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修养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5 05:37:13
人文修养范文篇1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不足的表现
(一)人文常识匮乏,人文精神缺失。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常识,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2017年9月10日至9月30日,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在徐州三所高校(徐州工程学院,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通过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为83%,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76.3%的大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四大弊病:读图不读书、读流行不读典、读史不读原著、读缩写本不读原著。当今的大学生“精于科技、荒于人文;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盘算、荒于仁义;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平等。”人文底蕴的流失,使一些大学生精神空虚,情感脆弱、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二)忽视社会责任。许多大学生不明白自己处在社会中,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在所做调查问卷中了解到,26%的大学生不了解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轻则会产生公共场所的不雅行为,破坏公物、随地吐痰、插队、过马路闯红灯等,重则就是近几年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曾世杰杀人案”“药家鑫案”等。正是因为没有坚实的人文修养作为基石,将内在的人文修养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方式,才导致了这些悲剧惨案的发生。(三)忽视传统文化。很多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热烈追捧,而漠视了传统文化,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西方节日,而忽视了传统节日。据调查,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文化、服饰、习俗正在被遗忘。这些现象表明,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漠视传统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被忽视,会造成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减退,民族归属感淡化等问题。(四)无视课堂纪律,语言粗鄙。经常会看到有学生在上课铃声敲响之后才匆匆赶来溜进教室,还有的学生在课上随意接听电话,随意旷课。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也不尊重老师的授课违反校规校纪。另外,“90后”大学生身处快速发展的网络大潮之中,日常生活中使用低级、粗俗网络流行语的现象日益凸显。在很多社交软件上言语粗俗,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精神污染,还有就是网络语言被写入论文和作业中也成为一大问题。
二、造成大学生人文修养及礼仪素养不高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1.家庭教育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长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起就享受优渥的生活,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成绩成了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相应的对于孩子礼仪及道德的培养就容易疏忽。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学生来讲,有的父母外出打工,使其从小就无法受到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2.专业师资匮乏,礼仪学习体系不完善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没有了繁重的课业,压力相对于初高中大大降低,课程设置相对轻松。在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下降,开始忽视对礼仪方面的教育,加之担任礼仪公选课的教师多数为非礼仪专业人才,他们虽然广泛搜集礼仪知识资料,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教师还是难以有效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并且很多老师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以及品质的教育,没有形成教-学-认-做-监-指的一整套体系。(二)主观原因。1.自我评价过高很多大学生认为已经进入大学自己的人文修养自然不会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很多大学生礼仪缺失的行为。究其原因,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礼仪及修养的水平过于自信,虽然已经是大学生,但却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成长的大学生,上了大学并不代表自己的礼仪及修养也是高等水平,那只能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或是应试能力没有问题。2.没有认识到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性礼仪看不见摸不着,很多人没有看到礼仪修养带来的实际好处,因此觉得礼仪缺失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礼仪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相关调查不难发现,基本上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品质,就是个人的修养及礼仪素养较高。
三、通过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的措施
人文修养范文篇2
人文素质在人的素质基础之上,以人文精神为修练内容,是在平常的人文教育培养下的稳定的身心修养。
人文精神以高昂人的价值、终极追求、强调人的为核心理念,以社会健康发展和整体进步为价值取向,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是自由、尊严、道义、良知的人道精神;是自我的主体精神;是展现生存意义、崇高价值的理想精神。
二、培养人文素质的意义
1.是完整的认知结构的需要
素质教育学生和认知结构的过程。科学发展本身人类认知结构的发展史。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培养,学生日后在应用科技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把专业知识整个社会系统中政治的、法律的、生态的、伦理的思考,作科技人文主义。才能使科技人才自觉地为祖国、为、为人类。
2.是培养性人才的需要
培养学生性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创新教育是思想创新,是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的创新。人文素质的培养,反映了从知识文化观向智慧文化观的教育思想转变,也带动教学内容、教学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纵观有性的学者、大师,无一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体。
3.是人文精神的需要
科学人文价值,美国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科学极富人性。他说:“科学是人类精神的最佳清洁剂”,科学活动中的理性判断、自由、公平竞争等精神都独特的人文内涵,人的求真意识、创新观念、独立人格、宽容和进取心态是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
三、培养人文素质的途径
人文素质的培养并非在某段或某个的渗透就能目的,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持之以恒,才有较理想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应注重几个:
1.教师自身素质的
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以人的素质来培养人的素质的活动,,就教育内部因素讲,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条件是教师的素质如何。科学与人文的完整而的教育,主要教师去实施,教师应的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应而的知识结构,除了精通、胜任本学科外,还应学科和学科的知识,是人文领域的知识,应教育的能力和智慧,能有意识地在学科和人文的渗透中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思考的习惯和方法,使学生能地社会的要求。为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应改革,反思自身的观念基础和社会基础,并时代要求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和学生观。
2.挖掘与本地的史实
在学校教育中,要想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真正,的方法使学生对本地发展的历史。本地的重大产生的震撼人心的冲击和重大技术变革产生的号召力以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等等,培养人文素质的教育素材。
3.本地区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人文教育
先进人物的人文教育功能主要在于的工作方法、工作和人格魅力等。帮助学生成长过程、工作过程及思想和方法,从的中启示,从的失误中吸取教训,这培养人文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4.校本课程的再创新
课程的定义社会的其内涵和外延的。它不再被看作是单向的传递过程,而是双向的流动过程。,因地制宜地校本课程的与开发。既要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又要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5.学校管理者的高起点决策和精制化管理
学校管理既是社会管理的组成,又是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管理生产力,管理是和质量的。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及能否并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是学办学理念,而学校办学理念的和的关键在于学校管理者。
人文修养范文篇3
说到人文涵养,就要接触到人文学科的界定。在我国,传统学术依照经、史、子、集“四部之学”来分类;“五四”前后,学术界开端作现代的分类,像胡适所说的“哲学的归哲学,史学的归史学,文学的归文学”;到了上世纪50年月,开端明白区分天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但对人文学科却有所无视。变革开放30多年来,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逐步注重起来,当然,还不克不及尽善尽美。普通以为,社会科学应该包罗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思学等,人文学科包罗言语学、文学、前史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批判等。假如说,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都是以报酬中间,那么,比拟起来,人文学科是更切近人的,甚至可以说是研讨人自身的学科。言语是人的思想东西,文学表达人的愿想与追求,前史是人的记忆,哲学表现人的思想效果。人文学科,全体上说,关乎国民本质与民族精力;个别上说,关乎每小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的效果是根底性的,靠着穷年累月,潜移默化。中国传统中对人文修养特殊注重。我国最陈旧的经典《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世界。”意思是,察看人类文明的发展,用人文修养来教化世界,实践恰是教化人。
我们说科教兴国,但毫不等于技能兴国,其间存在着人文导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因为金钱的引诱,有些人损失良知,唯利是图,落空了品德底线。靠什么来救治?这就离不开人文修养。单看经济治理,似乎与人文导向无关,可是,如何进行资本装备、若何出产、谁来出产、什么工夫出产、为谁出产、出产几多、如何发卖、若何搞好售后效劳、产物利润若何分派等等,又直接牵涉到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导向,而不再是技能范围的事了。喜欢因斯坦说过:“(天然)科学固然伟大,但它只能答复‘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该当若何’的价值目的,却在它的视野和本能机能的局限之外。”近些年,我国不断在履行本质教育,这是至关主要的。照样喜欢因斯坦讲得好:“用专业常识教育人是不敷的,经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效的机械,然则不克不及成为一个调和开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原则)有所了解并发生强烈热闹的情绪,倒是最根本的。”那就要靠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教育。
我们不成能要求每一小我都必需把握某一门科学技能,但人文素养倒是每小我都不成或缺的。美国成功学巨匠戴尔?卡耐基说,人的成功,只要百分之十五是树立在技能上,其他的依靠于人文工程。没有科学传达的教育,只是培育幻想崇奉虽然称不上教育;相同,没有人文影响的教育,只是教授常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所谓教育,实质上是人的魂魄的教育。人文涵养是综合的,不是单一的。复旦大学提出“通识教育”(其实就是文明本质教育)的概念,中心课程包罗:文明传承、世界视野、科学精力与科学研讨、批判性思想、生态情况与生命关心、审美体验。这些都表现了人文学科的内容。美国哈佛大学有个有名的“零点项目”研讨方案,专门研讨上世纪50年月苏美空间技能的差距,它不是仅仅限于技能层面,而是从人文本质的掉队来探究美国空间技能掉队的缘由。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议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假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来,必需回忆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聪明。高科技开展到需求人的明智去驾御时,需求用孔子的“仁者喜欢人”的思维去管理,要喜欢这个社会,喜欢本人的民族,喜欢我们的地球。
比利时普利高津传授1968年提出一个“耗散构造”的概念,就是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时对交际换,接收了又扫除,以坚持自身的不变形状。借用这个说法,我想说:但凡在世的人都是一种“耗散构造”,人自身也是一个开放系统,需求不时地同外界交流物质与精力能量,充分、强大本人。目前是一个信息、常识大爆炸的时代,天天的新事物、新常识层出不穷,分歧外界继续地“交流能量”,就无法完成“与时俱进”的要求。这就需求增强进修。有如许一句非常透辟的话:“人的后半生是让前半生点亮的。”说的是年青时应该抓紧工夫进步本人,起劲加强人文涵养。可是,人们遍及面对着一个为难状况,反映了人生的无法:“好(hǎo)念书欠好(hào)念书,好(hào)念书欠好(hǎo)念书。”意思是,年青时思想好使、合适念书,却优游岁月,不去仔细念书;到了中老年,晓得念书主要,想要去仔细念书,却因思想愚钝,记忆力差,不轻易读了。正所谓牙口好时吃不着肉,待到珍馐满桌了,却又牙口欠好,嚼不动了。
新期间党的建立面对着很多的新课题、新状况、新矛盾,对党员干部(包罗底层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全体来看,新期间广阔党员干部优势分明,文明水平比拟高,大多受过系统教育,思想矫捷,接触面宽,组织才能、应变才能、顺应才能比拟强。但也无须讳言,还存在一些缺乏之处。一是思维理论素养还没有到达应有的要求,很多状况下只能照本宣科,反复一些政治术语,而缺乏剖析、判别才能;任务、进修中,尚处于经历形状,而没有上升到理论形状,缺乏需要的学养支撑,缺乏真知灼见,不克不及从理论高度、思维深度上加以指点。二是有些同志常识面比拟狭隘,视野、思绪不敷坦荡。眼界、胸襟直接关系到思绪以致思维境界。因而,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中心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凸起地指出了这一点。大都同志文明底蕴缺乏,所熟习的是任务义务,而并非学养,可以说,有职业而没有专业,甚至也没有事业。三是思想方法比拟陈腐、圈子比拟狭隘,接触面有限,交游不广,特殊是不擅长统一些非党干部和专家学者交伴侣、打交道。党员干部应该以为典范,广交伴侣。有的同志能够会说,你如许讲不契合实践,我天天都在开会、参与运动,都在打德律风、约谈、会晤、餐叙,怎样能说交游不广呢?我说,你那是展开任务,联络事宜,充其量属于普通性的生涯交往,并不等于交流思维、“交流能量”,更不等于交友好友。四是从作风上说,有些同志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煞不下心来,坐不住屁股。天天应付太多,参与运动太多,看电视剧、从电脑上阅读信息太多,而念书、考虑、研讨问题太少。增强人文涵养,恰恰可以补偿上述存在的缺陷。
有的同志要求我讲讲本人成功的途径。途径是有,但成功谈不到,并且,有些方面缺乏遍及性。我在正式承受黉舍教育之前,曾经读过八年私塾,打下了比拟坚实的国粹功底,然则缺乏新的常识,特殊是天然科学、数理化,一无所知。进入中学今后,才开端补课。参与任务后,我十分注重理论进修,1965年,作为进修著作积极分子参与过全省表奖大会。“文明大革命”时期,我通读过两遍《鲁迅全集》。70年月,我下了很大时间,系统地研究过《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原著。这些经典著作,使我获益良多,特殊是《反杜林论》,对我世界观的构成,以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把握和运用,起了极大的效果,也奠基下较好的哲学根底。传统文明教育,对文学、史学功底的养成至关主要。曩昔讲,六经皆史,文史不分居嘛。这条进修路子未必有普适性,但有一条可供借鉴,就是我的进修立场十分仔细,十分扎实,我坐得住冷板凳,肯于负责气,可以下苦功,并且做到锲而不舍。进修最怕的是从兴致动身,浅尝辄止,心性急躁。念书不是最终目标,最终要能从常识形状化为思维观念、思想方法,化为人生聪明。
我认为,在任务岗亭上的同志,生怕没有前提依照学科分类进行系统的研讨,比拟恰当的办法是连系实践,找准一个切入点,然后向纵深扩展。进修,最基本的照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要起劲从朴实型、经历型、自觉型、执行型,进入理论形状、系统形状、超前形状的研讨探究,经过科学理论武装,提拔思想条理。如许才干进步本身的人文本质,把握任务的自动权。在这里,哲学思想是最主要的。曩昔学哲学有一个倾向,就是知足于背诵结论,而不擅长以理论为指点去钻研问题,处理问题。从必然意义上说,哲学不是常识学,而是问题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常解常新,是但是时的,只能跟着时代的开展转变,了解与阐释方法发作转变。它与科学分歧,科学的问题一经找到谜底,问题便成了常识,不再成为问题。
当时,研讨理论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角度,或许说是门径,就是从科学开展观动手。由于科学开展观是在总结国表里开展的经历经验、接收人类文明提高效果根底上提出来的,既集中表现指点开展的世界观和办法论,又统率经济社会开展全局,这里面涵盖了哲学思想、经济增进、物质财富积聚、生态情况和文明软实力等方面的规则;既注重人的具体开展,又注重经济的协调开展、可继续开展;既要统筹国内开展,进步自立立异才能,又要加快对外开放,参加国际竞争,应对兴旺国度竞争优势的宏大压力和应战。环绕科学开展观,真实是一个进修科学理论、加强人文涵养的幻想课题。
人们凡间说,进修是为了获取常识。这当然不错。在常识激增和瞬息万变的“常识经济”时代,常识就是力气,常识决议高度,常识是权利的根底和财富的源泉。其实,若是仔细地分,这里有三个条理:一是网罗信息,二是获取常识,三是把握规则、增进聪明。市场经济,贸易社会,人们天然都注重信息的取得,天天翻开电脑、电视、报纸,看到的都是信息,可是,假如仅仅知足于信息层面,不克不及做进一步的深化寻找就是问题了。信息是事物、现实、看法的展现,可供人们据以剖析与参考,它强调的是新颖,但这只是“初级阶段”。假如把信息看作是矿砂,那么,常识就是很多的现实与看法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组合而成的可供运用的资料。这是第二步,也还没有最终完成,还须进入更高级的阶段——探究规则,增进聪明。用个小例子来阐明这三个条理:古籍《战国策》上有如许一段话: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仪狄造出酒来,这是信息。造酒技能很高明,滋味非常甘美。这就有了常识含量。大禹喝了,慨叹说,后世君王一定会有因嗜酒贪酒而致亡国者。这就是聪明了,带有高度的预见性。
我国发现哈雷彗星,始于殷商时代,春秋期间开端记载,不断到清末,两千余年从未连续,合计有31次呈现。这可称为世界独一。然则,却不晓得这呈现了31次的彗星竟是统一颗。就是说只是逗留在信息层面上。到了17世纪,英国地理学家哈雷按照牛顿的引力定律,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呈现的周期——76年回到太阳身边一次。这就上升到了常识、规则的层面。还有一个实例。1935年,卒业于医学院的奥有利地势的洛伦兹,在承继祖业行医的还,从事动物学研讨。一天,他偶尔发现,一只刚出生的小鹅老是追随本人转,他立即揣测到,这是由于小鹅出生后把第一眼看见的人看成了它的母亲。这种景象,只需生涯在乡村,都邑见到,新孵出的鸡雏,会跟定你不放。大约很少有人考虑个中的奥妙吧?可是,那位洛伦兹却据此推论:大大都动物在其生命的初始阶段,都邑无须强化而天性地构成一种行为形式,并且一经构成便很难改动。然后发明出来一门学问——现代动物行为学,取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医学心理学奖。
大局部常识都是专门的,是关于某一范畴、某一科目、某一顺序、某种思维办法、价值原则等方面的看法。常识再发展一步,就成了思维观念、价值原则、规则性的看法。各类详细常识之间很难会通,但当它上升为思维认识层面,从中取得理念和感悟,就可以举一反三、豁然贯穿。而聪明则是常识与思维的升华,是由死变活、经由转化的常识与思维,是魂魄,是起统率效果的。常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规则反映问题的本质,触及深层的底蕴;而聪明则关乎人生,属于哲学的条理。马克思把哲学比方为“迎接拂晓的高卢雄鸡”,意思是哲学是武装思想的,是在前面指点人生的。黑格尔说,哲学是反思的科学,是过后的思考,因而,他把哲学喻为“傍晚时起飞的猫头鹰”。两位巨匠讲的都是关乎聪明、关乎人生的。古希腊的哲人把哲学说成是喜欢聪明。聪明是哲学的生涯化、实践化,因而可以说,聪明是使用于实践的哲学,往往显示为一种判别、决议计划与计谋选择。它并不是小伶俐,也不是普通的盘算,而是一种大聪明。
我们党集中了一多量富有大聪明的思维家、计谋家。像的军事聪明,的交际聪明,邓小平的政治聪明。作为变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开展才是硬事理”、“不争论”、“把本人的工作办妥”等很多方面,还有时提出的六句话:“镇定察看,站稳脚跟,冷静应付,韬光养晦,擅长守分,毫不当头。”后来又加了一句:“有所作为。”都显示出建瓴高屋的惊人聪明,对全党全国富有严重的直接指点意义。看得出来,聪明反映的是一种预见性、全局性、计谋性、逾越性与理论性。
有人说,三到五年,世界上的常识就增进一倍,但决不成强人类的聪明三到五年就进步一倍。目前,信息和常识曾经多到了爆炸的水平,但并不克不及说,思维和聪明曾经多获得了爆炸的水平。常识的演化是进化论,而哲学聪明的前史演化,不是进化论的。有人把古代哲学说成是萌芽形态的,朴实、初级的,这是把科学常识的概念移入到哲学聪明的评价。其实,孔老之学,周易之学,直至两三千年之后的今日,依然无法逾越。再者,哲学观念是前史性的。有人用西方的自在、对等观念批判古代社会,而对威望、品级观念持全盘否认立场,现实上,在必然前提下,威望是必不成少的,恩格斯就专门论证过。不然,社会将无法运转,更不克不及安宁。在进修、考虑和研讨中,为了取得聪明,悟性是至关主要的,但有了常识纷歧定就能具有悟性。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克不及使人聪明。”要害在于可否使常识、学问由死变活。智性过剩,悟性缺乏,是一些搞学问的人的通病。
哲学之外,人文学科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前史学,进修前史贵在连系实践。中心指导同志屡次强调要进修前史。一个民族假如遗忘了本人的前史,就不成能深入地调查目前和准确地走向将来。我们可以进修中心指导同志的做法。前些年,同志曾经约请八位传授就有关前史专题进行讲述。个中一篇是就民族边远地方史以及宗教问题睁开的,而且以清朝为例。应该供认,清王朝的民族、宗教政策,较之以往各朝代都是成功的。根本战略是八个字:恩威并施,宽柔相济。首要内容是:一、增强中心的威望,接纳灵敏的办法。对边远地方少量民族辨别接纳分歧的管理机制:对新疆接纳伯抑制,对蒙古接纳盟旗制,对西藏接纳达赖和班禅合治的宗教体系体例,对西南方陲接纳土司准则。有个说法叫“因俗以治”,是乾隆朝提出来的。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就接收了个中的积极成分。二、拉拢和应用少量民族的上层分子进行统治。三、应用藏传释教作为精力统治东西。四、移民开拓边远地方。有些内容和伎俩,属于封建统治者的压榨东西,应该摒弃。但那种连系实践,区分看待的思想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每当前史转机关头,人们总习气于回归本人的文明泉源,去寻觅新的路子。这就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道的萌动老是从回归开端。这里就牵扯到传统文明和国粹的问题。传统文明,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全体生涯方法和价值系统,是一个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中心,是区分此一民族与彼一民族的中心标记。许嘉璐师长教师说,无科技缺乏以强国,无文明则足以灭种。文明存则民族存,文明亡则民族亡。从内部说,优异传统文明是进步民族本质,滋养我们内涵精力、气质的源泉;从外部说,牵涉到整个国度的开展计谋、国际位置;往久远说,是中华民族回复的但愿地点。在这里,传统文明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源。
传统文明以致整个文明,分为三个条理:文明的物质层面是表层的;而价值观念、品德标准、宗教崇奉、思想方法、审美兴趣等,属于最深条理;介乎两者之间的是典章准则、律例体系体例。传统文明从学理上讲,有三大支柱——儒、释、道。儒、道是本乡的,在中国最先发生。东汉今后,中经两晋南北朝与隋唐,释教文明传入,构成鼎足之势、相反相成的场面。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这是南宋孝宗的话,大体上是如许。中国传统文明的特征,一是延续性,二是浸透性,三是吸纳性,四是不变性。
人文修养范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科学发展政府公众高校教育
在当今社会上,随着媒体的传播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和社会案例被公众所了解,因此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逐渐形成一种意识即:如今的高校教育只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意识是有点以偏概全的,但是正是公众的这种质疑值得让我们需要深思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缺失的本源。
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案例一、2002年2月23日是一个风和日丽、春意浓浓的星期六。北京动物园内热闹异常。下午1时10分左右,动物园熊山内突然传来狗熊“嗷、嗷”的嚎叫声。只见随着水泥地上冒起的一股股白烟,两只大黑熊躺在地上打起了滚。就在围观人群一阵骚动后,一名手拎食品袋,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急匆匆地挤出人群向熊山外溜去。“抓住他,就是他给大黑熊投的毒。”喊声未落,这名男青年撒腿就向动物园内狮虎山方向跑去。正在附近巡逻的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动物园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齐心协力将这名男青年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经警方审查,这名男青年叫刘海洋,北京人。据刘海洋交待,因父母离异自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1998年,自己幸运地考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电机系,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学校研究生考试。
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这了满足自己邪恶的“好奇心”,1月29日,刘海洋用事先准备好的一瓶饮料兑上从学校实验室偷到宿舍的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他假意投喂黑熊并将掺有火碱的饮料倒向正在与游客戏耍的黑熊,看到黑熊被烧得满地打滚,嗷嗷乱叫,侥幸逃脱的刘海洋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昧着良心又酝酿着下一次罪恶行动。中午,刘海洋用一个白色纸袋装着两瓶饮料和一个平时喝水用的500毫升硬塑料杯,从一家化工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瓶硫酸,分别兑进了随身携带的饮料和塑料水杯内,而后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动物园,又一次实施了他残害动物的罪恶行径。北京动物园副园长王保强十分气愤地说,从1月29日开始,北京动物园先后有3只黑熊,1只马熊和1只棕熊受到了刘海洋所泼的火碱或硫酸的残害。这5只熊有的嘴被烧坏,进食困难;有的四肢被烧,无法行走;有的前胸、背部、臀部被烧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
这个案例突出反映了某些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到了一种道德甚至人性泯灭的程度,这是让人十分后怕的,根据许多教育心理家们的研究,我认为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
根据许多报刊媒体的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比如说,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熏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
(二)“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而轻内
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业余时间除了是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荧屏看没完没了的节目,不看书、少写字,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另外,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受不到“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外而轻内”。
(三)心态浮躁、功利心重——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加快,冲突矛盾也日益加剧,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对文化的接受常常因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易产生困惑而迷失方向。据调查,95%以上致力于考研的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而不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部分大学生开口闭口谈钱,人前人后说利,“学习只为求职”、“大学时代是修炼的时代”,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座右铭。
在阐述出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现状后,我觉得对于这些现状有必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
(一)从社会层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
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层次、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茫然失措,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估计人文素养的培育。
(二)从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
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很少汲取人文教育的滋润,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知“人文”为何物。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现在大学生看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书籍和如何面试、社交方面的书,至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读。大学生读书求职的心态非常“务实”,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因而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知识。
(三)从家庭层面:望子成龙,期望值高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迫切希望能出人头地,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又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因此,部分父母过于强调学生的在校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塑造。对这一类父母而言,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概不关心。
(四)从个人层面:沉醉于物质生活,忽略了个人精神文明的提升
由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高科技产品越来越耀人眼球,服装,饰品等方面都带给人极大的物质享受,而大学生对此更是热衷,这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私,拜金,寻求刺激,排斥书本中的人文教育,同时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暴力,同居,怀孕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
既然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问题所在,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时关系到中国将来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如何解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可以从内外因来讨论:
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1)从书本中汲取人文精华,拓展知识面,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应该基本了解中国近代简史,从中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通过热血奋斗换来的,要怀着一颗感恩,热忱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自己端正自我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同时,作为大学生还应该经常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或者享乐中。只有认清本国国情,了解世情党情,才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远观未来的同时牢记历史,牢记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多实践,让这些美好的道德情操渗透到我们骨子里。此外,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善个人的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主动远离错误的观念。比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整个世界都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发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体现了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层级性。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发展的办法去解决。
其次,从政府和公众的角度来看:(1)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应该加强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社会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深层次的影响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广大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信仰,明确责任。(2)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重视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历史,政治的教学地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深刻认识和感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特别是在高校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的教育地位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举旗帜,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更加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遵循规律,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爱国,科学发展等话题的活动更进一步地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与修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高校大学生现今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塑造良好自我品格,才可以更好的成为国家的现代化的后备主力军,才可以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些迷茫徘徊中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借着学习理论课的机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迷途知返,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人文修养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人文素养;培育
就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通过教育活动需要掌握的人文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学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诸多方面,而这些修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某一学科的范畴,延伸到了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的作用。基于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也就成为高等教育活动开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音乐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活动中的基础性内容,虽然是对学生音乐艺术审美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教育,但其所具备的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培育是学生人文素养中的基本构成内容,也是对学生影响更为深远的部分。就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教育内容的优化、方法的创新来逐步改善,以适应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
一、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受到传统高校音乐教育思想和习惯的影响,目前多数高校的音乐教育活动主要侧重于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对学生内在的人文素质培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虽然能够保证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但在音乐的内涵和人文价值的感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缺,这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审美、创作思想与能力的发展。(二)教师人文素养培育意识和能力不足。虽然从事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师多数是资历深、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但其所精通的往往是音乐鉴赏或创作这些领域的内容,对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的认识度和实践度并不高,这在较大程度上束缚了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渗透,进而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音乐专业功底扎实,但综合的人文艺术修养不足,难以适应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三)人文素养培育缺乏系统性的内容和方法。人文素养培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目标,其实现需要通过常态化、持续化的教育活动渗透加以实现。但是目前教师对于为什么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等问题缺乏足够深入的把握,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只能够借助日常的音乐教育加以逐步融合,其培育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二、深化音乐教育在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功能的策略
(一)更新音乐教育理念。鉴于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点的实际情况,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开展过程中,要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思想。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活动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育活动参与过程中逐步感知艺术的情感价值,并将那些优秀的艺术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知音乐中的人文艺术内涵。当然,教育理念的改变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教师结合音乐教育的目标、学校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以及学生音乐学习的特点进行综合定位和开展。因此,在平时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融入其中,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分享活动中,并尽可能多地掌握音乐教育方面的新思想、新看法,拓宽自己的音乐教育视野。(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身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性,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责任和动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持续性的学习和不断的反思来领悟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内涵,使自己的人文艺术修养不断提升,以便更好地驾驭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要求。在平时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人文素养为切入点对教育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理解和转化,使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拓宽。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进行跨学科的教学,使自己不仅具备良好的音乐教育素养,同时也具备综合性的音乐教育能力,使自己可以将那些虽然属于其他学科范畴的内容适当地融入到音乐教育之中,丰富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内容。(三)丰富音乐教育中的人文元素。对于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不能单凭教师的课堂说教,而需要通过丰富的音乐教育内容来对学生进行间接性的引导和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并将人文素养内容融入其中,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主动的发现来感知美、收获美,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内容分享自己的艺术感悟,并尽可能地将其与自己的生活或者学习关联,强化学生对人文艺术在亲身经历中的对应和关联性。
三、结语
人文素养作为高等教育阶段学生需要重点具备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生活和学习都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在当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爱好区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活动开展来丰富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当前音乐教育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通过教育理念的改变、教师素养的提升和教育内容的丰富加以不断优化解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靓.人文素养培育融入音乐教育的路径选择[j].中国职工教育,2012,18:12.
人文修养范文篇6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一、关于人文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绩,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到高校科研成果的数量等都呈现大幅增长,面对这些振奋人心的成绩,有些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回避。从某种角度讲,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仍是制约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和研究就持续高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相关人员所认可。关于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定义,相关研究也表现出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采取具有一种代表性的观点,将人文素质定义为: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这一定义强调的是人作为社会个体,其自身内在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代表着先进积极的文化印记。而人文素质教育则以此为依据,界定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牢固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修养,树立人文精神及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活动。这种概念基于一种实践论的取向,强调的是外界的干预和影响,对于个体内在思维、认知、情感等方面的推进和引导。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面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以及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等问题,对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与不足,强化此种教育的意义则更为凸显。高校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中间力量,他们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明标尺和高度,同时他们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全新文化的创造者与推进者。从宏观角度分析,高校培养的绝不仅仅是一群具有完备学科知识的“高级技工”,这里没有贬低技工的含义,而是强调高校毕业生不仅仅要拥有良好的就业技能,还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任。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尤其是上个世纪末以来,陆续出台多份决策,包括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等都明确要求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力度。在高校进一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然而在新媒体急速发展的当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又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寻找新媒体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探究有效开展教育活动的路径和方法,成为相关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三、借助新媒体丰富人文素质教育
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这些途径可以增加人文教育的趣味性、形象性、互动性和操作性等特征。首先,通过借助新媒体高校可以逐步完善诸如“校内数字课堂”等形式的教学活动。由于人文素质教育内容通常相对易于理解和阅读,尤其是基础性内容不需要特别专业的工具和方法,基本上可以面对所有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理解。因此,高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之外,可以积极借助新媒体进行网络化人文课程营建。通过合适的方式随时提供给学生,比如在图书馆开展“校内视频点播系统”“特色校本人文库”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他们较为关心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地理奇观、民族文化等内容。其次,借助新媒体还可以实现校际间课程资源共享,通过高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文课程资源共享库,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双方课程减少的成本,并优化丰富课程资源,通过新媒体平台逐步实现相关课程远程选修与学习。比如高校可以在各自优长的领域,设计几门经典课程,与其他合作学校进行优势互补,这样几所高校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优质人文课程资源,逐步建立完整的体系,并逐渐丰富完善,形成特色课程群。再次,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点,高校还可以考虑借助新媒体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立体课堂”这种课堂可以包括诸如“学生文化活动,夏令营,实习,公益活动等”形式,而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新媒体技术去发现和积累相关的人文教育资源,并提供给高校课程资源管理部门,并获得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包括学分、荣誉、综合评价、思想考评、入党等方面都可以进行细化尝试。
作者:吴丹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参考文献:
[1]钱源伟.社会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184.
人文修养范文篇7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由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构成,包括人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伦理学等,是人们对人类文化的掌握和了解。而现代学术界把人文精神定义为依靠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社会学科,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批判和超越精神及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和思考。人文精神是以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现实关切相结合为原则,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规范。当一个人掌握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精神时,他必然会通过语言、行为等表现出来,这种外显的素质就是一种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就是要加强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而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校艺术生的培养而言,又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首先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高校艺术生培养也面临新的挑战,加强高校艺术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助于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我国是灿烂的文明古国,拥有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加强对高校艺术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继承和创新民族艺术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高校艺术生加强专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要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依赖于创作者高超的专业技能技法,也要求创作者具有高素质的自身修养,只有“器”“道”相统一,才能有效提高艺术创作及其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品位。(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既是高校艺术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高校艺术生自身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的提高,也是其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之一。
二、高校艺术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其原因剖析
目前,高校艺术生人文素质缺失情况比较普遍,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1)受市场经济影响,政治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差,不适于社会发展要求。对人生意义思考不够,对生命缺乏敬畏之情。(2)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功利心较强;价值取向偏离正常轨道,理想信念模糊,人文意识及精神淡薄;缺乏上进心,惰性较强。(3)文化素质偏低,不重视文化理论,人文知识欠缺;偏向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而导致艺术视野狭窄,艺术创作难以创新、深入;自主学习能力差,审美情趣低俗,哲学思维缺失;(4)道德水平滑坡严重,日常行为举止失当;法律意识淡薄,诚信规则意识差,个人修养有待提高。高校艺术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受我国教育体制制约,高校艺术生的招生政策有所偏差。高校艺术生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偏低,自身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人文素质起点较低。(2)受社会转型时期的影响,高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及培养目标出现偏差。功利主义严重,片面追求市场效益及短期就业效果。(3)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程,且艺术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也有待提高。
三、历史教育对于高校艺术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通过授予受教育者以历史知识,使其认识自我、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在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历史的渲染,提高其自身修养与素质,学会做人。历史学科虽然不像今天一些实用学科和热门学科那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某种物质财富或实用技术,但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世界,给人一种道德判断、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它能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面对人生、社会等。这一切便是隐藏在历史知识之下的深层次的内涵所在,也正是这些内涵能够赋予学生以人文精神。谈及历史教育对于高校艺术生人文素质提升的作用,主要有:历史教育有助于丰富高校艺术生的人文知识,培育其察古知今的历史智慧,开拓其知识面,提升其人文素养。历史学科涵盖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的大,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军事、教育、宗教、民族、地理等等。这一切,从另一个角度为高校艺术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大门。透过这扇大门,高校艺术生不必身临其境,就可以感知许许多多的体会与历经,充实自己的头脑,进而充实自己的思想。跨越时间的长河,感受千年的沧桑巨变,传承人类文明沉淀的永恒智慧之光!培养高校艺术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的必要环节,自然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通过历史教育加强高校艺术生的人文素质,自然也可以在高校艺术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有所建树。高尚的道德情操来自何处?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何处?优秀的伦理道德遗产来自于对历史的积累与沉淀,而它的传播和继承,则需要通过历史教育的方式来加以实现。历史教学能够改造人的思想方法,提高认识能力;能够改造人的思想意识,提高思想觉悟;能够塑造人的品质,提高道德水平。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古今中外的各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留下了深深的启迪,其中既有名垂千古的,也有遗臭万年的。这一切活生生的事例,都会对高校艺术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教育影响。有助于高校艺术生的专业学习。历史学科的涵盖面广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广为熟知的却依然是传统历史课本中以政治史为主线的历史知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学科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在对高校艺术生进行历史教育时,也可以注重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历史教育。例如,了解西欧自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历史,便可对西方音乐从宗教向世俗的转变认识更加深刻。如果了解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统治,便会理解为何维也纳会变成“音乐之都”。同样的道理,学习美术的学生在了解了美第奇家族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联系后,便会明白西方文艺复兴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这些大师是怎样登上历史舞台并永载史册的。如此这般,不仅有助于历史教育在高校艺术生中的课堂展开,使其受到人文教育,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自身专业的热情和兴趣。而论及历史教育提升高校艺术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主要有: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人文内涵,渗透人文教育,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范围。历史教材囊括的诸多内容,归根结底是人的历史,是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的历史,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自然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宝藏。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越多,接受和理解的能力也就越强,历史人文素养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养成,历史思维能力也逐渐增强。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挖掘历史所蕴藏的人文宝藏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沐浴着人文主义的风尚。更新教育观念、理念,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教育也自然而然地要随着时代的潮流向前迈进。传统的教育观念、理念必须得到更新,在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原来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方法,很是死板,再加上历史学科表述方式的文字性、史实内容的枯燥性、体系设置的陈旧性等缺陷,常常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可以转变教学思维,建立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体系,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设计教学,提高教学的接受效果,因材施教。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本来的初衷。同时,作为历史这门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具体一线执行者,教师本人也有进一步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责任与义务。
人文修养范文篇8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
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我们现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主义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注重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性情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可以说,美术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7年5月,北京大学隆重宣布成立艺术学系,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理解力,用艺术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健全的人格,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我们知道,当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素描、绘画、版画、雕塑课程及欣赏课,它有了更宽泛的内容。在欧美很多国家,开始用视觉艺术教育来代替美术教育,它超越了传统的“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对象不是针对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少数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过程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强调美术学科结构特点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容标准是根据学生达成目标来制定的,注重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感性体验,发展美术创造的基本能力。中国现行的美术教学也开始以强调美术学科体系转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成为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人文修养范文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人文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升学生的实力,成为中职学校关注的重点课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关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二者的关系
首先,德育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别,如理论体系与教育规律、评价体系等。其次,德育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研究内容与教育任务上存在密切关联,二者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人文素质的含义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语言文学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哲学修养与艺术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内在与外在气质的综合体现,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包括伦理道德、历史、哲学及艺术等多方面内容。学生通过教师对相关知识内容的传授,使其内化成自己的气质修养与人格修养,形成比较稳定的品格。实际上,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并且解决好各种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的关系等,深入探究人生和生命功能的意义和价值。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方面,重在规范人的行为。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引入生动活泼的内容,使学生乐于接受,如此也更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在中职教育中应该将德育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将道德教育作为引导,道德教育要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方向。
二、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推动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改革中职课程结构。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人文素养也比较薄弱,所以更需要给予其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在传统教育教学中,学校更加注重对技能课程的改革,而忽视了人文课程教育,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因子,对学生实行人文教育。在人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精神追求,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汲取精神上的营养,逐步完成从人文知识到人文素质的内化。(二)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我国德育教育一直都立足于课堂,在课堂上传授道德知识是其主要的德育形式,有些教师只是单纯注重道德规范与原则,无视学生是否形成了道德能力,获得的德育效果非常小。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各学科中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可以将各学科结合起来进行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说,语文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因为该学科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等特点,可以横向联系诸多学科,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知识,这对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来说,学科价值非常大。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形成德育能力。(三)创建人文教育环境。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的教学育人环境,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同时,课堂上还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国家的方针策略,逐步培养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此外,还要大力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德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注意教育氛围的营造。例如,可以在校园中通过设置流动图书馆、创设人文素质宣传栏、营造人文角、开展经典诵读经典吟唱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再如,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班级举办有关人文素质的答辩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承办人文素养沙龙讲座,调动学生参与其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综合以上内容,对于新时期的中职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搞好,对于提升德育教育成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从多角度着手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跃先.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2]赵晓玲.中医药类中职教育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7).
[3]刘鹏辉.论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发展[j].成才之路,2017(4).
人文修养范文篇10
1人文素质教育观的概念解读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要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审美情感和思维方式等等,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格,使其在受教育者的一生当中都产生功效。人文素质主要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等。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指在整个四年或是五年的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医学知识的传递、医学环境的熏陶和医学生自己的医学实践等途径,将人类优秀的医学文化成果内化为医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并成为医学生以后行医悬壶济世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事实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构成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医德”,另外还应该具备广泛的人文知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能够与病患或是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待人处事方面的良好品质。
2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现状
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于2001年颁布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求,即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相结合,加强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育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高质量医学生的培养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医学院校作为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然而,有资料表明,当前在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相对比较低,最高的为9.3%,最低的为4.6%,平均为7.45%。与美国、德国的20%~25%,英国、法国、日本的10%~15%相比,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显然是偏少的。而大学英语作为医学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应该从某种程度上起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功效,从大学的一开始就积极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医学伦理观,使学生具有一名医生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心,以最终提升广大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3医学院校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医患冲突的加剧等有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欠缺的事实。作为一所医学院校,在为社会培养更多医学人才的同时,也兼具着塑造医学人才人文素养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应当给予针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更多关注力,在医学院校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帮助广大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观念,使他们具备最起码的医德和医者仁心。因此,加强医学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是推进和促进我国卫生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求。
4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探析
(1)转变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凸显人文精神渗透的作用。传统意义大学英语就是一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和传递英语国家文化的课程。英语课堂上老师们过多地把关注力放在了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播,相比之下,他们并没有试图透过语言来进行人文知识的传导。事实上,英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即进行“语言为本”向“语言运用为本”的转变,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而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则是一种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的体现。(2)主要围绕英语语言知识技能训练,不断挖掘和传递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围绕英语语言知识,挖掘教科书当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体现,将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情感塑造融入到语言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培养医学生对病患、病患家属和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的怜悯之情,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观和责任感,让医学生把自己的医学专业学习同祖国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3)创新大学英语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注入文化情景和人文内涵的成分。英语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当代社会的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英语语言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情景,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原汁原味的视听说材料,让广大医学生在最最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语言的精髓和人文精神的内涵。此外,英语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等,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沟通意识,最终以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医学院校广大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并对英语教师进行人文感染和艺术的熏陶。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英语教师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直接并正面地接触学生,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教授学生、感染学生以及熏陶学生。因此培养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教学能力高、业务水平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非常重要。一名出色的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能够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还应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及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造诣。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医术水平高和医德修养高的未来医务人员。
- 上一篇:
- 下一篇:人文主义范文
相关文章
人文精神在中医骨科康复护理的应用 2022-09-26 09:33:48
抽象绘画作品人文特征分析 2022-09-20 11:27:44
大学生思政教育及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2022-09-14 11:07:32
精诚至善模式在医学人文素质的实践 2022-09-13 10:37:40
文化传承理念与高中生人文素养探讨 2022-08-25 09:20:59
造型设计美学和人文哲理内涵分析 2022-08-23 09: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