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9 01:20:20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数学教育论文

数学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1993年联合国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会议认为:世界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而是道德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果将来科学技术更进一步发达了,而领导权又掌握在没有道德的人手里,那就是人类的灾难了,因为他手中已经不是一把枪,而是原子弹。因此,当代世界各国都把国民德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德育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探讨学科德育的特点、规律,充分发挥其德育主渠道的作用,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的特点

1.隐蔽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一种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

2.深刻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反映出一种迟效性,它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而需要利用数学的特点,长期熏陶方能见效。但这种德育的功效一旦获得,将不易被改变,终身受益无穷。因此,它又显现出长效性、深刻性。

3.整体性数学之德育,是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理性精神,又可以培养意志与毅力,提高抗挫能力,因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层次性德育内容本身是个层次的结构系统,一方面,教材的知识帅浅入深的,以教材为载体的数学德育,也是同步由浅入深地构成德育系列;另一方面,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也要求德育要有层次性。

5.制约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受教学内容的制约,途径和方法受教学过程的制约。教材是课堂德育的当然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脱离教学内容,德育和智育就成了两张皮,油水两分离;找到了切入点,智育和德育就可以水融,双管齐下。

二、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

1.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在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沿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数学对象源于现实世界,说明了认识论的唯物论,体现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价值,认识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人生有限,必须善待人生,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理性精神

诚实、求是,是数学理性精神的本质特征。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权贵;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理智、自律,是科学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数学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灵魂。数学的思维方式,教育人们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数学的公理化方法、结构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刻性,久而久之,养成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

3.培养高尚情操,提高思想修养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欢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欢乐,是人生秘不可少的体验。还包括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中的奇异性等。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

4.培养意志与毅力,提高抗挫能力

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数学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阴,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甘冒生命的代价而百折不回。希帕萨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逸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有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学生听了数学家的事迹,必然会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将百折不挠的磨炼,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认识到只有经过自己奋斗才能取得激励人和鼓舞人的成就。

5.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科技修养

由于在教学中,经常讨论最大值、最小值和最佳解题对策等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事物发展的众多可能性中寻找最佳途径,培养优化意识。

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被直接应用的现成数学理论知识很少,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数学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结合适当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同时,让学生从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碑事件中,如三次数学危机,几何作图三大问题,五次方程不可解与群论,集合论与数学基础,“李约瑟难题”和“陈省身猜想”等等,懂得数学落后即科技落后,就会挨打,就会丧权辱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和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三、数学教学的德育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数学教学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需要正确的动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因此,德育渗透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数学课的本质特征,把握德育渗透的适度、力度、结合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渗透性原则教学中要将智育和德育融为一体,防止牵强附会,贴政治标签。要找好德育的切入点,抓住道德的基本点,由此深入、辐射,才能收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德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最高境界。

3.系统性原则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渐变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计划,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水到渠成,见到功效。

4.量力性原则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总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是同一模式,因此,在保证共同施教达到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还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层次特点,注意个别教育与共同教育相结合。

5.情感性原则数学教学中德育要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师生交往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新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内外均以教育者自居,表情严肃,态度严厉,学生就会产生压抑感和约束感,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日积月累就会对教师敬而远之,这时的教育自然是低效甚至无效。反之,尊重学生,真诚地关心和理解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而心帮助,一视同仁,就会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实施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

1.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面向新世纪,充分认识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深远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明确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始终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的知识,能把握中学数学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一些具体的德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一代为已任,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求、所感、所爱,有的效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实交效。

2.着眼课内,放眼课外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性活动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要着眼课内,放眼课外,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宽,才能促进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数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的生动的大课堂。如组织数学美育讨论,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收集数学在社会经济动中的应用实例等,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隆华、蒋国范:《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载《数学教师》,1997年第7期。

数学教育论文篇2

1.做好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以数学奠基的,无论在任何岗位上,或多或少都会涉及数学问题。而中职教育作为通向高等教育的踏板,同时也是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的重要源头,数学教学质量关系十分重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程中努力在规定课时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努力将接收到的数学知识学扎实,不仅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间接控制着社会的前进速度。

2.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的实质即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即通过传授人类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的过程。而数学作为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其科学素养。只知道学习科学的人仅仅是一具只会操作的机器,没有灵魂。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由内而外得到质的提升、灵魂的洗涤,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3.在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遭遇瓶颈的当下,要解决数学无用论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就要顺应时展,改革旧教学制度,将人文教育融入传统的数学教学。数学要体现其本身具有的人文价值,就不能单单将其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而是要发现其内在的各种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创造,体会内在的人文精神,并以之引导其自身气质、素养、人格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进入社会后真正有益于行业乃至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1.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

在每一教学任务的开始、过程中或结束后,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穿插讲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数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有关创始人的奋斗精神、创新品质。例如,在讲解微积分时,可以穿插讲述牛顿、泰勒等数学大家的人物传记以及其本身在微积分理论推导中所做的贡献,以其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2.以兴趣为数学学习的导师

学习的最好老师即是兴趣,因此,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人对数学有着莫名的抵触心理,或是由于数学学习难度大,或是由于本身对数学不感冒,这对于数学教学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应该尽量让数学变简单,让学生易于接受。比如,利用形象的模型操作、数学实验或多媒体视频让数学中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或者在讲课过程中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像概率论中的排列组合,可以以在盒子中取球的游戏进行讲解。

3.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激励和动力

现在多数学生并非不学,而大多是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而最终放弃。因此,在他们放弃前挣扎的那一段时间,若有新的激励、新的动力支持其继续奋斗,在数学求学路上继续前行,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这个新的动力可以是人物的成名史、奋斗史,可以是父母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与辛勤付出,也可以是身边同学的不懈努力与不断超越。总之,在放弃的前一秒,给予学生继续下去的动力,便能最终使其在数学上学有所成。

4.改良学习成绩的评价机制

公平公正的学习成绩评价不能单纯依靠分数,在中职学校进行学生综合测评时,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人文素养水平考虑在内。只能考高分的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强的、能够学以致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必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空间,使其创新性、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其潜能并鼓励他们在相关方面做出努力、做出成就。例如,可以开设一些校内数学创新比赛、奥数竞赛、数学建模比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按成果对他们进行奖励。可以与其他学校建立数学交流机制,定期安排一些老师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相应训练,学生也应轮流参与其中。在学生的成绩评价体制中,要求每个学生创新成绩比例、人文成绩比例、学科成绩比例均达标才能合格。

三、总结

数学教育论文篇3

一直以来,数学被誉为思维的“体操”,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新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我们不仅要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应该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同时成为数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文化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数学学习载体的教材、多媒体技术和考试测验在观察、实验、内省中,在同伴合作学习的交流碰撞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应随着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而不断革新。

一、教材编排力求“精、新、思”

作为数学教学的首要载体——教材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开始采取一标多本模式,这是我国近代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转折。当前,在多元化思想指导下以及多重教育诉求目标的指引下,各套数学教材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受教学信息论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教材是课堂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媒介。教材编排科学合理和否、所选内容恰到好处和否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好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摘要:

1.素材选择要“精”

所谓“精”指所选材料应当是从众多材料中经过千挑万选、千锤百炼的,每个素材都应当是仔细斟酌、比较后遴选的。小学数学相较其他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而言,更为注重基础知识和思维开发,教材中所选素材也普遍较为浅显易懂。但真正衡量一本教材所选素材优秀和否的标准,除了“易知”以外,更重的砝码是“精”。

教材在传统的教育观里,一直被视为学习的宝典。虽然“唯教材论”早已遭到鄙弃,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仍然占有不可捍动的地位。在教材中所编选的每一个例题、每一种解答模式都应该是能经得起多番推敲的。它既源于生活又在某种程度上高于生活,即便没有太多的定理、定律,但启发思维的萌芽还是存在的。

2.内容编排要“新”

提及对教材编排的创新,很轻易让人联想到教材页面的扩大和连环画般的彩色印刷。笔者认为,除了在感官上对编排设计创新之外,内容的创新组织也是必不可少的。博辛(nelson,l.bossing)将教材组织形式分为摘要:逻辑式组织、心理式组织、折衷式或教育式组织。作为数学教材,应当兼顾逻辑式组织和学生心理式组织。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基本的逻辑组织从例题到解析,再到练习,层层深入,由易入难是抽象思维形成、建立、巩固、运用的有效模式。另一方面,考虑到小学生好奇、自控力欠缺等心理特征,在教材的编排上面要结合学习心理论通过暗示性指引,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学习习惯。结合色彩的运用,缓解小学生轻易产生的视觉疲惫;结合悬念的运用,增强小学生求知的欲望;结合鼓励暗示性词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练习题的设计要引导“思”

练习题一直以来都是教材内容编排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对于一门练习抽象思维的学科而言,数学教材中练习题的设计一方面要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还应该渗透一些思索的指向性,挖掘小学生探奇和好胜的心理特质。当然,要在教材中太多的体现深层次的思索亦是不现实的。练习题所蕴涵的思索深度可供学生据自身喜好和能力形成发挥题、攻关题、挑战题等形式,经由教师指导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开拓思索的空间。

二、多媒体运用体现“现代化”和“情境化”

小学数学往往是通过直觉、分析、想象、判定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所产生的正确的思维方法来分析处理新问题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摘要:“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非凡强试题设计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从学生感喜好的事物出发,创设新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和探究活动。

首先,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媒介,具有形象化、直观化、便捷性等诸多优点。教师在进行某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通过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多次演示,反复刺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信息,所学的概念也随之得到了强化和巩固。同时,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将鞭策教师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此外,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

其次,多媒体技术如声音、图象、色彩、动态画面等多种因素的调动,可以创设出一个个数学情境。信息技术突破了教育环境的时间限制,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世界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和思索带入情境。小学数学知识的编排,一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新知识,二是原有知识的引申发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教学进行整合,选择有用的相关信息,无疑会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在熟悉或感喜好的情境中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三、试题设计彰显“创新性”和“人性化”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考试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要考倒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考好,考出自信,考出乐趣,考出对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到数学的情和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1.版面设计的人文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有情

数学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考试的评价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份期盼,一份人文的关怀。因而在试卷的版面设计上首先要追求的是一种亲切,一份关爱,让孩子拿到试卷的那一刹那,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情和真切的关怀。

(1)巧改标题。标题的设置追求的是一种亲切和情趣,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份轻松和信任,让考试变成极富情趣的聪明旅程。试卷各题型名称的变动,需要教师在命题过程中善用“移情”,把从学生的视角和心态看待世俗所定义的“真理”,换之以易于亲近而活泼的面孔出现。诸如“快乐abc”之类,通过这种感性的方式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和老师的距离。

(2)友情激励。美国的一位课程理论家曾说摘要:“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实,而是为了改进。”因而在小学阶段的测评其更大的功能应该是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非对学生的一种“宣判”,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激励,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2.呈现方式的情境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有趣

传统的数学试题往往是脱离了现实新问题的原型,只为巩固数学知识,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而编制的。试题内容是纯数学知识或数学模型的,学生对这样的试题感到枯燥乏味,喜好索然,考试的心理仅仅为了应试而考,并为以后难度逐渐提升的数学学习埋下了隐患。因而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在呼唤有情趣课堂的同时,也同样呼唤有情趣的考试,把枯燥的数学、乏味的计算融入富有生气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布满鲜明具体的形象中,学会从教学的角度去思索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

3.解题思路的开放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有个性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育应转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和、探索的创造型模式上,在这一过程中,开放题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新问题的题型。开放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和探索空间,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让学生在开放的解题中释放灵感,飞扬个性,领悟到数学的灵活性、深刻性和鲜明的个性。

这种开放性的试题,以丰富的内涵催生了学生聪明的火花,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在解题中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同时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个性之美。

4.解题结果的过程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索性

传统的考试测验通常忽视对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往往追求结果的正确性,轻易在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小学生中诱导出一种重结论、轻过程的功利主义行为。数学作为一门讲求严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其各中过程和细节都来不得丝毫含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揭示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在试题编制中,应尽量做到少考或不考单纯的概念、法则及定律等再现型知识的记忆,而将考试的侧重点倾向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此外,考试后老师的评阅标准也对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养成有很大影响。数学试卷不仅要在评阅时要体现分步记分,即便在命题阶段,也应该体现解题结果求得的过程化,适当标注分步记分的标准,引导学生由一知半解做出初步尝试再到深入思索求得。从而在整个过程中习惯并乐于思索,不畏难,不轻易放弃。

参考文献摘要:

[1李善良.论中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j.数学教育学报,2007,(1).

数学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素质;文化教育功能;数学教育是文化系统;数学精神的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192-02

1 不同的数学观和价值观导致不同的数学教育观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数学教育

如果把数学看成是数学知识的汇集(即数学活动的结果),就会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如果把数学看成是一种思维活动,就会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正是近年来数学教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它已经被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把数学看成一种文化系统,就应该把数学教育看成是数学文化教育,和前面两种数学教育相比,这是一种全新的数学教育观念。

2 把数学教育看成是文化系统,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即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数学的结果

众所周知,数学活动不仅仅是个人的活动,它还打上了社会的历史的烙印,因此还必须对它作宏观上的考察和分析,这样就产生了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认识,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现代数学已经发展为一种超越民族和地域界限的文化。数学文化是由知识性成份(数学知识)和观念性成份(数学观念系统)组成的。它们都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创造物。数学家在创造数学文化的同时,也在创造和改造着自身。在长期的数学活动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共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数学观念成份所制约的),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文化群体――数学共同体(数学文化的主体)。

3 一般地说,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用价值――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

(2)形式训练的价值――提供了一种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3)文化价值――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倡导一种精神:它集中地表现为数学观念在人的观念以及社会的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型的数学教育看重数学的实用价值,能力型的数学教育看重数学的能力训练价值,而文化型的数学教育则在注意到数学教育的实用价值和形式训练价值的同时特别看重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

(4)作为一个例子,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学习平面几何的感受来体会一下数学的文化价值。爱因斯坦说:“在12岁时,我经历了另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惊奇,就是在一个学年的开始时,当我得到一本关于欧几里德平面几何的小书时所经历的,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至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造成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印象 ……如果我能依据一些其有效性在我看来是无容置疑的命题来加以证明,那么我就完全心满意足了……对于第一次经验到它的人来说,在纯粹思维中竟能达到如此可靠而又纯粹的程度,就象希腊人在几何学中笫一次告诉我们的那样,是足够令人惊讶的了。”爱因斯坦说,正是这种“逻辑体系的奇迹,推理的这种可赞叹的胜利,使人们的理智获得了为取得以后的成就所必需的信心”。 爱因斯坦的感受,体现了欧氏几何所蕴藏着的文化价值,而这正是文化型的数学教育所致力开发的。

4 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集中地体现在数学观念的价值之中

数学观念是数学文化的核心,它是数学共同体(数学文化的主体)在长期的数学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数学精神、数学意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式等等都是数学观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文化学认为:观念系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文化特质的最深刻的体现。不论是文化对特定的社会成员的影响,还是文化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通过观念系统的作用来实现的。具体来说,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数学观念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来实现的;数学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则要通过数学观念对社会观念的影响来实现。由于人的观念是构成其心理素质的核心要素,而社会观念又是构成民族素质的核心要素,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数学文化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5 除了数学观以外,数学文化教育观念的形成还受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的影响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看成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显然,这和数学文化教育观念的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由于数学观念实际上是数学共同体成员在长期的数学活动中形成的深刻而稳定的人格模式,表现为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倾向性,处于心理结构的最深处。因此,重视数学观念系统的发展就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

6 十分重视数学观念特别是数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就成为文化型的数学教育的一项根本特征

当然,能力型的数学教育也十分重视数学观念的发展,但是它的着眼点却是和文化型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在能力型的数学教育中,仅仅把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看成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手段(尽管是一项重要的手段)。但对于文化型的数学教育来说,发展数学观念系统就不仅仅是一项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了。因此,文化型的数学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数学观念的智力教育价值,而且更注意充分发挥数学观念,特别是数学精神在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7 能力型的数学教育和文化型的数学教育的差别还表现在前者看重数学观念在方法论方面的意义,而后者则更看重数学观念系统在价值观方面的意义

能力型的数学教学和文化型的数学教学都希望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都重视迁移,都提出了为迁移而教的口号。但是应该看到两者之间的侧重点还是有差别的。和能力型的数学教育相比,文化型数学教育更追求数学活动的成果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因为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数学家,并不一定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数学能力,只希望学生能通过数学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精神品德。显然,这后两项任务只有通过这种大范围的迁移才能实现。这样,文化型的数学教学就表现出如下的特点:

(1)更注重数学和其它学科的联系,特别是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注意从生活的例子中找到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观念的胚芽。

(2)适当地降低“硬数学”(数学知识、数学技巧、数学能力等)的要求,提高对“软数学”(数学思想、数学观念等)的要求。

(3)降低形式化的要求,注重理解和应用。

概括地说,文化型的数学教育具有“泛数学化”的倾向。

(1)数学观念和能力都是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不论是能力型的数学教学,还是文化型的数学教学都十分强调过程。但是,即使在这个方面,这两种形式的数学教育也是有区别的。能力型的数学教育特别强调数学思维过程。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数学活动确实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思维活动构成了数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文化型的数学教学在重视思维活动的价值以外,还注重情感活动、审美活动的教育价值,并且认为即使在数学教育中,这种价值也可以独立于思维活动而存在。这样一来,文化型的数学教育就突破了“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的框架。

由此可见,今天,我们已经不能把数学教育仅仅看成是“能力的教育”、“思维的教育”了,应该看到数学教育同样具有文化教育的性质,这样的认识可以为数学教育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

(2)即便在思维活动中,这两类不同的数学教学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求真意识,就必须突出逻辑和演绎的地位,这往往会过分地加大教学的难度,过分地增强数学教育的专业色彩,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这就违背了数学文化教育的初衷。因此,在文化型的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采用一些策略,以取得两者的平衡。如:

①要坚持数学的严谨性。要让学生体会到,原来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价值观和思维方法,是十分强调严谨的(以至于在数学证明中只承认演绎的结果)认识到经验、观察和直觉往往是不可靠的,因此我们不能相信它们!让学生认识到演绎思维的价值,认识到对演绎方法与理性精神间的关系,并自觉地接受数学对证明的要求。

②当然,这里所说的“超出想象的严谨”,是以学生的眼光为参照系的,追求过度的严谨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事实上,只要能让学生感觉数学是严谨的,而且这种对严谨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就基本上达到了文化教育的要求。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重视提出问题的思维环节,注意介绍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理性探索精神;重视问题的概略性解决的思维环节(即大思路),以突出数学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淡化问题特殊性解决的环节,淡化特殊的技巧,避开对解题细节的纠缠,降低教学的难度。

(3)适当降低形式化的要求。注重实质,注重理解,追求“悟”的境界。必须在重视逻辑思维和演绎推理的同时,注意直觉思维和合情推理的作用。要严格地区分猜想和定理,做到“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注意对直觉进行逻辑的分析,追寻导致直觉产生的原因。注意对逻辑过程进行“直觉的浓缩”,实现逻辑与直觉的转换。

(4)重视对思维活动的反思,自觉地分析思维过程,加强对思维过程的监控和评价,这应该是在文化型的数学教学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5)适当采用局部公理化等方法,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达到严谨的要求。

(6)文化的养成,观念的养成,主要是对文化的继承,这反映了文化教育的社会性。数学观念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文化继承”行为,和技能与能力不同,现代的数学观念并不是通过训练(那怕是强化训练)就能建立起来的,它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具体的文化继承行为又是由每一个个体完成的,因此,文化型的数学教学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

以上两方面都要求我们为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具体地,它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如下特征:①淡化目标。这里要淡化的是“目标管理”式的,功利主义的目标,而不是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文化型的数学教学的总目标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通过教育来影响学生的观念(特别是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以达到提高其素质的目的。这个目标必须通过长期而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因此那种目标管理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不适用于文化型的数学教学,而且是有害的。

②重过程,重体验,轻结果,淡化功利色彩,不以成败论英雄。③尊重学生的个性,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④重视范例的作用。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把“科学传统称之为范式”。他说:“对于科学传统的继承而言”,“具体的范式比抽象的道理更重要,也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这类范例,让学生认真学习、欣赏这些范例,并仿照它们进行自己的工作。值得指出的是,教师的行为也应该具有范例的作用。⑤重视学生的潜意识活动。⑥注意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建立课堂文化的新规范,形成宽松、自由、热烈的氛围。⑦文化型的数学教育对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文化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作为现代数学文化的代表参于教学活动的。教师的价值观念在他的教学活动和日常言行中会得到充分的反映,并对学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如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nctm)的《教师规范》中所指出的:“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他们能由教师而感染到对数学的热爱以及体会到数学是人类思想的一种创造。”

除此以外,文化型的数学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求他们具有更宽广的知识面。数学教师应该熟悉数学史、科学史、文化史,应该具有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素养。总之,教师只有在熟悉了数学文化的规范,并自觉地接受它对数学活动的全部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胜任文化型的数学教学的任务。

(7)实际的数学教育应该是多层面的,多视角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能力型的数学教育和文化型的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以至提高民族素质方面的作用,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应该兼有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文化教育的成分,并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阶段对其侧重点做出调整。一般地说,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应该适当地加大文化教育的成分。

参考文献

[1]丁石荪,张祖贵.数学与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徐利治,郑毓信.数学模式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克莱因.数学与文化,载数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数学教育论文篇5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宜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在数学技能解释、判断自然或社会现象及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发展与创造数学本身。众所周知的欧洲十七世纪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无解的结论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图论。

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数学素质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常常是潜在的,而不是急功尽利的,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时至今日,数学的知识和技术有逐步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种通用技术的趋势,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是高度社会化的,而高度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基本语言和工具就是数学。由此可见,未来人的数学素质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

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从数学的发展史观上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讲精、讲透、讲话,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化归、函数与方程、符号化、数形结合、集合与对应、分类与讨论、运动与变化思想等,其次要加强数学基本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解与合成法等恒等变换方法,换元法、对数法、判别式法、伸缩法等映射反演方法。第三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培养数学能力。现在公认的数学能。力主要是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数学学习与再创造能力等四种能力,根据现代科学需要,各阶段学生都要有学习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等信息科学的技能。

3.生理心理素质教育,人的心理素质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它包括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与生理发展相适应。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完善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会思维策略的辩证应用。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家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

数学素质教育要成为提高全体国民身心基本质量的教育,即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公民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有大的更新。

1.认识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受教育音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相吻合。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传统的经典数学知识(算数、几何)要进行必要的学习;二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普及与提高的现代数学也要逐步引入,如矢量代数、统计初步、离散数学等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所需渗入到中学的内容。同时,对所有内容增减不能违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要抓住思维发展的最佳期进行素质教育,借鉴国外数学教育发展中几起几落的教训,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学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2.明确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向性。过去几十年单一的教育模式,一度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局面,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各类各层次人才。

要根据社会需求的一般劳动者、科技工作者、数学工作者对数学的不同取向,实行数学教育的不同的素质要求与标准,具体他说,在普通教育阶段要按照学生的分流制定多种教学大纲组织分类分层的数学教学体系。

3.坚持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一般他说,知识可以由言传口授的方法传递给另一个人,而素质则不能用传递一一一接受的方法去传授和掌握,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其主体素质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是指导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掀起的以数学建模力特征的数学教改模式正好能弥补我国数学教育重理轻实的缺陷,是素质教育值得提倡的。

数学教育论文篇6

通过认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来深入探究数学教育的价值,二者关联密切,数学价值具有多面性,进而形成了多样性和层次性的数学教育价值。因数学教育价值的多样性,在研究数学教育的价值问题时应从知识、科学、应用、能力、素养、文化等角度和层面来深入认识数学教育的价值。从能力、素养、文化等角度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进行深入探究,使其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进而拓展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数学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教育最基本的价值是弘扬科学知识的价值,为实现数学教育的其他价值提供了基础条件。

(2)数学教育具有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方法的价值。数学应用主要涉及到的是工具和技术层面的实践应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方法。

(3)数学教育具有进行思维训练的价值。数学是将抽象思维建立成相应的数学模型的学科,数学思维是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的集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思维上要求更深刻、更高级,所以说数学教育是思维训练的最佳手段,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进行思维训练的平台,它有助于人们形成理性思维,促进了人们智力的发展,数学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数学教育还具有培养数学精神、体验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在进行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文化、精神贯穿始终,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经过数学教育的系统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更为科学、正确的思想方法、态度认识,这些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数学教育这几个方面的价值不仅关系密切,而且相对的、有层次性的。数学教育的价值会因内容、阶段的不同所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说小学、初中、高中、高职等各层面的数学教育的侧重点会有所差异。高职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必须考虑高职教育的特性问题。高职数学教育在价值取向和价值层面上有自己的倾向和特征,高职数学教育的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高职教育因学生基础、课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在其知识层面、能力层面、思维层面、文化层面等方面所能授予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使得数学教育的很多价值观念无法有效的传达给学生,所以说数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此外,高职数学教育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教育所侧重的价值是具有倾向性的,使数学教育的价值无法均衡展现。高职数学教育不单纯是进行知识教育,在进行数学教育过程中要与应用工具和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这是高职数学教育价值的重要特征体现。

2分析高职数学教育的功能

数学教育的功能主要是指实现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二者联系紧密,价值是功能实现的基础,而功能是价值实际的具体体现。高职数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角色基础是由其价值和功能决定的。培养具有数学能力、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数学教育的功能所在,其实质是将数学教育的价值落实于实处。数学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基础性教育的功能: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升学甚至于就业打下良好的根基,从而使学生可以可持续发展,所以说数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为了更好的体现数学教育这一功能,在中小学将数学指定为文化基础课,在高校阶段的学识过程中将数学指定为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2)数学教育具有实用性的功能。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数学所构造的模型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通过应用数学这门科学语言可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说数学教育具有实用性的功能。

(3)数学教育的另一功能是可以进行思维训练。通过数学教育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类的思维品质,使其养成严谨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符合逻辑的思维方法、培育健全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美学价值等。总之,通过数学教育的系统培养能够训练人的思维,进而提高人的数学素质。

(4)数学教育具有选拔。通过数学考试的形式来检验测试者的数学水平和潜在能力、智力水平,数学考试常常被用于升学选拔gre考试等各类选拔性测试中。通过奥林匹克的数学竞赛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所以说数学教育在人才选拔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不同阶段有所差异,进而导致数学教育所体现的功能也是阶段性的,其功能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数学教育的不同阶段的学生年龄、教学内容、特征甚至于外部社会需求等方面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导致数学教育的功能表现也不尽相同。高职数学教育的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高职数学教育不属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它是一种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基础性教育的功能。

(2)高职数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具有实用性。高职数学教育侧重于将数学当做一种工具,强调其工具性,过度于强调与这一特性进而淡化了数学的完整性和理论性。高职数学教育将学生运用数学这一工具的能力培养工作给与了足够重视。

(3)高职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围绕于数学基本内容展开,从而使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高校数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深化提高。这种局限使得高校数学教育的思维训练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4)高职数学教育具有选拔数学人才的功能。数学考试常常被用于升学选拔gre考试等各类选拔性测试中。通过奥林匹克的数学竞赛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所以说数学教育在人才选拔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总之高职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为更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数学人才。

3总结

数学教育论文篇7

一、优化智能结构智能结构是数学教育所培养和形成人的素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方程与关系,运筹与优化各个领域的学习,了解现实世界,认识到数学是从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观察实验、尝试猜想、合情推理、严格论证等,建立和增强数学意识如化归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符号意识、量化意识等。这些方法和意识将使人长期受益。思维品质是智能素质的核心内容。按奥加涅相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法》中所说,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可分为具体思维(指与事物的具体模型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思维)、抽象思维(指摆脱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一般性质的研究的思维)、直觉思维(指越过中间阶段,从整体上考虑问题、迅速接触到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函数思维(指从数学对象、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四类。这些成分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及辩证思维的主要特性。经常性的数学思维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改善和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批判性、广阔性及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转向及时,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传统的思维轨道上摆脱出来。数学中提倡“一题多解”,这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考虑问题严密有据。数学中,问题的解决允许运用直观的方法,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运用合情推理,但要加以逻辑论证;运用定理时强调定理成立的条件;以及正确地使用概念,完整地解答问题等等。这些都体现出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解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味盲从。即使自己理解和接受的东西,也要谋求改进使其更臻完美。数学中常用到的构造反例驳倒假命题,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之一。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事实能做出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一个问题能给出各种不同的解法。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表现为分析、解决问题时的方式、方法和结果的新颖、独特。善于发现、解决并延伸问题,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体现。这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必将逐步提升为一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二、健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它在人的素质形成中起着调节作用。心理健康的特征应该包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能经受挫折,具有耐心与恒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往往源于好奇。从瓦特观察沸水现象,到现在一些复杂的科学发现,无不发端于好奇。美国一家科普杂志曾调查了当代75位著名科学家成才的原因。答案中提到“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的占43%。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反而渐渐失去了这种可贵的天性。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奇趣的学科,著名的“七桥问题”“四色问题”“哥德巴赫问题”等,诱发了多少人的好奇心,激活了人们无尽的智慧。数学的抽象性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会使学生体验挫折和失败。而这正是磨炼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时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会在一帆风顺中形成。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三、增强审美意识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正如人们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数学以其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奇异性为特征表现出它的美。一些表面上看来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对象,一经数学的分析便显得井然有序,从而唤起理性上的美感。例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又如,1,i,e,π这些貌似互不相干的数居然以eiπ=-1这样简单的形式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它被认为是充分显示数学内在美的一个公式。至于黄金分割体现出的比例美,也令人赏心悦目。对称美是数学美的核心。数学图形及数学表达式的对称不仅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也给人们的理解和记忆不少便利,例如二项展开式系数,互为反函数的图象等。数学命题结构上的对称给人以最好的启发,由此及彼,可以类比推出新的命题,如从命题“若三角形的周长一定,则当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面积最大”,可以对称地得到“若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则当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周长最斜。一方面,数学美给人们以精神享受,从而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数学美的追求,又会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数学中的审美原则在数学发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美感与直觉紧密相关,审美能力越强,则数学直觉能力越强,从而数学发现与发明的能力也就越强。数学中充满美,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需要人们去发现,只有发现才可能欣赏和享受,数学教学如果没有美的挖掘和欣赏,无疑是一种缺憾。四、完善人格品质数学教育家辛钦说过,“根据我的多年经验,钻研数学科学会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出道德色彩明显,并进而能够成为其主要品德因素的特点”。数学教人诚实和正直。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暂时不能纳入到真理宝库中去,人们就有理由去怀疑,而不管提出命题的人的资历和声望。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么它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并被普遍采纳和执行,也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据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这不是因为律师工作与数学有多少直接联系,而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那就是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能够使之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会对其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数学的精确、严格,使他们在工作中减少含糊笼统、不求甚解。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使他们的谈话和行文简明扼要。我们不应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素质。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长期起作用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数学教育中提高人的素质。

数学教育论文篇8

(1)教学知识的起点高,不符合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是函数,针对学生的专业,再进行深层次的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学习。立足于学习职业高中数学的条件,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部分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整体数学素质水平不高,不能达到学习职高数学的条件。

(2)数学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教案进行教学的方法已经非常陈旧,很多教师都没有指定符合自身的教学方式,只简单地讲解课程中要求的部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机会向教师反映对所学知识的困惑,教师和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长期以往,形成了教学中的恶性循环,不能达到职业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

(3)知识传授不全面,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下。

数学教育要求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双向发展。然而,在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中,却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教师只简单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十分在意自己的教学成果,并把情绪带到教学课堂中来,这二者之间的矛盾穿插在教学活动中,再加上教材跟不上教学内容的需要,导致学生不能有效进行学习。因此,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开设通识课程十分有必要。

(4)教学内容不完整。

目前,大部分职业高中的数学教材都只停留在普通高中教学的基础之上,教材内容不能满足职业高中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日后走上岗位也没有帮助。另一方面,职业高中学生相较于普高学生,学习水平不相等,且这种不相等还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学生之间。职业高中的教材是统一的,不能充分考虑到各个专业、各个水平的学生的需求不同,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多样化要求。除此以外,职业高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即使是对于偏理化学科也要能做到这一点。不能关注教学的严谨性,而是要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2.1立足于通识教育,改革教学内容

在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延伸到无限的课外资源中,利用通识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开发出数学蕴藏的知识。职业高中数学的美不只体现在思维方面,透过数学,还能看到大方之美、融洽之美、抽象之美。因此,职业高中教师要能够指引学生发现数学中存在的美,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讲解数学的历史来源,数学教材中每一个理论知识点都是由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的验证总结得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简化职业高中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有创造性地选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如开展数学专题讲座、进行实践教育等形式,将课堂要传授的知识与市场要求、学生就业充分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2.2立足于通识教育,调整教学目标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口号可以被总结为: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通过通识教育,将数学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课程已经处于改革创新阶段,但是其基本框架不变,仍然是要做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是在进行基本知识理论传授的基础之上,实现知识的延续。获取数学的理论知识不仅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点,还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依赖点,更是数学教育的基本路线,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作用。另外,数学教学的主要作用还体现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上。数学能力是指能够达到数学活动的要求,也指学生自身学习数学的潜在能力。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基础理论息息相关。基础理论是能够通过书面知识进行传授的,而数学学习能力是抽象化的,只有在掌握足够多的经验之上,才能拥有数学学习能力。基础理论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做够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就不能构成数学学习能力。基础理论作为桥梁,能够辅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作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重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放在主要工作内容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能力的形成需要数学理念的支撑,从而创建出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以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行为与思想上的相统一,发挥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3立足于通识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数学考试的目的不是要学生难堪,也不是要求学生学习成绩有多高,而是为了能够检验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掌握的情况。笔者认为,职业高中可以将考核方式分为两种,笔试和实践考核。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按照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进行考核;实践考核是参照教学目标,教师单独设置考试题目,题目围绕实际应用为中心,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考核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将全班划分为几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评比。这一过程主要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沟通交流,旨在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就学生研究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在从旁给出相应的建议。由此,两种考查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2.4更新教学理念

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有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通识教育是职业高中根据社会变化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是坚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不同,它是学生进行整个职高学习的前提条件,对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职高数学教学要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力,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主要位置,充分体现它的作用性。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能够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数学逻辑思维、数学活动、数学视觉欣赏所占的比例,让数学与其他科目更加和谐;其次,要充分协调好数学学习与专业教学的课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性;最后,教师要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获得理性情感,以及数学审美欣赏能力。

2.5立足于通识教育,加强职业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高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学校和教师要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力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数学学习技巧。要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要求教师: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职业高中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十分不利,立足于通识教育,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并全面落实到教学课程中。第二,要切实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第三,要切实加强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大多数学生数学成绩很难有效提高,这需要教师的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生运用数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企业的经典案例,创建数学知识框架。另外,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通识教育的一大重点。职高数学教师也要能够涉及带其他专业知识,诸如政治学、心理健康学、数学审美学等,并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人文、军事发展等多方面领域的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同时,要切实加强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让数学教师参与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加强职业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职高数学的目标。

3总结

数学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实践

1.前言

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是指在体育学习方面发生偏差、体育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把这一群体的学生教好、教会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个体因素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通过研究为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提供实践依据,并且对于民族地区普通高校体育的全面工作水平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塔里木大学一、二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占据比例多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出4个班,共计200人进行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情况调查统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状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调张查分析法;对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特征并初步归类。

2.2.3访谈法;访谈有关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实际感受。

2.2.4观察分析法:观察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3.结果与分析

3.1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的主要分类和特征

通过广泛的调查和教学实践,发现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几乎存在于每个教学的自然班中,他们有着不同的体育弱势,表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归纳为;心里与行为弱势型、型态发育弱势型、运动能力与技能弱势型三类,其表现主要特征见表1。

3.2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的分布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体育弱势学生与实际教学人数比例关系,从塔里木大学大一、二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占据比例较高的班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进行体育弱势学生分布情况调查.每个班都有一定比例的体育弱势学生,他们占全班人数的31.47%-40.46%,而且不同的类型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运动能力与技能弱势型所占比例最多为13%,依次为心里与行为弱势型是12%,型态发育弱势型为9.5%。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本身汉语水平比较差,体育课大部分都是教师用汉语讲解锻炼方法和技能,在加上和汉族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本身的自我认同和自信不高,缺乏运动锻炼的思想,所以长时间就会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技能较差的现象,也会间接导致其型态发育不良。

4.少数民族学生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存在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常常困扰着教师,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体育弱势学生的心理活动,普遍反映:汉语水平差,和教师其他民族学生交往困难。自卑心理严重,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对体育考试非常恐惧甚至排斥体育教学。同时他们也对体育优异的学生非常羡慕和对学好体育课的渴望。学生的反映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而且我们通过研究找到了其主要的表现特征,掌握了其分类,那我们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4.1使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充分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拥有其健身、键心、启智、情感发展、美育、娱乐等功能,这正是当代大学生学业之外需要完善的方面。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才能自己的重视体育课、自觉的克服体育锻炼方面的各种困难,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流,耐心细致的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讲清楚、讲透彻,使少数民族弱势学生真正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接受体育课。

4.2培养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体育弱势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当他们学习和生活在不同民族集体的环境中,他们缺乏自信,缺乏自我和彼此的认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他们分析弱势方面和已有的优势,帮他们量身定做锻炼计划,并给予定期的指导和检查,使他们循序渐进,自信心使他们努力向上的动力,当他们努力有结果时,他们也看到自己的能力,自信心也会增强,也会促使他们和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交流,提高他们的认同感。

4.3体育教育要有充分的责任心和爱心

教师一般都喜欢教基础好、有一定水平的学生。的确,基础弱、水平差的学生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而把基础和水平差的学生教好、教会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弱势学生更多的爱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他们意见、正面引导、善于启发。对每位体育弱势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他们的缺点及时发现,正确的引导、改进。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必定会影响体育弱势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旦他们接受了自己的体育老师,那么他们会逐渐喜欢上体育课。

4.4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不同的班级学生体育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体育弱势的学生应让他们先打好基础,逐渐提高其运动技能,并不断的鼓励他们尽快的掌握技术要领,回归正常队伍。

5.结论与建议

5.1通过调查,分析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的主要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并统计其主要分布情况,为少数民族体育弱势教学生学实践的开展提高科学依据。

5.2通过对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近2年(2013-2014)的教学实践测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他们中绝大多改变了对体育课的看法和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3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存在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呈动态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其类型和特征也随之变化,教学中应及时掌握其主要表现特征及形成原因,及时归纳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措施,帮助体育弱势学生克服困难,真正达到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

5.4应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即:肯定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热情、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把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

作者:杨伟林 单位:塔里木大学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0-158.

[2]武文杰.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教学模式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10).

[3]陈文健.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类型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20).

[4]赵建喜.学校体育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6).

数学教育论文篇10

数学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通过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一、优化智能结构智能结构是数学教育所培养和形成人的素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方程与关系,运筹与优化各个领域的学习,了解现实世界,认识到数学是从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观察实验、尝试猜想、合情推理、严格论证等,建立和增强数学意识如化归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符号意识、量化意识等。这些方法和意识将使人长期受益。思维品质是智能素质的核心内容。按奥加涅相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法》中所说,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可分为具体思维(指与事物的具体模型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思维)、抽象思维(指摆脱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一般性质的研究的思维)、直觉思维(指越过中间阶段,从整体上考虑问题、迅速接触到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函数思维(指从数学对象、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四类。这些成分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及辩证思维的主要特性。经常性的数学思维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改善和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批判性、广阔性及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转向及时,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传统的思维轨道上摆脱出来。数学中提倡“一题多解”,这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考虑问题严密有据。数学中,问题的解决允许运用直观的方法,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运用合情推理,但要加以逻辑论证;运用定理时强调定理成立的条件;以及正确地使用概念,完整地解答问题等等。这些都体现出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解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味盲从。即使自己理解和接受的东西,也要谋求改进使其更臻完美。数学中常用到的构造反例驳倒假命题,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之一。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事实能做出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一个问题能给出各种不同的解法。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表现为分析、解决问题时的方式、方法和结果的新颖、独特。善于发现、解决并延伸问题,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体现。这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必将逐步提升为一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二、健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它在人的素质形成中起着调节作用。心理健康的特征应该包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能经受挫折,具有耐心与恒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往往源于好奇。从瓦特观察沸水现象,到现在一些复杂的科学发现,无不发端于好奇。美国一家科普杂志曾调查了当代75位著名科学家成才的原因。答案中提到“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的占43%。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反而渐渐失去了这种可贵的天性。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奇趣的学科,著名的“七桥问题”“四色问题”“哥德巴赫问题”等,诱发了多少人的好奇心,激活了人们无尽的智慧。数学的抽象性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会使学生体验挫折和失败。而这正是磨炼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时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会在一帆风顺中形成。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三、增强审美意识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正如人们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数学以其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奇异性为特征表现出它的美。一些表面上看来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对象,一经数学的分析便显得井然有序,从而唤起理性上的美感。例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又如,1,i,e,π这些貌似互不相干的数居然以eiπ=-1这样简单的形式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它被认为是充分显示数学内在美的一个公式。至于黄金分割体现出的比例美,也令人赏心悦目。对称美是数学美的核心。数学图形及数学表达式的对称不仅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也给人们的理解和记忆不少便利,例如二项展开式系数,互为反函数的图象等。数学命题结构上的对称给人以最好的启发,由此及彼,可以类比推出新的命题,如从命题“若三角形的周长一定,则当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面积最大”,可以对称地得到“若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则当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周长最斜。一方面,数学美给人们以精神享受,从而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数学美的追求,又会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数学中的审美原则在数学发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美感与直觉紧密相关,审美能力越强,则数学直觉能力越强,从而数学发现与发明的能力也就越强。数学中充满美,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需要人们去发现,只有发现才可能欣赏和享受,数学教学如果没有美的挖掘和欣赏,无疑是一种缺憾。四、完善人格品质数学教育家辛钦说过,“根据我的多年经验,钻研数学科学会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出道德色彩明显,并进而能够成为其主要品德因素的特点”。数学教人诚实和正直。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暂时不能纳入到真理宝库中去,人们就有理由去怀疑,而不管提出命题的人的资历和声望。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么它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并被普遍采纳和执行,也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据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这不是因为律师工作与数学有多少直接联系,而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那就是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能够使之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会对其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数学的精确、严格,使他们在工作中减少含糊笼统、不求甚解。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使他们的谈话和行文简明扼要。我们不应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素质。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长期起作用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数学教育中提高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