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专业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6-30 17:42:58
数学教育专业范文篇1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需求,国家对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就业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作为一名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在毕业上岗之前掌握专业的数学学科知识,具备一定水平的数学教学技能,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数学教育专业应制定一套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有效的培养机制.
1.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技能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合理建构,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建立“表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去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能够被充分激发起来,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看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并能从中受到启发,及时发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这种合作学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3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技能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现代科技发展方向出发,指导学生选取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探究课题,适时将课题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作为学生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同时不能忽视探究性学习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交流合作和动手实践必须充分关注和重视.
1.4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
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帮助,让学生在已完成任务的水平、能力和实际效果的前提下,为自己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放到自己意识的监控之下.
2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说课已经成为了许多中小学招聘教师面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它也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这种训练方式针对性很强,也突出了师范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虽然说课训练对培养学生教学技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1)不够重视对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技术;(2)培养方式单一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不够全面;(3)说课过于形式化,在说课过程中表达技巧不太成熟,往往忽视了说课的演讲性;(4)课堂上注重理论讲授,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评价;(5)教育实习时间短,使得学生上讲台的机会太少,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3提升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几点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数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为了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3.1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教学技能训练的质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当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在更新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阻力,而青年教师接受新观念很快,但教学经验比较缺乏,这直接影响了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所以应重点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为了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应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向;为了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应定期派青年教师去参加一些新课程改革培训,交流学习教育教学观念.
3.2优化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教育基本理论的缺乏是制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说课,都要在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如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要以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对学情的分析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前提,对教法的设计要以现代教学论和学科教学法为指导.因此,在课程构建中,应加大新颖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观点课程的开设力度,使教育理论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等基础课程,还应将儿童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设计等融入到教育理论中,发挥理论对教学技能培训的科学指导作用.
3.3将微格教学作为训练数学教学技能的途径
微格教学自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明,并用于培训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之后,被各国广泛应用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未来更优秀的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教学技能,较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较强的专业化水平,良好的技能素质和研究教学技能及规律的积极性,微格教学可以培养出具备这些优点的数学教师.所以,应该把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列人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之中,让其成为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种本领.在微格教学的准备、备课、演练、评议和重练5个阶段的训练中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3.4加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的指导下,运用与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在教学语言训练方面,对课程教学采用的普通话要求严格,小学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甲水平.在教态变化技能训练方面,要求在训练中,应注重其教态:站立挺拔;走动时轻盈优美,快慢得当;手势运用大方、恰当.在板书技能训练方面,要求板书设计具有直观性、启发性、条理性和艺术性.在板书技能训练中,建议学生多欣赏与分析各种优秀的板书设计,掌握板书设计的方法;展示板书时,能够讲解设计意图.在教学设计技能训练方面,要求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较为全面的三维教学目标.对教材分析透彻,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方法恰当.
3.5加强教育实践环节
教学技能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熟练,目前,我国师范生实践的主要途径是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在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从实践中体验真正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升教学技能.作为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不仅把课堂小型化以便于师范生培训,而且在训练中强调反馈、分析,具体指导师范生改进教学技能.
4结语
数学教育专业范文篇2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常用的公式、定理、性质等记不清楚、理解不到位,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够,对数学有畏惧心理。不少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现象特别严重,不懂的地方不问,学习被动,不预习、不巩固,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数学课达到了可上可不上的地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不是专业课,学不学无关紧要。再加上学生从初中起意志较弱,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制力,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才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怕学数学,甚至不学数学的局面。
二、中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要因材施教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数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教材既承载知识和技能,更渗透思维方法的给予、认知结构的优化、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学前教育数学学科的教材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教材应体现的基础性、实用性、灵活性。(2)根据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实际,力求实现学生乐于学,教师便于教的目标。(3)学前教育数学教材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继续发展打好基础。(4)学前教育数学教育要注重教材的可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5)学前教育数学教材要突出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现教材的时代性。例如,在讲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例题: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在弯道上相遇,弯道限制车速在40km/h以内,由于突发情况,两车相撞了,交警在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接近但未超过12m,乙车的刹车距离刚刚超过了10m,又知道这辆汽车的刹车距离(s)与车速x(km/h)之间分别有以下关系:s甲=0.01x2 0.1x;s乙=0.005x2 0.05x;谁的车超过了40km/h,谁就违章了。试问:哪一辆车超速行驶?由题意,只要分别解出不等式0.01x2 0.1x≤12和0.005x2 0.05x>10,确认甲、乙两车的行驶速度,就可以判断哪一辆车违章超速行驶了。这个例题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有较强的实用性,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要知道结果就得自己去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把例题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把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有效地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认为到了职业学校了,就可以不用再学数学了,所以上课时不专注,容易分心。一节课45分钟,学生很难坚持下来,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好这45分钟。
1.合理分配一节课的时间
45分钟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即25 15 5的分配模式。25就是前25分钟,这25分钟内要复习上次课讲的知识,讲完本节课的新内容,如果时间长了,学生就没有耐心再继续往下听了,而且我们要把所讲的新内容尽量简单化,抓住学生在这段时间的转注度,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记住所讲的内容。15就是中间的15分钟,这15分钟是给学生的,先让学生对所教内容进行提问,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观察监督学生练习并进行指导,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后,利用合理的时机对练习进行讲解。5就是最后5分钟,利用5分钟的时间来对这节课进行回顾总结,和学生沟通学习情况,介绍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联系。
2.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数学教学手段、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更加多样。对有些比较抽象的章节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加以辅助教学,这样能直观、高效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在讲函数的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图像法时我们都可以应用多媒体加以辅助,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总结我们所要学的知识。
3.改变教学策略
数学教育专业范文篇3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由于各高等本科院校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注重专业课程的讲解,因此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较好;也有的学校重视对小学教育中心理教育的讲解,这类学生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但大多数院校很难做到两方面互补发展,即既要关注对专业课程的讲解,又要针对小学教育这一特殊专业进行训练。现阶段的高等院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小学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一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进入学校,需要一对多、面对面地传授知识,但是高校更侧重于理论方面的讲解,学生并不能亲自感受,因此培养出来的多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知识并不难学,但如何将这种理论和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如何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是高校当下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确定“怎样教”比“教什么”更有难度。小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面对的是小学生,小学生正处在智力、体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他们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而有些教师因为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对学生产生了反作用,将错误的知识和观点传授给学生,甚至有些教师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打骂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给小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榜样。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培训的策略
重视教学实践,提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的实践能力。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一般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实习时间有限,对此,学校可以进行分散实习:例如在寒暑假时期组织统一集中实习,在平时利用零散时间实习。让学生多参加公益性的义务教学活动,如支教等,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教学经验,又能参与公益性组织,一举两得。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过硬,一般本科高校会开展关于高等数学的专业课程,所涉及内容以高等数学基础理论为主,这也是对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便于帮助学生建立更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扩展选修课学习范围,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小学数学是学生初步接触理科类学科的第一步,因此对小学数学的教育要更加细腻,把握住学生认为数学难学、枯燥的心理,纠正这一错误观点,引导他们学习数学,爱上数学课程。提高心理教育能力。心理教育在教育体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小学教育针对的是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于刚接触初等义务教育,心智刚刚萌芽,对学习还没有一个准确定位,玩心较大,更喜欢一些艺术活动,类似于讲故事、笑话、歌曲等。所以小学教师在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多才多艺,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可将教学融入讲故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在循序渐进中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的正轨,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自身应加强思想道德的培养,做到以身作则,起带头模范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三、结语
数学教育专业范文篇4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由学生按照项目的完成程序,制定项目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项目教学法”最初由德国联邦职教所按行动为导向制定而成,现在越来越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广泛地采用项目教学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五个步骤: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1.任务阶段:教师确立项目、向学生布置并解释任务,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项目的确立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项目活动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2)此项目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
(3)如何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
(4)如何让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所选取的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
(6)所选取的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计划阶段: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阶段: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阶段:学生自行检查实训过程和结果。
5.评价总结阶段:学生自我评价,同时对组内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交流心得。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博采众长,项目完成后的小结也相当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出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时,对“一题多解”应该极力推荐,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三、项目教学法的案例
项目名称: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课时:四课时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数学公式推导能力和解题能力。
2.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培养学生类比的学习方法和数型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实施:第一步,教师通过演示备课时制作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创设教学情景,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并提出本次课的任务要求(包括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记忆和应用)。第二步,科学分组,项目合作。分组时主要考虑小组成员能否形成各方面能力的互补。教学活动围绕项目主题要求以小组形式展开,各组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项目开展研究讨论、共同制定项目目标的完成方案,并将项目再细分成各个子模块(包括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记忆和应用三个子模块),各个模块落实到人,组员之间既要做到相互合作,又要做到分工明确。教师在其间要起引导、协调和答疑的作用。第三,演示“项目报告”及评价表现。以小组为单位对完成的“作品”进行效果评价,各小组可推荐一两名学生将本组制作的“项目报告”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评价采用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最后将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总评的评价结果记录下来,汇总并量化,作为本项目的一个成绩记录下来,并成为本学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四,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反馈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并挖掘各位学生的优秀表现。
四、项目教学中教师的定位
1.教师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在项目教学中,许多教学项目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共同设计的,教学项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时会超出教师的专业知识范畴,教师失去了以往对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与垄断,同时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并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2.教师的工作方式将从个人教学的狭小领域走向集体合作
在项目教学中,围绕着教学项目,教师指导的内容不仅涉及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会涉及相邻学科、相关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五、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从理念上讲是非常先进的,它解决了目前困扰学前教育专业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学习被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学生能力差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还是“结果导向”,教师将大部分工作完成后,学生依样画葫芦,不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项目教学法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能力,这一点也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海燕,郧建国.职教论坛,2004,(29):34.
[2]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6):51
[3]杨黎明.项目教学方法[r].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07.
数学教育专业范文篇5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由学生按照项目的完成程序,制定项目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项目教学法”最初由德国联邦职教所按行动为导向制定而成,现在越来越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广泛地采用项目教学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五个步骤: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1.任务阶段:教师确立项目、向学生布置并解释任务,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项目的确立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项目活动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2)此项目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
(3)如何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
(4)如何让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所选取的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
(6)所选取的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计划阶段: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阶段: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阶段:学生自行检查实训过程和结果。
5.评价总结阶段:学生自我评价,同时对组内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交流心得。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博采众长,项目完成后的小结也相当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出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时,对“一题多解”应该极力推荐,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三、项目教学法的案例
项目名称: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课时:四课时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数学公式推导能力和解题能力。
2.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培养学生类比的学习方法和数型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实施:第一步,教师通过演示备课时制作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创设教学情景,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并提出本次课的任务要求(包括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记忆和应用)。第二步,科学分组,项目合作。分组时主要考虑小组成员能否形成各方面能力的互补。教学活动围绕项目主题要求以小组形式展开,各组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项目开展研究讨论、共同制定项目目标的完成方案,并将项目再细分成各个子模块(包括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记忆和应用三个子模块),各个模块落实到人,组员之间既要做到相互合作,又要做到分工明确。教师在其间要起引导、协调和答疑的作用。第三,演示“项目报告”及评价表现。以小组为单位对完成的“作品”进行效果评价,各小组可推荐一两名学生将本组制作的“项目报告”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评价采用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最后将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总评的评价结果记录下来,汇总并量化,作为本项目的一个成绩记录下来,并成为本学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四,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反馈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并挖掘各位学生的优秀表现。
四、项目教学中教师的定位
1.教师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在项目教学中,许多教学项目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共同设计的,教学项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时会超出教师的专业知识范畴,教师失去了以往对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与垄断,同时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并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2.教师的工作方式将从个人教学的狭小领域走向集体合作
在项目教学中,围绕着教学项目,教师指导的内容不仅涉及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会涉及相邻学科、相关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五、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从理念上讲是非常先进的,它解决了目前困扰学前教育专业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学习被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学生能力差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还是“结果导向”,教师将大部分工作完成后,学生依样画葫芦,不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项目教学法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能力,这一点也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海燕,郧建国.职教论坛,2004,(29):34.
[2]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6):51
[3]杨黎明.项目教学方法[r].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07.
数学教育专业范文篇6
关键词:数学思维;幼师生;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教育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发展。”这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教育内容和要求中被鲜明地提出的。可见即要重视数学课程基础、文化、工具方面的显性作用,更要从数学课程的隐性功能出发,它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科学语言、进行科学审美,尤其是训练理性思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认知能力和思维训练在内的幼儿数学活动的好坏,无疑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以教育目标与课程改革为宗旨,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并由此制定相应的思维训练方法已经势在必行。为此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立足于幼师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幼师生的数学思维现状,从而有效地改进幼师生数学课程,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亦为从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启迪。
1问题的提出
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教学活动被称为思维训练。教师如何在正常的幼师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继而形成指导幼儿数学思维的能力,是所谓的幼师数学课程中的思维训练。学生、数学教师与数学家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维。要完成这种由低到高的数学思维转变,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身数学思维的劣势与提升点;二是教师在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中,发现数学家的思维方法;三是在数学教师的思维的推动下,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与数学家的思维接近直至转变。可见数学作为思维训练的体操,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肩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可见,在幼师数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水平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将来继而应用于职业,还能使幼师生在未来从教过程中,对幼儿的数学思维培养富有积极的影响,对实现幼师数学课程服务专业、面向未来、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也意义重大。本文拟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维现状的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为幼师数学课程中思维训练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全体在编学生,从中抽取了150名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进行了关于幼师生的数学思维意识、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数学思维状况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2.2研究工具
以班级为单位,对被测幼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被测幼师生在填写调查问卷之前,主测教师要告知调查问卷的填写说明,再按要求施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调查问卷。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明确了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数学思维状况,再综合其他相关成果的研究,我们把幼师生数学思维分为意识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思维和方法数学思维。这里的意识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没有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没有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又存在着诸多数学思维的方法问题。这里的习惯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拥有较全面的数学知识,又初具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数学思维习惯初步养成,数学思维的方法却略显不够;这里的方法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丰厚的数学知识和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亦可以合理地使用数学思维的方法。
3结论与分析
3.1幼师生对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培养幼师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从理论层面,幼儿数学知识固然浅显易懂,但是相应数学概念丰富,并且各概念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从内容层面,幼儿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算术,更涉猎数、量、形、逻辑等众多数学领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其中就包括数学领域活动的教学。因此幼师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将对所教授幼儿的数学知识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师生如果没有数学再学习思维意识,那么他怎能学会数学知识,从而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更遑论指导幼儿学习数学,对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基于此,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程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的幼师生约占65%;约38%的幼师生对幼儿数学各个领域知识具有较强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约62%的幼师生认为已经具备从事幼儿教师的基本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薄弱或者没有;认为有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学好数学具有必要性的只占33.5%,约66.5%的幼师生觉得幼儿学习数学的优劣与幼儿教师的数学再学习思维意识关系不大或者无关;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训练数学思维的仅占28%。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幼师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但对身边的数学不敏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和再学习的思维意识不强。近三分之二的幼师生认为职业规划中不需要或者没有必要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学习,大多数幼师生对数学的思维训练作用感受不深,这部分幼师生处于意识数学思维。
3.2幼师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
所谓创新,绝对不是在数学课程中幼师生不会提出问题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答案;所谓学会,只有具备举一反三、设疑反问的思维习惯才可以。在数学课程中,幼师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应用这种数学思维的能力,才能使幼师生终身受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状况问卷的思维习惯调查结果中发现,根据数学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幼师生有16%,学生乐于且习惯自学数学;习惯于教师帮助进行数学学习的幼师生占25.5%;41%的幼师生偏于讲练结合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其余的幼师生只能接受教师详尽的讲授才行。对幼师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形式的调查结果说明,在长期的先修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形成了不愿意自觉分析数学问题的惰性,缺乏自觉地将问题提出并把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的习惯。少部分幼师生对数学问题乐于积极思维,有爱好,具有较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处于习惯数学思维。
3.3幼师生对数学应用的思维方法
数学课程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仅坚持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还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适合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幼师生坚持优秀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也有利于幼师生在未来职业中指导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审题后没有思路,18%的幼师生习惯反复推敲,选择不同的思维方法;立刻寻求教师帮助的幼师生占61%;21%的幼师生会彻底放弃。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应用的思维的方法调查结果证明,幼师生如果不具备优秀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势必影响其数学知识的认知、再认知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的坚持。反之,促进幼师生数学知识认知和形成良好思维品质时,是处于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方法的运用不容小觑。基于以上调查数据,了解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状况。调查结论和分析显示,首先,从数学思维意识层面,我们必须打破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幼师数学课程思维训练形式,否则将抑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其次,我们必须击破为了练就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而采用的强行灌输与认同的思维训练方式,不然将会造成幼师生刻苦学习的假象,习惯性地形成教师对幼师生数学思维训练的忽视,和幼师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劣势。最后,我们必须突破幼师数学课程中薄弱的数学学习方式,明确形成与学前教育专业相适应的系统科学的数学思维训练模式的必要性。在数学课程中,教师根据幼师生的学习状态,在体现主导作用的同时,注意适时情境的创设、合理时机的把握,注重在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意识、习惯和方法,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问题解决型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训练模式,并应用于指导未来幼儿数学活动思维训练之中。
作者:闫玲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胡香兰,等.高师数学专业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通识教育,2010(4).
[2]张丽萍.中职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研究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4).
[3]郑英昇.高中数学优秀生数学思维的ahp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4).
数学教育专业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⑴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⑵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课程分成两类:⑴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⑵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1、必修基础课程。我们知道,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有三条主线──代数、分析、几何。在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历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获得成功。数学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结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抽象代数。几十年来,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学教育专业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知识
现阶段我国培养小学教师的院校主要有两类:一是师范类本科院校;二是高职专科院校(包括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学校和含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初等教育院系)。两类培养机构均设立小学教育专业(以下简称小教专业),分别培养本、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其中,有些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分学科方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有些院校则分为文科、理科方向;而有些院校不分方向,培养全科教师[1]。高职院校因学制为三年,小教专业一般不分学科方向,开设课程门类比较多,加之小教专业大多数学生高考时为文科生,数学知识基础普遍较弱。基于上述原因,高职小教专业开设数学类课程的现状为:有些院校几乎不开数学类课程,有些虽开数学类课程,但门类少、结构不合理、时段不恰当的问题较为突出,致使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从源头上存在着学科严重失衡的弊端。这与国家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发展方向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也使该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学生后续发展和招考就业。破解这一困扰高职小教专业发展的难题,需要从课程设置这个根本上去解决。鉴于高职小教专业承担培养具有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这一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小教专业数学类课程的设置,建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提出对该专业数学课程体系建构的方案,以期引发同行共同研究。
1体系构建
1.1背景分析
2014年3月,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要求“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随后,国家启动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经过专家团队的努力,建构了三个维度、六个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素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于2016年9月正式。这一框架的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核心素养已成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2018年年初,凝练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数学核心素养(mathematicalkeyliteracy,mkl)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3]。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已全面进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教师教育机构顺应这一教育变革,全面系统研读国家最新的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时代背景和国家标准,落实新时代核心素养视域下职前教师的培养成为各级教师教育院校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和任务。未来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储备充足的本体性知识———数学知识,又要拥有丰富的条件性知识———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athemat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mpck),也就是“关于数学内容‘教学化的知识”,它是数学教师独有的专业知识领域,是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成分。基于“mkl+mpck”两个维度的价值取向,建构高职小教专业数学类课程体系,补齐人才培养的短板,按照国家人才培养规格培养合格小学教师,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为基础教育培养后备力量。
1.2制订方案
精心研读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教师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厘清相关概念,把握理论体系和实质,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进一步调查研究分析小教专业学生的数学现状及发展需求,通过2016~2018级三级学生写的“酸甜苦辣话数学”“集思广益谈教学”“回望数学抒心声”,反馈了有关数学课程和教学方面的诸多信息,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拟定课程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础。听取毕业生、小学数学教师和研究小学教育的专家对于开设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获取信息的优势,为课题研究提供准确全面的支持信息。2019年8月,在前几年扎实试验的基础上,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周密思考,拟定了《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设置方案》,并在2019级小教专业学生中正式实施。主要内容如下。1.2.1课程设置的原则(1)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增设“高等数学”,该课程既包括通常的一元微积分知识,也包括概率统计初步、线性代数简介、数学文化等内容。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深刻理解小学数学内容提供高观点,也为学生就业、深造提供必要的知识平台。“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由原“初等数论”与“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中的基础理论部分整合而成,减少了交叉,实现两门课程的高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既包括“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也包括“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这些内容的学习既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训练了主要的小学数学教学技能,为教师资格证面试、招考试讲奠定基础。(2)强化课程的连贯性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统筹安排高职三年的数学类课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从学生一进校顺着高中数学的基础,大一就接着学习“高等数学”,再到大二的“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小学数学教学法”,一直到大三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研究”“小学数学解题研究”等,保持对数学的学习不间断。(3)强化课程的选择性根据“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要求,完善课程选修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既有面向本专业全体学生的通识修养课“高等数学”、专业基础课“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数学思想方法”、专业核心课“小学数学教学法”这四门课程,又有为准备当小学数学教师的部分学生而开设的专业拓展课“小学数学研究”“小学数学解题研究”还有为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而开设的选修课“数学建模”。1.2.2课程安排表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2初步成效
从2018年年初开始,针对我院小教专业的实际,按照“调整课程,精选教材,改进教法”的思路逐步展开,经过三年时间的实践,各方面反馈较好。在已学完全部数学课程的2016~2018级学生写的学后感“回望数学抒心声”中,大多数学生对开设的课程比较满意,学生毕业时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的获取率稳步提升,从2015级的16.5%到2016级的23.7%再到2017级的31.7%。由此可见,数学类课程的科学设置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其数学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取得职业资格证具有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数学教育专业范文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优化
学前教育面对的是0~6周岁的幼儿,其表达能力、思维方式、自控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活泼不易管束,模仿能力强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幼师肩负着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任,这就要求幼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以保证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幼师生会唱会跳,而往往忽视对文化课程的重视,尤其是数学学科的课堂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学校的学习计划安排不合理,要求不严格,幼师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这样幼师生走向工作岗位,对幼儿数学课堂的管理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耽误幼儿数学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对优化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存在问题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目标不完善
课堂管理目标是开展课堂管理的“方向盘”,决定着课堂管理的实施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所要达到的目的等.新课标规定,课堂管理的目标应当包括长远目标、基本目标、中心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长远目标是指课堂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根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求师生良好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师生成为共同学习、成长的伙伴,彻底改变过去紧张、单调、沉闷的课堂环境,构建活跃、宽松、自由的课堂管理环境.中心目标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课堂管理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保证学生按照教师授课要求,在知识、技能、思想、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在课堂管理中,长远目标、基本目标、中心目标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然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目标并不完善.一方面,数学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管理过程中,对于远期目标的关注较少,过分压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单方面的强调数学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完成,忽视了幼师生从事幼教工作的长远规划,缺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引导,导致未形成师生共同的长期的、宏观的、共同的愿望.另一方面,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于其过程与方法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重视度不高,尤其对幼儿园需要具备怎样幼儿数学教师考虑不充分,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堂管理目标、教学任务等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课堂主体定位不准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合作者.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和互动交流中领会并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但现实生活中,课堂管理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主宰着课堂管理中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安排课堂教学的进度等,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和接受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被剥夺,只有在教师点名提问时,才会有学生“发声”,但往往也是回答课本上的知识,而不会提出自己对于课堂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等的看法.这样往往导致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为准备教学任务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二是在课堂中能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上表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但在学生心中大多有“怨言”,对教师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这样就会逐渐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三是在教师“高压”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独立思考能力,完全是在教师的掌控中机械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索能力无疑是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课堂氛围缺乏生机
课堂氛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轻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提前进入“教”与“学”的状态,促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但如果处于紧张、消极、沉闷的课堂环境,教师产生厌烦情绪,对于教学任务“草草了事”,“心不在焉”,严重阻碍教师真实教学水平的发挥;而处于压抑环境下的学生,往往也会呈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兴奋度不高,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共同配合产生的学习氛围,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融洽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对一所幼师学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但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和老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在课堂观察中,我们也发现整个教学过程秩序井然,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张而有序,但教师“讲解、提问”的过程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的回应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出现较少,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好字,课堂氛围略显压抑、沉闷,缺乏生机,这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忽视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缺乏对于课堂氛围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关注较少.
二、优化策略浅析
1.因材施教,明确课堂目标与计划
课堂管理目标是课堂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决定着学习内容、活动设计、教学方法等.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提高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经验,并以此制定教学目标与计划.尤其是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知识点关联着另一个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每名学生的课堂管理目标和课堂管理计划.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曾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取决于性格因素特别是意志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性格是培养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能力和注意力都有所不同,思维的灵活度和理解能力也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性格,根据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规划课堂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课堂管理的成败,教师与学生是最亲密的,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因此,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中最纠结、最复杂的关系.只有教师正确地认识师生之间的矛盾,并巧妙地化解冲突与矛盾,建立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取得成效.每名学生都是不可代替的独特的个体,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人.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将学生当作与教师同等地位的人,而后才是需要督促、需要爱护的孩子.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
3.强化课后反思,提高管理水平
课堂管理不仅仅局限于课前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课堂上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还应当关注课后学生反馈信息和教师的反思.通过与学生交流以及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可以了解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比如编写课堂日志可以较为全面地记录教师在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将自己的“闪光点”和“失败之处”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作为自己教学成长的记录.通过对课堂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不断反思自己教学方法、管理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充分结合,培养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提高教师实践反思能力,进而提升专业水平;另外.在对课堂管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课堂管理的反思,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课堂管理案例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师生对课堂管理案例的共同分析与反思,制定新的课堂管理目标和适用新的课堂管理方法.
4.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评价机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评价机制使学生处于课堂管理的被动地位,不能满足现在新课改的要求,必须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管理评价主体.一是数学教师之间的评价.数学教师之间具有相同或是相似的知识背景,熟悉、了解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点知识、学生的基本概况等各方面的内容,能够提出具体而切合实际的评价意见.另外,教师之间的评价还可以看作教师之间互相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二是学生的评价.学生是课堂管理的主体,也是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最直接“接触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最具有“发言权、评判权”.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也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
5.重视实践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管理观念与幼师生未来的职业要求相差较远,因此,在数学课堂管理中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是“课前练教”,在课堂教授新知识前,先挑选一名学生带领同学们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教课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仿真模拟教室.目前师范学校都配备了仿真模拟教室,在仿真模拟教学环境下,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自己查找资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作教师的意识.三是组织见习实习.为了保证学生直观地感受幼儿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适时的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观摩幼儿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直接给幼儿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与应当具备的素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择业能力.总之,数学课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数学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一轮课堂改革对于数学课堂管理提出的“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下,只有不断优化现有的课堂管理模式,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更多的生机.
作者:刘建国 单位: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09).
[3]张金福,刘翠兰.新课程与课堂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数学教育专业范文篇10
一、素质教育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人才有很高的要求,它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其本质是创造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善于利用创新思维和能力开发出创造性成果与产品的人才称为创新型人才。这样素质教育就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高校的医学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就需要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化的统一,在校园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去发展。以全面推进素质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使自己成为适应性强的创新人才。
二、数学教育对医学生素质的培养
在日常学习中数学教育对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日渐发挥作用。数学教育能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方式等。“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爱因斯坦)。那么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忘光后,学校学习还能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只能是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知识会在我们离开学校后逐渐变得模糊,甚至忘记,能常伴我们的只有我们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理性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处事方式,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思维方式和处事能力才能一生受益,也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潜在力量。对于目前的医学生而言,从短期利益来看,可能认为数学与专业无关,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艰涩难懂的数学上,还不如将时间多投入到专业课上。但是从长期利益来看,数学学习教给我们的不只是死板的数学公式和庞杂的数学定理,而是一种理性,缜密的思维方式及灵活、细致的处事态度,这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医学工作都有很大的作用!
2.1数学教育对医学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
我们来看数学的巨大作用。首先,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尤其是医学生的医学专业更是与数学密不可分,医学中药物的药量、病人病症的各项指标实际上都是数学问题的延伸,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必须基于一定的数学知识。其次数学也是培养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有效方式。理性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格的思维能力是医学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只有在学就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实现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的目的。
2.2数学教育对医学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民众素质的提高,我国国民的人文意识逐渐增强,对行业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医学工作者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医学工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丰富的从医经验,还应该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如缜密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处事风格,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而以上这些良好品质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系统的学校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医学工作者。而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数学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同时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具有这些品质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对病人负责,对医院负责。此外数学教育还能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医学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一线的医学工作者的经验积累和刻苦钻研。医学工作者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才能促进医学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而在教育中培养医学生以上各项素质则是高等数学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
三、数学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学与各学科的相互融合,数学教育在高效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医学类高等院校都开始开设医学数学建模课程,通过这一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数学建模课程实际上是将数学和医学课程更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数学对医学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同时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医学生步入医学岗位提前做好软件准备。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进行医学数学建摸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务员之家
伟大的马克思先生曾经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如同物理学一样,医学和其它生命科学也必须借助于数学的逻辑推理才能从本质上,结构上达到科学完善的境地。医学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必须加强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倪宝汉,马春宏.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及探索[z].
[2]张世强.在医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2):185~186.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学困生解困之道 2023-02-16 08:28:00
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探讨 2023-02-15 09:06:29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研究 2023-02-14 09:07:02
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探讨 2023-01-30 09:15:00
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探索 2022-12-23 08:38:14
应用数学人才培养实践探讨 2022-12-22 08: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