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2-02-02 01:33:55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经济作物范文篇1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局《关于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部署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工作,加快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进程,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经济作物机械化。刚才,我们听取了荣成市的经验介绍,观摩了荣成市滕家镇的花生收获机械化演示、苹果植保机械化示范,宁津镇的茶叶机械化加工演示,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应该说,荣成市在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方面体现了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热情高,先进机具引进及时,注重机具创新,措施到位,为我们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化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希望各市区认真学习借鉴荣成市的经验,切实谋划好“十二五”期间的经济作物机械化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增强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镇,从农业走向工业、商业及各类服务业,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地依赖机械作业。几年来,在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机化事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90%,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彻底改变了“一年到头天天围着土地转”的传统落后低效耕作方式,广大农民初步过上了“文明生产,体面生活”的新农村城镇化生活。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机化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经济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机械作业主要局限于耕、整地环节,联合收获程度不高。目前我市花生种植面积1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16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16万亩,水果48.9万亩,苹果37.7万亩,茶叶1.8万亩,无花果5万亩,经济作物在我市农村经济中占了半壁江山,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作物机械化问题不解决,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全面实现,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上不去,农民的生产条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加快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对于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优化农机化发展结构,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市区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切实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摆上农机化发展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推进步伐,不断提高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全面提升我市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
二、分析形势,增强信心,努力实现农机化发展重点向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转变
当前,我市农机化发展已逐步跨入高级阶段,粮食作物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全市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将实现新的转变,全力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成为我们今后发展方向。面对新的任务,我们要分析形势,抢抓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一)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随着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力度的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把经济作物机械化列入日程。自去年以来,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加大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提升主要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今年市局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做出了具体工作部署,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为目标考核、工作督导、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市第一批购机补贴资金用于补贴经济作物机械500多万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20%。同时,市局还鼓励对花生收获、茶叶加工等重点机具实行累加补贴,补贴额度超过40%,调动了农民购机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积极性,提升了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装备水平。
(二)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技术条件日趋成熟。随着农民群众对经济作物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市场空间愈来愈大,许多目光前瞻、技术力量雄厚、资金充裕的企业、科研院所,相继对经济作物生产所需机械进行了研发和生产,不少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已成熟,机械已成型,进入批量生产;全市农机部门围绕突破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了花生收获、生姜收获、茶叶加工等农机化创新示范项目,着力进行机械试验改进和示范推广,探索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加快了经济作物机械的研发创新和推广步伐。可以说,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技术已经成熟,机具、机械等物质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三)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市场机制正在形成。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农忙时节,经济作物生产劳动力出现了短缺的现象,农民渴望使用经济作物机械的需求十分迫切。同时,利用机械化手段不仅替代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为机手拓宽了增收的渠道,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从增产收益来看,利用机械播种能够保墒保温,提高出苗率。利用机械收获,可延长生长期5—10天,花生机械化每亩可增产40kg(皮果),生姜每亩增产300kg。从节支增收来看,花生联合收获每亩节约支出25元,生姜机械化收获平均每亩节支80元。从节省劳动力情况看,花生机械化收获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倍左右,大姜机械化收获效率是人工的60倍左右。经验告诉我们,经营经济作物机械投资回报率高、周期短、风险小,一般1-2年就能收回成本。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适应了供需双方的需求,拉动了农机化作业市场的形成,为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广阔前景。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仅通过购机补贴就新增各类经济作物机械3000多台,增量之多、增幅之大前所未有。
(四)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工作基础已经具备。省、市农机部门一直把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举措,不断进行工作创新,在抓重点和重点抓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积累了一些成熟经验,构建了层层示范推广和处处宣传培训的工作机制,为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农机化培训推广体系的健全完善,特别是各级农机化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舞台,特别是我市近几年来实施的苹果提质扩量增效工程,为机械化作业留足了空间。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主体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开辟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新渠道,拉长了农机推广短腿,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的总量已达80多个,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和规范化建设,不但发挥了带头推广示范新机具、新技术的作用,而且推动了农业生产向有组织的规模化作业发展,为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提供了可靠的服务保障。
在分析有利条件和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一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还处在起步阶段,如经济作物机械缺乏,总量太少,有些经济作物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还是空白等;二是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模式多样、多数种植规模较小,机具配置、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难度较大,对机械化生产形成一定制约;另外有的市区农机部门的领导和干部,对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认识不足,研究不深,工作措施不实、力度不大,影响了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对此,大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努力推动经济作物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总的要求是,在继续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尽快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全力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考察引进、创新示范,破解关键技术难题,着力解决经济作物机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有到优的问题;通过示范推广,实施重点突破,辐射带动,形成区域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强化措施,发挥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和技术服务作用,构建符合市情、各具特色的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机制。
关于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问题,市局前不久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发展重点、区域布局、主要措施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各市区要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发展重点。根据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布局,“十二五”期间,全市要围绕花生、苹果、茶叶、生姜等主要经济作物,进行农机化创新示范,选择关键生产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并按照谁有条件谁就先行一步、哪里种植面积大,哪里就要率先突破的原则,建设经济作物机械化重点推进区。由于各市区具体情况不同,种植品种和模式差异较大,在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上不可能齐头并进,应当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各市区都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全市的总体布局和本地有特色、有规模的经济作物,选准各自的重点经济作物、关键环节和主推区域,做好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二)加强机具创新和示范推广。“十二五”期间,市局将针对四种重点经济作物分别建设四处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各市区都要把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为创新示范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安排,围绕当地的主导经济作物,建立各自的示范点。以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围绕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坚持实施级级建立示范基地,层层组织现场演示,处处开展宣传和培训的活动,既做给农民看,又带着农民干,加速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进村入户步伐,承担创新示范工程的市区要走在前。万事开头难,要象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那样,注重依托示范基地,边引进、边试验、边选型、边改进、边推广,把示范基地建成机具创新的重要平台,技术推广的重要阵地。荣成市做法是选准多个点,一点带片,由片连村,以村带镇。市积极争取领导,抢抓机遇,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进入政府决策,纳入全市农村环境保护综合考核,每个镇都要有规模示范区,政府投入扶持资金。工作全面推开。荣成市和市的做法各有特点,值得大家借鉴。
(三)强化政策引导。要把经济作物机械作为农机购置补贴、创新示范和财政支农等资金扶持的重点,优先安排、优先扶持。要充分发挥国家补贴资金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各市区可增加经济作物机械补贴额度,利用地方资金实行累加补贴,加快发展关键生产环节急需机械,尤其是高效、低耗、节能、环保机械,实现装备总量的快速扩张和发展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其它新的政策扶持措施,提倡有条件地方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实施作业补贴或以奖代补。
(四)搞好社会化服务。积极鼓励创建以经济作物生产为重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努力提高机具利用率与作业效率,扩大机械作业面积。广泛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积极探索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新模式。通过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使机械化作业成为农民增收节支的必然选择,成为农机手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做到有机和用机农民互利双赢,构建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
(五)加强调度考核,确保工作成效。市局制定了《市经济作物机械化考核办法》,对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做了详细规定。市局将于每年11月底对各市区重点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考核,考核情况和工作位次定期通报,并作为创新示范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经济作物范文篇2
一、烟台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现状
全市经济作物基本情况。烟台市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超过粮食作物,达到600多万亩。其中花生年种植面积约为180多万亩;林果已发展到390万亩,其中苹果160多万亩、葡萄22万亩、樱桃33万亩、梨13万亩;蔬菜63万亩。另外还有马铃薯、地瓜等21万亩左右。全市年产花生约45.79万吨,产值约为27.47亿元;大豆约3.46万吨,产值约为1.38亿元;生姜约l5.89万吨,产值约为7.94亿元;葡萄约35.08万吨,产值约为28.06亿元;苹果约376.67万吨,产值约为150.67亿元;仅以上五种作物产值即达到215.52亿元。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可见,经济作物已成为当前烟台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情况。近年来,烟台市农机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为农机化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11年,烟台花生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0%和73%;生姜机收率达到60.8%;林果生产中植保、灌溉、施肥、中耕除草等环节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质量不断提升。同时,烟台把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农机创新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安排市级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l8个,承担省以上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项目l0个,项目资金350多万元,建设各类经济作物示范基地30多处。为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制约烟台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尽管烟台在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发展水平仍然是低层次的,质量不口王帮高李光毅杨先遇高。比如,花生收获仍然是以分段收获为主,联合收获才刚刚破题,且现有机械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考察;林果生产的套袋、收获、修剪等环节还是空白,人工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现阶段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械化作业与生产规模小之间存在矛盾。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导致地块小而分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发展。二是农机农艺配套不到位。最突出的就是林果生产,传统的种植模式导致果园过于密集和矮化,即使有机械也无法进地作业。三是科研开发滞后,许多环节缺乏适用机械。比如花生联合收获机,广大农民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到目前国内成熟的机械较少,而国外成熟的机型价格昂贵难以引进。四是有效投入力度不足。许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没有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有的即使列入了,因资金不足补贴不到。比如设施农业配套设施设备、果蔬冷藏保鲜设备、选果机械等都是经济作物生产急需的,但目前的补贴资金尚不能满足需要。五是农机科技推广人才缺乏。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受到严重冲击,人员编制不断压缩,导致科技推广技术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慢,不能适应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要求。
三、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发展形势
当前,尽管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在农业机械化“转方式、调结构”大背景之下,仍然面临许多有利发展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山东省农机化发展重点开始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在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全省农机化发展重点要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到十二五末,全省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烟台市是经济作物种植大市,在项目、政策上将面临较大发展机遇。二是设施农业的林果、蔬菜生产及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突显。目前,集无公害蔬菜、林果及养殖生态示范园区呈蓬勃发展态势,并且档次高、科技含量高、配套设施完善、规模化经营,带来的社会经济高效益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和消费者欢迎。三是广大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十分突出。经济作物由于在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上费工费力,并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农民越来越需要适用机械代替手工劳作。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并且节本增效显著,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烟台市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建议
十二五期间,烟台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应坚持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相结合,不断改善经济作物生产基础条件,完善示范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进种植和收获两个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烟台市经济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把烟台市打造成名符其实的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市。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订发展规划。按照烟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部署,切实把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为农机化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来抓,市县两级政府分别成立经济作物机械化推进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职能通力合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现状与需求,科学制订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计划,按照“循序渐进、重点突破、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研发、推广、发展经济作物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技术,拓展其他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
(二)加大推广力度,增加各级政府专项资金投入。2012年开始,在全市实施经济作物机械化推进工程,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带动,大力推广应用经济作物生产适用机械,全力打好经济作物机械化攻坚战。将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推广任务分解到县、乡、村,落实到户,落实到地块。在有编辑:程科条件的地区,努力做到集中连片,整村整乡推进。购机补贴政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倾斜,对目录内的经济作物机具实行优先补贴。同时,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适合我市种植特点的经济作物机械的示范推广进行扶持,提高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的认知度,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全面发展。
经济作物范文篇3
关键词:综合经济效益体系;农村经济作物;构建
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对于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宏观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之后,大大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率,并显著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水平。在农民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经济作物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人们也逐渐摒弃传统运作模式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越来越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1]。因此,建立一个农村经济作物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农村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经济作物的种类与特征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作物的种类较多,涉及面广,包括蔬菜、果品、糖料、油料、烟叶、药材、麻类等。农业经济作物对于自然条件(例如土壤、气候等)的选择较为严格,并且需要很复杂的种植技术。同时,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常工业生产的原料。与传统的农业产品不同,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商业性以及集约化,并且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2]。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种植者应该平衡好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关系。
2.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1)能够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村经济作物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注重农业生产的社会性与效益性,平衡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转变发展战略。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农业生产生态性的重要体现,对于经济作物的社会效益起到监督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理论到实际发生转变。(2)促进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的科学性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创建提示着人类对于事物的客观认知不断深化和全面。通过对于经济作物的分析,并按照相应的指标与科学原则进行生产和种植,使得经济作物生产本身逐渐趋于科学合理,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矛盾和问题,并通过对于问题的解决使得种植的方法和技术等越来越完善,提高其社会效益性,从而促进经济作物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3.农村经济作物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1)对于综合效益层次体系进行分析从总体而言,经济作物的综合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而这三大效益,又可以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并得到相对应的评价指标。通过对于综合效益的剖析和分解,使每一项基础指标更加明确,并且使得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更加富有条理性与层次性,评价依稀的内容也更加充实[3]。在分析的过程中,可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评价体系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搭好评价体系的大框架。(2)将反应综合效益的相应指标列出在完成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层次分析以及体系框架的构建之后,便可以将各项基础指标全部列出。通过将这些细化的指标进行罗列,我们可以进行对比和分析,考察各项指标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典型性等。例如,相应的指标是否能够全面体现农业作物的综合效益,相应指标的相关数据是否具有可获得性,指标是否具有代表性等[4]。只有加强对于相关指标的分析,才能使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科学、完善。(3)经济作物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在列好相关的评价指标之后,还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补充。删除一些重复性或者是不符合要求的指标,添加一些遗漏的指标,并将最终的筛选结果让相关的专家对其科学性、全面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严格的审核计算,结合当地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构建之后,并非是一层不变的,还应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农村经济作物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是农业快速发展,并且逐渐趋向于产业化与科学化的重要体现。农村经济作物综合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指标,并确保相关基础指标的全面性与科学性,通过对于农村经济作物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农业经济产业更加快速、长久地发展。
作者:赵涛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参考文献:
[1]杨国华.基于新农村建设下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分析[j].四川水泥,2016,11:280.
[2]安晓宁,魏虹,程广燕,袁璋.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方向目标与评价体系[j].调研世界,2003,04:29-30.
经济作物范文篇4
一、创新思路,精心谋划绿色高效产业美好蓝图
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繁荣秀美幸福新为契机,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技术标准化、产品特色化、经营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着力组织实施“三增二保三创建”活动(三增:稳定增加蔬菜、茶叶、花卉种植面积;二保:着力抓好城郊蔬菜建设,保障城区蔬菜供应,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三创建:继续抓好“亩园万元”、蔬菜标准园、茶叶标准园创建活动),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着力强化创新与开发,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全力推进生态、效益、精品和外向型绿色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发展。
主要目标是:全市蔬菜播种总面积140万亩,新增无公害蔬菜面积5万亩,其中建设常年性蔬菜基地面积2.1万亩,茶园总面积18万亩,花卉面积12万亩,桑园总面积4.8万亩。继续抓好12个“万元亩”高效创建示范基地、做优25个蔬菜标准园基地和16个茶叶标准园基地。
12个“万元亩”示范基地:其中万亩“万元亩”基地1个,即永丰县佐龙辣椒-果蔗套种基地;千亩“万元亩”基地2个,即安福县瓜畲乡大棚精品小西瓜基地、泰和县澄江无公害精细蔬菜基地;百亩“万元亩”基地8个,即青原金丰蔬菜基地、永新县烟阁乡蔬菜高新示范园、永新县高桥楼茅坪桑园-竹荪菇套种基地、吉水县乌江秋延后大棚辣椒基地、新干县新绿蔬菜基地、县良种场蔬菜基地、万安县芙蓉镇大棚蔬菜示范基地、井冈山大陇高山萝卜基地;十亩“万元亩”基地1个,即市良种场芦笋无公害高产栽培示范基地。
25个蔬菜标准园基地:永丰县坑田镇上西坑、坑田镇洲头、佐龙乡均田大棚蔬菜基地,青原区新圩镇从玉蔬菜基地、新圩镇炉下蔬菜基地,泰和万合竹篙薯基地、澄江镇蔬菜基地,永新县烟阁乡大棚蔬菜基地、才丰乡联合村露地蔬菜标准园,吉水县乌江蔬菜基地、吉水醪桥蔬菜标准园,吉州区白塘蔬菜基地、曲濑镇蔬菜基地、长塘田心蔬菜基地,县永和大棚蔬菜基地、梅塘乡供港蔬菜基地,遂川县泉江镇螺溪蔬菜基地、枚江乡供港蔬菜基地,新干神政桥乡和界埠乡蔬菜基地,峡江县巴邱镇蔬菜基地,安福县平都镇向阳村蔬菜基地、平都镇江南村蔬菜基地,井冈山市拿山乡供港蔬菜基地,万安县五丰镇大棚蔬菜基地。
16个茶叶标准园基地:遂川县汤湖镇顶上春毫、戴家埔乡老仙、五指峰林场玉指茶茶叶基地,井冈山市兰花坪“井冈翠绿”、黄坳乡光裕有机茶、龙洲茶叶基地,永丰县灵华山有机白茶、金庐陵白茶、春晖白茶基地,永新县崖雾茶基地,一品园茶叶、泰和蜀口茶叶生产基地,新干宏冠农庄有机茶基地,安福武功山茶叶基地,东固垦殖场有机茶园基地,峡江县五峰茶叶基地。
二、抓住重点,努力推动绿色高效产业优化升级
1、大力推进“菜篮子”建设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总体部署,详细制定蔬菜基地规划,完善扶持政策,强化“菜篮子”县(市、区)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加快推进城市郊区和优势产区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园艺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水平。各地要严格按照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的“菜篮子”工程目标责任书要求,认真对照去年“菜篮子”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用更强的措施,努力抓好“菜篮子”工程设工作。全市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25个,每个县(市、区)各新增一个300-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要蔬菜产品自给率达到75%以上,培育一批蔬菜种植专业户和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蔬菜生产和市场销售机制,有效保障蔬菜市场稳步供应,确保市民吃上“平价菜”、“放心菜”。
2、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一是优化区域结构。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经作生产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优势扩张。各县(市、区)要对经作产业重点乡、村加强引导,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区域布局的思路,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建设一批经作专业乡镇和专业村。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用活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和鼓励土地向种菜能手集中,着力发展一批经作生产大户,通过区域连片开发,严把规划关、建园关和产地环境质量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经作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全市经作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二是优化品种结构。要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合理调整早中晚熟、鲜食与加工品种结构,压缩大路菜面积,扩大精细菜面积,大力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特、优、稀良种,加快低产园(田)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瞄准市场需求,发展特菜种植。大力发展生菜、青花菜、樱桃番茄、小型礼品西瓜等特色菜及各种野菜,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同时,不断开拓外地市场。
3、大力实施品质提升战略。一是要切实制定标准,按章操作。在严格执行无公害经作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印各类经作生产技术规程,制定无公害经作质量标准,从环境条件选择、生产过程监控和产品质量检验都做到有章可循,按章操作。二是要切实狠抓源头,全程控制。无公害经作生产关键在生产基地源头,为此,要严格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关、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关、采收质量关。督促种植户定期记好投入品原始记录台帐。在技术上,重点围绕化肥、农药残留“双控制”,大力推行无公害经作专用农药、肥料,实行开方卖药售肥。发现销售使用违禁农药、肥料严厉处罚,努力实现生产过程的无害化。从生产源头严把安全用药关、科学施肥关和栽培田间管理关。技术人员分工划片,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在无公害经作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三是要切实抓好检测,确保安全。时间上以7、8、9月高温期为重点,品种上以速生叶菜、豆荚类为重点,对象上以出现过经作农药超标的农户为重点,让城乡居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4、大力实施加工增值战略。重点要围绕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经济作物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经济作物加工技术,不断提高贮藏、保鲜和深加工能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引进开发之路。要“低门槛、求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优良的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千方百计争取一批有较强实力的客商来我市建立生产基地,兴办加工企业。重点引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要对现有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进行整合,推动其向大企业发展。三是要引导社会资金兴办龙头企业。在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风味食品加工厂、小型食品加工厂,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四是要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要充分利用现代流通手段,围绕建设大市场,联结大网络,搞活大流通,建设多种所有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多功能消费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等。特别是要搞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机制健全、运行规范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保证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畅通。
5、大力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全力以赴打造“井冈经作”品牌。精心选择一批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特色鲜明的主导产品,进行标识认证、商标注册;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实行“井冈山”品牌资源共享,扩大品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解决有规模无品牌的问题,不断提高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大宣传力度,从质量和规模上进一步创响“永丰蔬菜”、“大叶空心菜”、“吉水螺田大蒜”、“吉州韭菜花”、“峡江蒿菜”、“遂川狗牯脑”、“井冈云雾”、“井冈翠绿”、“永丰白茶”、“永新蚕茧”等经作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潜在附加值。
三、强化措施,着力保障绿色高效产业有序进行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经作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各示范点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制定示范点详实的实施方案,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各示范点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示范点的生产投入、产出应详细记载,对种植效益、发展前景要全面分析,认真积累第一手资料。各乡镇也要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领导抓经作生产。
2、切实落实政策扶持。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减负政策不走样,真正减轻菜农的负担,逐步走上规范化运作的轨道。二是优化无公害经作生产环境,创新贷款方式。有经作协会的地方,其会员凭会员证发放贷款证,同时把有效益、有信誉、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和种菜大户纳入信贷重点,建立信贷档案,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强化无公害经作发展氛围,形成合力支持无公害经作生产的发展。要经常把种植技术、市场需求、种植指南等及时传递给菜农,帮助解决信息、技术、流通等方面的难题。四是实施帮扶工程,各地可选一些优秀的工作队员到基层,帮助菜农谋事业、求发展、办实事、增效益。
经济作物范文篇5
今年,区农机局从实际出发,坚持示范推广,实施重点突破,辐射带动,形成区域发展、整体推进的农机推广工作格局;通过强化措施,发挥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和技术服务作用,全面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
大蒜机械化收获有增长。大蒜作为我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长期以人工收获为主,劳动强度大,耗费工时多,生产成本高,制约了大蒜种植业的发展。为此该局协同相关部门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在归德镇吴渡村举行大蒜机械化收获现场会,引导农民逐步向机械化收获靠拢。同时加强与生产企业的沟通,加快机具的示范、应用,着力推广与小四轮、手扶配套的收获机。据统计,大蒜收获机械可替代人工60倍以上,省时省力的优势明显,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我区大蒜收获机已达50余台,实现作业面积6000亩。
花生机械化生产有提升。目前我区秋花生机械化覆膜种植已基本被农民认识,形成了规模效应,为此区农机局着力加大机械化收获环节的推广应用,采取了以点促面、辐射带动战略,实行区域化管理、服务,侧重发展归德镇坦山、翟庄和双泉片区;选好一个带头人,鼓励一部分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机手,率先实施,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并依托永平旱作农机合作社,开展规模化作业,涌现了像魏化生等一批从事花生机械化生产的农机户;适时召开现场会、机具演示会,使广大农村干部、农民都有更直观地认识,受训人员近200人次;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对合作社、农机大户、花生种植户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素质。现覆膜播种机已达180多台,机械化作业程度37%,花生收获机53台,机械化作业达29%。
薯类机械化生产有突破。以马山镇杨土、大崖村为重点,发展红薯收获机械,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红薯收获机进行引导和扶持,充分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红薯收获机械的热情。红薯收获机的引进和推广有效缩短了红薯收获期,有利于及时上市,增加农民收入。以孝里镇四街村、文昌街道三龙庄村、济南和田农业技术开发公司为重点,发展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协助引进播种机4台、收获机3台,机械化的应用进一步带动了马铃薯的种植,新增面积近5000亩,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机化整体水平。
经济作物范文篇6
1巫山县柑橘类经济作物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较高
本文通过建立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分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三个准则层,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选取巫山县2011年-2015年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数据,横向考察了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趋势。总体看来,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较高。第一、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总评价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每年的增长都保持在6%以上。第二、社会系统层面的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起伏较大。在2011-2015年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评价值中,社会系统一直呈现上升态势。相对2011年的数字,以后逐年的增长依次为11.22%、3.30%、5.32%、8.28%,以2009年的增长率最高。增长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每年人口增长率并不稳定。社会系统的发展起伏大增加了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需采取措施保持人口数量的稳定增长。第三、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且维持在高位水平。与社会系统相比,经济系统增长较为稳定,保持了每年8%以上的增长率,在2011年达到最高的13.64%。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系统各个指标都在逐年增长,同时在经济系统中权重较高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总产值增长幅度较大,使得经济系统评价值增幅较大。经济的增长对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的可持续发展作用明显,巫山县应继续保持较大的经济增长幅度,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总产值。第四、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生态系统发展水平总体下降。由于生态系统中起负向作用的农用化肥施用量、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都在逐年增长,加上起正向作用的森林覆盖率增长幅度十分有限,因此直接带来了生态系统的整体下降。除在2010年由于森林覆盖率增长超过两个百分点而带来生态系统评分值为正数外,其他年份均为负数,说明生态系统评分值均在下降。生态系统水平的下降制约了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的可持续发展,巫山县需注意控制农用化肥施用量,降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保持森林覆盖率正向增长。
2巫山县柑橘类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
根据巫山县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的研究分析,本文认为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第一、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巫山县地处长江流域气候适宜,保障了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同时,丰富的水域资源为全方位的水资源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巫山县交通设施便利,距离重庆较近。第二、农业基础好。相对于重庆市其他地区而言,巫山县的农业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其淡水养殖食品既受国内同胞青睐,又远销国外。重庆市内的很多农业产业化的试点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都在巫山县进行,因此巫山县的农户对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推进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效果更为明显。第三、农业组织化程度较高。巫山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据统计目前巫山县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875个,数量居重庆市各县县前列。其中龙头企业88个、各类专合组织71个、专业市场40个、专业大户339个。
3巫山县柑橘类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机遇
目前,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产业在我国发展空间巨大,巫山县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机遇。第一、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普通百姓的关注和重视。在食品安全问题借助于网络能够迅速传递给每一个普通消费者的时代,巫山县如果能够凭借其优越的自然环境,生产健康、优质的农产品进行广泛宣传,一定能够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第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质量,绿色食品因为其“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有营养”的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十分旺盛。第三、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企业发展前景广阔。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和绿色农产品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新的方向,前景广阔,但国内能够整合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巨型企业还没有形成,未来将有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这个领域。
4巫山县柑橘类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巫山县在推行柑橘类农业经济作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经过大量的实践,被农户广泛认同。它既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又能节约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污染,还能为农户带来实在的利益,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模式因其较强的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第一、家庭庭院经营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为范围,以市场为导向的集约化模式,因其模式操作简单,对政府、企业要求不高,所需资源来源丰富,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等优势可在我国多地广泛推广。第二、农牧渔循环模式是家庭庭院经营模式的升级版,追加强调产业化,需将生产的粮食和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加工成饲料,同时对沼气池的沼液和沼渣进行商业化使用,较为适合已形成一定农业市场、有农业加工产业及沼气运用产业的地区进行推广,形成有效的产业循环。第三、循环农业模式是在柑橘类生产基地试点进行的,此模式以绿生大型沼气工程,包括绿色养殖场和绿色供气站为中心。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对地区农业规模、农业活跃度、资源条件、基础建设、政府工作等均有较高的要求,需有条件的进行推广。第四、农林混作模式农作物和林业的有机结合,既能为农作物防风固水、为土壤提供养分,又能减少病虫灾害、农药使用,具有巨大推广价值。农林混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推广地区的特点合理采用林——经济作物、林——中药材、林——旱稻等混作模式。第五、休闲绿色生态农业模式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了都县疲劳的人群休闲娱乐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值得大力推广。推广地区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产业优势开辟开发出一系列独特的旅游项目、旅游专线,形成有特色的休闲娱乐方式。
作者:谌祖元 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农业委员会特色经作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晓鹏,郭琪.三峡库区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初探[j].中国市场,2011(29).
[2]刘亭.农业区域化可持续发展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1(11).
经济作物范文篇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村原有由集体所有的水利设施老化、破损严重,为保证农业生产需要,水利产权改革在农村蓬勃发展,而这种产权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却很少有人研究。本文的目的是以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演变为例,探讨其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河北省30村4个年份种植业生产和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权演变促使了种植结构的调整,扩大了经济价值较高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农民收入;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市场价格及劳动力机会成本等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对作物生产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文章最后还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做了讨论。
关键词:灌溉系统产权演变种植结构调整模型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业生产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家庭经营,原来属于集体所有的许多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与农村分户经营的模式不相适应,水利工程破坏或老化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陈雷和杨广欣,1998)。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村小型水利灌溉设施产权改革于80年代兴起并不断发展,从初期的经营权逐渐深化到建设权、处置权甚至是所有权,农民自己投资并管理水利设施的现象逐步增加。
有研究指出,农户积极支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是因为他们认为产权明晰后,水利工程覆盖面积扩大,各种用水服务加强,会带来农作物产量提高及经济价值较高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从而增加家庭收入;另外,用水损失减少、水土流失、盐碱化程度的降低,也可使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减少损失(darra和raghuvanshi,1990)。另外,农民可根据水资源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方式,而不必象以前一样必须按照政府的指示,这样也可以扩大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的种植面积(patil和lele,1995)。因此,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可以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农业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王金霞等,2000),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改革耕作措施与种植制度,发展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刘昌明和何希吾,1996)。
虽然有的研究已提到灌溉设施产权改革与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有关系,但现有的研究多数是描述性的,很少有从实证的角度对灌溉设施产权演变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的。本文的目的是以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演变为例,探讨产权演变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二、研究资料和调查点概况
(一)样本点的选择
河北省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灌溉用水中有70%来源于地下水。本研究选取了河北省青龙、元氏和肥乡县三个县做为调查点,三个县的水资源短缺程度都比较严重并且都是主要粮食产区,每个县随机抽取10个村作为调查的样本村,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年(1983年左右)、1990年、1997年和1998年四个年份为调查时期,样本点产权类型比较全且在不同地区间有一定的区别,农作物种植结构有一定的差异。
表1列出了样本点的一些基本情况,从表1人均耕地、地下水位及有效灌溉面积数据可看到青龙、元氏和肥乡三个县情况差异比较大,但三个县各项指标四个年份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水资源短缺状况日益严重,灌溉用水中地下水比例越来越高,元氏和肥乡县在1998年甚至达到了100%。
本文的地下水灌溉系统指机井,一个机井及其附属设备为一套地下水灌溉系统(以下简称为机井)。这里把机井分为集体产权机井和非集体产权机井两种,由私人所有及农民合股所有的机井被统称为非集体产权机井。用非集体产权机井数量占机井总数的比例变化来反映机井产权演变的情况。表1表明机井产权的演变是由集体产权形式向非集体产权形式发展的。三个县非集体产权机井所占比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98年都是逐渐增大的,但三个县非集体产权机井比例的变化幅度不同,青龙县变化幅度最大(从0增加到69%),肥乡县的比例变化达到了7倍多,元氏县也有2倍多。
表1.样本点基本情况
县名
年份
耕地面积
(千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占
耕地面积比例(%)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灌溉用水中地下水比例(%)
非集体产权井所占比例(%)
青龙
83年*
1.05
13
0.07
71
90年
0.98
15
0.06
69
4
97-98年
0.93
42
0.06
94
69
元氏
83年*
2.02
94
0.11
93
28
90年
1.92
95
0.10
85
48
97-98年
1.81
95
0.08
100
63
肥乡
83年*
1.62
61
0.15
100
9
90年
1.53
69
0.13
99
54
97-98年
1.50
83
0.12
100
80
注:83年*代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年,97-98年的数据为97年和98年样本点数据的平均值。
数据来源:作者对青龙、元氏和肥乡县30个样本村的实地调查。
(二)机井产权与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1998年,三个县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比例都是增加的,杂粮、薯类等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表2)。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来看,棉花的播种面积比例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增加的,但到了97、98年急剧下降。在元氏和
表2.按年份分组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
县名
年份
总播种面积(千公顷)
粮食作物占
总播种面积比例(%)
经济作物占
总播种面积比例(%)
合计
小麦玉米
其他
合计
棉花
其他
青龙
83年*
1.10
99
38
61
1
1
90年
1.08
98
41
57
2
2
97-98年
1.13
95
55
40
5
5
元氏
83年*
3.47
87
84
3
13
7
6
90年
3.41
88
86
2
12
7
5
97-98年
3.37
93
91
2
7
3
4
肥乡
83年*
2.38
73
66
8
27
23
4
90年
2.39
78
72
6
22
19
3
97-98年
2.50
93
85
8
7
3
4
注: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和蔬菜等。其它注释及数据来源详见表1。
肥乡县,棉花以外的其他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年到90年是稳中趋降的,98年元氏县还是略有下降,而肥乡县则是迅速上升但幅度小于棉花面积比例的变化。在没有种植棉花的青龙县,经济作物在总播种面积中的比例从80年代初开始一直是增加的。另外,数据反映出尽管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变化趋势有相似之处,但地区间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还是有些差异。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种植结构在不同时期和地区间存在差异呢?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机井产权状况同农作物种植结构存在一些相关关系。非集体产权机井比例越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越高,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例越小。农作物种植结构也同人均耕地紧密相关(表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同人均耕地成负相关,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则与人均耕地成正相关,这可能与我国农民自给半自给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关。
在粮食作物内部,随着非集体产权机井比例的增加,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比例不断扩大,而杂粮、薯类等粮食作物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表3)。农民自己打井后,有些地方从种植一季比较抗旱的杂粮作物转为种植冬小麦—玉米需水较多的两季粮食作物或其他两熟作物,因此杂粮、薯类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小麦、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小麦、玉米是国家订购粮的主要品种,这两种作物产量比较高,经济效益比杂粮、薯类好,符合农民的利益。从另一角度来看,农民有能力自己投资打井,说明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食物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从小米、高粱、薯类等粗粮转向小麦等细粮。
表3.按非集体产权和人均耕地面积分组的农作物播种结构情况
分组
分组指标均值
总播种面积
(千公顷)
粮食作物占
总播种面积比例(%)
经济作物占
总播种面积比例(%)
合计
小麦
玉米
其他
合计
棉花
其他
按非集体产权机井比例(%)
0-0.99
10.18
90
74
16
10
7
3
1-89.9
51
8.24
89
79
11
11
6
5
90-100
98
9.40
88
80
8
12
7
5
按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0.030-0.079
0.06
6.11
96
67
29
4
1
3
0.080-0.111
0.10
11.61
90
82
22
10
4
6
0.113-0.227
0.14
10.10
84
79
5
16
12
4
数据来源:见表1。
随着机井非集体产权形式的发展,经济作物内部种植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表3)。棉花是调查点的30个村种植的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相对于粮食作物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劳动力机会成本的变化对其影响比较大,另外棉花的种植还要受国家棉花收购政策及病虫害的影响,因此表中数据显示产权的变化对棉花播种面积无明显影响关系,计量模型中我们将对影响棉花播种面积的因素做进一步分析。其他经济作物这里主要指油料作物、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我们调查的样本点中果树栽种面积也不少,但大部分果园与耕地面积是分开计算的,所以在我们的分析中没有把果园与其他作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表中数据显示,随着非集体产权机井比例的增加,除棉花外的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也是增加的,这与预期是一致的。
非集体产权机井比例的增加,表明农民对水利投资越来越多。农民不但意识到水是一种稀缺且十分珍贵的资源,也接受了地下水的利用要有一定的成本的观念,所以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以提高自己的收益,而种植结构的变化就是农民对此作出的反应。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地下水灌溉系统非集体产权形式的发展,农民相应地调整了种植结构,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增加,而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有所下降。但以上单因素分析只是非集体产权与农作物种植结构之间表面的相关关系,我们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对其关系下结论,因为农作物生产还受国家政策、市场价格和劳动力机会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为了较准确地分析产权与其他因素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必须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
三、计量经济模型的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农作物生产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
aijt=f(rjt、wjt、ln(qjt)、(pg/pi)jt-1、(pc/pi)jt-1、njt、dk、tt)
上式中i代表作物(分别为粮食作物、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j代表村,k代表地区(县),t代表时期,aijt代表第j村在t年i种农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r代表非集体产权机井的比例(%),由于产权变量是内生变量,为了避免模型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模型估计时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把非集体产权作为内生变量来分析产权演变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机井产权演变的影响因素模型见附表1)。q代表人均粮食定购任务(公斤/人),是用来测定粮食收购政策对种植结构影响的变量。pg,pc和pi分别代表粮食市场价格、棉花收购价格和化肥价格指数。因为同一时期内,县内各村的价格基本相似,所以价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份之间的差异。上式中资源及投入品价格用到的是影子价格,即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灌溉用地表水比例(w,%)和劳动力机会成本(非农收入比例n,%)。为了显示地区间和年份间的差异,采用了地区虚变量dk和年份虚变量tt。模型各变量的平均值见表4。
表4.模型变量
被解释变量平均值
解释变量平均值
非集体产权
机井比例(r,%)
42
地下水位(米)
44
灌溉用水中地表水比例(w,%)
8
人均耕地(公顷/人)
0.1
人均收入(元/人)
782
粮食播种
面积比例(ag,%)
91
集体经济力量(元/人)
29
教育程度(%)
44
人均粮食定购任务(q,公斤/人)
61
棉花播种
面积比例(ac,%)
5
上年粮食价格与化肥价格指数比(pg/pi)t-1
0.4
上年棉花价格与化肥价格指数比(pc/pi)t-1
2
非农收入比例(n,%)
40
非棉花经济作物
播种面积比例(ao,%)
4
有政府财政扶持样本数
37
能得到水利贷款样本数
63
有道路通过本村的样本数
82
注:人均收入和集体经济力量按90年价格计算,地下水位是调查年份上一年的地下水位,教育文化程度指样本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有政府财政扶持样本数、能得到水利贷款样本数和有道路通过本村的样本数的数值为合计数,其它数值为变量平均值。总样本数为120个。数据来源:见表1。
四、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和结果
由于粮食定购任务在同一地区内差别不大,主要是体现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其变量同地区虚变量存在较强的共线相关。同时,价格变量在地区间差异很小,主要是年份间存在着差异,这同模型中的年份虚变量相关较大。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选用了4种方案对模型进行估计。方案1(表5)和方案3(附表2)加入了年份虚变量而没有用农作物价格与化肥价格指数之比的变量,在地区虚变量(方案1加入了地区虚变量,方案3则没有)的取舍上对模型进行比较。方案2(表5)和方案4(附表2)是分别对方案1和方案3用农作物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之比的变量代替年份虚变量对模型进行估计。四种方案的结果(表5、附表2)显示,影响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与理论预期相同,且产权变量、劳动力机会成本变量在四种方案中的结果变化不大,且基本达到了统计显著水平,说明模型比较稳定,下面采用方案2(表5)来对模型系数的估计结果进行讨论。
表5.作物种植结构决定因素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方案1和方案2)
解释变量
粮食作物
棉花
其它经济作物
方案1
方案2
方案1
方案2
方案1
方案2
截距
82.530
99.377
7.448
-10.100
10.022
10.723
(25.19)***
(13.14)***
(2.39)**
(-1.41)
(5.69)***
(2.64)***
pjt
-0.078
-0.082
0.033
0.039
0.045
0.043
(-3.42)***
(-3.63)***
(1.54)
(1.83)*
(3.63)***
(3.54)***
ln(qjt)
3.029
2.964
-0.730
-0.649
-2.299
-2.315
(4.07)***
(3.99)***
(-1.03)
(-0.92)
(-5.75)***
(-5.82)***
wjt
0.031
0.028
-0.023
-0.019
-0.008
-0.009
(0.92)
(0.83)
(-0.72)
(-0.59)
(-0.44)
(-0.50)
(pg/pi)jt-1
2.604
-3.336
0.732
(0.15)
(-0.20)
(0.08)
(pc/pi)jt-1
-5.430
5.713
-0.283
(-2.90)***
(3.21)***
(-0.28)
njt
0.108
0.095
-0.054
-0.037
-0.054
-0.058
(1.81)*
(1.65)*
(-0.96)
(-0.67)
(-1.69)
(-1.88)*
元氏县虚变量
-9.173
-9.141
4.241
4.204
4.932
4.937
(-3.86)***
(-3.82)***
(1.88)*
(1.85)*
(3.87)***
(3.85)***
肥乡县虚变量
-12.566
-12.825
10.247
10.596
2.319
2.229
(-4.51)***
(-4.62)***
(3.87)***
(4.02)***
(1.55)
(1.50)
1990年虚变量
0.412
-0.068
-0.344
(0.18)
(-0.03)
(-0.28)
1997年虚变量
6.921
-7.253
0.332
(2.23)**
(-2.46)**
(0.20)
1998年虚变量
7.251
-7.047
-0.204
(2.34)**
(-2.40)**
(-0.12)
调整后的r2
0.43
0.43
0.40
0.40
0.29
0.23
f值
10.86
12.26
9.66
10.83
5.41
6.06
注:“*”、“**”、“***”分别代表10%、5%和1%的统计显著水平。
(一)非集体产权机井的发展会促进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从模型系数估计的结果来看,非集体产权机井的发展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与理论预期基本上是一致的。非集体产权机井比例变量在粮食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方程中的系数都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这意味着非集体产权机井的发展对传统的粮食作物与高经济价值的作物间结构的调整有着显著的影响。
粮食作物方程中,产权变量的系数为-0.082,说明非集体产权机井的比例增加10%(从样本平均值的42%增加到52%),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就要减少0.82%(0.082×10=0.82),而相应地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则分别增加0.39%和0.43%。
从分析中可看出,地下水灌溉系统非集体产权的发展对种植结构的调整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增加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上表现更加明显。农民在自己投资打井后,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使一部分水能够用来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另外,自己的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及时,农民也敢种植对灌溉用水要求比较高的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二)粮食收购政策仍然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结构的重要原因
人均粮食定购任务变量在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方程中都达到了1%的统计水平,表明粮食定购任务对农民种植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人均粮食定购任务的增加会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的扩大,而相应地棉花和其它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都有所减少。
从方案2(表5)与方案4(附表2)的结果比较来看,地区虚变量与人均粮食定购量变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方案2中人均粮食定购量变量的系数大于方案4的变量系数,同方案2中地区虚变量的负值系数有关。
(三)价格信号是指导农民进行生产决策的重要因素
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粮食与化肥比价每上升1%(从样本平均值的0.4增加到0.404),粮食播种面积比例会增加1%(2.604×0.3=1.04),棉花的播种面积比例会减少1.3%(3.336×0.4=1.3),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会增加0.3%(0.732×0.4=0.3)。而棉花与化肥比价比每增加1%(从样本平均值的2增加到2.02),粮食播种面积比例将减少10.86%(5.43×2=10.86)、棉花的播种面积比例将增加11.42%(5.713×2=11.42),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会减少0.56%(0.28×2=0.56)。
(四)劳动力机会成本影响作物种植结构的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不断上升,外出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非农收入可看作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农民放弃部分农业生产时间外出就业会对种植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显示非农收入比例在粮食播种面积和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方程中均达到了10%的统计显著性水平。三个方程中非农收入的系数分别是0.095、-0.037和-0.058,说明非农收入每增加10%(从40%增加到50%),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将增加0.95%,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则分别减少0.37%和0.58%。
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相比是劳动相对密集的农作物,为满足口粮的需要,在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农作物播种面积首先减少的是非粮食作物。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的演变促进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扩大了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有所下降。另外,粮食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比的升高、粮食订购任务的增加及劳动力机会成本的提高都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比例的增加。对这些结论的主要政策含义讨论如下:
(一)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演变和农业结构调整
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是在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由集体产权形式逐渐向非集体产权形式发展的情况下,农民在对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收益比较后进行的合理的行为。同其他制度创新一样,这种产权制度演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味着农民生产的优化行为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它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会起促进作用,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速和完善灌溉系统产权的演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制度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二)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演变与粮食发展政策
过去的研究指出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的演变会加强灌溉管理,维持灌溉系统的持续运行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灌溉系统非集体产权形式的发展还会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有所下降。因此在灌溉系统非集体产权形式成为产权演变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农业政策的目标包括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政府则要考虑用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投资、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政策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抵消由于灌溉系统产权演变给粮食生产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三)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要有准确、合理的市场信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生产时虽然还受国家政策及口粮需求等条件的约束,但已经在按价格信号的引导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因此,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国家应该加强建立信息畅通、公正规范的市场环境,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供准确的市场价格信息。
(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受粮食收购政策的制约
目前粮食收购政策制约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也制约着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也意味着在华北灌区,取消粮食收购任务,经济作物面积将显著增长,而粮食作物面积则显著下降。而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靠粮食收购政策来维持粮食总量供给不是长远之计,这进一步论证了科技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附表1:产权演变模型
影响产权演变因素
解释变量
系数
t检验值
截距
-177.785
(-1.61)
自然资源条件
w地表水源比例
0.428
(2.76)***
w地下水位
65.548
(3.01)***
人口压力
ln(lp人均耕地)
-84.815
(-2.33)**
政策因素
水利扶持政策
13.162
(1.92)*
水利贷款政策
-61.877
(-2.05)**
经济条件
ln(人均集体收入)
1.497
(0.78)
ln(农民人均收入)
-10.892
(-0.81)
文化程度
edu文化程度
-0.035
(-0.046)
市场化程度
r道路
22.000
(2.13)**
村虚变量
略
年份虚变量
略
调整后的r2
0.75
f值
9.54
注:“*”、“**”、“***”分别代表10%、5%和1%的统计显著水平,在产权演变影响因素模型的几种不同方案中,选用的是调整后的r2比较高的方案,这样产权变量的拟合程度比较好。水利扶持政策、水利贷款政策及表示市场化程度的道路变量是虚变量,变量值为1分别表示样本点能得到水利扶持及贷款政策和有道路通过(模型的分析详见王金霞、黄季焜和scott,2000)
附表2作物种植结构决定因素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方案3和方案4)
解释变量
粮食作物
棉花
其他经济作物
方案3
方案4
方案3
方案4
方案3
方案4
截距
77.451
90.703
13.088
-1.357
9.461
10.654
(24.50)***
(11.54)***
(4.43)***
(-0.19)
(5.61)***
(2.56)**
pjt
-0.078
-0.083
0.029
0.034
0.049
0.049
(-3.16)***
(-3.40)***
(1.24)
(1.50)
(3.74)***
(3.78)***
ln(qjt)
1.396
1.275
0.008
0.125
-1.394
-1.400
(2.11)**
(1.98)*
(0.01)
(0.21)
(-3.98)***
(-4.10)***
wjt
0.047
0.044
-0.039
-0.037
-0.008
-0.007
(1.30)
(1.20)
(-1.15)
(-1.07)
(-0.42)
(-0.39)
(pg/pi)jt-1
-3.925
13.371
-9.446
(-0.22)
(0.80)
(-1.00)
(pc/pi)jt-1
-3.678
3.035
0.643
(-2.00)**
(1.76)*
(0.66)
njt
0.236
0.222
-0.191
-0.177
-0.045
-0.045
(4.56)***
(4.45)***
(-3.95)***
(-3.79)***
(-1.62)
(-1.72)*
元氏县虚变量
肥乡县虚变量
1990年虚变量
-1.259
2.156
-0.897
(-0.52)
(0.96)
(-0.70)
1997年虚变量
4.019
-3.333
-0.686
(1.28)
(-1.14)
(-0.41)
1998年虚变量
4.317
-3.143
-1.174
(1.38)
(-1.08)
(-0.70)
调整后的r2
0.33
0.33
0.32
0.32
0.11
0.12
f值
9.36
10.77
8.84
10.03
3.77
4.47
注:“*”、“**”、“***”分别代表10%、5%和1%的统计显著水平。
参考文献:
刘昌明和何希吾,《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科学出版社,1996
陈雷和杨广欣,“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加快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年第6期,第1-4页
王金霞、黄季焜、scott,“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第66-74页
darra,b.l.andc.s.raghuvanshi,irrigationmanagement,atlanticp&d,1990
r.k.patilands.n.lele,"irrigationmanagementtransfer:problemsinimplementation"inirrigationmanagementtransfer,foodandagriculturalorganization,rome,1995
douglasj.merrey,expandingthefrontiersofiirrigationmanagementresearch:resultsofresearchanddevelopmentattheinternationalirrigationmanagementinstitute1984-1995,internationalirrigationmanagementinstitute,1997
经济作物范文篇8
一、关于土地向集体规模经营流转的有关规定
(一)为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建设,鼓励、引导土地向集体规模经营流转,通过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拓展农民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二)在实现粮食集体规模经营的基础上,用3年时间,实现蔬菜、林果等其它经济作物集体规模经营。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到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并签订土地流转的相关协议书,以保证农民的合法利益。通过土地流转取得的土地经营权不得再进行流转。
二、关于农业集体规模经营的形式
(一)农业集体规模经营是指粮食、蔬菜、林果等其它经济作物经营面积在300亩以上。
(二)粮食以镇、村级集体农场的形式实行规模经营。
(三)蔬菜、林果等其它经济作物,可以引进农业企业与集体农场合作经营;鼓励本地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从事规模经营。
三、关于集体规模经营的鼓励政策
(一)对集体规模经营的农场和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享受**文件政策以外,根据其经营规模,由区财政给予30—50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贴费。
(二)对集体规模经营的农场和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蔬菜规模经营,并吸纳本地农民就业的,由区、镇两级财政每亩每年补贴土地流转费800元,给予本地农民每人每月800元的工资补贴;对从事林果等其它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并吸纳本地农民就业的,由区、镇两级财政每亩每年补贴土地流转费500元,给予本地农民每人每月500元的工资补贴。其中,区财政承担60%,镇财政承担40%。
(三)对粮食、蔬菜、林果等其它经济作物实行集体规模经营的,按有关规定由市、区、镇三级财政出资,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实行产、加、销一体化集体规模经营的,其设施、设备投资由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争取上级的有关扶持政策。
(四)对实行集体规模经营的,享受农业保险优惠待遇。农业保险费除市财政补贴25%以外,由区财政承担45%、镇财政和经营单位承担30%。
四、关于吸纳本地劳动力的有关规定
(一)从事粮食、蔬菜集体规模经营的,原则上按**文件规定吸纳本地农民就业。农业劳动力富余地区,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吸纳本地农民就业的人数。
经济作物范文篇9
一、农作物、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农作物受灾情况:全镇共有水稻栽植面积6000余亩,已栽植2000余亩,仅占30%,其中已栽植面积现已脱水1200余亩,绝收面积500亩。玉米面积8000亩,受灾面积4000余亩,绝收面积10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经济作物受灾情况:全镇发展经济作物辣椒2000余亩,受灾面积8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
二、水利设施及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情况
全镇共有大小水利设施200余处,其中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3座,可利用100余口,提灌站10处,当前因我地降水量极低,加之持续高温,小二型以上水库均已降至最低水位,可利用灌溉的80%已干涸亮底。大部份提灌站因年久失修无法使用。部份群众所打机井均已断水,特别是居住在较高位置的群众人畜饮水面临严重困难,只有到几公里外的山下背水生活。
三、抗灾减灾情况
针对当前的灾情,为了安定民心,我镇做了以下工作:
1、深入重灾区,查看灾情,并及时做好灾情统计上报。
2、正确引导群众,组织开展农户自救。
3、切实加强旱灾的宣传工作,按照先满足人畜饮水,再适度灌溉保苗的原则,开展抗旱工作,杜绝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
四、下步工作打算
经济作物范文篇10
一、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1、树莓:树莓作为我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树莓种植面积3000亩,与去年持平,主要受国际经融危机影响,单产量提高1000斤。已挂果面积800亩,预计总产量240吨,比去年增加产量112吨,总产值65万元。
2、蔬菜:上半年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3.5万亩,比去年上半年增加0.5万亩,新建蔬菜大棚80个,预计总产量18万吨。
3、棉花:种植面积1.6万亩,与去年持平,目前棉花长势良好,已基本上搭起丰产苗架,一类苗(五层果技以上)占40%,二类苗(三层果技以上)占40%,三类苗(三层果技以下)占20%。
4、西瓜:种植面积2.6万亩,比去年增加0.4万亩,新建西瓜大棚230个。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贯彻落实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
根据《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农业厅关于预拨2009年棉花良种补贴资金的通知》要求,我县对种植棉花户进行棉花良种补贴,农户以户主登记,逐级登记张榜公布、核实、汇总,使我县种植棉花者真正享受国家良种补贴政策,调动棉农生产积极性。
2、继续引进推广经作名特优新品种,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为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县经济作物品种结构,增强各经济作物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我们针对经作目前生产现状,引导农民入市,引进推广适宜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提高优质,特色经作产品比例。如树莓方面重点推广“切斯特”、“黑尔”、“萨尼”、“那好”等。食用菌主要引进“中华虎奶-1号”,棉花主推“赣杂1号”,“泗杂3号”、“慈抗3号”、“鄂棉10号”、“中棉所55”品种,蔬菜主要调高精细菜,反季节蔬菜及无公害蔬菜比例,调低大路蔬菜比例。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推广先进适用的经作新技术
上半年,继续围绕提高经济产品市场竞争力开展的经作新技术推广工作有:⑴实施南方黑树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加强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和生产指导,上半年推广鲜食树莓品种“那好”,共300亩,促进了树莓品种结构调整优化。⑵推广无公害大棚反季节蔬菜技术,面积0.5万亩。⑶推广棉—菜套种新技术提高棉花经济效益。⑷抓好反季节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
4、积极发展技术培训及咨询、指导、宣传工作
①举办树莓栽培技术培训班。5月20日、6月4日分别对种植树莓的新老户进行培训,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种植树莓水平。②积极参与农业服务热工作,及时解答农民的咨询,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③参加由市农业局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和培训班授课达6场次,现场指导经济作物生产。④积极编写经济作物信息及经作实用栽培技术,发放到农户手中。
5、抓树莓产业示范推广工作
目前我县树莓产业已形成良好势头,农民群众自愿种植积极性高涨,我站在六家桥乡寺下务东建立了1000亩树莓示范基地和桃源乡简桥村100亩树莓示范基地,对周边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树莓在我县逐渐形成我县支柱产业。
6、强化服务,搞活流通
自从我县成立“崇仁县群惠蔬菜专业合作社”来,先后销售了茄子、辣椒、黄瓜等10万公斤,帮助菜农解决“卖菜难”问题。同时“崇仁县天牧树莓专业合作社”从今年6月开始到现在收购鲜树莓果30吨,预计今年收购180吨以上。公务员之家:
7、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我县各项经济作物各项工作
①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今年上半年从上海瑞鑫科技有限公司购进了一批快速检测卡,对蔬菜生产基地和水果批发市场的蔬菜、水果不定期地进行检测。对未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的进行曝光,确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配合县执法队、县工商部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②积极申报《南方黑树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各项项目的工作。③申报的《崇仁无公害大棚反季节蔬菜示范区》项目列入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主动配合县技监局抓好无公害大棚反季节蔬菜示范区,加快我县主要农作产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单产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8、培植拳头产品,增强品牌意识
在认真分析市场形势的基础上,把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需求的经济效益较高的树莓、麻鸡、油菜等向上级部门申报绿色食品。目前树莓已在工商部门注册名牌产品,增强产品的知名度。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加强经作站人员业务素质建设,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抓好秋季大棚反季节蔬菜基地,推广市场短缺,优质的商品蔬菜,争取高价位。
3、继续抓好树莓示范基地建设,真正成为示范辐射作用。
经济作物范文
时间:2022-02-02 01:33:55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金融经济发展创新研究 2023-01-17 16:36:32
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创新 2023-01-11 09:17:37
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2023-01-11 09:13:24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对策 2023-01-05 08:54:04
区域经济与旅游资源发展策略 2023-01-03 08:59:26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讨 2022-12-28 09: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