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6 07:40:43

卫生论文

卫生论文篇1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的大学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实操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6]。对于食品卫生检验这一课程来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大型探索性、案例型实验等方面上,这类实验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因此,在课程后半段,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未知结果、非验证性质的大型探索性食品卫生检验实验。对实验中遇到的非确定性的问题指导教师同学生一起探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此类实验的设计与实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各类大学生创新性竞赛项目中来,学生在参加此类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了解目前在这一领域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虽然并非所有的学生毕业后均从事食品科学相关科研工作,但开展这一工作能够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科研素养与实践精神。相关课程论文可以是老师指定题目,或由老师根据选题划定范围,也可以是学生自拟题目,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写出大纲形式的摘要,经由老师批阅后再撰写。要求论文能够体现自己的想法,并有深刻的分析讨论。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该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及试验能力。

利用食品安全事件进行食品卫生检验案例教学

食品卫生检验是与日常饮食安全关系紧密的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食品安全实例进行讲授,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要善于利用我国目前影响较大的典型性食品安全事件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并举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尝试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及检验措施。在对此类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的过程中,要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7],尽最大可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获得新观点。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保护学生探索思维发展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优化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传统的食品卫生检验教学内容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在进行此类实验的过程中,所有的实验项目均遵循实验教材上的具体步骤,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操作,而不去思考具体的实验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在之后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将实验教学内容改为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指定内容部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部分内容足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第二部分选做内容部分,为综合性实验,由指导老师提供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主要进行未知结果的非验证性实验。例如在综合性实验内容上,将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总数等实验内容整合为基本卫生状况调查综合性实验,把同学分为若干组,每组检测不同的样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或者调查身边的同学的不同生活饮食习惯进行试验材料的选择,用来增加学生进行实验的主动性,如冷饮、奶茶、方便面等学生经常接触的小食品。另外,采用专题实验讲座的形式将一些较前沿的论题和食品卫生检验检测设备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一些食品科学相关的尖端知识,激发进一步学习深造的热情。

卫生论文篇2

1.1培训方式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在所有180名被调差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30.0%的技术人员希望采用脱产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而另有70.0%的技术人员希望采用非脱产培训方式进行培训。通过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于培训方式的需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培训方式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在所有180名被调差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49.4%的技术人员认为培训的时间在1周之内比较合适,有19.4%认为2周之内和1月内比较合适,11.8%认为1月以上比较合适。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除了临床类的卫生技术人员有36.1%认为培训时间在1月内比较合适外,其他三类中,61.5%的公卫类卫生技术人员、57.5%的医技类卫生技术人员以及46.2%的护理类卫生技术人员则都认为培训的时间在1周内比较合适。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于培训时间的需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卫生论文篇3

1.1基本情况本次抽查的45份卫生行政许可案卷无试用听证程序等特别程序的案卷,无违反关键项的不合格案卷。各类案卷基本符合实体法、程序法及案卷管理的要求,案卷清晰整洁、内容齐全、书写规范,一案一卷,基本符合案卷管理的要求。从专业来看,公共场所许可案卷质量比放射诊疗许可案卷规范,而医政许可案卷相对较差[2]。从归口管理来看,由许可科独立制作管理的许可案卷比许可科和业务科室两个科室共同制作管理的许可案卷质量要高。

1.2许可主体合法和项目均以卫生行政部门的名义做出行政许可行为,出具的法律文书印章正确,行政执法人员均持有效执法证件;准予行政许可的事项基本在依法设定的许可事项范围内,许可的依据均是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且在文书中都有载明所适用的法律依据。其中8份案卷存在未引用专业法律条款。

1.3许可实施程序主要体现在流程是否完整、是否在法定期限内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参评案卷均能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程序,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能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符合要求的行政许可及时予以受理并在法定时间内办结,许可程序完整,重要文书均有体现,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审批程序比较严谨。在不影响许可质量的情况下,还能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尽量做到减少审批环节和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大多都能在法律法规及各级人民政府限定的时限内办结许可事项。有24份案卷在卫生行政许可资料接收、受理、审查、审批、许可决定、送达等实施程序环节上存在不规范现象。

1.3.1受理阶段申请资料不全。有4份案卷申请资料中房屋所有权证上载明的地址与租赁合同上、许可证上地址不符;4份案卷受理时未提交检测资料,无补证通知,案卷中提供的检测报告日期在许可证发放后,无情况说明;6份案卷申请材料中检测报告项目不全,如茶楼只有空气和茶具的检测报告,没有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卫生设备和消毒设备清单填写不完整。3份案卷中放射工作人员资质证明材料不全,无放射防护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以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代替竣工验收合格证明;2份案卷申请资料未逐页加盖单位公章或签字。2.3.2现场审查有缺项。有12份案卷没有现场资料核查的环节和记载;3份案卷许可审查评分表上扣分项内容与现场审查记录不一致,与整改情况记录不符,前后矛盾;3份案卷许可审查文书上无执法人员证件号记载。

1.3.3内部审批不规范。有2份案卷审批时未载明确定的许可信息;8份案卷审批时未载明许可事项的审批依据;4份案卷审批流程表中只有部分环节的审查意见,经办人员没有填写意见。

1.3.4许可决定和送达有瑕疵。有8份案卷准予许可决定书上的内容不规范,缺少专业法律条款;4份案卷放射诊疗校验、公共场所复核等无行政许可决定阶段的文书或许可证复印件;10份案卷送达回证中只有准予许可决定书的送达,缺少了卫生许可证的送达;3份案卷送达回证上只有1名卫生监督人员签名。

1.4许可文书在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中,卫生部给出的卫生行政许可文书样本只有9种,即: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行政许可技术审查延期通知书、行政许可决定延期通知书、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不予变更/延续行政许可决定书和行政许可证件撤销决定书。《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除本办法规定的文书样本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补充相应文书”[1]。而江苏省卫生厅没有对行政许可文书进行过统一规定。因此无印制机构落款的许可文书和在这9种行政许可文书以外的标注“江苏省卫生厅制”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字样的许可文书都属于无效文书。有7份案卷许可文书落款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符合许可文书使用要求。其余38份案卷中,有3份案卷许可文书没有任何制定机构落款,35份案卷部分许可文书模仿卫生部、江苏省卫生厅的落款制定,为无效文书。

1.5案卷归档案卷归档采用装订线,并贴标签,既规范又美观。绝大多数案卷做到了一案一卷,案卷封皮、文书资料统一规范,卷内目录齐全,卷内材料整齐完备,案卷装订基本符合要求,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4份案卷没有逐页编写页码或者用铅笔手工标注;2份案卷卷内目录未标注对应页码;6份案卷题名表述不全,不能反映案卷内容;19份案卷装订线处没有立卷人签名或签章。

2讨论和建议

2.1卫生行政许可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提高卷宗质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规范执法监督行为的重要措施,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升镇江市卫生行政许可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全面深化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尤其是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改革现行行政机关行政许可的运作模式,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即职能归并、项目进驻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人员到位和审批权限到位。变数个内设机构多头审批为一个科(处)室统一办理[3],统一由行政中心卫生窗口承担行政部门所有的行政许可职能,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送达,实行行政许可职能归并[4]。

2.3完善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制度、规范建设要建立健全卫生行政许可工作规范,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受理要求、一次性告知制度、双向承诺制度及持证须知制度。将许可稽查作为内部许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定期开展许可案卷评查工作,采取互查、评比等多种形式,提高许可工作人员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将评查结果定期通报,与卫生监督年终工作成绩考核挂钩。

2.4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此次评查,在一些案卷中也反映出部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有的从事许可的人员法律专业知识不扎实,运用法律法规不熟练,直接影响了许可质量和水平。建议:一是要提高审办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这是提高卫生行政许可档案质量的前提条件[5]。要通过专题培训、讲座、观摩等各种形式对监督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和许可专业技能的培训,如对卫生许可审批程序培训,特别是包括申请资料的受理要求、现场核查及记录要求、许可档案规范要求的培训。二是提高审办人员法律法规知识水平,这是提高卫生行政许可文书质量所必须的条件[5]。将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与提高许可过程、工作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保证学习效果,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审批人员制作行政许可案卷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我市的行政许可水平。

2.5建立考核制度规范案卷制作我市已经制定了《镇江市卫生行政许可文书规范》《镇江市卫生行政许可案卷归档要求》,并设计卫生行政许可案卷制作模板,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管理,但少部分县区没有执行。建议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卫生行政许可档案的质量作为考核卫生行政许可审办人员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之制度化,将有助于规范卫生行政许可审办人员的行政行为[5],规范案卷制作,提高案卷质量。

卫生论文篇4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长春市所辖7个区、农安县及代管的榆树、德惠2个县级市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计报表,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调查统计数据。

1.2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使用自行设计的“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调查表”,对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情况、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构成、性别比、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调查所得数据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截至

2012年年底,长春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站)14家,人员1102人,男性446人,女性656人,男女性别比为1∶1.471,其中管理人员174人,执业医师577人,注册护士91人,药师(士)45人,技师20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8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和专业技术人员数均有一定的增长,但按每万人口1.46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配置标准[2],仍然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2.2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年龄构成情况

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以45~岁组为主,占39.75%,35~岁组占35.84%;执业医师仍然以45~岁组为多,占42.05%,其他人员35~岁组较多,占37.35%。可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35~岁组和45~岁组的中青年比例较大,二者合计占75.59%,年龄结构不合理;行政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6.34,≥60岁的人员数达1.91%(表1)。因此,需要引进或培养一批有经验、懂管理的高级人才。

2.3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职称结构

本次调查发现,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以中级、初级职称为主,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1.67∶2.43,其中以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高(47.64%),其次为中级职称(32.76%),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较低,仅为19.60%,同时还存在一些待聘人员。2.4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学历结构本次调查发现,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以大学、专科学历为主,其次为中专学历,研究生学历较少,仅占5.54%,高中及以下和无专业学历者占1.99%。对执业医师学历情况分析发现,执业医师以大学、专科为主,占61.53%,中专学历次之,占30.54%,。

3讨论

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包括资源配置公平性、利用公平性和筹资公平性三部分,而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重要前提[3],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和强化卫生系统的功能,其意义是指受过不同教育与职业培训,能根据人们的健康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并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维护和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力军,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建设,其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构成、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等人力资源的基本因素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因此,如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对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卫生管理决策者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次调查发现,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学历以本科、专科为主,大学本科、专科所占比例为61.53%,最高学历研究生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仅占5.54%,而低于高中学历人员相对较多(其中无学历专业人员占1.99%),学历结构明显不合理,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需求。

这一结果好于陕西省[5],与全国目前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基本一致[6]。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分析发现,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较少,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二者合计占58.57%,卫生检验专业人员不足,同时无学历专业人员占有较高的比例,达13.39%。这种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导致现有的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不能发挥最大效能,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效益和卫生服务质量。有研究认为,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可以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优势互补,协作配合,发挥最佳的群体效能[7]。还有学者从运用经济模型的角度研究各年龄段不同人群的卫生公平性程度对卫生服务的影响[8]。《中国2001—2015年卫生发展纲要》提出,到2015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根据本次调查结果,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实现上述目标,达到合理、优化配置卫生人力资源的目的,必须下大力气,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人才发展规划。除积极引进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外,还应从基础结构入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措施,加强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素质培训,至少每年应保证4%~5%的低学历人员通过成人教育或其他继续教育途径取得大专以上专业学历。在进一步加强对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和调整的同时,在引进、招聘人员时,应注意学历专业结构,增加公共卫生、卫生检验等专业人员的比例,平衡好学历和岗位专业配置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卫生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

卫生论文篇5

我国高校实验室的资质认定首先是从一些部属重点大学的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实验室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有几十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计量认证资质,并建立了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与管理工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其中,涉及公共卫生的高校第三方实验室有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山东大学卫生分析测试中心(原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测试中心)、同济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中山大学卫生检验中心(原中山医科大学保健食品检测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消毒检测实验室、北京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评价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等。这些实验室qms的建立和运行,避免了高校中一般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同时其科技服务及成果转化的收入极大地更新了实验室资源。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绝大多数实验室还未申请资质认定,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只能作为对比数据,不能作为最终数据,没有法律效力。因此,要使高校卫生检验实验室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重视实验室资质认定。研究认为,高校完全有可能建立基于iso17025的、能满足学校各方面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17025的实施,实验室数据获得了国际互信,获得了质量的持续改进、人员技能及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获得了社会和公众的信任。有序、可控的文件管理、良好的设备运行状态、较小偏差的实验数据等同样在实施过程中受益。

高校卫生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重点

基于高校特点,卫生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资源,调整实验室布局

按iso/iec17025等有关准则要求,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员及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集中管理。必要时,还要对实验室进行改(扩)建,重新组织专门机构。

2明确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实验室负责人应制定适于实验室发展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这是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决策环节。质量方针是整个实验室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准则;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按照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促进检验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qms的建立是一项具有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高校的许多部门。因此,各级领导在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和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决策作用。首先,要统一认识、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广泛动员实验教学人员参与;其次,要认真分析。重点在于制订适于高校实施的qms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文件等。编制质量手册用于阐述质量方针,描述整个质量体系;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的纲领性,系统性和指导性文件,同时更是质量体系进行评价和质量保证能力的证明和依据;程序文件是针对质量手册所提出的管理要求,规定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指导,程序文件分配各部门及职位所承担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程序中每一步详细的操作方法,指导每个成员执行具体的工作任务;质量记录文件是一些实用的表格,用于详细记录各类质量活动的具体情况,作为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证据。它包括操作规程,验收准则,使用说明等。同时强化全员参与和培训。

4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本质上就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4.1首先要强化人员要素管理和执行力。要真实的做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良性运作,单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无法办到的,只有充分发挥每个成员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使每个成员始终有参与管理体系运作的积极性和能力,才能真正的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除了提高人员的思想素质外,成员的业务水平也需要通过内外部专业学习,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参加人员和实验室比对等方法来不断提高。

4.2其次要强化仪器设备文档管理,保持必要的量值溯源。每个仪器都有自己的一套技术档案,包括了:购置申请及调研,验收记录,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计量校准记录,维修记录,使用记录,维护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等详细技术信息。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是设备正常运行和检测工作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4.3强化检测方法文档受控和标准物质管理。guptamc将文件分为签发文件(issuedcertificates)和非签发文件(un-issuedcertificates),详尽论证了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文件控制的必要性。检测方法确认是实验进行的首要条件,一套全面的方法验证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包括:测试方法的实时更新,方法回收率的测试、不确定度的测试、平行性测试、空白测试、比对测试、检测限测试等方面内容。供应商的合格评定是采购标准品及试剂的第一步,当然仅有合格的供应商还远远不够;实验室在收到标准品及试剂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验收,查看外观,生产日期,标准品证书等相关信息;并且也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保存标准品及试剂;并且在使用时做好开瓶记录,新旧溶液期间核查记录等相关记录。

4.4强化内审和管理评审,坚持qms的持续改进。内部评审和管理评审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实验室能有效控制不合格工作,及时发现不符合项,实施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以确保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长久的运行下去,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展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比对,保持其持续的技术能力。能力验证是判断实验室是否具有合乎认可准则要求的技术能力并能够维持和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能力验证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测量比对方案,其目的在于评价实验室达到其认可的测量准确度的能力;二是实验室间测试方案,其目的在于评价实验室对检测项目的测试能力。计量的溯源性、可比性和兼容性是能力测试中的关键计量问题,也是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关键项目。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按照评审要求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在组织管理、质量体系、人员管理、操作规程、标准规范和校验校对方法等方面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的文件,做到有法可循、有理有据;其次,在设施、环境等方面得到彻底改善。

高校卫生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必要性和意义

高校实验室应该以实验室资质认定为契机,使高校实验室管理和国家通用的管理体系接轨。各实验室应充分发挥大型仪器、科研能力方面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分析测试实验室应立足于为大学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的测试服务,还应在研究生培养、促进交叉学科形成与发展、新分析测试方法的研发、为社会提供特色服务方面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1引入国际通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促进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

高校卫生检验专业实验室建设包含软件和硬件等许多方面,如场地、装备、师资、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包括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程序、人员、环境条件、工作制度等诸多方面,也就是说实验室建设与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包含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实验室通过实施认证,可以直接引入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并借此向其他实验室拓展和延伸,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高校的重要职能培养高质量人才。各类专业人才最终都要走向社会,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一些重点大学的专业实验室通过实施认证,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水平,而且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更加有力地支持了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2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研数据、结果及结论的国际互认

实验室资质认定对高校实验室有一套完整、严格的考核要求和考核方法。通过实施实验室认定,使实验室在人员素质和设备水平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iso/iecl7025对实验室人员的各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对于人员的培训计划、考核方式等也要作详细的考查。在仪器设备方面,各类仪表设备应严格规定其准确度、检定周期、测量范围、分辨力和保管事项等。因此,通过实验室认证,实验室的测试方法更加先进,测试手段更加严谨,测试水平也必然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有能力为高校科研提供快速、准确、可靠、公正的数据。此外,通过认证的实验室,也有利于学校相关学科争取和开展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有利于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和培养创业人才的工程教育改革;同时,也能促进高校迅速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并使之得以高效、可靠地运行,充分发挥出其功效。

3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服务于社会的积极作用,不断更新和强化实验室资源

高校卫生检验实验室通过资质认定后,获得进入国内外检测市场的通行证,增强高校实验室的市场竞争能力。认证实验室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树立起良好、可靠的信誉,从而赢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并可通过对外服务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促进专业实验室的发展,改善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实现教学、科研、服务经济的良性循环。这对推进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及其深远的意义。

卫生论文篇6

1.1调查对象

选择本科专业为首都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学生(含本科在读、研究生在读和已经工作的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2012和2013级的本科生虽然尚未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的课程,但是从大一开始就接受了管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教育,并且在平时通过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和专家讲座等形式接触过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主题,因此在调查问卷中列出不同的教学专题,调查这部分学生对不同专题的学习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共4个年级114人,发放问卷114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70%。由于有效回收率较低,故补充调查了在校研究生中本科同样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且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14人,回收有效问卷14份。采用邮件方式调查毕业生,计划调查30名毕业生(相当于在校生一个年级的人数),考虑到邮件调查的回收率较低问题,共计向已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27份。

1.2调查方法及内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意愿对于构建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对象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调查对象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评价,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评价和重要程度的认知。

1.3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调查数据使用eidata3.1、excel和spss19.0软件录入统计分析。将2013和2012级本科生分组为未学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共37例;2011和2010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分组为已学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共57例;将已毕业工作的学生分组为已学过毕业生,共27例。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

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生42人,女生79人,分别占总数的34.7%和65.3%。毕业生、研究生、本科2010级、本科2011级、本科2012级、本科2013级分别是27人、14人、19人、24人、19人、18人。

2.2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评价

本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学生认为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体系清晰,38.9%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9.7%的学生认为不清晰。

2.3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感兴趣程度

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感兴趣程度调查中,50.4%的学生认为有兴趣,而认为一般、没兴趣的学生分别占30.1%和19.5%。

2.4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

教学内容的评价基于调查对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及教材的权威性,调查中,章节的名称依据卫生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卫生事业管理学(第2版)》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第3版)》中的名称。通过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各章教学内容逐个评分其认为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未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对部分章节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认知差异较大,感兴趣程度比重要性程度普遍低10~20分。他们认为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是卫生事业管理基础理论,重要性评价88.6±11.6;最不重要的是中医药管理,重要性评价77.3±14.3。最感兴趣的是卫生工作方针,平均值83.4分,但标准差为105.2;最不感兴趣的是初级卫生保健,兴趣值评分68.1±19.7。未学过的在校生对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障两章节的感兴趣程度明显低于已学过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已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在校生对于各章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比较接近,认为最重要的是卫生改革进展和卫生管理基本理论,重要性评分分别为87.8±13.7和87.1±14.1;同样重要的还有医疗保障和卫生政策,重要性评分分别为86.6±13.3和86.5±11.4;最不重要的是中医药管理和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重要性评分分别为74.9±16.6和77.8±17.2。最感兴趣的也是卫生改革进展,重要性评分85.2±16.2;最不感兴趣的是中医药管理,兴趣值评分71.4±19.6。已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比较一致,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感兴趣的都是卫生服务质量,重要性和兴趣值评分分别为90.4±8.2和89.6±8.5,明显高于在校生的评分;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最低的都是中医药管理,重要性和兴趣值评分分别为63.1±21.4和62.4±16.3,评分明显低于在校生;毕业生对卫生信息管理和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两章节的评分也明显低于在校生。

3讨论与建议

3.1对于认知状况评价的意义

综合建构主义和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知方面的学习可以分为机械式学习与建构式学习两大类。机械式学习的本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并没有深刻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内涵,其生理过程是联想与短期记忆。建构式学习的本质是个体获得有实质意义的文字符号,并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建构成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式学习的先决条件包括:第一,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基本知识的储备;第三,学习者必须具有建构式学习的意愿,即有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的倾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构建要素解释,教师的主要功能应是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为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搭建桥梁的意愿,在良好的学习动机之下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3.2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教学目标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的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等。卫生事业管理学来源于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而又反过来对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它需要综合运用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在课程设置、教学中必须兼顾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卫生事业管理教学的存在价值在于实际应用。

3.3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

整体来看,学生对各章节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普遍低于已经意识到的重要程度,而且对于内容亦有侧重,例如普遍对中医药管理不重视,比较重视卫生管理基础理论和卫生改革进展,这表达了学生对理论基础重要性的认同,对目前卫生领域内时事进展的关心以及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的愿望。从不同教学层次的学生来看,未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对大多数专题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认知差异较大,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卫生政策、卫生规划等章节,他们都能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兴趣相对较弱,对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障两章节的感兴趣程度明显低于已学过该课程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卫生组织、卫生工作方针、初级卫生保健等重要的内容也缺乏认识,看到标题感觉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对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已学过的在校生比较重视的内容都是卫生改革,重要原因是高年级在校生对基本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希望通过课程教学获得更多前沿信息和改革进展。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感兴趣的都是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其次是卫生政策、卫生应急管理和医疗保障,这可能与多数毕业生就职于医院有关,毕业后对各章节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4改进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卫生论文篇7

1概念与作用

卫生监督档案或称卫生管理资料档案,是论述和反映单位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通过卫生管理人员及领导层开展卫生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文字和文件材料,是卫生监督单位开展卫生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经过卫生管理人员的收集、整理,并按照归档制度进行归档,反映了单位在卫生管理工作的活动历程,不仅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还具有长期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查考和历史凭证等作用。

2卫生管理制度

监督单位的卫生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还包括组织管理机构与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设置、职工健康检查和卫生监督知识培训等方面资料。根据其管理的全部内容及项目,确定资料归入卫生监督档案。而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是单位落实上级布置任务的基本前提,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监督单位,应制订相应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包括党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效能建设制度、稽查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对外则应包括:卫生检查、奖罚等制度与预防食物中毒卫生管理制度、生产车间卫生制度、产品检验制度与产品留样制度、设备清洗消毒制度、检验室工作制度、卫生管理人员监管制度、卫生档案的整理归档及其他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3管理办法的规定

本局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制订了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主要参考了国家档案法的规定,各个科室都有了档案管理的分工。整理卫生档案一般按如下要求进行整理后归档:

(1)按照不同的内容分类,如制度类、文件类、证件类、卫生监督、监测类、索证类等进行归档。

(2)按照时间顺序分类,将每年的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类归档。

(3)各类卫生档案应保存3年备查,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和上级要求,有的资料保存的时间还要更长些。有的要求保存达10~30年。

(4)卫生监督档案整理工作,需要卫生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卫生管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通过编目将其内容与成份揭示出来。

(5)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的要求列入各项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及各科室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还要注意卫生监督信息的审核[1]。

(6)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要按规定在第二年初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整理,由科室负责人审定后归档。专项工作如卫生监督检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卫生质量抽检、专题调查、会议、培训、宣传等重要活动待结束或告一段落时,及时做出总结,及时归档。

卫生论文篇8

1.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的考核,如果仅仅是一个结果,而毫无相应的奖励或者惩戒措施,那考核就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造成的后果就是考核成绩高的员工与成绩低的员工享受的待遇和福利都是一样的,这将助长不良风气,使优秀的员工缺乏继续努力的信心。因此,必须要在经济上以及非经济上给予奖励和惩戒。经济上的奖励主要包括绩效工资,补贴工资,年度奖励等,非经济上的奖励主要包括工资环境和工资氛围等。

2.团队内部缺乏交流沟通现阶段,考核与被考核的关系仍然是不平等的,是一种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也就是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主要原因是考核的内容与员工的工资以及晋升紧密相连,使得考核显得更为紧张。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继承传统的操作方式,对于员工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都不关心,仅仅是上级布置任务,下级执行命令,沟通的缺乏使得本应该是双向的交流变为单向的上行下达。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绩效考核的相关建议

针对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绩效考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鼓励员工积极沟通交流等,希望能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绩效考核的水平,从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1.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实情况,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经济以及非经纪奖惩措施挂钩,采取全面考核与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的社会认可度。对考核优秀的员工给予增加绩效工资,并改善其工作环境等奖励措施,同时,对于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在承受范围以内给予相应的惩戒措施。此外,对员工的职务升降以及学习深造情况也将以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自身价值。

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够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内现阶段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考核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制定一套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现有的不合理的考核内容删掉,并邀请专家深入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协同制定考核目标和内容,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绩效考核制度。

3.鼓励员工积极沟通交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氛围,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将自己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战略和考核内容的相关意见积极表达出来,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对行之有效的具有创新性的意见给予奖励。同时要本着管理者与被考核人员的平等关系,本着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大集体负责的态度,对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为共同目标,积极交流沟通,为社区卫生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论

卫生论文篇9

充分发挥学会各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学术优势,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不同专业类别的学术交流。各专业分会的主任委员都是我市本专业的学术佼佼者,是专家中的精品,有些分会主任委员同时又是本专业省级专科分会的委员。这些专家除参加省一级的专科分会活动外,还能够经常的参加国家、省一级的学术交流和培训班,了解本专业国内学术动态和国际前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其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能够使这些专家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基层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完成整个体系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如开展旨在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了解本专业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内学术动态的高级培训班,尽量采用班型相对小、30人左右,参会人员以专业委员会成员为主的圆桌会议形式,开展专题研讨;对于培训内容为普及提高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诊治方面的新进展等内容的,可举办中等规模的培训班,人数一般在200人左右;对于公共知识的培训,可采用跨专业的较大型的培训班,人数可在400人左右。作为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医学会应将继续教育培训要求、年度内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授课内容、主讲人、参加培训对象)等详细情况以文件形式下发到会员单位的联络秘书,使全体参加培训的会员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合理安排学习。目前我市已成了32个专科分会,各专业委员会活动踊跃。如心血管专科分会组织开展的疑难病案讨论、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等;放射线专科分会组织开展的全市阅片、会诊活动;检验专科分会组织的针对农村基层检验人员技术设备水平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订立检验发展规划,解答基层单位提出的技术问题;内分泌专科分会针对目前糖尿病高发的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宣教工作等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营造了全市各医疗单位的学术氛围,提升了卫生全行业的理论技术水平。

2拓宽继续教育知识面,将心理学、医学法学等领域的知识纳入培训计划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会发生改变。生物医学模式把人看做单纯的生物或是一部机器,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而忽视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忽视了人的心理功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因此不能全面的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本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公众对诊疗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也渐由传统的救死扶伤趋向于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易。医患之间关系或可称之为合同关系。加之医学人文基础薄弱,医患沟通不良,医务人员心理学知识欠缺。这些因素也使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工作中,不能够很好的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而致医患之间沟通效率低下;同时,医务人员由于长期的心理压抑,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医院在政府与市场的夹缝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定位的模糊造成即要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又要考虑经营创收的双重压力。媒体对个别操守不良的医务人员的报道,使整个行业形象受到影响,医疗卫生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性质,决定了从事临床工作的高风险性。因此其心理压力低于公众水平。医务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长期积蓄势必造成工作精力下降,人际关系不良,甚至引发多种身心疾病。如何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医务人员其自身应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技能,学习必要的沟通技巧等外,通过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理论,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经常性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近些年,学会的继续教育部门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和安排了具有一定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专门为医务人员授课,这样既解决了医务人员自身的心理问题,丰富了医务人员的心理理论知识,从而也解决了医患之间在诊疗沟通上涉及的心理问题,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卫生技术人才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并受聘于医疗机构三年以上,符合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的要求。都可以进入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我市目前具备此条件的医学专家超过400人。这些专家多是各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科室主任,分布于各个卫生专业。因此抓好这一精品团体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显得更加重要。医疗事故鉴定本身要求专家除掌握和运用医学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专家了解和掌握《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侵权责任法》以及有关的医学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鉴定专家不仅有医学专家的身份背景,更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医学法官。鉴定专家从临床医学专家转变为医学法官,需要一个调整和提高的过程,要通过参加培训、座谈、讨论等学习过程来获得正确的认知。同时医学鉴定专家通过角色转变,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了解和把握构成医疗事故的关键节点,医疗环节中那些地方易出现漏洞引发纠纷,怎样运用侵权责任法等相关知识,来履行告知义务,掌握这些知识后,再回馈到临床实践中,指导日常的临床实践和管理工作,对于减少医疗隐患、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具现实意义。有关鉴定专家培训内容可包括学习已颁布的各种与医学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常规等,学习医疗事故构成要件,做好典型案例分析等。培训形式采取灵活多样性,讲求实效性。

3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院际之间的学术研讨

充分发挥学会职能,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学科之间和横向联系与协作[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根据我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和院际之间关系的实际情况,即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纵向联系和同一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均不够顺畅,市直医疗机构和企业医疗机构系统之间的学术交流更易形成壁垒。同时三级医疗机构与二级医疗机构在很多专业上差距较大,因此加强上述不同行政管理体系与不同医院等级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协作,是市医学会这一学术团体不可推卸的职责。

4服务农村偏远地区,开展下乡支农、会诊、讲学活动

考虑到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组织不同科系的专业委员会专家面向基层,送知识下乡,定期定点与基层尤其是两县的医疗机构开展长效的预约会诊、专题研讨、病案讨论等工作制度。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水平。

5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

卫生论文篇10

1.1农村医疗设备非常落后

大部分农村卫生医院设备全部是20世纪70、80年代的淘汰医疗设施,根本不能满足临床要求,致使病患外流严重。而且卫生医院自身和社会力量均无投资基础建设积极性,任其严重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从而在群众心中也失去了地位和信任。

1.2医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农村当前医务人员之中,具备大专学历以上的只占百分之几。中专学历以上的虽占有一定比例,但大部分是没有临床经验的新任人员,大部分就医人员并不具备相适应的学历要求,并且平均年纪较大,技术水准落后,与服务对象对医疗品质需求相差甚远,尤其是相当部分农村卫生医院连正规检验、放射人员都没有配备。

1.3村医疗卫生经费极为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原有卫生体制被打破。医疗单位也把自我经济利益放在重要地位,尽管国家每年针对卫生事业投入都在持续加大,但农村卫生部分根本得不到多少利益可运用。因此,乡镇卫生医院经济状况普遍都不景气,很多乡镇卫生医院拖欠职工工资是常见现象。这种经费严重不足将导致医疗设备落后、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水准跟不上等不良后果。

2对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培养的分析

2.1积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除了要了解相关仪器专业知识和运用外,还要掌握生物工程和有关医学知识。作为医疗人员要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升医护人员动手实践能力,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同时,要与临床医生进行紧密配合,充分运用仪器设备功能,让医疗设备发挥应有社会、经济效益。加强团队意识,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既发挥群体智慧,又在互相学习中强化理解,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2.2积极参加有关学术交流

鼓励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积极参加学术沟通,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相关医疗新动态,紧跟相关学科发展前沿,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当今最新医疗发展趋势,学习先进医疗设备管理方法,研究学术交流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探索现代医疗器械管理方法,总结经验,动手撰写有关论文,提升自我,为进一步提高医学造诣奠定基础。

2.3创造进修条件,争取脱产学习

脱产学习是继续教育中较为普遍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其最大优势在于可暂时摆脱工作劳累,到院校专心学习或培训,并满足不同技术层次人员的需求。院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培养和传播基地,许多新知识、新技术通过院校能够传播和发展。通过院校学习让理论知识扎实、技术精湛,为今后在工作中处理疑难杂症打下坚实基础。还要求鼓励专业人员到社会上考取等级证书或单科结业证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为参加培训学习的医务人员提供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和鼓励。

2.4紧抓良好机遇,引进高端人才

在当前这一阶段,部分医疗机构已开始招收相关的医疗人员,尤其在缺少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医院,可采取这种招收形式从地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引入有关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舒缓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短缺、技术滞后、知识不能及时更新的矛盾和压力。

3如何培养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人才

3.1继续学习专业医疗知识,适应社会经济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生产力水准提升,现展更需要宽、专、多能的综合型医疗人才,以往那些单能型工作职位已出现下降走势,纯体力劳动的工作是要被智力工作所替代的,以智力支持为主的智能工作岗位已成为21世纪人才市场的主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应继续学习专业医疗知识,更好为社会经济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3.2工作之余继续学习,跟上知识更新步伐

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知识更新最快时期,在知识量上不断进行翻番更新,很多学者将这种知识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效应称之为知识革命,所以,特别强调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知识创新和老化总是在不断交替中进行,不加强学习而只靠经验一样是会落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技术素质提升可通过多种方式,听取专家授课、积极参与各类社会调查活动、和老师共同从事科研活动等均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医疗能力提升。

3.3培养拓展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进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专业人员,定要把眼光放在学科的发展高端,要敢于为人之先、勇于打破旧传统观念和习惯束缚,要大胆设想、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要依照当前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解决问题,通过创新求发展、求进步、求提升。只有具备开拓创新思想,才能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