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案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1 11:25:57
品德与生活教案篇1
重点:让学生发现自我,欣赏自我。
难点:学生如何正确发现自我,评价自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学期的品德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是第一次到你们班级上课,有好多同学不认识,你们能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二、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师:你光说名字,老师印象不深,比如你们班的xxx,他xxx棒极了,老师印象很深。希望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或特长,好让老师记住你。
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师:是啊!每一位同学都有许多优点和特长,不管是学习、劳动还是其它,你们愿意来找一找吗?
三、学生制作小档案。
师: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制作自己的小档案,来找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学生根据p3页的格式制作自己的小档案。
四、学生交流
(老师根据念小档案,学生猜是谁。)
五、小结: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优点和特长,同时我们也不否定每人总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作为柏庐的孩子,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优点和特长来克服不足和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六、布置作业:填图册p1,p2第二题
课后小结:
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注意自己,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往往更喜欢去注意别人。其实让他们正确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对增强其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发现优点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他们通过学习和努力去改正。
第二课时:课题:自画像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让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同时,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懂得要别人欣赏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同时也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注意克服和改正。
重点: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难点:发现自己的缺点,主动改正。
教学过程:
一、写同桌
师:上一节课我们每位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许多优点和特长,你愿意帮助你的同桌找找优点和特长吗?
学生根据p5的格式,写一写自己的同桌。
二、猜一猜
教师将学生写的“我的同桌很棒”任意选几份在班级内念一念,让学生猜一猜是谁?
三、讨论
师:(1)刚才我们都夸了自己的同桌,你觉得他们是不是值得你学习?
(2)你是不是觉得有这样的同学而感到高兴?
(3)试想如果你觉得同学的优点和特长没有什么?什么都不如自己?你觉得你的同学也会来欣赏你,赞扬你吗?
(4)那么要别人来欣赏你,首先你该怎样?
(5)同样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该怎样?
(学生根据老师的上述五个问题开展讨论,懂得要别人欣赏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四、找缺点,求改正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也有许多缺点,比如老师吧,有时侯会对你们发火,这很不好。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一起帮助老师改正。同样我们小朋友也或多或少地有缺点和不足。这很正常,只要我们也认识到,而且能主动改正,那么我们会更棒。
师:请每个小朋友都来找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学生交流缺点:
师:你准备怎样改正?
师:大家也来帮助他,请你们给一句鼓励的话。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和爸爸妈妈谈心,请爸爸妈妈送一两句勉励的话。
(2)制作“快乐收藏包”将自己的各种作品收集起来。
六、小结。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你们会是最棒的!
课后小结:
找别人的缺点容易,找自己的缺点难,欣赏别人的少,嫉妒别人的多,这是小学生或者说是人共同有的一种心态。从小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优点,对于他们的为人和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欣赏别人的优点,帮助别人克服不足,这样的人永远受到欢迎。
第三课时:课题:同学之间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激发学生团结之心,宽容之心和助人之情。
重点: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正确理解同学之情。
难点;激发学生团结之心,宽容之心和助人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升入三年级了,同学们已经在班级里一起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你能不能给大家讲一两件印象深刻的同学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请你用简短的文字将你所讲的事情写下来。
二、学生写一写
学生回忆并将与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的事例写下来。
学生交流。
师:是啊,我们班级的同学们之所以这么团结,就是因为我们大家经常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已经建立起浓厚的同学友谊。
三、讨论(设身处地)
1、故事一(胡可借给王楠楠课本)
学生说说楠楠的心情,讨论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心情如何。
2、故事二(朱灵参加排练)
学生交流(略)师:同学之间是平等的。
3、故事三(乔典丢笔)
学生交流(略)师:不要轻易怀疑别人。
4、故事四(单亲王辉)
学生交流(略)师:要尊重每一个人。
5、故事五(小胖周青)
学生交流(略)师:不能歧视别人。
6、师:我们班级里有上面的事情发生吗?
学生交流。
四、交流如何关心和帮助别人。
师讲述故事,学生交流如何帮助。
故事一:嫉妒
故事二:笑贫
故事三:拖后腿
五、黄金法则:
师:同学们,几乎所有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信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应该怎样对待别人。人们把它称为“黄金法则”。
学生读一读“黄金法则”。
学生根据“黄金法则”完成p13页填空。
六、小结。
师:我们有了黄金法则,就可以更好地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见p13页——(苏)高尔基)
课后小结:
建立起正确的同学友谊,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校、班级是个小社会,只有从小就能与人和睦相处,真诚相待,我们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才能从容地面对,也能受到社会的接纳,受到社会的尊重。
第四课时:课题: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同时,学会借鉴其他同学好的习惯和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重点: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同时,学会借鉴其他同学好的习惯和方法。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学校的小记者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看看都采访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p14页图和文字。
学生交流:
1、坚持锻炼2、大胆开口3、接近大自然4、勤劳
二、分组写提纲
师将学生分成两组
组一:如果小记者采访你,该怎样介绍?编写答记者提纲。
组二:如果你是小记者,你会采访班级中的哪位同学?编写采访提纲。
交流:请两位学生进行采访。
三、交流该怎样学得好
师:刚才我们班级的小记者也进行了采访,我们班级里的同学也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下面我们继续看下去,书上的小朋友还有哪些好的习惯和方法。
学生阅读p16、17页内容
学生交流:
1、做学习的小主人
2、会提问题
3、讨论如何才能提出好问题。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收获真是多,学到了许多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将一个故事。
师讲p18页故事。
课后小结:
作为一名学生到学校,除了学做人外,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而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方法。有了这两个“法宝”,他们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第五课时:课题: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同时,学会借鉴其他同学好的习惯和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重点: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同时,学会借鉴其他同学好的习惯和方法。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让我们学习得更好,下面我来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好的习惯和方法?
学生交流。
二、新授
师: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喜欢独自思考,不愿意向他人请教,有时就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闹出一点小话来。(举例:陶醉)
师:我想,能独立思考肯定是好的,但是大家是否觉得光独立思考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学生交流:
师:要注意合作、要注意向别人请教,要不耻下问。
师:你知道有的同学不愿意求助他人的原因吗?
学生交流(完成p19页填空)
三、体验一分钟
1、学生试一试
(1)闭上眼睛感觉一下一分钟有多长。
(2)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
(3)一分钟能做几道数学题。
2、讨论:如何抓紧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
四、学生总结
1、小组讨论(学得好的同学的共同之处。)
2、自主总结(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
一、小结
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许许多多学习方法,如果我们都能很好地照着做,相信我们的成绩肯定会提高得很快。
师:我知道小朋友能念许多的诗词,那么你能不能写出一两句关于学习的诗词呢?
二、布置作业:
学生写出一两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学习的格言。
第六课时:课题:同样的学习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体验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1、认真观察;2、做中学;3、多在心中画问号。
重点:让学生体验到好的学习方法、习惯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体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师:上几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大家都有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今天我们要继续讨论,还有哪些习惯和方法能对我们有益。
二、学生自学p22,想一想,书上讲的是什么?你做得如何?
三、讨论:
1、说说猫遇到强光和弱光时眼睛的不同状态。
2、说说为什么夏天天亮早,而冬天比较晚。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3、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
四、自学p23页
五、交流
1、学生交流内容
2、为什么做中学乐趣多?
3、师讲小故事《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
4、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懂得了什么道理,并写出一二。
六、师提问学生回答:
1、下雨时为什么会打雷?为什么下雨前会有闪电?
2、为什么人害羞会脸红?女人为什么不长胡子?
3、为什么一年会分成四个季节?
4、为什么我们写字要按笔顺写?
师:确实,这些问题我们都不能正确地进行回答,但是我们的科学家能回答。科学家为什么能回答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好的习惯,遇到现象都要问个为什么?而且通过千万次的实验和研究才找到答案的。想不想听关于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师讲故事:
1、数星星的孩子——张蘅
2、壶盖为什么会动?
八、师:其实我们要多获得知识,多解决一些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以外,还有很多方式和方法。请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习渠道,完成书上的问题:
1、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2、你利用得怎样?
三、总结交流。
四、师:最后老师送给小朋友们两句名言,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
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陶行知
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陈鹤琴
师简单说说意思。
第七课时:课题:我不耍赖皮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规则”的重要性,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
一、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也在做游戏,想一想,为什么他们的游戏做不下去?
二、学生读p28页后进行交流:
师:是啊!因为他们没有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所以产生不公平,因此玩不下去。
师解释“规则”(生读一读)
三、发现规则:
学生自主观察p29页图,读懂图意并自编规则。
学生开展课堂交流。
1、图书室规则;2、旅游规则;3、交通规则。
师: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为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讨论,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四、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则,我们学校里有没有规则?
师:请你们来找一找学校中大规则并完成p30的填空。
学生找一找并进行交流。
五、辩论
师将学生分成两组:
1、正方:“遵守法则不麻烦。”
2、反方:“遵守规则麻烦。”
双方先把自己的主要观点写一写,再进行辩论。
六、师小结:确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要有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那么就会有公平,就会有安全感,才能顺顺利利。
第八课时:课题:我不耍赖皮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规则”的重要性,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
一、师: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都明白了,生活中有许多规则,没有规则,那么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乱套,如果有了规则而我们不去遵守,也是一样。今天我们来为我们班级制定一些规则,有了这些规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你们说好吗?我们国家也有规则,最大最高的规则就是“宪法”,她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同时她也是来保护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今天我们制定班级规则,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班级宪法”。
二、学生制定:
1、每个学生列出1-2条
2、小组内讨论,整理。
3、班级交流。
三、成文:
学生把认同的规则写在一起,形成“班级宪法”。
四、讨论:
有了“班级宪法”该怎么办?
五、师:这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制定了“班级宪法”,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做“班级宪法”的遵守者和维护者,我们我们要互相监督,共同遵守。让它真正地发挥作用,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
20:19:59
第九课时:课题:平安回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重点: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自己遵守。
教学过程:
一、师:小朋友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是怎样在马路上走的?怎样过马路的?
学生交流。
师:如果你不这样,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生交流
师:我们通常把这些叫做“交通规则”。我们走在马路上经常会看到许多标志,这些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交流。
师:你认识多少交通标志呢?
二、学生认交通标志:
学生连一连(见p34)再进行交流。
师:交通标志有很多很多,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作业,在回家的路上看一看,还有哪些,或者你看书或上网查一查,看谁认识的标志多。
三、活动
学做小交警。
三、讨论:
怎样过马路
四、说说交通安全用语。
师示范:过马路,一站,二看,三通过。
宁等三分,不争一秒。
红灯停,绿灯行。
学生交流。
五、读读小资料。
六、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交通规则,认识了交通安全标志,明白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为了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大家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小朋友们回家后,也要向爸爸妈妈宣传。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课后小结:
学生能知晓简单的交通规则,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比成年人要做得更好。课后,我让他们回家也向爸爸妈妈说说交通规则,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共同来维护交通秩序,创建平安昆山。
第十课时:课题: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让学生注意到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建立安全意识,明确意外事故的产生往往因为我们的不注意或安全意识的淡薄,学会一般事故产生的应对和急救方法。
重点: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般事故的应对和急救。
难点: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学会简单的应对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小朋友们,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听到很多不幸的消息,许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遇到许多危险,结果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每年都有许多人不幸离开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确实,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危险,如果我们一不小心,悲剧就可能发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身边有哪些可能大危险吗?
二、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交流。
三、师指导学生说说p40页情境图中存在的危险,并说说避免的措施。
1、不独自到危险的河、湖、水塘中游泳。要在大人的陪同下到游泳池。
2、不用湿手接触带点的东西。
3、不在电线下放风筝。
4、不在有易燃物品的地方放鞭炮。
四、辩论“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
学生分两组充分发表意见。
师总结:不管是会还是不会,如果你不注意,没有安全措施,都会有危险的。
五、师简要介绍几种多发的以外事故种类:(1)溺水;(2)烧伤;(3)中毒;(4)摔伤;(5)窒息。
六师:为什么会有意外事故发生,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自学p42后开展讨论。)
一、师:当我们遇到有意外发生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学p43后开展讨论。)
二、小故事(煤气爆炸发生时)
学生听外故事后说说各种消防设备、工具的作用。
课后小结:
身边的危险是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或多或少的经历或者看到过类似的情况。体验比较深,因此学生的讨论是热烈的,也比较有效,他们都能从自己的实际角度,说说怎样去避免危险。
第十一课时:讨论完成填图册练习
第一部分:讲解第6课《平安回家》
第二部分:学生先自主完成第7课《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练习
讨论
课后小结:
学生在练习时,如果让学生口头表述,他们能讲出些东西,但如果让他们用书面表达,许多学生就只能用一句,最多两句话来表达。
第十二课时:课题:心中的110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身边危险的存在,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懂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110。
重点:使学生建立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如何应对危险。
难点:能初步判断危险的存在,懂得自我保护和报警。
教学过程:
一、师:今天老师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1、将故事“狡猾的骗子”
2、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小姑娘为什么会上当受骗?人贩子的狡猾之处在哪里?
3、师小结: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遇到紧急事情的时候不要慌,要冷静。
二、师: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看上去很平常的事情,但有时这些平常的事情中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你心中的110。下面我们来看几种情况,你觉得觉得危险吗?需要打110吗?
学生分析p47页的三个情境,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当你遇到的时候,你一定要分清楚,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三、阅读讨论
1、学生自主阅读p48故事“警觉的王丽”
2、讨论:我们应该向她学习些什么?
四、作业:填图册:
1、阅读填空
2、看图填空
学生先自己填一填,再交流。
课后小结:
学生能从故事中产生体验,并且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总的感觉,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和社会经验的限制,他们还只能停留在事件的表面,也就是缺乏变通和灵活。
20:21:20
第十三课时:课题:心中的110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身边危险的存在,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懂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110。
重点:使学生建立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如何应对危险。
难点:能初步判断危险的存在,懂得自我保护和报警。
教学过程:
一、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遇到危险时候该怎么办?下面我来请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二、师:生活中既然存在危险,虽然我们都知道遇到危险该怎么办,但是我们要尽量减少危险的发生。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再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危险。
学生自学p49,50
三、师:作为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你觉得哪些地方我们不应该去?
学生讨论:(1)歌舞厅、(2)游戏机房、(3)网吧,(4)娱乐场所‘
四、师:是啊,我们有一些小朋友就是不听老师和家长的劝解,非要去这样的场所,结果发生了许多悲剧。(故事——“游戏厅里的惨案”。)
五、讨论:游戏机房的危害。
六、作业:故事续编。(p49)
课后小结:学生都能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及哪些地方危险最多,也能说出遇到危险时解决的办法。只是他们还缺少变通。容易走极端,易受定势的影响。
第十四课时:课题:家庭树
教学目标:通过家庭树的学习,是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理解自己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理清辈份。同时树立家庭意识,理解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
重点:理清家庭成员之间大关系,正确称呼,感受家庭,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每一个都应该做到。
难点: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每一个都应该做到。
教学过程:
一、师:我们每个都有自己的家,下面请大家来谈谈你的家,说说你们家里有哪些人,你们平时是怎样相处的?
二、学生交流各自的家庭情况:
三、学生画简单的家庭树
我
四、学生交流自己的家庭树
五、师:是啊!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从小朋友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家庭一般是由父母与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小家庭,也有三代人或三代以上的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
师:什么是组成家庭的基础。
学生阅读52页后回答。
六、师: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爱护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年幼的尊敬年长的,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概括起来四个字“尊老爱幼”,你们能不能做到吗?
一、作业:调查
如下表:
家庭成员简况表
姓名
称谓
兴趣、爱好
你们之间的趣事
1、学生先完成姓名,称谓两个字段。
2、兴趣、爱好及趣事回家进行调查。
二、师小结
课后小结:
学生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了解,体会了“家庭”的含义,能正确地称呼。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和重要性.
第十五课时:课题:家庭树
教学目标:通过家庭树的学习,是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理解自己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理清辈份。同时树立家庭意识,理解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
重点:理清家庭成员之间大关系,正确称呼,感受家庭,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每一个都应该做到。
难点: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每一个都应该做到。
一、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家庭”,画了自己的“家庭数”,最后还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大家来说说你的调查情况。
二、学生交流“家庭成员简况表”。
三、抢答比赛:
师说学生抢答:
(1)爸爸的爸爸是你的();
(2)爸爸的妈妈是你的();
(3)妈妈的爸爸是你的();
(4)妈妈的妈妈是你的();
(5)爸爸的哥哥是你的();
(6)爸爸的弟弟是你的();
(7)爸爸的兄弟是你的();
(8)妈妈的兄弟是你的();
(9)爸爸兄弟姐妹的孩子是你的();
(10)妈妈兄弟姐妹的孩子是我的()。
四、请学生来提问题考同学:
如: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姨妈的()
五、师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关系图。
结合刚才的问题进行交流。
五、师:我们的家庭,包括家庭以外有关系的(亲戚),我们都要牢记“尊老爱幼”。同样在学校中,我们同学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乃至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应该做到,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充满爱心,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幸福。
第十六课时:课题:父母的疼爱
教育目标:使学生体会父母的疼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最真挚的。同时激发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体会父母的疼爱,产生孝敬父母的情感。
难点:以实际行动来尊敬和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世上只有妈妈好》
学生在听完后交流歌词,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这些都是什么,出示课题:《父母的疼爱》
二、学生交流自己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体会父母的疼爱。
三、选择交流中的一个故事,让学生来表演。
四、读故事,谈体会
学生齐读p60《妈妈的爱》并交流故事中妈妈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讨论交流:
如:最令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是什么?
最令爸爸妈妈操心的事是什么?
最令爸爸妈妈生气的事是什么?
……
在爸爸妈妈劳累的时候()
在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
在爸爸妈妈伤心的时候()
……
六、制定为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方案。
学生先自主制定再进行交流。
七、师小结:齐诵孟郊的《游子吟》
课后小结:学生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件来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通过讨论爸爸妈妈的喜怒哀乐、讨论为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方案来体会对父母的汇报和孝心。
第十七课时:课题: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教育目标:使学生能从父母辛勤的劳动得到启发,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尽量不麻烦父母,让父母安心工作。
重点: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难点:把情感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地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自己父母一天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同时填一填p65页表格。
二、师:爸爸妈妈忙了一天,回家后还要帮助我们做事情,你说他们是不是太辛苦了?要让爸爸妈妈轻松一点,你觉得你可以做哪些事情。
学生讨论交流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师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学生举实例交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完成p67页填空。
四、讨论辩析:不做小“麻烦”
五、连一连,并交流,进一步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要帮助长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46
第十八课时:课题:家庭的记忆
教育目标:通过家庭殊日子的整理和家庭中难忘事情的回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
难点:产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自己完成p70页家庭大事记表。
二、学生交流各自家中的大事。
三、交流自己家中的特殊日子。
四、美文欣赏。
学生先听
再交流为什么“糖”是苦的?
五、设计家庭吉祥物。
交流家庭吉祥物,说说各自代表的意义。
课后小结:通过对家中大事情的回忆,通过家庭吉祥物的设计,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家庭的重要性。
第十九课时:课题:我想要,我能要。
教育目标: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东西要在需要的时候才能买,不可有攀比和浪费现象。通过调查,体会到父母的钱也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重点:使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不浪费,物要有需再买。
难点:体会到父母的钱也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最想要什么,并说说原因。
二、故事表演和讨论《星星逛商场》
1、学生表演
2、讨论:要不要买
3、怎样说服星星不买。
三、实践活动:
1、午餐方案搭配
2、交流
四、小调查:
1、部分在课堂上完成。另外在回家后请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五、小结交流:
品德与生活教案篇2
一、巧用信息技术分析思想品德生活案例法的实施
1.巧用信息技术搜集生活案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世界紧密地结合起来,多种最新的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遍世界。这也就为搜集符合思想品德课程要求的生活案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数据。在搜集生活案例时,要选择主题明确,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相似的案例。同时生活案例要紧紧围绕思想品德现阶段所学知识,能和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能用课本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这样既有利于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引起学生共鸣,深化教育目标,也有利于学生在后期对生活案例的分析整理中,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将所学知识及时地加以运用和升华,保证了教学质量。
2.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分析生活案例。可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搜集来的案例与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结合,以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将生活案例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提供的生活案例,分析案例与思想品德哪一部分理论知识相联系,找出案例中蕴含的内容属于课本中的哪一类问题,例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青春期问题等等,明确问题的分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生活案例展开讨论,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案例,找出案例中有哪些做得对的地方、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它们又分别说明了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哪些理论知识,对于案例中主人公做得不对的地方,从思想品德课本基础知识中找出理论依据加以分析,并找出正确的做法。要将生活案例和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与整理,使两者合二为一。
3.整理生活案例,建立思想品德生活案例电子信息库。建立生活案例电子信息库,可将在前两个阶段中搜集整理分析后的生活案例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整理。有两种分类方法:
(1)依据案例主旨可分为两大类:积极的生活案例和消极的生活案例。积极的生活案例中反映了一种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思路,与思想品德课所学的处理问题的基础知识相符,是正确的处理方法;消极的生活案例中人物的所说所做、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思想品德课程中所提倡的是背道而驰的,是不正确的做法。
(2)依据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分类:按照与思想品德课本章节内容相符的标准进行,切实做到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这种分类方法更加贴近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本知识,也便于师生操作,可具体到某一课某一节的内容。
案例分类应建立关键字索引,方便对案例的搜索和提取,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查阅和下载运用。电子信息库的建立,需要政治教师的共同努力,一起收集和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二、巧用信息技术分析思想品德生活案例法的优越性
1.使思想品德生活案例更加真实,触动学生心灵。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知识内容丰富而综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此,生活案例的分析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纸质材料上的生活案例容易让学生产生那只是故事,并不是真实的、离自己很遥远等等负面感受。而巧用信息技术分析思想品德生活案例,则可以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流里找到适合讲课需要的最新生活案例,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整合,并加以整理使其更加形象生动,例如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资料等等。生活案例变成鲜活的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形式,学生会在身临其境的分析过程中拉近自己与思想品德生活案例的心理距离,进而转化为自己内心的一种渴望和兴趣。
品德与生活教案篇3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 反思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很密切,有利于教师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案例进行教学,再加上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枯燥无味、新课改的实施等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所以,案例教学成为近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虽然广大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经常使用案例教学,但是笔者在平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改真正取得成效。
1.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反思
笔者在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并不明白什么是案例教学,其中绝大多数不知道案例教学的定义是什么,甚至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应用举例形式教学阶段。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给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举例是一种比较单纯而直接地提取信息的辅助教学形式,其作用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通过案例开展“研究式”学习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从两者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比举例更高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案例教学,首先就必须明白案例教学的真实含义,其次还要明白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案例教学的关键是真实性,把真实典型的案例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2.对案例选择的反思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案例的选择与编写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好的案例,才能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一点在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中很少看到。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僵化,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不明白,出现了课堂教学进行不下去的情况,最终教师被迫舍弃了案例教学,重新走上了传统教学的老路。
还有的教师所选案例针对性不强,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广泛性、真实性、实践性、启发性强的案例,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生活有趣的,没有那么多的抽象、复杂的概念、理论,而更多是人物、环境等合理情境牵挂着每一位学生的案例。同时,案例还要符合实际,发人深思,内容不要过长,要简明扼要,以达到使学生合作研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适时适量地讨论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发现选择案例的时候还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选择案例。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与社会现实相近的特点,其教材内容大都来自社会现实,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因此,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案例,从而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乐意学习、自主学习。案例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合作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案例教学要求把学习的知识置于鲜活具体的案例情境中,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的理解和扩展,让学生能从以往的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担负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重任。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能够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的案例。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三维目标”。
另外,教师还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与修饰,将一些案例进行一些简单的修饰,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精心加工、编写,以达到传承知识和训练思维的育人功能。
3.对案例作用的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案篇4
【关 键 词】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案例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世界观念的重要时期,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仍然处于懵懂的状态,并且在自我行为的控制上也表现得比较欠缺,如果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朝向不正确的方向而越走越远。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展开正面的引导与积极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且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此,选择一种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是笔者乃至所有思想品德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思想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但是却也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记住”,并没有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将课程知识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二)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变得更加频繁,一方面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在日后迈入社会时可以表现得更加优秀。而案例教学法就如同是联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一般,让学生可以透过各种类型的真实事件来透彻解读社会现象,为他们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一)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有趣案例
教育者在选择案例时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和研究,不仅要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要保证案例内容所具备的时代特色,尽可能选用当下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来作为教学事例。此外,在针对案例内容展开深度剖析时,教育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将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深奥道理诠释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内容的认识。
(二)选择可信度高的真实案例
选择案例的另外一个参考标准即为符合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教学知识,教育者要确保在课堂中所引用的案例能够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密切的关联,从而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教育者还要确保所举的案例内容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百分百的信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选择带有内涵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拥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十分明显地找到案例中的比对点,从而更加顺利的将教学案例中所阐述的道德与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在深入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日常行为的思索与审视。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 明确目标,精选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选入科学有效的案例内容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标准,教育者应当做到的是保证案例信息是完全的来源于社会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深入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来找到一些内容生动且真实具体的资料信息。
2.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可供教育者来选择引用,这是一种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案例教学方法。
3. 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案例。在日常的生活中来搜集案例信息也是很多教育者都比较常用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并且通过读报纸杂志、浏览网络资源、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来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料。
4.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取案例资源。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经常性的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并且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来获取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案例信息,在大大提高案例收集效率的同时,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5. 分组学习,自学案例。分组学习是案例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育者要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更加宽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学习程度来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在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诉与聆听,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价,升华案例。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之上,教育者还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首先,教育者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讨论结果,而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说出对上个学习小组所持观念的看法和解读;其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育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即为对学生展开正确的观念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和错误;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育者要针对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楼江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品德与生活教案篇5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75-01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的进行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理解更加透彻。有利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深入展开,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提问是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重要环节,只有质疑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得到升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提问重要性的认识,有效的进行课堂提问。课堂中教师设置问题并加以提问,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互相探讨[1]。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只有学生自主的学习,并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学习中,才能使思想品德教学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由于课堂提问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因此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针对性的对内容进行思考,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达到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
1、创新思维式提问。传统的提问方式是教师将一系列问题的标准答案提前教给学生,让学生记笔记,并对这些答案加以记忆背诵。当出现问题时,学生可根据之前背过的答案与相应问题对号入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需要思考,只需要重复记忆[2]。这种提问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对标准答案产生依赖,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创新思维式的提问,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分析、探讨问题的时间。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提示和指引,使学生发散思维,相互交流、探究问题的本质,将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理解相结合给出学生答案。并将学生的答案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一起参与并判断这些答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判断和评价答案时,教师应该以鼓励和激励为前提,找出不同答案各自的独特性和闪光点。例如,教师根据目前的一种社会不良现象做出提问“老人在过马路时摔倒,没人扶,大家都认为别人不扶我也不扶”,“乘坐公共汽车时很多人不按顺序上车,因此其他人也效仿,使秩序混乱”等等这些从众现象,大家认为这种从众现象对吗?如何有效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呢?。通过这些生活现象提出问题,使问题在学生头脑中形象再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发散思维对知识进行探索与分析。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思想品德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设置悬念式提问。悬念是引发人们好奇心的主要动力,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悬念进行提问进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使学生充满探究问题的欲望。设置悬念提问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将问题逆向化[3]。例如根据《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进行提问,‘如果不经过一系列的磨难,人们能有更坚强的意志吗?’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问题再次认识,学生通过悬念提问进行思考,相互讨论,得到共鸣,如果不经过生活的磨炼,就缺乏对困难的认识,进而不能产生坚强的意志。因此应珍惜并且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它将是提高人们坚强意志的基础,也是人生经历中的财富。在愉悦的讨论氛围中,学生通过探讨对问题认识更加透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直观化悬念。例如,根据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教材中的故事“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做雨伞生意,二儿子开洗衣店。雨天时,老奶奶担心二儿子洗的衣服无处晾晒,晴天时,她又担心大儿子雨伞卖不出去。因此她每天都愁容满面。邻居知道后对老奶奶说了一句话,听完之后老奶奶每天都很开心。”。针对这则故事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悬念问题‘邻居和老奶奶说了什么’。这个问题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自主讨论,使教学课堂活跃起来。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各抒己见,体现了思维的多样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3、扩展式提问。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事物之间都存在关联性,因此小学思想品德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在教学课堂中进行提问时也应将问题扩展到生活中去。例如,根据小学思想品德中《我们的生活社区》这一材料,教师应展开提问‘对大家所在生活社区有什么样的认识?大家怎样做才能使生活的社区文明发展?’这样的提问将问题生活化,学生认为思考的不是教材内容而是生活现象[4]。将问题生活化的扩展拉近了学生与思想品德学科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除此之外扩展式提问,还可以将问题纵向扩展进行提问。例如根据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节约水电》一课,教师提问‘在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节约水电?’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知识纷纷讨论并给出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再次设立问题‘大家应如何节约水电?’学生又根据生活经验分析、探讨问题,做出解答。通过这种纵向扩展的提问方式,学生思维方式也得到进一步扩展,培养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前提,多元化的提问技巧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因此课堂提问技巧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杨惠娣.试论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优化问题[j].考试周刊. 2011(54)
[2] 崔笑君.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05)
品德与生活教案篇6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38-02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日益突显,通过多媒体的影音动画等优势可提供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教学情境,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原理。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感官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助学生加深对思想品德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增强教学效果,还提升了学习效率,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体会。
1 处理好初中思想品德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一种直抵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的说教、说服、说理等教育手段仍占有很大比重,这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引入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要选准整合点,抓住整合切入时机,让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下变得灵动和活泼,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体验知识,掌握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成熟和健康成长。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在讲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规定时,就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的讲授,这样的直面的讲授更体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有助于免除其他干扰,不遗漏法律任何细节。当然在此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个财产所有权层级逻辑关系思维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条文。针对本课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充分发挥flash动画软件的优势,把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案例图片做成一个个小情节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案例所隐含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合理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才是更好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 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a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
最后,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 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示范、模拟作用,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融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活动当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品德与生活教案篇7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与生活贴切的显性目标,又涵盖模糊的隐性目的,然而儿童喜欢新鲜稀奇的事物,注意力长时间不集中,这就需要依据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设计儿童喜欢的课件,如编儿歌、改流行语、编童谣、分组角色扮演、做游戏、绘画、讲故事等方式方法,通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教育。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程度相符合,教学就越强调学习情境的生活化,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亲身体会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去体验生活的节奏,这样,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会更容易接受。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模糊,不精确;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生动、贴切地认识到书本内容的本质,真正的学以致用,使教材内容结合生活,设计场景、实例,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该学的知识,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1.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具有很大的作用。采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流,在了解人际交往上也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初步形成与人合作的行为习惯。
案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1单元第1课《家人的爱》,为了让小朋友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学会尊重、体谅、关怀父母,教师可以设计保蛋游戏,每人拿一只鸡蛋来到学校,在这一天的校园生活中,不能让鸡蛋摔坏、冻坏、热坏,不能让鸡蛋离开你的怀抱。活动后让他们畅所欲言对活动的感受。在无声的教育中,让孩子意识到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的重要性。
2.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使学生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设计生活片段,设定案例,让学生真正从实例中体会到书本的内容,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8课《家里来了客》,教师可以让小红扮演礼貌对待客人的主人,小明可以扮演不礼貌对待客人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这个情景模拟来反思自己的情况,想一想如果自己家里来了客人应该如何表现,通过这个情景模拟可以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日常礼貌的养成教育。
四、教学过程生活化
1.课前,注重调查和积累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基本认识
案例:人教版《品德c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交通与我们的生活》,老师在上课前让学生分成小组搜集材料、调查情况:(1)搜集有关交通安全、交通标志的相关资料,作摘录或制成一份小报。(2)搜集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不良后果的资料。(3)做交通标志竞赛活动,小组比赛。
2.课中,注意剖析和体验生活范例,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案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只有一个地球》,老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破坏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实例,引导学生对其行为结果带来的坏处进行深刻的、合情合理的价值分析和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环境的保护之心。在“体验”的驱动下,使学生很快明白了“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
3.课后,注重实践和拓展生活材料,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案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我们给自己定规则》,教师可以在课后检测学生给自己制定的规则的完成状况,定规则不难,贵在坚持。为了真正落实这一活动,教师还可以在学期末做一个总结评价,看看哪位同学能坚持到最后。
五、教学评价生活化
1.教学评价要注重对课堂中学生学习意义的评价
教师要将课内教学内容向学生课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拓展,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受到教育,从中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认识社会、感受社会、适应社会的相关能力。学习品德与社会最终的结果是让学生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性和期待性语言去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发展。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认可,被期待,可以更多地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这样也会激起孩子更大的探索动力。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参考文献:
品德与生活教案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思想品德;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36-01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确保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进行。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具体措施。
1.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基本上都是以一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和处理事情道理方面出发,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是主体。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条件,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兴趣是他们学生和生活的最显著特点。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其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面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适当地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生活在各种信息的社会里,这样也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由于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小孩,全家都将爱集中在这个小孩身上,每个人宠着,从不敢"怠慢",过分溺爱,家长们只重视教学科知识,而根本就不重视教他们如何做人从而导致小孩从小就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及时教育,以期收到好的效果。
3.德育工作对于小学品德教学工作的优势
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营养的重要途径,而品德学科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新课程下的品德学科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同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统一,也就是说,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它在德育体系中的作用更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为学生思想观念的确立和品行的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采用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细水长流"、点滴浸润的方式,也为学生的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概括了德育的实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对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如何做人奠定了基础。
4.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激发兴趣,这给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教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要改进过去墨守成规"死教书,硬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经常采取"讨论法""对话法""让学生说"等教学方式。如我在教学《和同学友好相处》一课中,首先让学生说说,你同学不小心把你心爱的东西损坏了,你的第一反应是怎样?一部分同学说:"只要他道歉,没关系"。一部分同学说:"很生气、不理他"还有一部分同学说:"要他照价赔偿"。我笑着问:"同学们,你们都按自己的心愿处理了这件事,开心吗?"同学们有的说开心,有的说不开心。有一个同学则说:"前几天同桌把我的文具盒弄坏了,他向我道了歉,我说没关系,回家我让爸爸修好了,他没有责怪我,还夸我是好孩子"。针对上述发言,我高兴地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大家想想,刚才的发言中,谁的想法最值得大家学习?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结果我与同学们达成共识:心胸开朗,不斤斤计较,乐于交往,和同学友好相处能使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相互促进学习。
5.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提问
由于课堂提问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因此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针对性的对内容进行思考,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达到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传统的提问方式是教师将一系列问题的标准答案提前教给学生,让学生记笔记,并对这些答案加以记忆背诵。当出现问题时,学生可根据之前背过的答案与相应问题对号入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需要思考,只需要重复记忆。这种提问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对标准答案产生依赖,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创新思维式的提问,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分析、探讨问题的时间。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提示和指引,使学生发散思维,相互交流、探究问题的本质,将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理解相结合给出学生答案。并将学生的答案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一起参与并判断这些答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判断和评价答案时,教师应该以鼓励和激励为前提,找出不同答案各自的独特性和闪光点。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自己没有良好的品德是不会育人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法,才能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参考文献:
品德与生活教案篇9
[关键词]思想品德回归生活案例表演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70
充分挖掘和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反思生活与总结生活,从生活中接受生活教育、道德教育、实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与心理自我优化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进行研究。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形式
1.案例启示型
结合特定的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开展教学,是启发学生学习和结合生活的重要方式。如在教学《新学校,新同学》时,直接把出现在各种媒体中的新生入学趣闻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一些正常和非正常的案例对比中,发现自己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后的存在问题和优秀表现,以此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小学与初中阶段在学校环境、学科设置、教师教学、作息制度与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同,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为确保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最好能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使学生在具有切身体验的自我反思中,更加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
在操作中,由于教材中有较多的“探究与分享”和“经验交流”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活动,把生活案例与教材案例统一起来,让学生把教材和生活自觉地结合起来,使其既理解教材中的理论内容,更能总结出指导生活和学习的道理来。
2.模拟表演型
选择教材中的适当内容让学生开展表演活动,使学生在重复生活经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社会公德、法制、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认知。如在学习《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顾客与营销人员之间,顾客、商家与法庭之间的表演活动,或者表演相关的小品,如《倒霉的上帝》等,使学生在表演中能切实了解自己的权利,以及权利在受到侵犯的情况下维护的方法。通过表演能让学生全面了解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地位与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其所赖以维权的部门或机构等。
运用这种融入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表演活动,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充满激情、兴趣的活动中,获得个人表现与个人知识理解的共同进步。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实践方式
1.学生自主实践
充分挖掘和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经验交流”“拓展空间”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思考问题,自主地开展问题探究、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活动。如在《创建新集体》的“我心中的优秀班级”活动环节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的自主活动,结合班级实际、自身实际与学校所在地域的实际,去自主地制定自己心中“优秀班级”的标准或行为准则,如学业目标、个人特长目标、学校各项评比活动目标,以及每个学生在全面地认知自己后,为提升班级形象所需要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等。
出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学生自主实践不是自由实践,是在既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下开展的实践活动,如相关表格或感受的填写、口头表述交流、动手制作活动与表演等,使学生在尽可能多样的活动中切实地感知生活的多样性。
2.教材关联实践
品德与生活教案篇10
一、转变理念,实现思品教学生活化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品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思品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因而,生活化教学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它应该体现在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学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试题的设计、作业的布置等,都应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品课程对自己学习与生活的影响与帮助。
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许多老师总害怕重视情感教育会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当我们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到了思想品德课的魅力,感受到思想品德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帮助的时候,他们就会增强对思品课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情理交融,以理导行,以行明理,教学目标自然达成。
二、立足实际,选择典型生活案例
到底什么样的案例才是典型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习惯于选择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新闻人物等案例,这些案例在我们看来是有典型意义,但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当我们被这些模范人物感拥萌壤嵊眶时,偷眼一看,却经常会发现学生好像无动于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与我们有较大差异,学生会认为老师列举的模范人物毕竟在生活中是少数,太高大上了,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自然就无法激发共鸣。
因而,选择合适的案例对我们的教学至关重要。我们要多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的、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生活案例。
三、情感交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思品教学不是简单的说教,在新型师生关系下,教师更多的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平等的谈话教学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易让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中,激感体验。因此,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思想品德课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放在第一位。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单纯的讲授是难以奏效的。我们要在讲课过程的各个环节倾注情感,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注重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共同探究合作的伙伴。我们要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精设情境,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挖掘学生思维潜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思想品德课程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让学生喜欢自己,相信自己,才能使其自发地爱上这门学科。因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堂之外,教师对学生课外实践作业的指导、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嘘寒问暖、对学生言谈举止的示范引导,都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情感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学以致用,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提起思想品德,许多人会认为就是空洞的理论,没有实用价值,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外要加强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在实践中感悟、体验,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实践探究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外实践作业,通过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公益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比如,在学习“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维权意识,并根据调查情况,进行消费知识普及,增强学生维权意识和能力;在学习了“学会与父母沟通”这一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沟通技巧,回家尝试与父母沟通,并写下感悟。这些活动的开展,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情感教育,很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的结合。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方法也因人而异。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俗话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放下思品教学的“身段”,追求“接地气”的生活化思品教学,立足并服务于学生生活,这应该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参考文献: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策略 2022-12-05 11:40:27
关怀教育在学生品德养成的应用 2022-10-13 09:51:33
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的渗透方法 2022-09-26 09:54:46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模式与实践 2022-08-29 10:59:27
管育并重模式在班主任品德教育的应用 2022-03-15 08:42:59
品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022-03-11 09: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