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1 23:06:09
日常生活篇1
今天吃中午吃到了很久没有吃到的混沌,还是记忆中的了那个味道,这两天过得很开心。
时间依旧过得很快。再过两天又要放假了。同时假期过得特别快。希望这周末能去男神店子里面工作。只是他现在还没有回我消息,有点伤心。
但就算不能,我也不会让他影响我太多的心情。好像这几天活力又回来了。想着赚钱。
在这个万变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但有一点。有钱在身上。起码自己过得不会太差。
最近在看朋友借的那本书。夏至未至。是个悲剧。同时也出了电视剧。希望这本书看完之后不要太影响我的心情。
这一周还有两次期末考试。但都有一些把握。给自己加油,鼓励。
日常生活篇2
关键词:日常消费 大学生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十分大的影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因此,从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调查和分析中,我们能找到更加有效的途径,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领域,我们能够进行更为广阔的开拓,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日常生活世界主要划分为三种基本活动类型: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对此,从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调查和分析中,我们能找到更加有效的途径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日常消费,是对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和分析的中心范畴。
通过对大学生日常消费的调查和研究,深刻探寻其对日常交往及日常观念的影响,对于我们洞察大学生心理,制定相关教育方式方法,积极采取危机干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十分必要和有力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浸润日常生活的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柔和化的关键步骤,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的落实点。
本文从大学生日常消费出发,来阐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日常消费的维度和权重、大学生日常消费行为对日常交往的影响以及大学生日常消费对日常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概念及其层次构架是依据衣俊卿先生《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文化透视》一书中对于日常生活的概念和具体界定为来源,撷取了日常生活的三个基本方面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研究界面。
从该书中我们学习到,日常生活包括了人类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及日常观念活动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界定为:以高校校园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大学生生存和个性发展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的总称,它是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等经验主义因素为基本活动图式,以生存本能、自然关系、天然情感等自然主义关系为立根基础,以高校校园中所形成的特殊氛围为自发的调控者和组织者,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本质的存在方式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
一、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活动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与沟通的渠道,也是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是指在一定消费观念影响下,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消费。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进而作用和影响一代青年的消费趋向。[1]
二、大学生的日常交往活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集中探讨了“交往生产力”、“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等问题,并使用了“个人之间的交往”、“和他人的交往”、“互相交往的人们”、“世界交往”等范畴,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交往活动的意义上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2]大学生的日常交往活动也主要是通过“个人之间的交往”、“和他人的交往”、“互相交往的人们”、“世界交往”等形式来完成的。其中,“世界交往”是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抽象概括。
三、大学生的日常观念活动
大学生的日常观念活动,是“在日常生活的范围内,个体的科学、文化活动总是指向待定的对象,其关注之点、兴趣所向也往往限定于相关的区域。”[3]它主要表现为对自身个体性的定位、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定位,与客体世界互动后经过认识加工产生而形成的观念。最终宏观形成了我们常提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大学生日常生活架构的立体呈现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异于其它全体的特殊主客观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研究的层次框架。这个框架将贯穿全文,成为本文可供支撑的研究结构。
第一,大学生日常生活是以大学生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以及日常观念活动为三个活动界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具体的工作层面,不再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二,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日常生活找到了共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人”的成分,更加贴近人文主义、促进人文关怀的真正实现。
第三,大学生日常生活是生存于时空维度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遵循这一客观事实,不能有悖于时空规律。在制定相关教育政策和方式时,我们一定要将事物客观发展规律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不能超越历史、跨越时空、好高骛远、一意孤行。
最后,日常生活的最琐碎面是存在于每天的消费、交往及观念活动中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重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运行,将日常生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最基本的运行面上,就紧密结合、相互作用、取长补短、携手并进。
总之,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系是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的。它是以大学生日常消费、交往及观念活动为三个工作层面,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为主要活动者,以日常生活的时空为维度,以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运行为主要层次架构的。(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向欣:《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高教研究》2009年第2期,第110页。
日常生活篇3
记者王茜、赵超:生活、工作的压力让不少人肝气郁结,“抑郁”成为职场常见病,专家建议,可以用中药进行调理。
据介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抑郁心境、兴趣丧失、精力减退、自我评价低、精神运动迟滞、睡眠障碍等。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五脏气血阴阳不和,脑神不利所致。情志因素是抑郁症的致病原因,而“脏气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
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其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指出,对于肝气郁结、心情不舒畅,咽喉哽噎不适,食欲不佳,口干欲饮者,可用佛手3片到5片,金柑3枚至5枚,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空腹吃东西三忌
记者程正军:重庆营养学专家提醒,人在空腹后大量进食某些食物,会给机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空腹进食应以平和、低刺激为原则,切忌过量进食以下食品。
忌高糖: “由于人体在短时间内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值,因此,空腹过量进食白糖、红糖、点心、红薯等糖类食品,容易引起血糖骤然升高。”重庆营养学专家说,空腹过量进食糖类食品还会破坏机体内的酸碱平衡,会造成胃部不适,出现烧心、吐酸水等症状。
忌高蛋白:空腹过量进食牛奶、豆浆、鸡蛋、肉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此外,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蛋白质过量积聚在一起,蛋白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尿素、氨类等有害物质,不利身体健康。
忌强刺激性:空腹进食过辣、过酸、过咸及冷冻等强刺激性食品,这些食品会破坏胃黏膜或肠壁,造成胃肠痉挛、绞痛,诱发胃肠疾病。而对于月经期间的女性,空腹进食强刺激性食品,还会引起月经紊乱、痛经。
女性驾车小心尿道炎
记者李倩、徐晓蕾:云南玛莉亚女子医院专家解释说,长时间开车,容易在汗腺丰富的部位大量繁殖细菌,这包括尿道外部的肌肤。加之女性尿道较短,细菌乘虚而入侵害女性身体的几率更大,容易引发尿道炎。
部分女性开车时喜欢吃甜味零食,这会增加身体分泌物的含糖量,为细菌的繁殖创造“温床”;不少女性开车为了避免上厕所的麻烦,减少喝水量,或者干脆在开车时不喝水,这样没有足够的尿液来冲洗尿道,不能将有害物质及时冲走,增加了感染尿道炎的几率。如果再憋尿,则易造成盆腔充血,更易引发尿道炎。
专家建议,女性开车时应改变以上不良习惯,注意保持生理卫生健康,开车时可以喝点橙汁,其中成分可以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牙套摘早了前功尽弃
记者任会斌:牙科专家提示,过早摘除保持器不利于牙齿成功矫正,甚至矫正后的牙齿会再度东倒西歪。
据介绍,未成年人的牙齿尚未定形,牙齿矫正后,牙齿周围的骨头、韧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改建并稳定下来。如果矫正后觉得牙齿已整齐,就以为不需要佩戴保持器,那么矫正过的牙齿还会向以前的位置移动,矫正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此外,在牙齿矫正治疗过程中,移动牙齿要缓慢施以轻力,矫正力过强或是超过限度的矫正,由于牙齿、颌骨和肌肉未能形成协调和平衡,也容易导致复发。
假玉坠伤皮肤
李富、汪昭君:最近,内蒙古赤峰市的李女士总是感觉胸口皮肤发痒,还起了一些小红斑。她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原来是挂在胸前的“玉”坠在作怪。医生提醒说,不要在地摊小贩处购买没有质量保证的玉饰。
李女士说,她戴的“玉”坠是去年过生日时侄女送的,想不到这块“玉”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被“玉”坠压住的皮肤经常瘙痒。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李女士的皮肤受到强酸刺激而患上接触性皮炎,这与她脖子上戴的那块“玉”坠有直接关系。医生提醒说,李女士胸前的“玉”坠很可能是用硫酸或硝酸泡过的仿冒假玉。在选购玉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辨别,最好不要在地摊小贩处购买没有质量保证的玉饰。
吃猕猴桃调理便秘
记者周婷玉:《世界胃肠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连续4周吃猕猴桃后,54%的慢性便秘患者病症明显缓解,肠道蠕动速度加快,泻药服用也相应减少。
主持该项研究的香港大学医学院副教授陈安安介绍,这次研究的对象年龄介于36岁至65岁之间,实验为期6周。研究发现,食用猕猴桃的受试者排便次数从平均每周2.2次改善到4.4次。
据介绍,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过大的精神压力、滥用泻药等都有可能引发便秘。在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到6%,女性多于男性。
陈安安说,猕猴桃就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克猕猴桃含3.4克膳食纤维,而很多人便秘时常食用的香蕉,每100克含1.6克膳食纤维。
日常生活篇4
2、插花时,在水里滴上一滴洗洁精,可以维持好几天。
3、把核桃放进锅里蒸十分钟,取出放在凉水里再砸开,就能取出完整的桃核仁了。
4、炒肉时,先把肉用小苏打水浸泡十几分钟,倒掉水,再入味,炒出来会很嫩滑。
5、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
6、夹生饭重煮法:可用筷子在饭内扎些直通锅底的孔,洒入少许黄酒重焖。
日常生活篇5
关键词:当代文学;中世纪悖论;日常生活;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301-01
一、当代文学发展的“中世纪悖论”
作为一种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它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和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特殊性,即当代文学与政治关系密切,水融。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当代文学发展一个不容回避的“中世纪悖论”。
“中世纪悖论”是指在欧洲中世纪宗教为了宣扬教义,扩大影响,扩展宗教版图,借助世俗化、日常生活化的情感、形象话语。在中世纪,这种策略获得了极佳效果。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发现情感和形象话语在扩大教会影响的同时,也削弱了宗教教义的深度和严肃性。中国当代文学是在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要通过文学方式获得人民的认可。因此,党的文艺政策方针,乃至建国后的几次大的批判运动都是在进行这种文学秩序的构建。而当代文学为了达到深入民心的效果,必须借助“日常生活”这一法宝。“三红一创”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当时作家对现实日常生活和战争生活的审美想象的典型。鲜活的革命理想,欢畅的政治追求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最主要的文学诉求。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政治热情空前提高,政治因素在文学中也逐渐走向极端。期间,文学文艺的创作已成为政治工作。甚至连文艺演出文学阅读都成为政治任务。样板戏的创作和演出都是在一整套国家政治指导下产生的。文学文艺创作的手法只剩下了三结合,即领导出政策,群众出生活,作家出创作。这样的操作流程导致了整个时期主流文坛出现一种政治声音掩盖全部的事实。当代文学跳出了“中世纪悖论”的怪圈,却陷入了一种政治大于一切的癫狂境地。日常生活作为曾经的温馨许诺,作为意识形态得以广泛深入的手段和策略,一旦失去,其后果就是时期的文学创作的停滞。日常生活已经失去了作为文学策略和选择的必经之路,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可以直接占据文学的顶端。于是,期间文学走向直接沦为政治的传声筒。
二、日常生活从建构到意识形态的狂欢
人们反思文学时,“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顺理成章地成为必经的过程。这一过程还是借助于“日常生活”实现的。只是需要特别指出,新时期的日常生活表达与五六十年代有着极大地不同。物质匮乏的五六十年代,刚刚从战火中重生的中国靠着人们对新中国的美好期待,靠着美好生活的许诺开始了当代文学最初的日常生活想象。而新时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政治主题进一步宽松,当代文学结束了日常生活的否定,回到了常态。在当代批判反思的历史过程中,对日常生活的重构实际上参与了社会历史秩序的主体性的恢复,同时也参与了当代新的意识形态的建构。
一个显著地事实,抽象化或者具体化被意识形态改写的日常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存,作为人的主体性复归的一个窗口,早已成为当代文学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朦胧诗人的创作其实也是在对日常生活的觉醒中开始的,北岛发出“我是一个人”的呼喊。不难发现之后的“新写实主义”、“新历史主义”也与“日常生活化”当代文学发展逻辑别有渊源。这一时期对真实性、主体性的重新认识,事实上已参与了对当代文学秩序的重建和新意识形态话语的塑造。人性、人情、人道主义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古华《芙蓉镇》中,胡玉音的经历就是当代文化语境中一代人的缩影。一批新写实、新历史小说实际上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两种想象:一个立足于当下现实,一个关注于历史。
八十年代前期,日常生活作为对“革命语境”的颠覆,一直扮演着消灭政治影响的角色。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逐渐成为当代文学的主题。当时看来,日常生活真实性就等同于历史真实性,日常生活想象也就是文学化过程,也其本身也就是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实际上,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回归日常生活得以实现的。但八十年代后期,精神文明滞后于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其精神危机集中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以致第三代诗歌书写中。当代文学的日常生活化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新的意识形态,参与到新的政治的构建。日常生活开始成为人的一个宿命,普通人根本无法走出这种生活限定的处境,而只有对日常生活的认同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他们实际上也在进一步将日常生活本质化,一整套现行的政治下的观念借此得以逐渐形成。日常生活的平面化和无意义,也就成为池莉、方方等一大批作家所共同感受到的真实。日常生活由无数个偶然和片段构成,物质和欲望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动力。这种新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观念的形成,事实上已经在新的政治语境中建构了新的意识形态,由此迎合了改革开放过程中新的政治需求。改革需要稳定,当代文学则建立了一个超稳定的日常生活审美范式和文学经验,巩固了日益成熟的资本意识。诗人与作家共同巩固了日常生活神话,塑造了世俗化的审美理想。这一股强大的创作潮流连同社会思潮一起共同构造了一种日常生活神话和政治想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作为文化话语形式,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话语功能。八十年代初期,它解构了以往的宏大叙事,作为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过程的主要手段。八十年代后期,它又通过不断地解构自身,事实上参与了新的当代意识形态的建构。用日常生活改造文学观念,同时又用文学观念改造了日常生活,这种相互的改写过程就是新的文学规范和秩序建立的过程。不同的文化语境,它们产生了不同的话语功能。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两个过程都是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赢得相应的话语权力,适应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学手段。所以,当代文学发展进入了九十年代,日常生活实际上成为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而逐渐丧失了它原有的批判功能。
结语
当代文学与政治的同构异质――当代文学史发展的逻辑起点
日常生活篇6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智性 诗意
王小妮在1993年重新执笔后,创作了很多经典诗歌,例如《清晨》《看到土豆》《脆弱来得那么快》《白纸的内部》《一块布的背叛》《重新做一个诗人》《那个人的目光》等,以及长诗《看望朋友》《与爸爸说话》《我看见大风雪》等,跟80年代的诗歌相比,风格发生了转变,她在诗中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照来达到一种智性抒发。不再囿于抒情的路子,而是在冷静、朴实的叙述中给读者留下思悟的空间。著名诗歌评论家耿占春认为:“王小妮似乎永远都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她的诗跟她的人一样,特别的质朴、细致,她有时像纪录一样地写作,无论社会众生的世象,还是现代人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剧,都能够进入这个敏感的旁观者的视野。”王小妮诗歌中的智性,饱含的巨大张力使其独具魅力,独特创作个性在女性诗人里显得尤为耀眼。90年代以来她虽然几乎不参加任何诗会、诗歌活动,不属于任何诗歌团体、派别,不参与任何主义的论争,不在市场经济的侵袭下,制造热点推销自己,但她在诗坛却着实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是当代最优秀的女性诗人之一。
一、日常生活的智性表达
两千多年前,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记述“诗以言志”。在《尚书·尧典》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里,“志”主要指政治上的抱负。“言”的都是政治理想,“诗”从根本上讲就是为政治服务的。后来,虽然几经演化,“志”的含义扩展为志向与愿望。但是,主流意识形态下的诗歌始终绕不开政治,“志”还是多关乎政治。“十七年文学”时期,诗歌与政治的关系更为紧密,政治抒情诗成为当时的诗歌主潮。往往集中表达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内容,或直接表现具体的政治事件,或通过不同的生活侧面表现社会普遍的政治情绪。郭小川、贺敬之是“十七年文学”时期最杰出的诗人。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望星空》,贺敬之的《回延安》《放声歌唱》以昂扬高歌的气势成为政治抒情诗的范本。整个70年代,诗歌仍然以政治事件、社会历史记忆等为题材,诗人往往抒发的是时代情感或者是民族感悟。男性的声音是时代的共声,而女性放弃了自己的性别特征,也把自己的声音随入时代的共声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80年代中后期的女性主义诗歌完全抛却了对政治的关注,转向颠覆男性话语,对抗男权文化。而到了90年代,女性诗歌也不再是80年代女性主义诗歌的简称,而是朝着多元化发展。在这种多元化的局势下,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即是其中一元。女性诗歌从政治意识到女性主义诗歌再到日常书写,是女性主体意识不断演化、发展的推动。当然,从政治意识到日常书写,也是社会进步,大众文化形态的影响。
诗歌取材于日常生活,从《诗经》就开始了。《诗经》中很多诗都是民歌,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出诗意,给人以审美愉悦。但是,在以往,关注日常生活的诗歌只是主流诗坛的点缀。国家情感一直是当代诗歌前三十年的主旋律。90年代,大众文化下,人们将眼光投向了日常生活。一时间,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都成为了“弄潮儿”,“流行”一词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先锋力量。诗歌在这种大环境下,回归了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也随即成为了诗歌的“流行色” “黑色”,“卧室”从女性诗坛上退场,翟永明开始尝试从“女人”到“平凡人”的华丽转身。娜夜、蓝蓝、宇向、丁燕、扶桑等女诗人开始脱颖而出、逐渐成熟。女诗人们已经厌倦了从“主义”引发自白,更不会再退回到更久远的年代去抒发恢弘的国家情感,她们的视角涵盖社会、历史、人生、情感、个人检验等,以冷静、睿智的写作姿态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意象,生发升华,获取诗意。“我珍爱过/你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舔一口马上用糖纸包上/舔的越来越慢/ 包的越来越快”(娜夜《生活》),“我闭上眼睛,是为了看见/孩子们又在柳树下的池塘边/光着脚丫,捞着黑色蝌蚪/女孩子们穿着旧围裙改成的过膝裙”(千叶《我闭上眼睛,是为了看见……》)。关注日常生活已成为90年代女性诗歌的新趋势。其中,王小妮以独特的日常生活智性表达成为90年代以来中国最杰
的女诗人。
王小妮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罗列陈述,她有在瞬间领悟生活、透析人生的能力。而且,经历了80年代的种种际遇,王小妮提升了自己的洞察力、坚忍度以及人生经验值,也可以说,一个天资聪慧的诗人在生活的转合起承中磨砺出了独特的智性。她的睿智并不咄咄逼人,而是在日常生活的观照中以平和的方式显现。她的诗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景,从平凡、细微处生发感悟与见解。本质上来讲,她不是只会写白色炊烟的人。在外人看来再微不足道的事,在她心里或能激起汹涌波澜,这就是她对生活的敏感之处。她有从平凡小事升华出智性感悟的才能。正如她所说:“在平淡中,在看来最没诗意里,看到‘诗意’,才有意思,才高妙。现在的世界太现实。人天生就应该有奇思怪想。”?譹?訛
敏感、敏锐而又饱含精神力度,支撑了王小妮的“智性”。“粮食长久了就能结实,一个人长久了/却要四分五裂。”(《到乡下去》)她从回忆中体悟到,人不同于生活的作物,越长越结实,而人,经历太多,思想会越来越纠结。“我没有想到/把玻璃擦干净以后/全世界立刻渗透进来。/最后的遮挡跟着水走了/连树叶也为今后的窥视/纹浓了眉线”(《一块布的背叛》)。擦玻璃使诗人看到了透亮的危害,世界也如同被擦净的玻璃,困顿于“暴露之中”。她不喜欢被看,而且,“她明确地不喜欢被猜测,不愿被包围。她说,诗歌内心的本意,可能会扫兴致的”?譺?訛。擦玻璃是再平常不过的家庭琐事,但是在敏感的王小妮这里,却从擦干净的玻璃引申到人世间“看”与“被看”的冲突,“连树叶也为今后的窥视/纹浓了眉线”。在几乎已经成为王小妮诗歌日常化宣言的《白纸的内部》里,有人看到了在庸常生活中气定神闲的“一日三餐/理着温润菜心”的王小妮,有人在探讨“我的信箱里/只有蝙蝠的绒毛们”隐喻的运用,而笔者认为这首诗展现了王小妮对生活对世事卓越的洞察力与掌控力。这些能力不是通过豪迈的排比式抒情来铺陈拟加的,而是通过诗人在叙述中揉合理智而又果断的判断来实现的。而且,和谐的张弛度带来的强大张力使日常表述免于流俗,亦不同于以议论为诗的说理诗,使她诗歌的智性以自然、率性的方式表达出来。“不是为了什么/只是活着。/像随手打开一缕自来水”,平凡、静谧是诗人的生活状态,没有太多奢望。但是,不代表诗人已沉溺在世俗人世里,已经没有敏锐的思想。“米饭的香气走在家里/只有我试到了/那香里面的险峻不定。/有哪一把刀/正划开这世界的表层”,生活的安然下潜伏着变化与生存的真相,她的锋锐之笔剥离生活表层,只抵本质。她生活在凡常中,而没有淹没在庸俗中。“在我的纸里/永远包着我的火”,而是永葆着锐利的智慧与见识以及探寻的激情。
在她的日常生活智性表达中,融着诗意之美。语言不饰浮华,简单利落,大多是口语,叙述平和,但不是平白无味。虽然看似朴实,但饱含着诗人的思想。思想在平和的叙述中显现,力度十足,这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不以“硬”取胜,却蕴藉出深远的意义。这种表达方式跟一些所谓日常生活化的诗歌截然不同。当前,有的诗人异化和曲解了诗歌的日常生活书写。她们过分宣扬日常生活的“原生态”,直接将日常话语、现象罗列,铺陈琐碎的日常场景,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官享受来达到世俗化欲望的宣泄。或者将日常经验泛滥化表达,造成了诗歌精神旨向的丧失。这类诗,仿佛只要是一段文字直接分几行就行,如果取消了分行,就是一段杂记或者“流水账”。诗歌失去了本质体征,成了文字游戏。大众反感,冠名“口水诗”。“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赵丽华《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这首诗的文字我们能看懂,却极少有人能看懂更多吧。这样的诗,人人都能写出无数首,但诗意在哪,意义又在哪?换言之,如果诗丧失了诗意,还怎么称之为诗?或者可以称作微散文,或者杂感之类。
早晨的太阳
照到了巴士站。
有的人被涂上光彩。
他们突然和颜悦色。
那是多么好的一群人啊。
光
降临在
等巴士的人群中。
毫不留情地
把他们一分为二。
我猜想
在好人背后
黯然失色的就是坏人。
巴士很久很久不来。
灿烂的太阳不能久等。
好人和坏人
r>
正一寸一寸地转换。
光芒临身的人正在糜烂变质。
刚刚猥琐无光的地方
明媚起来了。
神
你的光这样游移不定。
你这可怜的
站在中天的盲人。
你看见的善也是恶
恶也是善。
——《等巴士的人们》
“早晨的太阳/照到了巴士站”,开头就是直接叙述。“那是多么好的一群人啊”,整首诗中都是这种贴近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化是90年代女性诗歌的重要特征。大部分女诗人进入90年代开始口语化写作的尝试。虽然是主流趋势,但之于王小妮,用口语写作是习惯使然,没提倡过口语化,只是“我不喜欢用书面语,我感觉那不是我的语言,有些隔阂”?譻?訛。不是刻意为之,才方显本真。她是以发乎内心的最自然的方式来传递诗美。“有些人一直以为只有某种假模假样的语言才是‘诗的语言’。我理解,根本没有那种东西!诗,是现实的意外。它所用的语言也必然只能是意外而全无套路可循。不然,诗,怎么能进入人的内心?”?譼?訛此外,这首诗带有一定的禅文化意味,虽然不是有意为之。但超脱、宽容的气息弥散其中。“好人和坏人/正一寸一寸地转换/光芒临身的人正在糜烂变质。/刚刚猥琐无光的地方/明媚起来了”。什么样的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每个人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光芒临身之人可以糜烂变质,猥琐无光的地方也能变亮。诗人看到了人的两面性,所以不盲目肯定,也不简单否定。“你看见的善也是恶/恶也是善。”善中有恶,恶中亦含善,以超脱之心,超然之态,对其他人多一份理解与包容,社会才会更和谐。
头像突然掉下去
又冷又老的普希金眼睛里含着雪。
搬运工吃力地滚动铜块。
有谁能这样干脆
把诗和诗人彻底分开。
——《搬运工人包着普希金头像走》
选自组诗《普希金的头像》
诗中通过普希金头像掉落在地上滚动前行的惨状来喻指诗人的际遇。“又冷又老的普希金眼睛里含着雪”,含着雪犹似含着泪,在这个时代,普希金受到了质疑,诗人和诗被割裂开来。而王小妮要表达的这份惋惜是由客观叙述普希金头像在雪地里被搬运的过程来展现的,将过去的尊视与现实的落魄构成强烈的对比,在叙述的最后,高潮的尾音,也是她的声音显现:“有谁能这么干脆/把诗和诗人分开”。正是王小妮思想的深度支撑了其诗歌的隽永诗意,也使得她的诗在日常表述类的诗歌群里,有着独特的思想蕴藉。
王小妮对人情、世事、人生经验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并引申为自己介入世界的方式。她在柴米油盐中穿梭,在母亲、妻子的角色上尽职尽责;不会下棋打牌,没有饰物化妆品;“每天从早到晚/紧闭家门”, (《重新做一个诗人》)虽然没有出去工作,在家中写诗,但不是与世隔绝,不谙世事。以自在、自然的姿态作一个诗人,是她选择的生活方式,同时,亦展现了她的人生哲学。她不是颓废过日,虽退居在生活中,却一直带着她的“有心”与“用心”。“有心”能感知四周最微小的风吹草动,而“用心”在理想与生活、社会间寻求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所以,她让世人熟知的身份是智性诗人王小妮。在上一节中谈及80年代王小妮的创作转变,突然的变故使她的人生航向发生了变化,但磨难中积聚了她的思想力,磨难的双刃剑在造成困顿的同时也加速了诗人的成熟。她的见识往往闪耀着锋锐之光,袭着直抵本质之意,是经历烙下的印记。经历让她学会了打量“看”的姿态和“透”的直悟来解读人生,除了跟她的经历以及思考方式休憩相关,也跟她的秉性有一定的关联,王小妮性格沉稳、内敛,不是那种张扬、肤浅的类型,是一个偏于理性的诗人。她在诗中讨论“意义”的有无必要,“有意义这种东西吗?/孩子跑着,玩就是意义。/铁匠站着,铁锭红软如水,/红水等待铁匠给它一个形状。/我从来没遇见过抽象/更没想过乘坐抽象远行/。我看见黄昏里一层层金色的物件/意义就定在那儿/它根本不由人去幻想”(《有意义这东西吗》);谈及对“自由”的认识,“我们的自由/只装在不堪一击里/让头脑出走就已经幅员无边”;写到诗人的无奈与忧虑,“一个人能够轻手轻脚/擦拭他的眼镜片/但是不能安慰天空”(《晴朗》);借梨子来谈“伤害”的话题,“但是有许许多多的梨子。/树轻易地/哺育又摇落它们”(《许许多多的梨子》)。有些认识带有一定的个人偏执色彩,譬如
我从来不会要求光/就像不要求为我伸过来的手。/那是别人的东西。/除了挡不住太阳的照耀/我从来没有准备接受/外来的亲切”(《那个人的目光》),她抗拒、隔离着外在世界的亲切感,不希望被陌生的一切来温暖,“现在/我自己拿着自己的根。/自己踩着自己的枯枝败叶”(《最软的季节》),已固有的认识使得“家园”一词在地理与精神的版图上共失, 虽然给人一种经验狭隘化的感觉,仍不失为她人生经验的深刻、独特表达。
日常生活篇7
1.落实“计划性消费”,减少逛街次数并降低购买欲;
2.骑脚踏车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大众交通工具,尽量不开车;
3.不泡澡,改为淋浴,并收集洗澡水,冲厕所拖地;
4.看几十元的二轮电影;
5.使用回收废弃食用油制成的“环保再生皂”;
6.以国内旅游取代国外旅游,选住环保旅馆;
7.舍弃高价食材与水果,改吃自行种植的蔬菜并选购低价水果;
8.与好友换穿二手衣或选购二手衣,环保又省钱;
9.淘汰家中老旧电器设备时,尽量选购具有变频节能的家用电器,节省电费支出;
10.自行烹煮餐点与夏日茶饮,减少外食次数与购买冷饮花费。
北京日常生活省钱计划
1.买东西前先在网上查价格或找优惠券;
2.在一些厂家网站填写申请表,申请产品试用装;
3.在网上买一些护肤品小样或中样;
4.参加团购,一般卖家会给比较低的价格;
5.注意一些时尚杂志的促销,有些赠品很超值;
6.经常逛一些打折论坛,获取最新的打折信息;
7.去淘宝买促销美容卡,通常只卖1元;
8.去饭统网上订饭局,一般都有折扣;
9.机票可以买别人转让的旅游券或者里程积分,能在特价上打个折扣;
11.经常关注信用卡促销信息;
12.参加手机积分活动。
意大利日常生活省钱计划
1.去跳蚤市场买二手家具和其它物品;
2.尽量不买名牌,充分利用商场的优惠活动;
3.把每年一次的旅游缩减到每两年一次。
美国人日常生活省钱计划
1.以居家旅游(staycation)取代远行;
2.从郊区搬到离工作地点近的市区;
3.减少开车,改搭大众运输工具,或者不开车,改为小时租车;
4.使用节能电器,尽量不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电器;
5.到图书馆上网,从图书馆借电影dvd;
6.留意庭院或车库拍卖信息,拣二手便宜货。
法国日常生活省钱计划
1.直接向菜农买菜;
日常生活篇8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法]谢和耐著,刘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オオ
谢和耐从大量中国的文献记载中(包括正史、野史、碑记、志传等)努力找寻中国历史上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图景,并从这幅图景中告诉我们中国发展的动力到底源于哪里。在谢和耐看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于中国社会内部,源于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这种改变对于思想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终使得南宋社会崩溃,中华文明才会被蒙元破坏。而非以前我们所认为的蒙元的入侵导致中国社会解体和崩溃。
浏览本书,很容易让读者想起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二者的相同点都是考察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行文的风格都是朴实无华。他们都分别注意到了中国最大的特殊之处:众多的人口。由这些人口引发的问题是他们的关注点。因此他们都分别考察了江村与杭州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生计、休闲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费孝通是以西方人类学的田野调查(field word)方法为基础所做的复杂文明的本土民族志;而谢和耐却主要依据同时代本土和海外的大量相关历史文献,以场景还原为基础而写就的历史著作。
谢和耐从中西文明的比较视野出发,试图解释中国社会变迁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因此他选择了一个剧烈变迁之后的朝代都城进行考察――南宋的杭州。南宋剧烈的社会变迁,对于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如何,民众如何看待这些外来的压力,中国社会变迁的内在动力是什么?这是谢和耐想要告诉读者的社会事实。谢和耐在书中首先考察了杭州城市的状况,比如它的人口、交通、火灾等,然后考察了这座城市中各个阶层的民众,比如官吏、军官、贵族、皇帝、商人、普通百姓、农民、娼妓等。接着谢和耐考察了这些城市各个阶层的衣、食、住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周期、四时节令、消闲时光等方面。不难看出,谢和耐在写作过程中所遵循的是社会生活固有的内在先后逻辑。
杭州作为南宋第一任皇帝偶然选定的都城,因为它的自然条件和行政原因,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人口的汇集,给南宋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创造出无穷的活力。因为人们有各种需求,因此交通设施及为提供生活便利的各种服务设施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而商业也日益重要。舟、船、救火队、店铺、化妆品等一色物什,应有尽有。“东菜、西水、南柴、北米。”〔1〕36
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并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然而,商人阶层的出现,在西欧导致了市民社会的出现,在中国却没有市民社会的出现,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是中国传统的亲缘宗法网络及家族关系,使得个人和社会集团无法获得解放。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普通民众,都遵循这样的原则行事。
接着他又考察了民众的衣食住行和生命周期等方面,作者向我们提供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同时也提供了一幅当时社会衰败的图像。商人阶层的崛起,为当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然而同时商人阶层及新的经济力量的出现,也为社会改变观念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大众娱乐业开始出现,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美学观念开始影响各色人等,社会的繁荣背后潜藏着衰败的种子。
“13世纪的上层城市居民是神经过敏的,而且由于他们对时尚极度敏感并且喜欢炫耀和自我戏剧化,看上去他们甚至毋宁说是柔弱颓废的。不断地寻欢作乐、过度地酗酒以及无度,耗光了他们的精力,并加强了其天性中较软弱的一面。”〔1〕240
通过对杭州居民当时社会生活的描述,谢和耐不着痕迹地再现了彼时彼地较为接近真实的生活场景,并且使读者得以概览当时杭州城的市井场景和生活百态,并对宋代的潜文化小传统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他向我们展示了在南宋的杭州城,早在公元3世纪时就已经确立的传统中国国家政治结构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如何被城市生活日渐改变的。
中国社会从宋代开始,科举制度真正成为底层向上流动的阶梯,使得社会再也无恒常的贵族;商业的兴起为后来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人阶层势力的膨胀,使得传统社会结构中的“士、农、工、商”的排序被打破,商人一跃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总体来说,中华文明在此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当时的南宋是一个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然而这种柔弱文明却是在蒙元马背文明的恒久压力下出现的,这明显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由这种不正常才最终导致了南宋社会的崩溃和安定繁荣假象的幻灭。
在谢和耐揭示的杭州普通民众的生活图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宋国家国库的空虚,农村当时的贫困和农民的不满,统治阶层内部的争斗。这些所有因素综合在一起,最终导致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变迁,表现就是南宋社会的各个阶层普遍性地道德松弛。对于一个以道德立国的政权来说,道德的松弛必然涉及政权。
很多学者把南宋灭亡的原因或者归因于南宋时期社会道德的普通松弛,或者归因于强干弱枝的政策,或者归因于统治阶层的党争,或者归因于奸臣当道,然而很少有人像谢和耐这样,综合地从文化和社会内部去找寻国家政权崩溃的原因。在谢和耐看来,南宋社会的真正崩溃原因在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因素。以追求无压抑境界为其目的和皈依的中国审美文化,导致民众行为的颓废和柔弱,导致民众不加应对严重挑战,最终导致政权的崩溃。
尽管南宋创造了高度的文化和文明,然而最终却沦落在蒙元铁蹄下,根源在于中国文化的理念。但是历史书写告诉我们是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导致南宋灭亡,却没有从文化方面入手去分析。由此,《蒙》书成为历史书写的一种新方式。后来中国明清社会思想和文化趋于保守与蒙元入侵过程中对于宋代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破坏也不无关系。
在书写中国历史的著作中,讨论文化与社会发展动力的易读历史著作有两本,分别是《万历十五年》和《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而这两本书的主题,也都恰好是在讨论一个朝代衰败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二者的比较,考察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文化及社会发展动力。
相同点在于两位作者都受到了西方史学观念转变的影响,都试图关注和再现由那些早已消逝了的人、物、事交织起来的社会生活。他们二人都重视对具体的生活场景的描述,以及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某个侧面作出近乎全景式的绘画来折射出彼时社会的时代特征。而且两人都已经摆脱了传统历史的“史料+结论”的书写方式。他们只是把当时的社会生活呈现给读者,让材料说话,让读者去判断并得出结论。《蒙》书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譬如该书“城市”一章,谢氏从蒙元北犯导致宋人南迁的大背景起笔,继而写到由此造成的统治者偏安东南和大量人口拥聚杭城,接下去依次便是住房紧张、再下来就是多层建筑的出现、房租的交纳情况,以及火灾频繁、各项防火措施、为防火而对夜生活的管制等等。这些描述蕴涵着学术作品的内在逻辑。而《万》书更像是娓娓道来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都是以当时著名人物为线索,描述这些人物在当时场景下与他人、与制度、与文化、与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与冲突来凸显中国文化内部逻辑所蕴涵的、不可避免的衰败特征。
当然,因为作者是以西方人的立场看中国,则无论他们的眼界如何深邃,视角如何独到,在笔者看来,总还免不了带有“隔窗观火”的味道。又或者说,由“第三只眼看中国”,则这第三只眼似乎总是戴上了有色眼镜,因而往往让人感到双方在看问题时总是存在着一层难以消除的隔膜。如认为元秘府本《清明上河图》是北宋作品,这已被进一步的研究所。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是一本考察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内在动力的优秀著作。在读了本书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原来中国文化内部的组成也不是同质的,这种不同质的文化对于社会和政权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影响到政权的存亡。其次是在当下我们面临着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我们需要眼光向下,从民众中找寻建设和谐社会的动力,而非依靠外来力量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推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建设兼取众长、包容百家的和谐社会,同时也才能真正丰富和繁荣中国文化。评
注释
日常生活篇9
《怪物史瑞克》在整部电影中都不断地给观众制造惊喜,它颠覆了观众对童话的理解与期待,用诙谐的语言和夸张幽默的手段吸引观众,努力把比较成人化的主题和卡通的电影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扩大了动画片的受众群。《怪物史瑞克》对传统童话故事的戏仿,使之成为电影童话中的又一部经典。
故事的开头颇为有趣,在柔和的光线中,一本古老的童话书缓缓打开,一个悦耳的声音开始讲故事:“美丽的公主被困在古堡,英勇的骑士斗败火龙救出公主,英雄与美女终成眷属。”此时的观众已被带入到一种传统童话的气氛中,而就在此时,一只大手突然伸进画面,把书页撕掉,同时响起了画外音:“都是胡扯!”紧接着镜头转到史瑞克把书一扔,从厕所里走出来。此时,故事才真正开始。史瑞克的出场很有意思,交代了他的生活方式和一部分性格特征。史瑞克独自一人住在森林中,有着一幢整日都在阳光普照下的简陋小屋,森林中的泥沼地是他冲浪玩耍的地方,泥淖中的泥浆便是他的洗澡水,森林中五颜六色的小爬虫是他的午餐。看到这里,传统的王子形象已被颠覆,但这才是一个开始。
史瑞克由于长相怪异让周围的伙伴都惧怕他、排挤他,这造成了他个性封闭而又顽固,所以他一直逃避和拒绝着善良热情的驴子朋友,就连去城堡救公主这件事对于史瑞克来说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为之的事情。史瑞克并不像传统童话中的王子有着帅气的脸庞、灿烂的笑容和富裕的王国,他有的只是阳光、小屋和森林。他在别人的耻笑和唾弃中长大,所以为自己披上了一层凶狠的外衣来保护自己,却从未真正伤害过任何人。这位另类的王子要如何得到公主的爱呢,更何况他根本就还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得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可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却在不知不觉中上演了。
史瑞克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屋答应去营救公主,激励他去英雄救美的不是爱情,而是自己的小屋,这在传统童话中是极其荒唐的。故事增加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因素,也使这个故事读起来更加真实。最后真正在这次营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也不是史瑞克,而是一直追随史瑞克的驴子,他意外地征服了那位看守城堡渴慕爱情的火龙,而使公主得救。故事讲到这里,观众应该已经彻底离开了传统童话的故事模式,开始接受史瑞克的逻辑,也是一种更为真实幽默的逻辑,但是不难察觉出,整个故事依旧在宣扬“善良”的品质,驴子和史瑞克虽然属于弱势群体,但却凭借他们的善良和勇敢获得了胜利,这是邪恶的国王无法想象到的。
公主菲奥娜同样是一位颠覆传统的公主,她虽然看起来依旧是个雍容华贵、娇艳无比的美女,但是她并不像传统童话中的公主那样,永远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等待着别人的营救和追求。她和鸟儿比赛唱歌,结果把鸟儿比死了,把鸟儿撇下的蛋煎成蛋饼,饱餐一顿。她有时任性无比,满腹牢骚,对挑衅的罗宾汉使出了连环腿,将之击倒,同时菲奥娜也谙熟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公主的爱情模式,她也渴望着她的王子会在某天出现,将她带出这个城堡,但是她是主动而又勇敢的,对待和史瑞克的感情也大胆直率,这位菲奥娜公主完全是一个充满浪漫和小资情调的现代女性。
这对王子公主的爱情不是故事开始就已经预设好的,而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中间很多的机缘巧合不仅充满了童话的神奇美好,也有现实命运的真实残酷。两人在接触中了解相爱,彼此都看到了对方最真实的一面,了解对方的脆弱和悲伤,也欣赏彼此的善良和勇敢。他们爱情故事演绎得真实自然,更能打动观众。
史瑞克在电影中有一句属于他的名言——怪物也要像洋葱一样,有层次。要理解一个东西不能只看外表,影片在这一点上无限接近了对人性的理解。随着故事的发展,主人公们都处在一个不断转变和成长的过程中,传统童话中的善恶二元对立,矛盾不可调和,到了《怪物史瑞克》中都变了,邪与正的对比被弱化了,观众看到的是封闭顽固的史瑞克如何一步步打开自己的心扉,爱上浪漫的菲奥娜公主,如何甩开虚幻的童话,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爱情的过程。在这个世界中,神话角色没有尊贵和神秘,甚至变成了被人欺负的倒霉蛋:原本善良的老木匠在《怪物史瑞克》中却为了几枚金币把小木偶匹诺曹给卖了;武艺高强伸张孙正义的罗宾汉成了一身流氓习气的绿林强盗;原本纯洁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更为真实地生活在一起,放弃了对王子的等待;神秘的魔镜成了坏国王选美的指示器。原本的传统童话都成了《怪物史瑞克》戏仿的对象,传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模式在《怪物史瑞克》中也被彻底颠覆了,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日常生活的元素,将现实与童话拼接在一起,这种独特的创作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这部动画片一点都不缺乏对现实生活残缺面的展示,如史瑞克丑陋的外貌、菲奥娜公主无法变回原样的无奈、存在在每个人心中无法消除的功利心等等,但同时,故事也不忘揭示生活美好的一面,不论是史瑞克和菲奥娜的爱情还是驴子和史瑞克的友谊,都是纯粹而又真实的,他们在性格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缺点,但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彼此互相珍惜、不离不弃。《怪物史瑞克》卸去了传统童话光鲜华丽的外衣,展现给人们一个更为真实的童话,让观众领略到日常生活的美好,从而使故事更有现实意义和欣赏的趣味性。
日常生活篇10
饮料瓶装食用油饮料瓶大都用聚丙烯制成,其中含有一些乙烯单体。若用饮料瓶装植物油或者是酱油、食醋等脂溶性有机物,便会将瓶内对人体有害的乙烯单体慢慢地溶解出来。如果长期食用经过饮料瓶储存的油脂,必然会加速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衰老退化。
用化纤布洗餐具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家庭主妇在清理餐具时,习惯使用化纤布。其实,这种习以为常的习惯,却将高分子化合物中细小的化学纤维粘附在餐具表面上,会在下次用餐时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内,滞留在胃肠道黏膜上,刺激和诱发胃肠道疾病。
晨练前不饮水许多人有早起练气功、打太极拳、舞剑、跑步的习惯,但他们往往忽视晨练之前的饮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从皮肤和呼吸器官散发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与排泄,使人的机体相应缺水。如果不饮水就仓促运动,会使晨练时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汗腺分泌增强,引起显性或不显性出汗,时间一长必定有损健康。
鸡汤进补效果好有很多老年人、体质虚弱多病者以及病后恢复期的人,往往习惯于用老母鸡炖汤来进补。但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适宜用鸡汤来进补。据分析,鸡汤所含的营养物质,只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及鸡骨内溶解出来的少量水溶性的小分子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鸡汤喝多了,只是增加了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所以高血压病人多喝鸡汤,反而会使血中胆固醇升高。患胆道疾病的人,如胆囊炎、胆结石症经常发作的人,也不宜多喝鸡汤,因为汤内的脂肪消化需要胆汁参与,而喝鸡汤后会刺激胆囊的收缩,从而加重胆囊炎的症状。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大型跨区日常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分析 2022-06-08 15:41:22
有线电视hfc网络光缆日常维护措施 2022-03-09 09:29:15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022-02-25 10:24:39
寄宿制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2022-10-15 10:05:51
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计划 2022-04-01 09:31:03
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日常考核细则 2022-02-18 09: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