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教学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2-03-15 06:53:04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河南大学护理学院2002级和2003级护理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该院自2003级护理本科改为四年制,因此两个年级同时学习《社区护理学》),两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选择2003级162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2002级65名为对照组。
1.2方法
将162名学生分为16组,分别和开封市疾病控制中心、开封梁苑社区卫生服务站、河南大学校医院、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医务室、河南大学幼儿园、开封市高级中学医务室、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开封市sos儿童村、五福养老院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建立等工作。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总分、理论知识部分、工作实践部分平均成绩。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分别进行两样本t检验。
2结果(见表1)
3讨论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总分以及理论知识部分和工作实践部分的成绩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社区实践可有效影响《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注重社区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可对学生的社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其学习社区护理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理论知识部分和工作实践部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理论知识部分两组成绩的均数之差远小于工作实践部分的均数之差,说明社区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作用更为明显。学生在社区中能承担的工作虽然有限,如健康教育宣传、问卷调查、协助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资料整理等基本工作,但通过和居民的接触,使其积累了一定的社区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大大提高。因受课时和社区实践环境所限,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各种社区工作实践显然不可能,实践效果也难以保证。采取每个组固定实践地点、固定工作的方法可使学生对社区工作的认识较深。在无法进行社区实践活动时,通过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一些社区工作技巧和方法。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2
1教学对象
选择我院2009级涉外大专护理班,78人,年龄18—21岁,学生均已学完医学基础课程、计算机及文献检索。
2教学方法
2.1学习循证知识,培养循证意识在护理带教中,首先向护生介绍循证医学、ebn的概念、方法,使护生明确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需要运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为患者服务,同时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杂志、互联网或向专家咨询等其他途径获取证据,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个体化服务h。
2.2循证护理的实施在《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实践,如危重病人的护理。①提出循证问题。根据病例,详细描述危重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护生能够合理地利用医疗护理资源,结合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病例中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不健康信息,确定护理问题。在此过程中,针对本章的教学实习要求,对危重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护理难度大、工作任务繁重等提出循证问题。②寻找循证支持,获取最佳证据。在确定护理问题后。指导护生证据的获得可以通过国内外医学文献报道、知识网络服务台数据库等途径。
3评价方法
3.1学生的期末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
3.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笔者自制问卷对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获取信息的相关技能、自学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循证意识等。
4结论
4.1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应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全面、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地查找资料、广泛阅读,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记忆更长久。ebn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4.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ebn的新观念要求护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有的实践模式进行重新评估,寻求证据,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最新信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善于运用最佳证据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可以不断改进、不断提高。ebn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具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会了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增强了创新能力。另外还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研究的能力。应用循证护理护生必须具备医学及护理的基础知识,评价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及一定程度医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等知识,所以能全面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3
毫无疑问,构建实习医院尤其是社会实习医院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激励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督促他们自觉地提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效果。构建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还能够显著地提高实习医院的服务质量。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资源,高等教育的水平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水平,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的效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1]。为保证教学质量而构建并实施的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定对临床实习指导教师的护理实践能力、带教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而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基本具有带教资质的护师进行业务培训。这样,必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另外,高校的职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高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也意味着医院护理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护理学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构建护理学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增强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地提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学生临床实习的效果,因此,其构建原则应为:(1)通过行政手段,将实习指导教师的带教工作量及教学评价结果与其评先、评优、晋职等挂钩,从而增强医院护理人员参与临床实习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医院、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因此,出台这样的措施,需要卫生、人事、教育等行政部门的协调合作。(2)在突出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评价的同时,注重道德素质评价。护理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批道德高尚、知识全面、专业特色凸显的护理人才,这在专业素质、思想素质、技术水平上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力和素质并重。(3)评价指标要兼顾不同实习医院的实际,适当增大应用技术方面的权重,切忌假、大、空。(4)要兼顾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
根据护理学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和构建原则,结合医院护理工作和高校教学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该体系的主要评价指标应包括:(1)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实习指导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能够较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以及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能够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2)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责任意识。实习指导教师要有乐于奉献、教书育人、不图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关心爱护所带的学生,乐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责任心强,尽量做到耐心讲解,反复示范,“手把手、心贴心”。为了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医院应为实习学生指定指导教师,条件许可时可采取一位教师带一个学生的方案。(3)指导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目前,我们必须正视医学护理学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要求与学生知识基础普遍相对薄弱的矛盾[2],必须正视医学护理学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要求与部分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不高的矛盾。临床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为了把所带的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职业道德高尚、基本功扎实、专业思想牢固的合格人才,指导教师必须强化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精湛的技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耐心周到的服务、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4)对指导教师的专业要求。护理学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是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专业护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历及专业职务,拥有全面系统的护理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5)实习生入科和出科考核。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一般包括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在每个科室的实习都有具体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在学生进入科室实习前应对其进行必要的笔试、口试或实践操作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入科实习,一个科室实习期满时也要对其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他科实习,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三)带教方案选择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4
1试验依据
1.1理论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获得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探究和发现的内在兴趣。对于成人来说一般使用“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1]。
1.2选择依据选择“护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一方面这一节内容是高校《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非常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又对学生进入实习和工作后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护理学理论”一节的教学难度相对来说较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改变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
2“护理学理论”的教学实践
2.1知识背景“护理学理论”是在学习完解剖知识、生理知识、药理学知识以及护理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之后,在进入临床护理课程学习之前的基础内容,是护生从理论走向临床实际的桥梁。
2.2课前导入
2.2.1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信息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课前要求每个学生预习“护理学理论”一节的内容,要求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和各种图书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并提出5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目前被确认的护理理论有哪些?②护理理论的发展方向有哪些?③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④当前护理界正在探讨的热门话题有哪些,你有什么见解?⑤护理教育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点自主确定为该问题引入一些辅助相关知识,从多个角度阐述答案。
2.2.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课前带学生到病区观察护士们的日常工作。要求学生用自学的知识和已学过的知识来判断他们工作的合理性,验证所查阅资料的正确性,并就工作中的问题与护士们进行交流,记下他们的问题并再次进行资料查阅、学习。
2.2.3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参观后,自由结合,分小组学习,相互补充资料,完成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2.3相关资源为学生提供网络、期刊和各种学术书籍,丰富资源空间。期刊如《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等;网站如中国护士网、医学护理网、37℃医学网等。
2.4课堂教学过程
2.4.1课上综合信息,写出小组报告将全体学生重新分组,分组原则:每个问题在每个小组内至少有一人进行过深入研究。分组后,要求小组内所有成员将个人所搜集的资料,经小组讨论后,就某一问题,从某一角度写出本小组的研究报告2份或3份。
2.4.2课上各小组轮流发表研究报告,互相学习在形成小组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2名或3名同学做典型发言,其他各小组要认真学习,记录其发言的要点,为下一步集体讨论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各小组报告中的错误内容及时加以纠正,对一些具有争议的学术性内容,建议学生在课后再补充资料进行课后讨论。
2.4.3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完成本节知识的建构将各小组的研究报告进行汇总、讨论、分析、补充,在教师的指导下添加相关内容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论文———“护理学理论综述”。该论文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①护理学理论定义及起源;②护理学理论在教学及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情况;③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发展状况;④我国护理教育发展方向;⑤如何当好一名新形势下的护士。到此完成“护理学理论”一节的课堂理论学习。
3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的填写,以检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本次共发放评价表26份,全部收回。“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的内容及评价结果见表1、表2。
从问卷统计结果看,学生普遍能够完成研究报告,并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方面还不够熟练,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学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方式的喜爱程度,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有利于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激发了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同学说“老师坐在同学之间,倾听我们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同学的所思所想以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为老师今后的教学打下铺垫。”“护理原来还有这么广阔的空间啊!”“我喜爱护士这个行业,我将来一定不会转行。”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在传统教学上应用的越来越广范,网络资源弥补了传统教学内容的陈旧、缺乏新鲜感、信息量不足的情况,结合多媒体可以让传统教学更加生动,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护理学上结合多媒体教学,让教学手段更加新颖,从多方位、全方面、多角度上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尽可能的使学生记得住、记得牢,进一步加深印象,从而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的到更好的运用。
二、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
护理学教育是现代医学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是一个学科的总成,其中还包括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等学科,现有的护理学教育体制是以传统教学体制为主,它有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缺陷,缺乏灵活性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满足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长久学习的需求。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上弥补了传统护理学教学所缺乏的灵活性,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对护理学不同的分科要进行不同的多媒体教学,例如,外科护理学知识点与基础医学知识联系紧密,一些知识学生忘得快、记不住,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就应该把相关的知识点及时展示出来,添加一些动画、插图让学生们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更好更准确的记住相关的知识点。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过于抽象、难以描述,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可以更有趣,更生动的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三、多媒体在护理学教学里利与弊
首先,无论是传统的护理学教学,还是先进的多媒体教育,其共同目的都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是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很好的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但是、不是在老师没改变自己的传统教观念上,只要是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进行教学就可以行的通。运用多媒体提教学,首先就要把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创新、做出相对的调整,优化教学方式,让二者可以有效地结合。其次,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护理教学,教师还是应该占据到主导位置,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生动的补充多媒体课件可能遗漏的知识点以及事例,穿插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具体、更形象的记住所学的知识。
四、多媒体教学的优化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依旧喜欢传统方式,喜欢写板书,而不喜欢用电脑课件,针对护理学学生不仅要学量的理论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接触过临床,没见过真正意义上的病人,传统护理教学中教授的知识,都是老师的口头叙述,即枯燥学生又不感兴趣,应该加入一定量的实践课程。多媒体教学中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一些相关的图片、图像、病例、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直观的显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尽可能轻松有深刻的理解中学习内容。运用良好、适当的护理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树立良好的工作和服务态度,传统护理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素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多媒体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二者有效的结合、相辅相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何有效的、正确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护理学教学,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就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及传统教学的使用,这样就要不断的加强理论的学习,数量的掌握运用多媒体工具及技术特点,打破传统教学的理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找寻新的教学方式及手段,让学生在轻松不拘谨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教学水平。
五、结语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护理学基础及教学实践
1.1《护理学基础》属于应用科学。对于护士生来说是接触护理学的第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情况对今后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
1.2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护士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护士学习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例如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的基础,更是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对于护士学生来说学好护理学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问题上国内外很早就开始积极的探索了。
1.3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示教室演示、学生实验室练习、学生临床见习的各个环节,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
2.1在1980年,barrowes和tamblym建议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教授医疗卫生健康学科的策略,同时把主要目标的学习定义为以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出工作结果。“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精选病历为模板,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重于问题为出发点,学生需要去探索的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那些所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在1993年的的世界医学教育峰会议上世界联合会建议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并特别提出:“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专注于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从而有利于掌握解决临床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2.3什么是“问题教学”呢?在马赫穆托夫的观点中是这样描述的:“问题教学应属于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地创设出一些问题情景,并且能够合理高效地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最优地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领会,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评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选择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在护理学领悟进行了不断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3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3.1授课教师本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中的内容和过程,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大概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就以问题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从而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需要某种知识的时候,教室应该起到导向作用。即可以提供学习的参考文献,而不会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主导并维持学生的学习不断向教学目标进行,在学习目标的分配上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病案分析法”,通过视频录像或者文字提供出一个完整的案例,其中包括“褥疮问题”或“发热问题”等护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褥疮或发热的发生机理,程度分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提供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另外,在进行沟通技巧教学的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包括如何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以及怎样对服务对象应用鼓励和表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3.3按照学科的特有属性教师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①教学注重实际运用,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对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们自主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②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先进性基础知识教学,然后胖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文章。④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操作。让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减少在相同时间和教学资源,比如图书资料,模拟病人的重叠利用,又可以锻炼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全面的知识。
4对于问题教学法评价及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4.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束后对38名本科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临床、管理、科研,特别是在自学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有55.6%学生认为,在理论联系临床、促进临床思维发展、自学能力发展和增进临床兴趣等方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与老师随时可以沟通,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对于教和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2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合作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策略,可促进护生统筹能力的发展,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小组的护生共同协作,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当共同努力的结果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学生能了解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将同伴和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资源,由此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加了语言沟通的机会,护生逐步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式教学法的弊端,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更好的提高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并且这一整个过程也有助于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教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会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师生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将护理学基础知识这一“地基”打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晓云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
参考文献
[1]任英杰.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2):45-47.
[2]沈宏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5762577.
[3]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94296.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
[5]李芒,徐乘龙,胡蔚.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173(6):8.
[6]刘芳丽,白琴,靳艳.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67.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7
1.当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对护生开展实际培养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进行有效的改革,以更好的促进护生发展。妇产科护理学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护生在实际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更加顺利。因此,当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是具有意义的。1.1当前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提升沟通能力能够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是护生在日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能力,且妇产科作为医院科室中对于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的地方,现阶段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有效培养护生沟通能力,从而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沟通能力作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沟通能力的强弱与护患之间的关系有较为直接的联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促进其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妇产科护理学教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帮助护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1.2当前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当前教师在实际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过程中,往往会将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放置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如此能够在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过程中,有效帮助护生提升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护生能够在日后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孕妇顺利生产。1.3当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能够缓和护患关系。当前在医院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医患关系以及护患关系是社会较为尖锐的矛盾。现阶段教师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帮助缓和护患关系,促进护生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
2.现阶段教师如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
2.1教师首先要充分重视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教师在实际开展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当前教师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于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根据护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革,并且要对于提升护生沟通能力进行充分的重视,从而在整体上更好的促进护生获得全面的发展。2.2通过校内实践教学帮助护生提升沟通能力。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校内实践教学的方式有效帮助护生提升沟通能力。现阶段,教师在实际教授实验课程的过程中,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通过讲解的过程帮助护生提升沟通能力,并且要对护患沟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演,帮助护生提前了解其中的语言技巧,从而有效帮助护生提前进行情境,了解未来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情况。同时,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通过实验课程传递给学生,并且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护生语言交际方面。2.3通过临床见习方式帮助护生提升沟通能力。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的临床见习有效开展培养。临床见习对于护生的学习过程而言,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医院临床见习的方式有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使其在真实发生的情景之中进行学习,从而更好的促进护生沟通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实际开展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护生能够增强专业水准,并且促进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姣,左宪宏.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训中渗入人文素养的探索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v.17(09):181-182.
[2]吴韶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56-56.
[3]张庆桂.《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护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4):683-684.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8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我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1.2.3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天,伴咳嗽气喘3天,加重1天。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分,呼吸34次/分,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
3讨论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9
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现行医疗系统环境下,人们对儿科护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职业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整体提高竞争力,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面很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单纯的传授理论成为了枯燥乏味的过程,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竞争力,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现下教学研究的重点。教学方法多样性: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儿科护理学教学可以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现代化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结合,通过提高视觉感受,以新鲜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以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为例,制作多媒体课件,选择佝偻病患儿的图片,补钙食物的图片、常用药物的图片及说明,以板书为基础,规划板书,列出重难点,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日常食物中富含维d的食物,了解药物信息,这种方法能更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2.微课程教学法
微课程教学法在2013年由江苏苏州电教馆金陵馆长正式提出,成为了现阶段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是利用个人信息终端,将数字化的微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儿科护理学可以采取这种方便的教学方法,由老师设计微课程内容,以辅导为主,课内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外学生通过课程内容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的单一化,丰富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更加方便快捷。
3.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也是近年来一直倍受关注的教育话题。这种方法强调把学习内容容于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以此来学习隐含于其中的学科知识,通过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儿科护理学运用此方法进行教学,由教师确定问题,提供教学资源,并对学习提出要求,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组练习,由每个小组共同发现、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既对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要了解学习对象的基础水平,把握课程的难易程度,还要有一定的扩展性,也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要综合考虑问题,要有自主解决的意识。此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4.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强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通过学生切身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得到综合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提供的各种信息去发现、探究及解决问题。儿科护理学可以通过教学内容需要,创建一个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景,主动完成学习。以佝偻病患儿的护理为例,创建一个情景:小囡囡,1岁半,近来,多烦燥,睡眠不安,多汗,后脑勺半秃环,头型方盒样,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5人,每组有一名充当患者,其余充当护士,共同协作为小囡囡进行护理。从日常饮食、药物护理、日照等方面补充维d、日常预防等基础护理,再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差异性护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指导,解决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护士的护理,更直观的感受被护理的心情,产生更多对患者的理解,熟悉护理程序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专科实践性。作为教师,要把握情境的难易度,以适度为主,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5.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是结合教学任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老师学生共同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实施任务、并对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评估的一种教学方法[1]。儿科护理教学运用此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自主感,而不是一贯的依赖老师的讲授进行学习。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为例,通过案例,制定教学任务:1.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与去路;2.了解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3.典型的临床表现;4.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人,分为8组,以每组完成的结果进行考核,老师最后点评,进行有目标,有目的的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小结
总之,要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要从细节做起,课堂教学水平是关键,教学方法的使用关系到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要标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作为老师,当然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更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儿科护理学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4]。
作者:朱艳 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秀芝.王慧玲等.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任务引领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20(32):58-59.
[2]施珍妮.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状况分析与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
[3]张桂珍.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健康教育,2014,9:245.
[4]王雁,于丽丽等.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创新性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5(19):70-71.
第二篇:地方高校护理学双语教学模式分析
一、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作为高校教育应对高教国际化进程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把本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近十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目为适应新时期教育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2015年1月,教育部国际司发文对截至2016年底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合格性评估。对构建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办学机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内蒙古民族大学为地方性高校,内蒙古民族大学与美国乔治亚州托马斯大学护理学专业展开合作办学始于2013年,并顺利通过了2015年的国家评估。合作办学以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面对学校实际,难免存在现实亟待提高和改进的教学难题。因此,笔者通过对所在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中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分析,剖析如何实现真正意义有成效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现合作双方人才培养的无缝式、阶梯式良性对接。
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必然性
第一,社会发展国际化进程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际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知识和人才的跨国交流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技术能力,而且应该有跨文化、跨国界、跨语言应用专业技能实现社会价值的能力,实现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可以实现双语交流时,第二语言的应用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一项专业技能。在中国用于双语教学的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1]。第二,国家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双语教学”,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教高[2002]152号”中进一步把双语教学作为重要项目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此,全国各大高校对专业的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第三,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学校护理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实行的4 0模式。培养方案由中美双方共同制订,多数课程的授课采用英文教材和双语教学,由中美教师联合执教。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流利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在各类国际化医疗机构、国内涉外各级医疗单位和各级卫生教育单位从事临床护理、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优秀护理人才。因此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是人才培养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第四,高校教学改革的先行之路。中外合作办学已然为中国高等教育进行国际间交流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合作办学势必推动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改革,而其贯穿其中的基础和生命线为教学真正意义的双语化。
三、地方高校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问题分析
第一,盲目搬照,缺乏区域特征性教学模式与机制。双语教学始于国外,近十几年在中国教育中实行,在学校各方条件还不满足的条件下,仅仅为响应政策、完成任务而开展。直接套用国外和国内其他知名高校双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脱离本国国情、学校实际,未形成辩证的、创新的双语教学机制。第二,经费支持与激励机制不足甚是缺失。中外合作办学下的专业课双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双语教学,不简单是专业英语的传授,还应深入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跨文化差异等各种多元化的内化和渗透。难度大、任务重,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导向,如科研立题、教改项目等,但并无专项的针对性的经费模块。另外,在比起传统教学对教师的高要求下,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难以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第三,护理专业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匮乏。现有护理专业专职教师多为硕士学历,部分为本科学历,一部分为临床医师承担护理专业课程,英语水平多为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而且对双语教学理解不深,对双语教学的开展自信不足。而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还要熟练地使用汉语和外语进行教学。第四,学生影响双语教学高质量进行的诸多因素。学生是双语教学实施的客体,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因素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护理学中外合作班的学生生源为二本c类学生,且为文理兼招,学生入学英语单科成绩无单设分数线,总体英语成绩较低。学生对合作办学项目并无过多了解,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较少,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如上诸多原因都是制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第五,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开展的时机和科目及教材的选择的盲目性。在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内涵讲解较具体,学生认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但教学中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多在大学二年级开设,接着学生讲进行全外教全英文教材专业课授课。之前未有相应的过度,之后未有知识的深度积累,就进入全英文授课,着实没有成效。在课程上,直接从最核心的《基础护理学》课程开始,导致学生陷入专业知识和英文内容轻重混淆的误区,降低教学效果。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手段,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简单的双语教学,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下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应该是从教材到课堂讲授到讨论均采用目的语言。而学校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的教学选用教材和非双语教学的教材一样,无特异性。第六,师生双语教学理念的滞后性。在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与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相对接是教师应该思考和积极应对的问题。由于地区高校信息接受度相对较慢,与外界联系相对较少、教师的层次水平与知名高校相比相对较低,接受新鲜思想和理念的自我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上并未深入研究专业课双语教学对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另外,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只觉得学几个专业的单词就可以了,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任务要求学生能接触到专业外语场景时能自然的拥外语进行思维。
四、基于地区高校固有特征护理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改进措施探讨
第一,正确认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护理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性、多元化是其主要特征。在此教师首先应具备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主要以第二语言为教学语言,完成非语言教学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不仅仅是授课教师,也包括学校的教学教务部门。实现双语教学的良性运作,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建立,实现政策导向的有章可循。第二,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学期和所授科目。建议专业双语教学的授课时期可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专业课的时候就开始,经过一年半的积累,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有足够量的积累后,更好的迎接接下来合作办学外方的外教全英授课,对接难度降低。在所授科目数量上建议少而精,课程性质选择上建议先从专业选修课开始,循序渐进,阶梯式过渡到专业必修课程上。第三,加强专业课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师资本来要求就高,不仅专业知识精通,更重要的是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熟练。护理学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又相对较少。建议可以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外方优质的师资资源。在外方来我校讲授全英专业课程时,可选派相关教师以助教的形式进行随堂听课,不仅提高专业英语能力,而且可以学习外方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可通过在职培训或出国培训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为实现双语教学的短期成效,可聘用外校优秀双语教学人才为其授课。第四,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的选用。中外合作办学和普通的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教材的选材上因结合培养目标,鉴于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相对不高的客观实际,不介意直接选用纯英语原版教材,建议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翻译教材,或组织教学团队自编教材。编写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双语教材。第五,学生生源质量的适度把控。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受益,生源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5]。建议在学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划线,至少在95以上。必要时可对其英语听说能力做专项考核。对于文理兼招的情况下应文科理科再单独划线,建议文科高于理科至少5分。另外在报考志愿上应对护理学中外合作专业教学模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解释,避免因学生不知下的盲目选择导致入学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消极影响。
五、结束语
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地方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为例,对其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的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旨在使地方高校能认识到选择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分阶段逐步过渡、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良性目标。
作者:张艳云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
第三篇: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性健康教育的渗透
1从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谈性生理教育
性生理其实就是男女生殖系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解剖学课程中已学过,所以讲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章节时,可以渗透性生理教育。让学生先讨论男女性的差异,接着提出问题: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利用这些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接下来教师再一一给予解答。青春期是性生理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直至成熟,月经初潮是女性性成熟的标志,而遗精则为男性性成熟的标志。所谓性成熟就是指具备生殖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模型直观教学,让学生学会判断生殖器官是否正常,明确只有组织结构正常的生殖器官才能产生正常的生理功能。卵巢是女性性腺,能分泌女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性激素是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以及女性第二性征发育,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激素。月经来潮、乳房发育、妊娠、分娩等都与性激素密切相关。这样,学生便可以理解为什么进入青春期会来月经,为什么乳房会发育。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宣传月经期保健和生殖器官保健,使学生明白做好自我保健可以预防生殖器官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2从青春期的特点谈性心理教育
在讲授青春期特点时,以生动的事例进行性心理教育。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第二性征发育,少男少女自然而然感到男女有别,加上性器官的成熟及性激素的作用,易萌发性冲动和欲望[1],出现性梦、性幻想,有些人还有自慰(手淫)现象。男女生对异性表现出喜欢和爱慕之情等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过度沉溺于此,就会导致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从而影响学习。要懂得区别友谊与爱情,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不等于爱情,爱情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尽管性生理已成熟,但思想、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也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不要误把友谊当爱情,因一时冲动而偷吃禁果。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学生已具备生殖能力,一旦发生性行为就有可能导致女生怀孕。一些女生因为怀孕和人工流产,不但毁了前程而且给自己的身体与心理带来很大伤害。因此,要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避免交往过密和单独相处,多参加集体活动。
3从处女膜谈性道德教育
性道德是处理两性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是婚姻家庭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性行为的标准。婚姻是两性关系的合法前提。也就是说,任何婚外性行为都违背性道德,如婚前或婚外性行为、、等。在讲到处女膜时,结合贞操观讲性道德。处女膜是处女的标志,处女膜中央有一小孔,处女膜孔大小、厚薄因人而异,可在不经意时弄破。如初次性交、剧烈运动、手淫、妇检等都可以使处女膜破裂。贞操观是旧时代传统性观念,指女性不失身或在婚姻中从一而终的操守。但在当今时代,一些少男少女受西方“性自由”思潮影响,无视性道德,把婚前性行为当作“时髦”。本项目组调查显示,65%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同态度,20%的学生有过性行为。这种“性自由”导致少女怀孕、堕胎发生率逐年上升,有些少年因一时冲动犯了强奸罪,一些少女因堕胎而悔恨终身。要让学生明白,现代贞操观是爱的专一,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男女双方共同珍惜和保持各自的贞节。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婚内性行为是合法的、道德的。同时,过早性生活以及性生活混乱不但违背性道德,还会导致性病、妇科疾病,如艾滋病、宫颈癌等。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就可以用理性的力量控制性生理本能的冲动,避免做出不理智的性行为,不造成对他人的骚扰和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4从计划生育谈避孕方法和流产的危害
在讲“计划生育”这章内容时,首先指出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优生优育,节制生育。《婚姻法》规定男女的结婚年龄是有科学依据的,要让学生明白早婚、早育是违背计划生育原则的。在介绍避孕方法和终止妊娠方法时,通过播放视频与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各种避孕方法及适应证,明白如果避孕失败只能人工流产或引产,而人工流产、引产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大出血、子宫穿孔、感染、人流综合征等[2],反复人工流产还会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甚至不孕或宫外孕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很多学生观看人工流产的视频后都说害怕手术,知道了做好避孕的重要性。同时,笔者还结合一些临床实例讲解,加深学生印象。如有个女生未婚先孕,3年内做了4次人工流产手术,当她第五次怀孕来医院要求手术时,被医生告知已经过了人工流产的时机只能引产,而这个女生在引产过程中大出血,医生检查是胎盘植入引起,必须切除子宫才能止血保命。最终这个女生虽然保住了生命,却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这是多么可悲的事。通过这堂课让学生明白:过早开始性生活对身体是有害的,计划生育是每个人的责任。
5从性传播疾病谈性病防治教育
一些妇科疾病是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的,因此,在学习“妇科炎症”章节时,可以适当加入性病防治基本知识。有些妇科炎症,如滴虫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等,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有人称其为性传播疾病,这些病是可以治愈的。但有些危害更大的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不仅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艾滋病虽然无法治愈,却是可以预防的。预防艾滋病最重要的是洁身自好,拒绝婚前、婚外性行为,不搞同性恋,不参与等活动,尽量避免输血,看病要到正规医院,远离,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牙刷、剃须刀等。
作者:李翠琼 黄珍玲 单位: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第四篇:一种新型组合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组合教学法,它通过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分组、学生讲课、角色扮演、学生提问、教师点评等多种手段结合在一起的课堂教学方式,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将该组合教学法运用于社区护理学的教学当中,教学效果通过课后小测验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了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评估,结果表明这种组合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校2012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二年级4个班学生共146名为研究对象(标为a、b、c、d4个班),按随机法整班抽取,a、b班(共73人)为实验组,c、d班(共73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考试成绩和主要相关学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实施课程为社区护理学,教学章节为“慢性病的社区护理”。每周4课时,共36课时。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课为主。实验组采用新型组合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1)课前指导:教师在课前布置下次上课内容,例如糖尿病患者的护理。(2)学生分组:每8~9位学生组成一组,实验组共分成8组,每一组在课堂上要给其他学生讲解关于糖尿病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上课前组内学生讨论并分工,根据个人喜好和能力,有的学生负责讲解,有的学生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学生负责制作ppt,有的学生负责角色扮演,各司其职。(3)课堂教学:讲课前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各组讲课的顺序,每组派一名学生对各组表现进行评分(不参与本组评分)。按照抽签顺序每组派一位学生主讲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本组其他学生可以配合这位主讲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示范,如扮演糖尿病患者,讲课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互动。各组学生讲完之后,每组负责评分的学生进行打分,打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讲课内容的熟练程度、逻辑性、与台下学生的互动、角色扮演效果、ppt/视频制作效果等。每组的得分作为该组学生一次作业的分数,算作平时成绩的一部分。(4)教师点评:每一组学生讲完之后,教师根据这组学生讲课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点评,补充答疑,肯定每组学生表现精彩的地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指出错误和不当之处,予以纠正。最后强调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和认识。
1.3评价方法
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1)考试:每次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小测试,测试内容为本次上课内容,考试成绩满分为10分。由教师完成阅卷评分。(2)学生问卷调查:在学期末让两组学生全部参加教学座谈会,并向其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沟通和应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自学能力、自信心、学习兴趣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小测验成绩比较
实验组平均成绩为(7.23±2.547)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6.18±2.1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8,p<0.01),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
共发放146份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各方面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现代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和实用型的护理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气氛不活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在社区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组合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不论是查阅资料、角色扮演还是制作ppt,都是学生合作和探索的结果。为了有好的表现并取得一个好的分数,每组学生在上课前会自学书本知识,一些学生还会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更多资料,这些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帮助。对于角色扮演的学生,他们需要思考表演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有益。每个小组根据组员的个性及喜好分配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例如:口才好的学生可以安排其讲解;善于表演的学生可以安排其进行角色扮演;善于使用电脑及制作ppt的学生可以让其准备ppt。为了使表演精彩,小组成员需要集体讨论并合作,正如表2显示,实验组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增强沟通和应变能力”这两项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美国教育家maryellenweimer指出:当“让学生教学生”的教学设计被缜密执行,并且随之进行科学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显著提高。让学生自己讲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次锻炼表达技巧和提高自信心的机会,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参与的学生在课前及课堂中收获很多,他们会对表演及相关知识印象深刻,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记忆牢固。实验组的社区护理学小测验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组合教学法的确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普遍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这种组合教学法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了扮演好患者的角色,课前学生要认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类患者有哪些症状和体征。这能够潜移默化地巩固其专业知识。另外,在锻炼学生判断力及人际交流能力方面,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9],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以下问题:学生想学什么?在学生讲课中哪部分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种问题学生最感兴趣等。由于每位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呈现出的问题也不同,教师能从不同的学生那里获得不少信息,这些对于教师以后不断完善教学设计非常有帮助。需要强调的是,每组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的点评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充分总结学生的表演,肯定其精彩之处,指出不足,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充当的是引导和协调者的角色。尽管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在实施前认真考虑。首先,不是所有的课本内容都适合用这种方法教学,特别是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部分不宜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其次,每一组学生的人数要控制好,分组规模取决于讲课的主题、学生总数及上课持续时间。如果每组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就没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如果每组人数过少,那么他们的负担会太大,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准备,课堂时间也可能不够用。再次,教师应充分规划和安排好整个过程,考虑到突发情况和应对措施,否则会导致秩序混乱,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结语
本文介绍了我们在社区护理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组合教学方法,包含课前指导、学生分组、课堂教学、教师点评环节。通过课后小测验和问卷调查,对该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评估,并与传统的讲课型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包括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独立思考、表达能力以及判断力和创造力等。这些初步研究结果证明了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希望本文能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关于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深入探索和优化。
作者:周娟 窦争妍 单位: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标准和需求也日益加强,而护士作为社会健康护理的中坚力量,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护理人才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也相应得以提高。高职护理学专业作为护生的主要培养摇篮,也面临着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强烈要求,而《护理学基础》作为临床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护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的重要方面。而以往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多是以书本为中心,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约束了老师教学信息量的传递,也束缚了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如何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改革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clen)是护理行业的准入考试,因此clen考试大纲的变化,对于《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重点的把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通过对clen新大纲分析发现,这次改革的主要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临床常见疾病为学习内容,由单学科知识点的应试转为围绕职场背景及典型病人个体结合的临床技能考核。因此,针对clen考试新大纲的改革,主讲《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老师也应对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完善,理论教学知识点应以完成护理任务为中心,把握“必需、够用”的度。在理论讲授时,老师应该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将clen考试中的高频考点、考纲重点以及难点作为理论教学的重点知识点,同时增加相应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以达到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强化。在理论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结合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各自的优势,并结合不同理论知识点的特点采取典型病例分析、小组学习、行动导向教学、微课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护生《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2《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改革
护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专业护生在大三之前都是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缺乏相应的临床见习和实习机会。为有效避免护生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对高职专业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适当的实验室技能操作训练就必不可少,一方面可加强护生对课堂力学知识点的巩固加强,同时,对于护生良好规范的护理习惯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学基础》课程有效的实验操作是高职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所以,老师在讲授《护理学基础》课程时应增加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课时和比例,将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方面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大护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保证护生在临床见习和实习前具有扎实的技能基础。具体实验操作改革时可从下列两个方面开展:老师首先就某一具体护理进行操作示范,包括护理前准备、护理步骤及相应的护理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在模型上进行操作学习;最后,采用小组训练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互为病人和护士进行轮番实验操作学习。
3《护理学基础》临床见习改革
临床护理见习是护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护理知识与临床患者护理相互结合的最佳途径,也是护生以后走向护理岗位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大纲修订后就将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作为考点,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学满足临床的目标要求。因此,老师在讲授《护理学基础》课程时必须以临床为导向,教学重点应围绕临床护理的需求做出及时调整。所以,老师在教授《护理学基础》课程时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同步见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护生通过临床见习更会对护理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护生后续护理知识的学习和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护理学基础》临床见习改革中应加大护生在校期间的医院实际护理见习训练机会,让护生通过护理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将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融合,以为护生日后走向护士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论
为满足高职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本文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大纲的改革要求,从《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操作及临床见习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高颖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第六篇:混合式学习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校2013级3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228人,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随机抽取其中的120人为观察组,另108人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入学时成绩、已修课程的成绩、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外科护理学》课程在我校是二年级开课,学习时长为1年,本研究选择第3学期即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作为方案的实施时间,共60学时。两组教学任务均由同一名教师和同一名助教完成,观察组增设一名信息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人员。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采用bl模式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2.1.1bl模式的教学设计
依据外科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外科护理学的学习目标及课程内容。以项目为导向、任务来驱动的模式组织设计教学情境。以案例为载体,按外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书写教案,精心制作课件。根据教学需要购置教学器材。构建外科护理网络资源,包括建立外科护理试题库,录制教学视频等;搭建网络沟通平台。分析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征,结合各知识内容的特点,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
1.2.1.2bl模式的教学实施
(1)课程导入:第一次上课时向学生介绍该门课程的概况,包括学习目标、授课计划、课程考核、学习活动的安排及该门课程的网络资源等,并将相关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2)活动组织:每次课堂教学前,将案例上传到网络平台,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完成各项任务。课堂教学主要讲解重点、难点内容及技能类的内容,如护理措施是外科护理学的重点,大部分属于技能类的内容,选择在模拟仿真病房围绕病床采用角色扮演法讲解;手术方式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主要采用图示法讲授。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会布置相关拓展知识的作业。如在讲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护理这一章节时,课后我们布置了以下作业:胃大部切除术除了书上介绍的经典的毕罗氏ⅰ式、ⅱ式之外,目前临床还有哪些新的、常用的方式,在护理上应注意哪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采取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的形式上网查阅,并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完成作业。对于课堂学习中需要巩固的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反复学习,然后通过在线测试评价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平台与教师共同探讨。
1.2.2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观察组学生对bl模式教学的评价,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有效回收率100%。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40空)、名词解释(5题)、选择题(45题)、简答题(2题)和病例分析(1题),题目均从学校试题库中随机抽取,满分100分,考试的考场随机化安排,试卷阅卷采取盲法,教研室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统一流水阅卷、计算成绩。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开展bl模式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我国的临床护士数量相对不足,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护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宏观上办学规模的扩大决定了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只能继续传统的集体讲授式课堂教学[3]。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外科护理学》课程中开展bl模式教学,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分组协作、查阅资料、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教师加以讲解,这种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因此,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bl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1.1bl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bl模式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分析案例,课中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课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需要巩固的知识进行反复学习,并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在线测试,由此一步一步的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93.33%的学生认为bl模式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观察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
2.1.2bl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解决问题、完成课后拓展知识作业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与他人共同协作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创新的意识;课前、课后的资料查阅也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观察组90.83%的学生认为bl模式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80%以上的学生认为bl模式对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1.3bl模式有利于教学相长
基于网络资源的bl模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传统的教师职业能力外,还应当具备现代化教育的技术以及随时掌握行业最新进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以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可以促使教师自身能力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开展bl模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护理学教学范文篇10
1方案设计
《护理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课程内容应合理整合,达到课程体系优化;应注重实践教学,早期、持续接触临床;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运用标准案例考核,积极反馈考核结果。为此,外科护理学课程进行了系列的改革。①教育计划修改:将课时从160学时精简为145学时,预留自主学习时间;其中突出实践教学30学时、pbl教学15学时。②pbl教学:根据疾病特点,pbl教学合理整合相关章节。③理论课教学:根据章节特色,各论主要采用案例教学。④开展课间见习,早期、持续接触临床。⑤考核改革:建立标准考核题库,突出形成性评价。每个环节的设计与衔接需要整合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因此,在首要教学理论指导下,外科护理学教学从课前的呈现案例、课中的协作探究、课后的教学评价、反思等环节进行优化。
2方案实施
2.1聚焦解决问题。首要教学理论注重将教学内容置于问题情境中供学生学习[1],教学内容以案例呈现,以blackboard平台为载体,提前1周对学生,并明确学习目标。以泌尿系统肿瘤章节前列腺癌为例。患者,张某,男,65岁,以“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为主诉来院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排尿迟缓、尿流细、终末滴沥),有尿不尽感;尿频,伴夜尿次数增多,每晚5~6次,时有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当地医院彩超示:前列腺增生;予以“多沙唑嗪、坦索罗辛”等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肿大,质地韧,表面光滑,未触及明显结节,无触痛,中央沟存在。学习目标为:理解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2.2激活原有知识。课前,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通过研读案例、小组讨论,进一步激活前列腺解剖生理、下尿路症状、血尿的鉴别、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疗常规、应用α1受体阻滞剂的护理、健康教育等知识,理清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概念图,明晰新知识、旧知识之间的脉络和关系。为了促进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教师以blackboard等平台为载体,开辟讨论版块,线上交流,课前反馈,将形成性评价贯穿其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并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资源,包括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拓展资源等。2.3展示论证新知。2.3.1指导应用新知首要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问题求解,基于首要教学理论下的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也始终围绕解决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环节中,采用协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类比推理,对学生的信息予以积极反馈。如引导学生类比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肿瘤的临床表现、两者直肠指诊的异同点,提出下一步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呈现辅助检查。泌尿系彩超示:前列腺增大,考虑前列腺增生;肿瘤标志物结果: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28.6ng/ml,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2.01ng/ml;前列腺mri平扫 增强:前列腺右侧周围带异常信号,考虑前列腺癌可能性大。进一步讨论影像学诊断前列腺癌的优缺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注意事项,明确诊断需要的检查,采用表面麻醉在b超引导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为:前列腺腺癌。明确诊断后,进一步讨论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尿失禁、出血等,并提出护理措施;如患者采用的是去势治疗或抗雄治疗,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课堂的类比推理,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2.3.2变式问题操练所谓变式问题,就是变化问题情境,在不超出问题空间的前提下进一步呈现和凸显问题的本质要素[4]。学生通过变式案例讨论,从各个视角认识与领会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外科护理学教学主要通过pbl教学形式进行变式问题操练。通过修改教育计划,预留总学时的10%用于pbl教学。以肝胆外科系统pbl教学为例,共分为5个情景。①患者,王某,女,49岁,以“咳嗽、右背部闷痛4d”为主诉来院就诊。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右背部闷痛,伴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有慢性胃炎病史20余年,发现“乙肝小三阳”1年。查体:体温37.5℃,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2/70mmhg(1mmhg=0.133kpa);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0分,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ratingscale,nrs)2分;意识清楚,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氏征(-),肝肋下3cm可触及,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该部分内容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②呈现传染病筛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进一步讨论。③着重呈现肝胆外科特有检查,如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确诊肝胆系统结石。④呈现术后护理评估内容。⑤着重展现讨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健康教育内容。2.4尝试应用练习。考核的过程,亦是尝试应用练习的过程。外科护理学对学生实际业绩的考核,全程贯穿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35%,包括pbl教学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单元小测验成绩、课堂综合表现等;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65%,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习得与同化程度,教考分离,采用计算机网络标准化题库考核,题型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a2、a3型题为主,a1型题为辅,辅以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同时,将形成性评价贯穿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活动予以持续反馈。2.5融会贯通掌握。2.5.1临床见习运用首要教学理论主张将具体的教学任务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情境中完成。外科护理学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见习教学改革”[5],实现早临床、持续临床;见习前组长与临床教师沟通,明确见习任务、病例选择。通过这些举措,为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创造最佳的实践环境,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2.5.2反思完善提高课程结束后,学生与教师均要对学习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学生需要重温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书写反思日记提交。反思日记形式不限、字数不限,重在所思所获。教师查阅学生反思日记,总结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中的经验与存在问题,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提出,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3教学成效
基于首要教学理论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经过一届218名护理本科生的实施,取得较好成效。①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登录教务处网上评教系统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匿名评价。评价指标涵盖教师重视度、教学清晰度、师生互动度、教师帮助度、教学满意度5个指标,每个指标设立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个等级。学生只有完成课程评价,才能进一步选课,确保了学生评教的参与性。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学评价均处于满意以上程度。②第三方麦克思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报告: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授课满意度均在80%以上。③主要用人单位调研报告:该问卷涵盖思想道德、人道主义观念行为、团队协作精神、专业基础理论等11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立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39所主要用人单位对护理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团队协作精神、实际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均在满意以上程度。
4讨论
4.1以协作探究为基础,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首要教学原理强调同伴之间的协作和互相讨论,让学生处于学习共同体中解决问题[6]。课前的小组讨论、课中的协作探究、课后的临床见习,均以团队为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共同体中,彼此进行思想碰撞,从不同视角审核问题、集思广益、互帮互助,寻找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与职责,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共同参与协作解决问题。随着小组活动的持续和深入,个人的学习与团队智慧的启发,逐渐形成组内的共同文化、归属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7]。第三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满意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4.2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岗位胜任力培养。护理教育是提升岗位胜任力的重要途径[8]。外科护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必须通过理论学习、总结思考、临床实践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岗位胜任力培养。目前,护理院校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进行了系列改革,以期促进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但是学生自学能力差,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不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9]。首要教学理论在指导应用新知环节通过研习案例、共同讨论等方式,锻炼学生运用新知识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融会贯通掌握环节中,学生在各科室临床见习时观察患者病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典型临床案例。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总结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逐步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岗位胜任力的提升。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实际工作满意度均处优秀以上水平,是学生岗位胜任的有力佐证。4.3以聚焦问题为导向,提高教学效能。首要教学理论以聚焦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通过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融会贯通掌握等环节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获取专业知识。聚焦问题环节中,问题或根据临床真实案例改编,或临床见习中亲临感受,当意识到所学内容与人的健康、职业生涯息息相关时,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其求知欲、促进其自主学习,这样就为教学高效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促进良性循环;激活原有知识环节中,因为外科护理学是继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后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课前的案例研讨激活和唤醒已经学过的基础医学知识,在遇到新知识时精准的知识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论证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融会贯通环节中,通过课堂协作探究、pbl教学、临床见习教学、反思等环节,进一步理解运用新知识,用以解决临床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三方评价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授课满意度均在80%以上;对教师重视度、教学清晰度、师生互动度、教师帮助度、教学满意度处于满意以上程度;说明该教学模式亦符合建构主义“教学先扶后放,渐进去除支架”的原则[10],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并能够有效指导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11],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能,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4.4首要教学理论在外科护理学应用注意事项。首要教学理论强调在协同合作和多项互动的环境中实施[4]。课前,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同时将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选为组长,以便组织好每一次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临床案例为基础研制案例,进行教学设计。研制的案例必须实用、准确、严密、完整,具有一定代表性。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分析。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特点,也是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12]。首要教学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将课堂教学、见习教学、知识考核等纳入反馈体系,形成正反馈系统,“诊断—反馈—修正”三位一体,以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5小结
- 上一篇:
- 下一篇:社科论文范文
护理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2-03-15 06:53:04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高职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2-12-21 08:46:14
喉癌术后居家护理管理策略 2022-12-21 08:17:15
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研究 2022-12-19 08:16:11
内科护理学智慧教学探索 2022-12-09 14:48:48
6s管理模式在护生基础护理学的应用 2022-10-14 14:39:12
职业院校健康护理课程融合策略 2022-10-13 14: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