脑和系统中的兼容性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最终理想解的分析,假定先不考虑其他外部条件,一个ppt的最终理想状态应具备哪些条件。经过师生共同的讨论分析得出以下条件:

(1)幻灯片播放中能快速导航至任意页面。

(2)保证在不同系统的电脑、不同版本powerpoint软件中显示相同的效果。

(3)成品只有一个文件。

(4)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和传送。

按照以上最终理想解,经过进一步的讨论,针对以上条件中的每一项特性,学生找到了最接近理想解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

1)将ppt第一页制作成导航页面,列出每一个标题和重点,并制作导向相应页面的超链接,然后在每一页正文幻灯片右下角插入“回到ag尊龙app首页”按钮。无论演示者处于幻灯片的哪个位置,都可以按两次鼠标精准的定位到ppt的相应位置。

2)将ppt文件保存成“powerpoint 97-2003”格式,以兼容大多数powerpoint软件版本,在不同的电脑上进行演示测试,及发现问题进行修正,同时将ppt文件输出成图片,以备不时之需。

3)图片和视频文件均嵌入ppt文件中,不采用调用外部文件的方式,使成品只有一个文件。

4)嵌入ppt文件中的图片视频都进行压缩处理,有效减小文件体积,方便通过互联网和优盘等介质传播。

3.3运用目标树进行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