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本管理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2-01-28 19:58:52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经济资本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范文篇1

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经济资本=风险资本+商誉。如果没有购买外来收益计划,经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差别可以忽略。而风险资本是指抵补一定时间段内,给定置信区间内资产和其他头寸价值的潜在损失金额,即指能够令损失超过资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在现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下,资本能力大小决定了银行的规模增长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银行机构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量化内部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业务环节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大小,可以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和对客户的风险定价,进而使绩效评价和经营战略更为科学。

二、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以完善资本充足率框架为主要内容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正式实施。中国政府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设定的最后期限为:拥有大量海外业务的大型中国银行须在2010年前实施。2007年2月27日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规定:“银行经批准可以申请暂缓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同时,中国银监会督促大型国内银行,按照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高级内部评级体系,开发最复杂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要求中小银行借鉴新协议所代表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靠拢。

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的初级和高级内部评级法都要求有5年的违约概率数据,高级内部评级法还要求有7年的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数据。因此,国内银行最迟需要从2008年1月开始收集数据或者推迟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或者从开始收集数据起7年后再使用该方法。今日,国内银行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号角已经吹响。

管理风险的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其实质体现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新资本协议要求精确计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何依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识别金融风险,利用金融风险技术建立风险模型,难确计量与完整披露银行的风险,如何以“资本约束下盈利能力最大化”为目标,实现流程银行等管理激变,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于引人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识别和计量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水平,从而用经济资本定量表示全行总体、各业务品种、各分支机构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水平,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对客户的风险定价,使绩效评价和利率定价更为科学,进而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适应资本监管要求。目前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还达不到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资本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引导和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确保风险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相协调,稳定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三、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

1.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2.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全面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应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

3.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在于风险的量化、分解、监测以及应对策略。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同时,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

4.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对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评价,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5.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收缩或退出市场。

四、如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具体特点,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需要考虑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

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股东、经营管理层、监管当局等不同角色对资本管理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第一,评价银行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银行的董事会须综合考虑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并对所需资本的总体水平做出评估;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须就其风险偏好所要采用的风险结构做出决定。第二,合理配置资本资源。银行根据既定的资本总量和资本回报要求,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以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等不同层面进行有效配置。第三,最优化可用资本。在风险结构和预计的资本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平衡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关系,运用内部风险资本模型度量最优化可用资本水平,确保可用资本与规划资本需要一致,并使资本成本达到最优。第四,衡量资本使用和收益。银行在持续经营前提下计算实际资本收益,当环境变化、业务超过原定目标或原定目标无法完成时,银行有必要对资本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加快研究制定经济资本管理配套制度

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运用到银行所有业务流程中,并使之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坚持制度与系统“同步推进、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一整套经济资本分配管理办法,从而更全面、更扎实、更有效地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三)明确经济资本计量范围

依据内部风险资本模型计量的经济资本应与监管当局要求的监管资本保持总体平衡,商业银行应分别计量相应经济资本抵御以上三种风险。

(四)合理选取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主要有三种:资产波动法、收入波动法和系数法。这些方法的复杂程度不同,技术上也各有优劣。从各国银行的实践看,资产波动法正在成为普遍接受的计量和配置经济资本的方式。

(五)建立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评价体系

国际先进银行主要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该指标不仅能够将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直接挂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的内在统一,还能够促进银行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能够激励银行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实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从而实现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经营目标。

(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真实反映银行资本是否实现增值目标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银强.引进经济资本管理手段实施全面风险管理[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5,(01)

[2]单增建.运用经济资本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新金融,2005,(06)

[3]单增建.用经济资本理念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06)

[4]宋常,丁卫.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raroc[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2)

[5]莫海云.论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经济论坛,2005,(16)

经济资本管理范文篇2

金融业界对经济资本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一直困惑于如何将这个概念与金融实务紧密联系起来。自经济资本概念提出伊始,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如何使这个概念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何超越定性的层面,定量地、具体化地度量经济资本,以及如何利用各种经济资本指标来深化金融企业的业绩管理。这些努力总结起来,其实质就是如何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工作。

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经济资本=风险资本+商誉。如果没有购买外来收益计划,经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差别可以忽略。而风险资本是指抵补一定时间段内,给定置信区间内资产和其他头寸价值的潜在损失金额,即指能够令损失超过资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在现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下,资本能力大小决定了银行的规模增长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银行机构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量化内部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业务环节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大小,可以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和对客户的风险定价,进而使绩效评价和经营战略更为科学。

二、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以完善资本充足率框架为主要内容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正式实施。中国政府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设定的最后期限为:拥有大量海外业务的大型中国银行须在2010年前实施。2007年2月27日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规定:“银行经批准可以申请暂缓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同时,中国银监会督促大型国内银行,按照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高级内部评级体系,开发最复杂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要求中小银行借鉴新协议所代表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靠拢。

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的初级和高级内部评级法都要求有5年的违约概率数据,高级内部评级法还要求有7年的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数据。因此,国内银行最迟需要从2008年1月开始收集数据或者推迟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或者从开始收集数据起7年后再使用该方法。今日,国内银行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号角已经吹响。

管理风险的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其实质体现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新资本协议要求精确计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何依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识别金融风险,利用金融风险技术建立风险模型,难确计量与完整披露银行的风险,如何以“资本约束下盈利能力最大化”为目标,实现流程银行等管理激变,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于引人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识别和计量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水平,从而用经济资本定量表示全行总体、各业务品种、各分支机构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水平,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对客户的风险定价,使绩效评价和利率定价更为科学,进而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适应资本监管要求。目前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还达不到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资本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引导和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确保风险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相协调,稳定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三、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

1.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2.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全面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应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

3.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在于风险的量化、分解、监测以及应对策略。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同时,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

4.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对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评价,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5.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收缩或退出市场。

四、如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具体特点,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需要考虑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

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股东、经营管理层、监管当局等不同角色对资本管理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第一,评价银行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银行的董事会须综合考虑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并对所需资本的总体水平做出评估;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须就其风险偏好所要采用的风险结构做出决定。第二,合理配置资本资源。银行根据既定的资本总量和资本回报要求,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以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等不同层面进行有效配置。第三,最优化可用资本。在风险结构和预计的资本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平衡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关系,运用内部风险资本模型度量最优化可用资本水平,确保可用资本与规划资本需要一致,并使资本成本达到最优。第四,衡量资本使用和收益。银行在持续经营前提下计算实际资本收益,当环境变化、业务超过原定目标或原定目标无法完成时,银行有必要对资本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加快研究制定经济资本管理配套制度

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运用到银行所有业务流程中,并使之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坚持制度与系统“同步推进、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一整套经济资本分配管理办法,从而更全面、更扎实、更有效地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三)明确经济资本计量范围

依据内部风险资本模型计量的经济资本应与监管当局要求的监管资本保持总体平衡,商业银行应分别计量相应经济资本抵御以上三种风险。

(四)合理选取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主要有三种:资产波动法、收入波动法和系数法。这些方法的复杂程度不同,技术上也各有优劣。从各国银行的实践看,资产波动法正在成为普遍接受的计量和配置经济资本的方式。

(五)建立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评价体系

国际先进银行主要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该指标不仅能够将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直接挂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的内在统一,还能够促进银行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能够激励银行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实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从而实现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经营目标。

(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经济资本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银行;经济资本;具体管理

1引言

不仅仅是对银行,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想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娴熟的运作技巧是没有用的,这一切的基础都是要依靠经济资本的,可以说,这是一家企业也是一家银行生存下去的前提。虽然现在关于经济资本的内涵众说纷纭,但经济资本是银行是用来弥补非预期损失这一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经济资本反映了银行未来的发展走向,必须重视银行经济资本的管理。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加以探讨,并及时得到解决。

2简要概述银行的经济资本

现在金融学方面的学者对于银行的经济资本内涵及作用众说纷纭,主要是形成了四个说法,一种就是认为经济资本代表着银行的全部金融资产,代表着银行的经济基础。这种说法虽然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肯定,但是仍然是过于绝对。除此之外,还有的学者认为,经济资本银行按照比例分配给各个部门的资金,这也是各个部门日常运作的经济基础,按照这种说法,银行派发经济资本主要还是根据上一个核算期内各个部门的经济效益,对于经济效益优秀的部门理应给予更多的经济资本,相反,对于经济效益不佳的部门则应该适时缩减给予的经济资本,所以,按照这类学者的说辞,这时候银行的经济资本更偏向于管理资本一些。另外,还有的学者认为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决定着银行日常运转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风险,而想要规避这些风险,仅仅依靠政策的布置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经济基础作为保障,所以,这些学者说银行的经济资本就是为了规避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所设置的,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与第一种说法不甚相同,这种说法是过于狭隘了。最后的一种说法则认为,银行的经济资本是用来弥补非预期损失的,这种说法显然是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所以,现在的金融市场绝大多数都认可这种说法。经济资本在银行中的作用是其他种类的资本所不具备的,因为它关注和反映的是银行在金融市场风险承受程度,如果银行在金融市场中遇到的风险较大,可以迅速通过经济资本的快速消耗看出,进而银行需要快速补充经济资本以尽可能规避风险,但是,如果银行在一段时间中的风险并不大,但是经济资本投入还过多,那么就要把经济资本的资本结构合理调整,避免造成经济资本的浪费,让经济资本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3我国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我国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中对风险计量不准。银行的经济资本就是核算风险的一个武器,也是一个媒介,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中要明确风险的计量,让经济资本发挥自己的作用。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银行普遍都没有自己独立的风险评估部门,一般都要交给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我国国内可以达到国际标准的风险评估机构并不多,这对于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效率有重大影响,银行没有办法迅速按照风险评级调整经济资本,很容易造成经济资本的短缺或者是闲置。所以,针对这个问题银行应该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3.2银行对金融市场的风险没有足够重视。在金融市场中,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大的改变,所以这也意味着在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并不少,尤其是银行,银行现在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媒介,银行面临的风险可以说更多。目前很多银行在对经济资本的管理中反映出他们对于金融市场的风险还没有完全了解。很多银行的一些专业风投人员甚至认为,银行的操作风险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它仅仅在金融犯罪时才会出现,这种说法既不科学更不切合实际。想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银行应加大对经济资本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让银行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性。

4银行对于经济资本的管理对策

4.1构建经济资本管理的体系。现在的大多数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的还没有实际开展,致使经济资本管理中屡屡出现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应该构建一个合理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首先这个管理体系要涉及到各个部门,不仅要有风险评估部门,还要有绩效评价部门,银行的市场拓展部门也要积极参与进来。构建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要完全依照银行的具体经济情况设立。如果有的银行的经济资本已经过剩甚至超过了金融市场的规定,那么就不应该再继续累积经济资本,而应该适时缩减。这才是建立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关键。4.2加强对银行的内部培训。之所以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屡次出现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银行的资本管理人员没有起到作用,甚至一些管理人员对于经济资本的概念都不甚了解,所以,为了规避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对银行的内部培训,在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中明确所有应该设置的岗位,选择有能力素质的人去执行该岗位,如果经济资本管理有成效,那么应该适时给予相关人员以奖励。

5结语

经济资本在银行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经济资本在银行中不仅有利也有弊,有资本就意味着有风险,如果银行想要生存发展,但是却没有合理规划资本的投放方向,那么,资本使用不到位,最终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风险。所以,现在的银行对经济资本要严格的加以管理才可以。经济资本在某种意义上并不足以代表银行内部所持有的全部金融资本,也不足以代表银行的全部金融资产,但是它却反应了银行未来的发展走向。所以,对于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应该得到我们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经济资本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实践应用

就银行而言,资本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抵御、吸收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风险,让银行在今后得到稳定的发展。然而,在传统经济计划的国有银行中,资本理念仍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因国家信用的隐性支撑,存在资本概念缺失以及资本计量模糊不清等情况。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各大银行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银行逐步向市场化的发展,并有与国际银行接轨的趋势。国内银行更是就此建立了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但欣喜之余我们不难发现,资本管理实践中仍存在有很多问题。本文分析经济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今后各银行有效管理经济资本提供参考依据。

一、经济资本管理概述

对于经济资本管理而言,其管理理念并不是完全来自理论方面的研究,而更多源于银行的实践。经济资本管理主要是指在清楚经济资本计量范与经济资本计量方法的基础上,以资本只有风险资产增长,把经济资本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当中,并且需保证能够从中取得相应的回报,让银行业务发展速度、效益以及风险等得到相互协调[1]。在此过程中,控制经济资本增长,提高最终回报水平是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正是基于该内容,所以,经济资本管理通常要求银行用量化技术,对现有资产今后一段时间中的非预期损失大小进行准确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对业务存在风险成本等进行衡量。另外,稀缺的资本与有成本的资本是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在建设时基于资本表现出的两个主要特征。由于经济资本往往与风险有着直接联系,所以,这将产生银行对经济资本的管理要求,同时也是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的核心内容[2]。在发展超前且成熟的国际银行中,经济资本管理属于独立的专业体系,其不仅对银行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正确把握风险有着积极作用,而且能够让我国银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在今后得到全面的发展。目前,经济资本管理在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重要性主要可体现在两个方面。其分别是内部与外部重要性。内部重要性可表现在,经济资本管理方式能够让得到的经济增加值与资本回报率更客观地表现出银行的经营业绩。而外部重要性则可表现在能够强化对经济资本的约束,提高资本最终的使用率。

二、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银行的发展而言,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意义不言而喻。经济资本管理重要性越发突出,虽然使得各大银行加大了对该管理的重视,但不可否认,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仍存在有很多问题[3]。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错误的认识。据调查可知,大部分对于经济资本预算存在硬约束认识不足的情况,存在严重的错误理解。主要可表现在:没有根据经济资本的增长量对业务的增长计划进行确定,反而一味根据自己的业务发展冤枉对业务的扩张速度进行确定,通过倒算的方式对所需要的经济资本与财务资源进行计算。此外,部分银行对经济资本预算了解不够深入,认为要想让银行发展就必须减少约束。这种错误的认知无疑讲给银行发展带来两种负面结果,一种为风险资产的扩张将超出资本能够承受的范围。另一种为阻碍业务开展,措施发展机遇[4]。2.基础信息薄弱,计量方式单一。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存在风险量化技术与有关数据库建设落后的情况。该现象的存在不仅难以满足经济资本计量要求,而且无法对所需经济资本等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当下,市场经济的进一步优化虽给我国各个方面带来发展优势,但这同时也使得市场各种风险难以量化的问题越发突出。对于银行而言,银行发展中包含的许多计量工作往往都需要银行当中的各级机构采用手工统计的方式,统计完之后逐渐汇报给上级。这种手工统计的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对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而且不便于在资本充足率偏低的敏感时期实现实时监测,甚至难以提高管理效率。即便有很多银行在发展中都已经引进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并在对该管理的强化上走到了同行的前面,但这与发展先进的经济资本管理仍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大部分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方面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系统、计量工具,所以,实际应用中难以对各业务与经济效益进行的准确的划分,难以准确计算出风险成本。3.市场与操作风险没有被归纳到经济资本管理中[5]。纵观我国各大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方式可知,大部分银行都没有将市场与操作风险归纳到经济资本管理中,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大都只覆盖了信用风险并没有牵涉市场与操作风险。另外,伴随着当前国内利率市场改革脚步的加快,利率波动幅度逐渐变得越来越大,而受该波动导致的市场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基于此,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以及经济资本管理上必须对市场与操作风险加以重视。上述三个方面就是现阶段经济资本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这类问题随之显得极为迫切。

三、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应用

面对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仍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上,银行负责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经济资本管理效率。1.正确认识经济资本管理,培育全面风险管理文化。银行负责人员应重视将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归纳到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的范围中,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创造,让银行工作的每个人员都知道上级银行与本级银行具体的风险控制目标,让银行风险辨识度以及评估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其次,需要在银行发展中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现代风险管理方式与技术的应用能力。最后,可通过对员工的各种培训让银行等闲管理技术得到提升[6]。2.完善现有的经济资本计量方式。经济计量方式不合理作为阻碍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在经济资本计量方式的完善上具体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加快银行内部评级法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让经济资本管理的技术条件得以优化。首先银行领导人员应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部分,其次需要加大对日常信息与数据的处理,进而为今后各风险要素评估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需根据我国银行发展实情建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内部评级模型的建设作为银行内部实施评级法的核心技术之一,该模型的作用主要为将银行中存在的各业务问题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银行还应建设一个内部评级体系,不但需要借鉴国外模型存在的优势,而且需要根据国内银行具体业务特点,设计属于自己的模型框架与参数体系。3.注重对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在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上,首先应完善风险经理制度,为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分别设置平行作业。在此过程中,风险经理需要根据银行风险管理需求对客户进行风险识别,并以此为基础决定贷款的发放等[7]。其次,在全面考虑当前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情况下,需建立对应的考试与选拔准入制度。最后,可培养有证券等多种从业经验的人才,提高银行人才储备量,为今后银行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上就是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应用,有关人员需对其加以重视,进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经济资本管理已成为银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面对当前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银行管理人员必须从注重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培养以及完善现有计量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而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促进我国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牟雯萱,王帅杰.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论,2018(16):60-61.

[2]赵冬晓.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模式浅析[j].商,2016(19):162.

[3]李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用经济资本的分析[j].新经济,2016(06):57.

[4]张劭辉.立足政策性银行业务定位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中国进出口银行推进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管理实践探索[j].武汉金融,2016(01):18-21.

[5]王昕.浅谈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4(09):71.

[6]皮志云.商业银行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j].金融会计,2011(09):29-33.

经济资本管理范文篇5

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作用

1.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在商业银行中进行经济资本的管理有助于建立科学而完善的考核机制,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当前规模发展指标仍然是商业银行对于各个分支结构尤其是基层分支机构业绩考察的最重要指标,商业银行将经济资本分配到各个业务,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本收益率的有效确定,不仅可以全方位的考察银行当前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实力,还有助于兼顾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很有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使银行能够获得更加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发展。2.资产的优化性配置在商业银行日常发展的过程中,在资本充足率的总体规划之下,对经济资本进行管理可以防止出现资产浪费等问题。相关管理人员融入了经济资本管理的工具,根据银行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资产情况估计和计算了经济资本的总量,通过对经济资本重新配置程序,将经济资本从低效率使用转向高效率使用,从而提高银行整体经济资本利用效率。3.有利于商业银行科学化的战略管理当前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如果商业银行需要进行科学化的战略管理,此过程离不开经济资本管理工具的应用。经济资本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风险,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快发展,它是当前商业银行比较先进的管理手段,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广泛应用,必将引起银行业新一轮的效益增长。综上所述,在商业银行中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这种程度,转变自身的工作思想,这种新型的工作模式,结合当前市场风险建立完善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发展。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的难点经济资本管理与业务发展还需融合按照经济资本管理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尽量营销低风险的产品,并获取高收益的回报,才能尽可能优化经济资本管理结构。但是,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市场中,各家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同业竞争内卷加剧,主要产品收益区间不断收窄,客户拓展与维护比较艰难。但与此同时,上级管理机构、外部监管机构以及资本市场仍然大量采用资产负债规模和账面利润等传统指标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而忽视总体经济资本经营效益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经济资本管理数据的有效性还需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时间较短,近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环境剧烈变化,各类经济资本系数的设置仍然缺乏长期有效验证,难以准确反映业务的实际风险程度。如计量风险经济资本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个高度复杂的维度,在现有系统的行业、客户信用评级、产品等财务维度和风险维度基础数据薄弱的情况下,经济资本系统建设也处于不完善阶段,导致经济资本管理不能有效延伸至具体的资产组合,不能准确反映业务风险状况。而一些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采用内部系数法计量,对各项资产设置的资本系数过粗,并不能准确反映各项资产业务的实际风险程度。如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战略定位的客户,其整体风险不同,但经济资本系数未体现相关差异性等。经济资本管理对基层机构的指导作用还需加强经济资本管理解决了商业银行原有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突出缺陷,如未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经营收益风险调整不到位,以及无法量化具体产品和业务条线的经营绩效等问题。就商业银行总行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经济资本计划管理总体可行。但是,在一级分行及以下分支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时,则存在极大的障碍,强势执行的效果也千差万别。基层商业银行在业务营销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话语权不强,尤其大型机构、平台、交通、电力、能源等强势行业客户对基层行规模占比极大,选择权不在基层商业银行手中,因此即使其经济资本回报率较平均水平明显较低,基层商业银行仍然需要出于市场规模占比、kpi考核和业绩稳定性等多方面考虑,不得不接受合作。经济资本管理对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核算还需完善当前经济资本管理主要从财务和风险等维度衡量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效果,但在在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国有控股的背景下,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期盼,各商业银行纷纷出台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提升客户服务、倡导绿色金融、精准扶贫等回馈社会的政策措施,虽然国家也给予商业银行包括定向宽松方面的支持,但总体看,仍然对整体经济增加值增长造成影响。如何对社会责任方面的收益成本进行准确核算,也需要各家商业银行不断进行探索。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策略

明确主要的工作原则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经济资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当前的发展现状入手,在进行经济资本管理时加强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研究,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资本工作原则。一般来说,经济资本的配置区分为对存量风险资产的经济资本配置和对增量风险资产的经济资本配置,前者主要考虑已有资产组合所面临的预期外风险,商业银行应通过不断优化存量的经济资本结构,降低回报业务所占的比例;后者则是通过对不同的产品、部门和区域设定不同的经济资本系数来传导总行的经营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在制定经济资本预算计划时,重点是对增量经济资本的配置。经济资本配置应当在资产组合基础上,充分了解风险分布数据,并据此分配经济资本。具体而言,需要具备三个前提:其一,了解各项业务的风险概率分布;其二,核算各种风险来源的敞口额度,以及敞口的相关性;其三,确定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在三大前提具备的条件下,采取自上而下的原则对经济资本加以分配。秉承循序渐进的管理思路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工作中,需要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升实际工作效果以及工作质量。经济资本管理属于商业银行的新兴资本和风险管理工具,如中国建设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范围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其经济资本配置和计量结果是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环境和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需要从上而下搭建良好的工作框架,先从局部工作开始,然后从整体的角度上推动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继续实行现代计划和综合业务经营的管理模式,等到经济资本管理模式成熟之后,需要在各个机构中全面地推行,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商业银行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实力。通过必要的培训和宣传的手段来贯穿至基层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全行上下充分认识到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使整个工作过程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提升实际工作效果以及工作质量。经济资本管理标准的制定我国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已逐步采用eva和raroc概念,只是对具体参数的设置(比如对经济资本的期望回报率)各行略有不同。以eva和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引入了资本的成本概念,更真实地反映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更清醒地权衡经营风险及其回报,从而做出更符合商业银行实际利益的决策。raroc指标通过对具体产品、业务和区域的经济资本回报率的量化,为商业银行在制定经营发展战略时提供支持。比如,根据历史数据判断某项业务的经济资本回报率较高,商业银行在编制经营计划和经济资本预算时,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系数设定等方式,向全行传达总行对于此类业务的倾斜支持导向。建行等在经济资本管理实施方面走得更快的商业银行,已尝试将raroc技术应用到具体产品的定价决策,在对单笔业务进行事前决策时,raroc指标可作为关键数据,判断该笔业务是否能够达到预期回报率,从而促进商业银行自主风险定价水平的提升。

结语

经济资本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经济资本;商业银行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

资本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是吸收银行各类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经济资本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以资本来制约风险资产的增长,从而在确保获得必要回报及建立健全资本管理体系时,应不断依靠经济资本管理内容,预设好适度增长的范围。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的收益回报水平提升银行主体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而不断加快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

二、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银行业在过往资本管理过程中过度依赖于国家信用提供的隐性支撑,由此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本概念缺失、资本充足率较低以及资本计量不够清晰等。目前,我国银行业在经济资本管理上向国际银行业学习靠拢,取其精华,形成自身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虽然初见成效,但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认识不足,迫于监管压力被动执行目前,在商业银行逐渐实现预算约束的情况下,为进行综合性经营管理编制内容,应不断强化对风险资产的约束行为。商业银行主体应根据我国提出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内容编制相应的经营管理体系,以此帮助商业银行取得良好的发展。但还是有部分商业银行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在业务扩张时,其速度单纯基于业务发展愿望而确定倒推所需经济资本以及财务资源的数量,而不是在经济资本的增量基础上确定业务增长计划。这一错误做法可能使得经济资本预算约束弱化,无法在事前对风险资产的扩张进行约束,最终超出了经济资本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围;与此同时,在商业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过程中也无法全面针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这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错过发展的最佳时机,且在发展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2.信息技术手段和基础较薄弱,计量方法尚显粗糙目前,商业银行在风险量化的技术与数据库建设上存在滞后现象,其中信息技术手段与基础较为薄弱,其经济资本计量与考核所需无法得到满足,难以准确、全面地分析风险问题,同时也无法对经济资本进行量化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情况加大了量化处理的难度。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市场改革,在资本管理系统中对于信息以及计量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商业银行尚且无法对经济资本总量进行科学的度量,无法精准合理地把控各个分支的经营、收益、风险成本,对于风险调整后的实际情况也无法进行相应的配置管理。3.关于经济资本管理内容与市场风险的评估与操作分析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因缺乏风险管控意识,从而导致其无法形成完善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长此以往,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会对经济资本和商业银行的资源优化配置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参考。(1)转变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树立科学的经济资本观当前,全球金融局势动荡日益加剧,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急需树立起全面的商业银行现代化风险管理理念,这其中包括经济资本条件、成本控制、风险管理、风险预防等内容。在这些内容中,银行应明确认识到关于经济资本的配置与管理内容,从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快经营模式转型与业务发展转型,协调效益、质量与规模的发展,寻求一条均衡、科学的发展之路。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在发展模式上取得真正的转变,需要改变自身传统的经营理念。应根据目前经济新形势要求,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在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中,提高经济资本收益,进而获得更多竞争上的优势。(2)建立以raroc和eva为核心考核内容,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过去,商业银行的考核方式单纯地追求利润规模以及存贷规模,这一模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在设计经营绩效考核关键指标时,应当把raroc与eva融合起来,使其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如此才能实现银行业务结构及资产结构的优化,进而化解控制风险与追求利润之间的矛盾,在业务和盈利模式上取得转变。将raroc和eva作为考核标准,可以反映出经济资本,使所得结果更为科学。此举可以取得如下效果:其一,以经济资本约束银行业务的开展,避免银行盲目扩张;其二,可以通过提高资本在各分支机构之间分配时的合理性,最大化总行的合并资本收益。另外,在商业银行按照相应的经济资本指标运营时,应充分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员工在有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后,可有效在各分支机构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有效约束各分支机构潜在的风险行为,如忽视风险、盲目扩张等。(3)丰富经济资本的主要内容早期,风险计量技术更多是运用在对零售业务的信用评分上,如今也被运用到测算公司客户违约率上。然而,我国资产风险测量与统计工作在数据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优化空间。可推动内部评级法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同时升级技术配置,配套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部门,以满足经济资本管理实施的需要,积极以it技术为支持,搭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提高对信息数据收集、处理的重视度,以便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为估量各类风险要素提供依据,如日常经营、重大信贷决策和pd等。(4)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经济资本管理实施与应用中,商业银行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应不断加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在培养出高素质的信贷管理人员后促进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在风险管理制度下,通过集中、系统的学习,培养其专业技能,如最新的风险计量知识、经济资本管理知识等,提升风险经理的数理统计及定量分析授信风险的能力。

三、结语

经济资本管理范文篇7

作为一般性的定义,银行的资本是银行已经持有的权益类资金,目的在于防范头寸价值减少或商业损失等风险,从而保护存款者和一般债权人不受损失。银行的资本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即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

账面资本是一个会计的概念,列示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等于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但商业银行账面资本的概念与普通企业的账面资本的概念略有不同,商业银行的账面资本除了所有者权益外,还包括监管当局认可的储备、次级债等。

监管资本是商业银行按照监管当局的规定,应该保留的最少的账面资本数量,是一个根据监管规定计算出来的量,一般为风险资产的一定比例。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要保留的最低监管资本的计算公式为: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乘以12.5,再加上针对信用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就得到分母,即总的风险加权资产,分子是监管资本,两者相除得到资本比率的数值,该比例不得低于8%。

经济资本是一个风险管理的概念,是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虚拟资本,在数值上等于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置信区间商业银行非预期损失的倍数。经济资本不是真正的银行资本,并且银行选择的置信区间不同,经济资本的数值也不同。

这三个资本在数量上存在以下关系:第一,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如若不然,监管当局将会采取强制措施要求银行补充资本或削减业务规模以减少承担的风险;第二,账面资本≥经济资本:因为经济资本反映的是商业银行真实的风险,最终用于消化风险的资本是银行的真实资本,如果银行在制定经济资本预算时将经济资本的限额定得比账面资本高,真实发生损失时将没有足够的真实资本来覆盖损失;第三,经济资本≥监管资本:如果监管资本大于经济资本,则商业银行会采取资本套利行为,从而在不降低真实风险的情况下大大降低监管资本要求。综合起来,账面资本、监管资本、经济资本三者存在着以下的动态平衡关系:账面资本≥经济资本≥监管资本。

二、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的联系与区别

监管资本产生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标志是1988年《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定》的诞生。1988年的资本协议有两个目标,第一是要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第二是要减少各国银行间存在的不平等竞争因素。监管资本是银行必须遵守的法定义务。

经济资本产生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1988年资本协议及1996年的修订主要针对的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且风险敏感性不足,国际活跃银行为更好地管理自身的风险,开始开发自己的模型,用于为具体的交易配置资本。经济资本覆盖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发展的驱动因素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其主要目的是信息批露、绩效评估、计划、定价等。

监管者通过对国际活跃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考察,用它作为改进监管资本的有用参考。资本协议非常注重银行的内部风险评估,并以此作为确定最低监管资本要求的基础。由于资本协议允许银行使用内部模型来计算监管资本,用来计算经济资本需求的风险评估过程也能够决定他们的监管资本要求。

尽管如此,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仍然有本质的区别。监管资本体现了监管当局要求,它不能代表银行实际吸收非预期损失的能力。监管规定不一定反映特定银行的风险特征,而且风险加权资产不能作为全部风险的正确测度。而经济资本反映了市场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需求,它是为承担风险真正需要的资本,反映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特征。

三、经济资本的计量

经济资本是用来抵御非预期损失的,非预期损失是预期损失的标准差,经济资本是非预期损失的倍数,因此经济资本的计量与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计量有关。由于银行要求的信用等级与设定的置信水平相关,置信水平越高,需要的经济资本越大。

1、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

对信贷资产,预期损失(el)=调整敞口(ae)×预期违约率(edf)×违约时真实损失率(lgd)

调整敞口ae的计算过程:银行对客户的授信额度为com,已使用授信额度为os,违约时使用“未使用的授信”的比率为ugd,则ae=os (com-os)×ugd。

edf为既定信用等级客户的预期违约率,可根据历史经验数据确定不同信用等级客户的预期违约率;

lgd为发生违约时的真实损失率,一般的做法时假定借款人出现不还本金或利息的现象时,一般都可能发生违约,但借款人违约时,银行的贷款损失通常不是100%,只要银行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总可以收回一定比例的违约贷款,它的大小取决于抵押情况、求偿时的优先顺序等。

单项资产的非预期损失(ul):

资产组合的非预期损失(ulp)

ρij是资产i和资产j的违约相关系数。

银行是通过经济资本来抵御非预期损失的,为了维持与所担风险相称的资本水平,银行必须确定意愿的信用评级相匹配的置信水平。不同的信用评级所对应的置信水平分别是:aaa,99.99%;aa,99.97%;a,99.9%;bbb,99.7%。

如果xt是随机损失变量,z是概率百分比(即置信水平),ec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上覆盖非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在时间t时,使银行免于破产的经济资本的最小值v要满足:

上式清楚地表明了资本乘数与置信区间之间的关系:给定置信区间,资本乘数是损失分布的标准差数的上限。一般而言,对信用风险,损失的分布函数为贝塔分布。置信区间与资本乘数的关系将变成尾部拟合的问题,尾部拟合要做的,就是找出置信区间对应的标准差数。

2、市场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股票头寸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期权风险。在资本协议ⅱ中,利率风险由于难以准确计量,因此对利率风险没有规定资本要求,而是列入了支柱ⅱ监管当局的监管。

在三大风险类别中,市场风险的建模最为先进,测量市场风险要用组合头寸法评估,不能单独进行,因为有些项目的风险可以轧平。测量经济资本的方法是:取某点上组合头寸的价值,计算基础因素潜在变化的敏感性,计算基础因素的潜在变化,将潜在变化乘以敏感性。用公式表示即为:varx=vx×dv/dp×△pi,其中vx表示头寸x的市场价值,△pi表示在时间i内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dv/dp表示市价变动的敏感度。在计算市场风险资本需求时,需要设定置信区间和持有期。

3、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与成熟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计量技术相比,操作风险的计量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简单起见,一些银行干脆分配其所有资本金的18%-25%用于操作风险的防范。

从银行整体的层面,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汇总后的总风险应小于三者直接相加,但在现实中,由于很难确定相关关系,采取的是直接相加的方法。即银行的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经济资本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

四、经济资本的作用

由于经济资本本身就取决于各部门、分行或各项业务的风险,或非预期损失的实际数值,因此对之进行分配非常科学。一方面,各个部门、分行或各项业务存在多少风险,就有多少非预期损失,就应该分配等额的经济资本;另一方面,各部门、分行或各项业务占用多少经济资本,就意味着承担了多少风险。具体而言,经济资本的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确定风险控制的边界

经济资本作为一种虚拟资本,当它在数量上接近或超过银行的账面资本时,说明银行的风险水平接近或超过其实际承受能力,这时银行要么通过一些途径增加账面资本,要么控制或回缩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受到威胁,并影响评级机构对银行的信用评级。

2、绩效考评

考核银行盈利的传统指标包括股权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这种指标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将风险考虑在内。出于风险的管理需要,西方商业银行逐渐出现了新型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考核盈利指标-经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该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银行家信托集团(banker’strustgroup)首创,最初目的是为了度量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和在特定损失率下为限制风险敞口必需的股权数量。此后,许多大银行都纷纷开发raroc方法,建立在经济资本基础之上的raroc作为部门、人员、业务条线的考核指标已成为银行业最核心的绩效考核指标。

3、贷款定价

传统的贷款定价方法均没有考虑资本的成本。实施经济资本体系的银行使用经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raroc)模型来确定贷款的定价水平时,贷款的风险越大,为该业务配置的资本金越多,为了使这笔贷款赢利,它必须满足最低的资本报酬率标准,即要使该业务的经济利润或经济增加值为正数。

其中风险成本相当于贷款中的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等于该笔贷款的非预期损失,raroc用银行的资本底线回报率来代替,就可计算出为取得资本底线回报率,银行对贷款索要的最低价格:

贷款价格=raroc×经济资本 资金成本 经营成本 风险成本

4、决策市场进出

银行是由多个部门和多种产品所组成的,高级管理层需要决定保留哪些产品、压缩哪些产品,发展哪些部门、收缩哪些部门,一个重要的决策依据就是经济资本回报率的大小。能够给银行带来较大经济资本回报的部门和产品应该予以保留和发展,回报率低的部门和产品应该收缩或撤出市场。

五、经济资本体系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应用

经济资本已成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通用工具,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也应该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并解决相关的理念、技术问题:要在全行上下形成资本约束的理念,改变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不考虑风险承担底线的经营行为。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非常珍贵的资源,要将资本金分配至风险报酬高的业务条线和部门;尽快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将信用风险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计算模型化;引入raroc绩效考评模型,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有效配置经济资本。

【参考文献】

[1]michaelkong:内部信用风险模型-资本分配和绩效度量[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陈林龙、王勇:现代西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管理(第二版)[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陈小宪:风险、资本、市值[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经济资本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资本

一、经济资本对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

最早提出经济资本并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是美国信孚商业银行(现在已并人德意志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就开始根据所计算的风险,确定交易方所占用的资本,根据所占用的资本向交易方收取费用,目的是通过计算风险条件下的收益及分配,反映风险水平的交易限额以降低风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大量贷款损失的冲击,一些领先的银行认为需要一个更好的量化信用风险的方法。早期包括jp摩根、蒙特利尔银行和美洲银行等,他们的经验很快被同行所采纳。经济资本这一体系不断的传播到更多的部门。银行也逐步实现了这一体系在全行范围的整合,包括巴克莱银行、澳新银行和花旗集团等机构,后来也陆续建立了各自的经济资本体系。

普华永道与经济学人智库最新联合发起的一项名为《有效资本管理:经济资本成为行业标准?》的调查研究。这项调查针对全球200多位资深金融服务高管人员,调查结果表明,有44%的受访公司已经开始使用经济资本,且另有13%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一年中使用经济资本。较之监管资本模型,使用经济资本的受访公司,95%已经或者预期将实现更有效的资本分配。

经济资本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掌握风险和回报之间此消彼长的微妙关系,让决策更加准确犀利,让价值创造持续更加长久。其作为一个强大的管理工具,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第二,经济资本是银行衡量资本充足率的有效工具。经济资本将银行的风险考虑在内,它的驱动力是经济因素,而不是简单的监管规则,因此它可以帮助确定银行应持有的资本的最佳水平,并且也可以用来测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第三,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全面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应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当会计资本远远低于经济资本的时候,则表明银行承担了过度的风险;反之,若银行的会计资本、监管资本大大地超过了经济资本则表明银行资本运用缺乏效率,银行应该更有效利用剩余的资本,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在于风险的量化、分解、监测以及应对策略。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同时,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经济资本常用于设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的限额。

第五,经济资本是银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对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评价,既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从而断定是否增加了银行的整体价值。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收缩或退出市场。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将各种不同的风险、不同的交易通过经济资本这样一个可比的统一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银行、各个交易的风险调整后的盈利水平,达到揭示银行、每笔交易对银行整体价值创造的贡献水平,从而为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中的资本预算、为制定激励和薪酬方案奠定基础。新古典理论不足以解释银行中介角色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同时,由于m&.m理论认为银行的资本结构与价值创造无关,所以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所需保持的资本比例之间没有关系。银行的资本结构与资产所面临的风险密切相关。银行资本可以替代风险转移,起到缓冲的作用。

二、经济资本的内涵及其管理框架

(一)经济资本的概念。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在没有任何监督当局的监管规定的情况下,为了抵御银行的非预期的损失,银行到底需要多少资本?银行的所有利益关联方分别承担了各自愿意承担的风险,他们都不希望银行发生“挤兑”现象,不希望银行发生破产、关闭的财务危机,因此所有的利益关联方会关心这一临界点的位置,并且会一致的寻找防止“挤兑”现象发生的最低资本数量。这个资本是纯粹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来的,被定义为经济资本。经济资本(economiccapital,ec)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不同于账面资本和监管资本,它是银行实际需要的资本,因此也比其他资本概念具有丰富得多的含义和特征:

首先,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数量,而且是一家银行计量风险,衡量业绩,制定战略,计划业务,计算和配置资本的管理系统。它的最主要功能是避害和趋利:防备风险和创造价值。不同于rc,ec作为银行的管理系统,它参透到银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包括银行经营最终目标、战略决策等最高层次的管理;风险控制、业务开发、业绩衡量等中级层次的管理;个人业绩评估、报酬和激励机制等最基层的管理。

第二,它是在没有监管要求的状态下,银行开展业务必须持有的资本量。其数量由银行每日从事业务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风险量所决定。

第三,它对资本的计量不是基于历史或账面价格,而是基于现有或市场价格(marktomarket)。银行一旦上市,即有了市场价值——市场对其股票的估价。并且股票的流动性随着二级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提高。这对银行意味着:资本虽然是最为稳定永久的资金,但其持有人——股东却不是。股东作为理性的投资人,他们选择投资某家银行,是因为在经过比较之后,认定投资该银行可以带来最大回报,或者说,同量投资的机会成本最低。这就决定了他们和银行的关系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银行业绩好,股价高,投资者峰涌而至,一旦银行出现危机,跑得最快的正是这些股东。这又意味着,银行在最需要资本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难从市场上筹集资本的时候。并且股东抛售股票,会使银行的市场价值迅速下跌。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负债的市场价值,市场净值为负,则意味着经济破产。这就迫使上市银行,特别是交易活跃的银行,必须时时关注其市场价值波动,并用市场价值,而不能仅仅用帐面价值计算资本充足。

第四,由于ec是用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的差额来反映银行的资本额,所以只有它可以代表银行真实的净值。

第五,从定性上看,银行的ec总量由表内外资产和业务中隐藏的风险量确定。由于风险是一种损失可能性,而非已经发生的损失。所以在定量上,不能

只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和负债的差额衡量,而必须通过对某一时间内银行全部资产和业务中隐藏的全部风险,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大小来分析计算ec实际需要量。

第六,ec和rc都是银行为了弥补可能发生的损失而提留、储备的资金,必须具有永久和随时可动用的特性,不得用作银行业务需要的固定和流动资金支出,最多只可投入最具有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政府债券。如美国监管规定外国银行在美国的分行将其资本等值存款存放在其他美国银行的信托帐户,作为损失担保,即是对经济资本留置备用的具体要求。因此ec不应当包括营运资本支出部分。

经济资本虽然是虚拟的资本,但仍属于资本的范畴,表明银行需要这个数量的资本才能抵御银行面临着的风险,如经济资本数量大于股东投入的资本,则表明银行承担了过度的风险;非预期损失是一个风险的概念,是银行所承担或所面临的风险一个计量标准。经济资本与非预期损失两者联系如此紧密,正好验证了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关系,即银行承担风险就需要占用资本,资本对银行风险自然产生了约束的作用,银行只能承担与其资本实力相当的风险,否则将受到监管部门、市场的约束;风险最终需要由银行股东投入的资本来抵御,最终将对银行股东权益造成影响。

(二)经济资本的基本管理框架。

银行资本管理必须实现银行各利益关联方(监管当局监管、法规规定股东实际投资资本最低限制、内部资本营运目标、风险管理)的协调一致,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这个目标在短期表现为创造资本收益,长期看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资本回报,使股权价值的增值或银行市值的持续稳定上涨。

资本管理是一套比较复杂且严密的体系,围绕着最终的目标,必须制定一系列中介目标,对银行的各层次经营与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由于资本的约束商业银行就要积极主动调整业务增长和盈利经营模式,为实现经营理念和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就要立足现代金融业的本质。zaik(1996),james(1996)和matten(2000)先后提出了经济资本管理的三个主要的内容,它们是经济资本的计量、经济资本配置和基于风险调整的绩效考核。经济资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以至上而下的方式来评价银行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主要通过收益波动的方法,用风险盈利来进行经济资本的计量。这是由市场以及银行在市场上开展的经营活动决定的。

第二,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集中性风险等银行主要的风险类型风险计量的基础上,由下而上来确定经济资本计量,这种方式与自上而下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形成一种补充。

第三,以经济资本配置为基础,建立起以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这个指标体系,以eva、raroc为核心,构成了银行eva管理模式。

三、基于经济资本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优化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部分管理领先的银行已经开始注重将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并已初见成效。如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建设银行从1999年开始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和eva考核,2002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到目前为止,该行通过经济资本eva和kpi指标,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对资源优化配置、总行战略传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工商银行从2005年开始计量经济资本,并在2006年提出“一个中心,两个手段,三个统一”的经济资本管理新思路。中国银行在2004年和2005年在对境内分行实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的基础上,2006年又进一步自行设计并开发了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境内分行经济资本指标表现的监测、分析与考核。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招商银行自2005年引入经济资本和资本回报要求的概念,并在对分支机构的考核和收入分配过程中开始采用经济利润,2006年该行全面。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对经营单位下达经济资本年度增量计划,同时取消传统的资产负债比例指标,经营管理进入了一个以风险为本的新层次。

(二)引入经济资本,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金融机构意图对所面临的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但却难以确保在集团层面或业务单元层面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对很多金融机构而言,稳健、安全的经营是计算经济资本需求最显著的动因。花旗商业银行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前几年,花旗商业银行一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先是花旗商业银行被迫为20世纪80年代对南美洲的贷款进行巨额的冲销,然后又在90年代遭受了美国住房贷款损失的巨大打击,集团的经营出现了问题。集团未能对风险进行精确的测量无疑是一切损失的根源。我国商业银行应吸取其经验教训,有计划,分层次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经济资本管理范文篇9

1990年代之前,中国商业银行基本没有资本管理。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有国有信用的隐性支撑,普遍存在资本概念的缺失,并不重视资本管理。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的金融企业也开始了要同国外优秀的金融企业的同台竞争。按照1988年《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经营必须符合8%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规定,所以商业银行一边学习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一边补充资本金,并开始了资本的管理。

2004年2月23日,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同年6月23日巴塞尔委员会了《新资本协议》,实际上,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以1988年资本协议的资本计量为基础,借鉴新资本协议的思想制定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从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必须对资本进行规划和管理,商业银行开始重视资本的管理,并开始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方法。其间,国家也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或者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

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开始了国有银行上市的安排,也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真正开始以企业法人的身份承担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取得收益。中国银监会也明确提出到2010年有条件的银行要基本实施新资本协议。如何更好地适应股东的要求,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增加值,实现银行业务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强风险的管理,研究并尝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一方面完善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制,适应市场的竞争,再一方面强化绩效考核,尝试引入经济资本的概念,建立资本约束下的业绩评价体系。

2、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

尽管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实行新资本协议,但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理念已为很多商业银行所接受。中国银监会明确鼓励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以经济资本为风险管理的核心。目前,部分国内银行(如工、农、中、建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行)已将经济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和逐步引入经济资本管理方法。

(一)建设银行

建行是国内最早推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国有商业银行,该行于2002年初步建立起经济资本分配办法,但主要是对各分行经济资本的事后计量,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功能。2004年建行出台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以确定的年度经济资本增长率目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目标为年度预算的逻辑起点,据此确定和分配增量经济资本额度,再安排年度业务计划和其他财务收支计划。在确定全行经济资本总额和当年经济资本增量的基础上,测算全年可扩张的风险资产数量。然后根据资产性质和资产损失特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不同区域、行业、产品和企业间分配经济资本,引导各级行调整业务和产品结构。同时规定各级行占用经济资本的期望回报率必须达到13%,试图据此硬化约束,推动各级行权衡效益和风险,改善资源配置和经营绩效。总之,中国建设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范围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资本性占用四个方面,其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结果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依据,并以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商银行

工行于2006年在全行范围内实施经济资本配置方案,初步形成了经济资本管理框架。该行借鉴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标准法,结合现阶段信息基础和管理现状,通过内部系数法计量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通过银监会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经济资本,通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由于计量口径的差异,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需要通过监管资本转换系数与监管资本数据保持平衡。工行的经济资本配置计划是资本充足率控制计划在系统内部的分解,根据一定的分配原则将经济资本计划向各级分行、业务部门配置,同时根据经济资本的实际分配额,通过经济资本总量结构、分配系数和回报系数进行转换,提供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财务收支等计划的参考值。

(三)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于2005年年初制定并下发《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暂行办法》,力图以此加大业务调整力度。农行设计了“内部系数法”计量经济资本。该办法以农行现有信息系统的会计和统计项目为基础进行了业务(资产)分类,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风险权重,结合农行的政策导向和实际的资产风险状况,对每类业务(资产)确定不同的“经济资本系数”,即资本需求比率,据此在各类业务(资产)中分割经济资本。

(四)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2004年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2005年《中国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办法(2005年版)》,经济资本计量对象只涵盖信用风险,将经济资本管理同信贷计划管理流程相衔接;经济资本指标考核由指导性过渡到指令性,并成为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行以预期收益率作为资产组合管理的核心指标,该指标分为度量和优化两个阶段,在度量阶段,根据资产组合在地区、行业、产品、客户分布状况,度量一年之内各维度资产组合产生的净利息收入与占用监管资本之比;在优化阶段,以风险暴露的增长额和监管资本的增长额作为约束条件,对下一阶段经风险调整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优化,在全行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设定地区、行业、产品和客户的风险限额,以此约束各级机构、各类业务按照全行最优结果扩展业务。该指标最大的特点在于根据全行监管资本虚拟分割结果,把它作为各级机构业务发展的硬约束,制约了各级机构的盲目授信行为;同时在业务的当期收益中扣减了风险成本,风险暴露的滞后性在当期业绩度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有利于建立自我约束,稳健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

(五)其他商业银行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浙商银行等也开始意识到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手段的必要性,并试图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2006年招商银行出台《全行经济资本管理方案》,提出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原则为:总量控制、全面管理、战略主导、回报约束、区域调节、结构优化。根据年度经济资本总额,确定风险资产增长规模和业务计划安排。按照市场价格和股东期望确定经济资本回报率,要求占用经济资本必须达到最低回报要求。在经济资本计量中考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采用系数法,以该行战略调整为重点,对重点业务、重点产品、重点客户在经济资本分配和风险资产系数上适当优惠,并根据区域进行调节;市场风险根据var的3倍计算。结合业务发展计划和可供分配经济资本总额进行配置。根据经济资本成本计算eva,并以之为基础,开展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

浙商银行于2006年开始在全行全面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彻底摒弃了存贷款任务考核等做法,在同行中率先迈出坚实的一步,并为今后提高资产风险定价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浙商银行主要针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在设计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时,更多地实行了多因素综合计量的思路。一是风险计量范围涵盖全行表内外所有业务;二是设立多维经济资本风险系数标准;三是按系数法逐笔计量各项业务占用的经济资本。

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开始研究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和管理体系。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现状和实际,制订了经济资本计量分配办法。根据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的监管规定,设定全行在经营过程中需分配的经济资本总量,计算公式为:全行经济资本总量=信用风险分配经济资本 市场风险分配经济资本 操作风险分配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计量主要采用标准法和初级的内部评级法相结合的方法。市场风险计量采用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第2号令)中规定的标准法。操作风险的计量和经济资本分配采用基本指标法。

3、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有以下特点:

(一)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本依据。新巴塞尔协议经过几年的讨论,2004年6月,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协议,但由于它反映了国际先进银行管理水平,同时也由于它的成员在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使得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援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相应的调整本国相关的金融法律、政策、措施。2004年2月,我国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也借鉴了新巴塞尔协议的精神,从此资本约束和经济资本的理念得到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视,并开始建立自身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二)将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工具。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资本管理时要么涵盖三大风险,要么主要是指信用风险(如中国银行、浙商银行、光大银行)。但它们在管理总则中,都认为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基本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风险。

(三)充分发挥资本作为风险约束边界的作用。根据新巴塞尔协议,银行承担的风险应当严格限定在自身资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针对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1996年的资本协议修正案进一步提出了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2006年实施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资本要求又进一步扩大到操作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明确区分“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规定经济资本是银行承担非预期损失的度量,使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部分商业银行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四)重视资本约束,同时重视资本回报。其中,“约束”是条件,“回报”是结果。我国各银行都充分认识到,必须长期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水平和资本回报,才能决定规模扩张的边界和业务发展的方向。资本回报的水平构成了商业银行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趋向相同。通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实践的分析可以知道,他们在未来经济资本管理的以下几点认识相同:(1)国内银行界把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作为有机的整体来看待。(2)国内银行界尊重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并不迷信资本充足率,大部分商业银行期望保持较高的资本水平。(3)开始意识到应将账面资本、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结合起来统筹进行银行资本的全面管理。(4)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是经济资本计量、配置与应用,即如何合理、有效地计量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本资源与如何对经济资本的使用结果进行考核。(5)应用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isk-adjustedperformancerateofreturn,简称raroc)和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简称eva)作为评价经济资本回报率的核心指标,能更加真实地反应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

4、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从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成熟,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计量和配置的模型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突出表现在经济资本计量与分配公式远没成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基本上都采用“系数法”,可以说还是处于标准法的思想体系时期,并不能建立高级计量评级模型计量pd、lgd,进而得到非预期损失和经济资本,因此在精确度方面也是不符合真正的内部评级法要求的。

(二)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新巴塞尔协议着重研究了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性风险,经济资本所覆盖的主要是这三类风险。国外银行依据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将经济资本的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利率风险和商业风险(例如荷兰银行),而我国银行的经济资本要么涵盖三大风险,要么主要是指信用风险(如中国银行、浙商银行)。甚至对信用风险,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分别计量基于交易对手的信用价差风险和违约风险。可以认为,为了提升经济资本管理的效果,目前国内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范围——风险计量的范围还有待扩大。

(三)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薄弱。经济资本管理基础的工作是建立符合业务实际的风险计量的模型,由于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缺乏风险管理专家、金融计量人才,而且银行内部关于贷款质量的数据库不系统、不完整,因此就无法直接使用各种计量模型来进行参数估计等,只能采用简单的系数法来计算经济资本,但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技术能力不足,数据积累有限情形下的无奈之策。

(四)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经济资本管理,使银行业务风险的增长与资本承受能力相适应,风险增长与收益增长相协调。这个总目标又可进一步细化为两个具体目标:第一,保证银行的资本能够达到监管要求和自身需要,它涉及银行经济资本的计量、监测,最终用以解决经济资本的数量约束问题;第二,充分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创造更高的业绩价值,它涉及对现有经济资本的配置以及业绩考核,用以解决经济资本的质量约束问题。而从上面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这两方面的建设都不完善。

所以总体而言,当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经济资本管理的方法,但是应用的范围有待扩大,应用的程度有待加深,应用的技术水平仍有待于提高,经济资本的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5、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思路

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证明,经济资本引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后,将极大地促进银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在管理模式上,关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更加科学地构建运营机制、考核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了提高的技术基础;二是在业务增长上,重视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模式,重视业务的持续增长,业务增长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有了一致性的评价基础;三是管理结果同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树立公众的信心。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正在陆续进行改革,包括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等,希望借鉴经济资本的管理思路解决问题。但是,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在宏观层面需要监管部门的支持与引导,在微观领域需要各家商业银行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快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深化经济资本管理。

(一)在银行内部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树立经济资本管理文化。意识的深化和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也是最根本的。因此,要使银行上至管理层,下至一线营销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不单是规避风险,而是要依靠先进的风险度量和配置技术,承担那些能够管理好、并能够对其给予充分补偿的风险,从而提高银行股本价值,让股东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同时,经济资本的管理应该是一个专业化的体系,我国商业银行要走出一条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新路,就必须在银行内部强化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这样,银行才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协调风险与发展的平衡,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积极构建高素质的现代银行运营管理团队。我国商业银行要顺利进行战略调整,就应吸收和培养一大批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素质过硬并精通现代银行运营规律的高素质人才,由他们组成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团队。同时,还应加大资本和风险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吸引风险资本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岗位人员的素质,使一批真正理解风险管理意义,熟悉经济资本计量、配置的专家能在经济资本管理战略框架内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

(三)建立科学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随着发行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如果依然单纯追求总量而忽略结构优化,不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靠规模特别是信用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就必然会导致资本金的急剧消耗,陷入资本金不足的困境。因此,能否建立符合监管规定和本行发展战略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是商业银行走出一条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由此,商业银行考核体系中需要包括:一类以经济增加值、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贡献能力考核指标;一类以分支行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总量、税后利润为核心的竞争能力考核指标。对贡献能力考核指标,先确定不同区域或类别的经营单位的目标值,考核时,将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将超过目标值贡献的一部分用于内部激励,这种“自我供给”的激励措施,有利于促进资本绩效的提高。对发展能力考核指标,按照区域同业水平比较确定。这样就可以鼓励分支行向风险权重低、流动性强、资本占用少的项目发展,并关注在区域内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全行上下增强风险、效益、发展意识,促进资产结构的优化整合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四)进行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正如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必须与之适应,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商业银行要以获取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方面显著性的改变为目的,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由于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是风险管理,国内商业银行一方面形成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明确分离业务营销与风险管理两条线;另一方面,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推进银行组织架构的再造,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形成更好地面对市场、面对客户并拥有强大后台支撑的矩阵式结构。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应当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明确其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经济资本约束和配置的战略目标,在制度上落实整个经济资本配置和管理的方法和流程,从经济资本的预算、配置、监控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等各方面对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做出相应的具体要求,使得实际工作有章可循,把银行的经济资本配置政策体现在实际业务过程中。

(五)完善基础数据建设,加快内部评级模型开发。内部评级法中的初级法要求具备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高级法要求具备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显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具备建立高级计量模型所需的数据基础;对新巴赛尔资本协议中提到的很多内部评级方法和风险计量模型,我国商业银行也不完全具备实施条件。所以,商业银行应尽快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基础:不断完善内部评级体系,提高评级覆盖率和准确性,优化各类评级模型。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积累与信息处理系统的完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实现各层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的集中,积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损失数据,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逐步建立起全面综合的数据系统;同时,应不断熟悉和掌握各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找到国际先进理论和方法与我国银行实际情况的结合点,选择并形成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的方法。

经济资本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要办成真正的市场化的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根据中国的发展实际,不断创造条件加快推进。

参考文献:

[1]andref.perold.capitalallocationfinancialfirms[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ial.summer2005.volume17,number3.110-118

[2]陈静.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南方金融,2008,(1):60-62.

[3]秦媛.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commercialaccounting,2008,(2):35-36.

[4]邓凯成.资本约束下的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与经营转型[d].中央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8:17-26.

[5]夏小东.中国银行业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途径—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获得的启示[j].金融论坛,2007,(7):54-57.

[6]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周凯.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困境与经济资本管理[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64-67.

经济资本管理范文篇10

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经济资本=风险资本+商誉。如果没有购买外来收益计划,经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差别可以忽略。而风险资本是指抵补一定时间段内,给定置信区间内资产和其他头寸价值的潜在损失金额,即指能够令损失超过资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在现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下,资本能力大小决定了银行的规模增长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银行机构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量化内部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业务环节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大小,可以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和对客户的风险定价,进而使绩效评价和经营战略更为科学。

二、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以完善资本充足率框架为主要内容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正式实施。中国政府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设定的最后期限为:拥有大量海外业务的大型中国银行须在2010年前实施。2007年2月27日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规定:“银行经批准可以申请暂缓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同时,中国银监会督促大型国内银行,按照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高级内部评级体系,开发最复杂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要求中小银行借鉴新协议所代表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靠拢。

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的初级和高级内部评级法都要求有5年的违约概率数据,高级内部评级法还要求有7年的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数据。因此,国内银行最迟需要从2008年1月开始收集数据或者推迟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或者从开始收集数据起7年后再使用该方法。今日,国内银行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号角已经吹响。

管理风险的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其实质体现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新资本协议要求精确计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何依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识别金融风险,利用金融风险技术建立风险模型,难确计量与完整披露银行的风险,如何以“资本约束下盈利能力最大化”为目标,实现流程银行等管理激变,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于引人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识别和计量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水平,从而用经济资本定量表示全行总体、各业务品种、各分支机构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水平,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对客户的风险定价,使绩效评价和利率定价更为科学,进而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适应资本监管要求。目前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还达不到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资本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引导和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确保风险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相协调,稳定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三、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

1.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2.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全面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应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

3.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在于风险的量化、分解、监测以及应对策略。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同时,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

4.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对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评价,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5.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收缩或退出市场。

四、如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具体特点,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需要考虑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

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股东、经营管理层、监管当局等不同角色对资本管理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第一,评价银行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银行的董事会须综合考虑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并对所需资本的总体水平做出评估;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须就其风险偏好所要采用的风险结构做出决定。第二,合理配置资本资源。银行根据既定的资本总量和资本回报要求,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以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等不同层面进行有效配置。第三,最优化可用资本。在风险结构和预计的资本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平衡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关系,运用内部风险资本模型度量最优化可用资本水平,确保可用资本与规划资本需要一致,并使资本成本达到最优。第四,衡量资本使用和收益。银行在持续经营前提下计算实际资本收益,当环境变化、业务超过原定目标或原定目标无法完成时,银行有必要对资本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二)加快研究制定经济资本管理配套制度

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运用到银行所有业务流程中,并使之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坚持制度与系统“同步推进、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一整套经济资本分配管理办法,从而更全面、更扎实、更有效地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三)明确经济资本计量范围

依据内部风险资本模型计量的经济资本应与监管当局要求的监管资本保持总体平衡,商业银行应分别计量相应经济资本抵御以上三种风险。

(四)合理选取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主要有三种:资产波动法、收入波动法和系数法。这些方法的复杂程度不同,技术上也各有优劣。从各国银行的实践看,资产波动法正在成为普遍接受的计量和配置经济资本的方式。

(五)建立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评价体系

国际先进银行主要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该指标不仅能够将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直接挂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的内在统一,还能够促进银行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能够激励银行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实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从而实现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经营目标。

(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真实反映银行资本是否实现增值目标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银强.引进经济资本管理手段实施全面风险管理[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5,(01)

[2]单增建.运用经济资本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新金融,2005,(06)

[3]单增建.用经济资本理念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06)

[4]宋常,丁卫.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raroc[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2)

[5]莫海云.论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经济论坛,2005,(16)

[6]楼海淼.借经济资本管理促内部变革[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09)

[7]王都富,刘妤洵.经济资本在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