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自查工作总结范文五篇-ag尊龙app
2022-11-05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特殊教育自查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特殊教育 师资队伍 专业化
[作者简介]吴填(1983-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江苏 南京 21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残疾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工作介入:理论视野与实践模式”(项目编号:13yjc840038)和2009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基于残疾人现实需求的职业康复专业服务研究”(项目批准号:院[2009]04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75-02
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支持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残疾人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国家二十多年来的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从1985年的350所,上升到2008年的1640所;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学生从1985年的37989人,上升到2008年的417440人;专任教师1985年的6686人,上升到2008年的36306人。①2006~2009年,仅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达22497人,其中17459人获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另有数以万计的接受了初等职业教育的残疾人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②残疾人特殊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自身状况,提升了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但是,随着特殊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残疾人对自身社会需求能力的提高,对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术界普遍认为,建立一支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是促进整个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n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呈现当前从事特殊教育事业人才队伍现实状况,并针对其目前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专业化的角度提出合理构建特殊教育师资的对策。
一、调查背景
n市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位于该省第三,选取该市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东部其他城市,其特殊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利条件较为成熟,城市残疾人及家庭对教育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更高,因此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另一方面由于研究者身处东部,在调查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具有便利性。本研究选取了该市公办的特殊教育学校为样本。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同时对部分典型机构辅以现场访谈或电话访问。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35份,其中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达到90.3%,有效率达到89%。
二、特殊教育师资调研结果
(一)特殊教育教师基本信息
1.教师年龄分布。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中青年占大多数,在调查的210人中共有中青年167人,约占79.5%,只有20.5%的特殊教育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
2.教师性别构成。调查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的男女比例差异较大,男教师占总数的29%,女教师占总数的71%。
(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背景
1.学历构成。调查显示,特殊教育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达122人,占总数的58.1%,专科学历42人,占总数的20.4%,中师(专)学历3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8.4%,高中及以下8人,占总数的4.2%。
2.专业背景。据调查,n市的特殊教育教师中,只有12.2% 的教师所学专业为特殊教育,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普通师范毕业或从普通教师转为特殊教育教师,如幼师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还有8.2%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
在接受调查的210名教师中,职前教育背景为特殊教育专业的占16.3%, 职前为普通教育背景的(如学校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普通师范)有49.5%,此外,学科教育(如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的有26.5%,而教育背景为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教师为数很少。
3.职称构成。调查显示,在专任教师中,已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有17人,而尚未定级的教师有23人,约占总数的11.3%,
(三)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构成
1.知识构成。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还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广博的课外知识,对210名特殊教育教师知识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76页表所示。
2.培训情况。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可以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种。职前培养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背景以及岗前培训等情况。职后培训就是指教师的继续教育,它主要指对在岗、在职的教师进行的一种培训。在被调查的210名教师中,有187人,占总数89%的教师参加过有关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在这些培训当中,属于职前培训的有132人次,占到培训的70.5%;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占11%。
调查显示,因日常教学工作需要而参与进修的最多,占47%;学校推荐参与培训的最少,占12.4%。
3.科研能力。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潜力。在调查的210位教师中,有119位认为特殊教育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占总数的56.7%,而认为不需要做科研,只要进行教学的约占总人数的38.2%;而从事过各类科研活动的教师约有61.2%,其中,参与或主持课题的仅10.4%,发表过论文的人数较多,占总数的78.3%。在科研活动方面,指被调查教师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包括、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等。调查结果为2008-2009学年有46人次的论文在各类期刊发表,占总体被调查人数的21.9%,其中16人次在各级部门举办的论文大赛中获奖。
三、特殊教育师资状况分析
(一)基础结构趋于合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殊学校的教育师资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在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上趋于合理,基本可以满足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专任教师的比例处于优势地位,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责任的分工。二是教师年龄分布趋于合理,形成老中青三级年龄梯度。
(二)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
特殊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程度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特殊教育教师除了拥有特殊教育工作上所需要教育、心理、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鉴别、评估特殊学生理论、工具和方法,以针对特殊教育过程中不同情况、不同群体的需要。目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主要涉及从事具体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专业构成、学历、职称、教育技能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目前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职称结构分布不均匀。其中高级职称所占比重过少,中级及以下职称人员较多。二是教师学历有待提升,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的特殊教育教师更为稀少。三是教师专业构成不足。在这些任课教师中,多数教师为非特殊教育科班出身,教师当中具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非常缺乏,这种现状制约着特殊教育开展的有效性。
(三)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工作亟待开展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各种培训和科研工作,以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提升教育效率,最终促进整个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性工作亟待开展,主要呈现在接受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科研意识和能力上。
在对样本进行深入访谈之后,我们发现当前的培训主要以理论为主。一方面集中在特殊教育理论上,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对于国内外先进的特殊教育实践方法的培训,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条件,使得整体培训水平滞后,不利于信息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客观上限制了大多数特殊教育老师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第一线的特殊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第一手资料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推进有着基金作用,但是,目前这些身处第一线的特殊教育教师自身的科研意识和水平呈现出欠缺,发表和获奖的层次偏低,科研成果难以运用到教学生活中去。且大多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驱动力主要为职称需要,缺乏长效机制。
(四)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现象
由于特殊教育教师的收入水平与普通教师相比存在差距、晋升渠道相对狭窄,以及缺乏相应的培训发展机会,工作较之普通教育又具有特殊性,使得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压力相对较大,加上社会对于这一行业奉献性的强调,弱化了其本身的工作价值和职业价值,使得特殊教育教师在
普通教育教师的横向对比中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进而缺乏职业尊严和自我认同感。这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特别是在年轻教师当中,通过转行和再深造改变现状的心态普遍存在,调查中也发现在教师在自身深造之后选择离开这个行业的现象。
针对上述特殊教育师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专业化建设的角度寻求解决路径。
四、特殊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构建的对策建议
专业化最初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现代广泛运用的是利伯曼有关专业化的标准定义,主要涉及社会构成、技术构成、专业教育、自我约束以及伦理纲领等方面。本文认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主要是指从事特殊教育、具有教师资格的工作者专业发展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资格认证,主要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和获得特教教师专业资格证;二是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过程中,对自身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行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三是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中形成的一套培养和相关制度。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特殊教育师资进行专业化构建:
(一)通过建立“前后融合”的师资培训体系,强化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前后融合”指通过特教主管部门、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共同参与,使特教教师的培训实现从入职教育(岗前培训)再到职后教育(在职培训)的相互融合,建立系统的职前培养机制,并加强职后培训的力度,使在职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延伸,重视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实现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二)通过改革用人制度,优化特殊教育教师的师资结构
本次调查显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低, 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在专业素养上存在着先天不足。跨专业、跨科目、跨年级、跨残疾类别教学的现象仍存在。因此,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改革用人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师资招聘制度和岗前培训制度,改善师资结构。
此外,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的优化,主要可以通过对其学历的提升和专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一方面,要增加特殊教育专业背景教师在教师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需要增加与特殊教育相关的心理学专业、医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以完善整个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对于现有非特殊教育背景专业的从业教师,要通过系统培训和再深造的方式,改善其专业背景的结构,更好地服务于特殊教育事业。
(三)建立起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保障制度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特殊教育专业化建设与资格认证和晋升考核结合起来,将国家现有的实行残疾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完善,制定相应的特教教师资格认证的专业标准,完善特教教师培训评估体系。二是从制度上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供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做法是通过对特教教师的待遇的保障、以激励特教教师的从教热情,进而促进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地位,将这种专业变成一种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受人尊敬的专业,以吸引和留住这一领域的优秀人才,并逐步提升这一领域人员的整体素质。
[注释]
①谢永飞.中国特殊教育的布局结构特点及调整建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25.
②刘俊卿.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问题及未来选择[j].中国特殊教育,2011(3):3.
[参考文献]
[1]陈方.近年来我国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j].中小学管理,2005(2).
[2]丁勇,王辉.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3]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冯建新,冯敏.陕西省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5]蒋云尔,王辉,范莉莉.构建符合江苏省情的特殊教育师资继续教育体系——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j].现代特殊教育,2008(9).
[6]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7]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0(9).
[8]田寅生,方俊明.江苏省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需求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1(1).
特殊教育自查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特教学校 义务教育 现状 建议
分类号:g760
1 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全心全意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特教学校在承担和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把握现状,促进河北省特殊教育发展,本研究对河北省特教学校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
2 调查对象和工具
(1)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河北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表》对2010年河北省9所市属、5所县级市以及70所县级特教学校校长进行了调查,主要内容为学校基本情况、师资、教学状况等几个方面。共发放问卷84份,实际收回82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为95%。
(2)采用自行设计的《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调查问卷》对84所特教学校专任教师进行调查。主要教师包括学历、职称、对工作的满意度及教师个人今后发展设想等几个方面。共发放问卷420份,实际回收405份,有效问卷395份,有效率为94%。
(3)采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北省特教学校义务教育实施的基本状况
义务教育包括六年的小学教育和三年的初中教育两个阶段,亦称之为九年义务教育。河北省尚有一定数量的特教学校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接受调查的9所市属特教学校均已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而66所县属和5所县级市属特教学校中,57所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还有14所仅实施小学阶段六年义务教育。
3.2 河北省特教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源现状
由表1看出,调查的80所特教学校中,9所市属特教学校班容量在15-27人之间,仅有1所学校反映招生困难;而66所县属特教学校,班容量在6-15人之间,有26所学校反映招生困难;5所县级市特教学校班容量在11-18人之间,2所学校反映招生困难。反映招生困难的特教学校分别占所调查同类学校的11.1%、39.4%和40%。可见,市属特教学校生源状况较好,而县(包括县级市)属特教学校生源比较紧张,每年的招生比较困难。
造成县级特教学校生源紧张、招生困难的原因主要有:(1)河北省近几年特教学校数量增多,截止2010年底,全省172个县级行政区中公立特教学校151所,导致各学校招生范围缩小,招生困难;(2)根据调查所获的信息,反映生源紧张,招生困难的多为招收聋生或以招收聋生为主的特教学校,尤其是单一招收聋生的学校;(3)有的特教学校在招生上,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举措,同时,很多家长在子女接受教育这一问题上抱有消极态度,送孩子到特教学校的劲头不大;(4)市属与县(包括县级市)属特教学校在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办学条件等资源方面明显不平衡。因此,县区残疾儿童家长会舍近求远送孩子进入市属特教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县属特教学校生源的紧张程度,同时也造成市属特教学校个别班级班容量特别大,甚至接近30人。
市属特教学校班容量过大,会影响教师开展个别化教学和辅导,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市、县特教学校教学设备拥有现状
教学设备泛指辅助传统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硬件设备,包括投影机、幻灯机、录像机与多媒体等。
由表2看出,从教学设备总体用量上看,县级特教学校每班平均拥有量明显高于市属特教学校;从教学设备档次上看,县属与市属特教学校悬殊较大,县属特教学校的教学设备主要是投影机和幻灯机,而市属特教学校教学设备中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班拥有量大大高于县级特教学校。可见,县级特教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访谈中也发现县属特教学校中,教师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进行教学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4 特教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状况
3.4.1 特教学校义务教育阶段青年教师居多
表3显示,80所特教学校中35岁以下的教师高达78.2%,50岁以上的教师仅有9.5%。特教学校教师队伍呈年轻化特点。原因主要有:(1)河北省1992年开始有特教中师毕业生,2003年开始有特教专科毕业生,2010年开始有特教本科毕业生,二十年来特殊教育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特教工作,最大的年龄也在40岁以下,他们是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主要组成部分;(2)各级政府对特教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都在加快特教学校的新建或扩建,使普通学校一定数量的年轻教师充实到了特教学校。
特教学校年轻教师多,他们有生机和活力,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是振兴和发展特殊教育的希望所在。
3.4.2 特教学校教师性别比例悬殊
表4显示,在调查的80所特教学校的教师中,女教师所占比例超过80%,而男教师的比例不足20%,性别比例的差距悬殊,高于同期全国特教学校教师男女性别比例(72.3%与27.7%)。原因主要有:(1)师范专业在校生男女性别比例原本就不平衡;(2)特教教师面对的学生具有特殊性,教师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相对而言,女性教师更为合适,因而进入特教岗位的教师性别失衡更加明显。
但特教师资中女教师数量多,容易造成对残疾儿童慈爱有余而阳刚缺失,不利于残疾儿童个性发展。
3.4.3 特教学校教师学历结构状况
表5显示,河北省特教学校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仅占所调查教师总数的0.2%;本科、专科、中专学历的教师占所调查教师总数的比例依次为:69.6%、30.2%和3.5%。而同期全国特教学校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学历的教师则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02%、44.08%、44.4%和10.48%,北京市特教学校研究生、本科学历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3.7%和71.4%,陕西省特教学校本科、专科、中专及以下学历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40.6%、47.4%和11.9%;广东省2008年特教学校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及以下学历教师分别占到教师总数的3.8%、61.4%、29%和5.8%;而江苏省2006年年底特教学校研究生学历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0.2%。可见,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学历状况远远低于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的水平,高于陕西等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本
科学历的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数。由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特教学校引进研究生学历师资极其困难,故研究生学历师资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但总体上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3.4.4 河北省特教学校教师职前教育状况
在调查的80所特教学校的2450名教师中,职前为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有1731人,占被调查教师的71%;非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有719人,占所调查教师总数的29%。
表6显示,职前是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人数及所占比例依次减少。总的来看,教师中入职前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数所占比率高达71%,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发达的北京市的22.3%和经济欠发达的陕西省10.2%,但学历层次不高,94.9%为特殊教育专业中专学历。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如下。(1)邯郸学院目前是河北省唯一一所设有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在1989-2003年间共培养特教中专毕业生1800多人,90%以上的毕业生被分配到河北省各级特教学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2)邯郸学院2003年以后逐渐有特殊教育专业专科、本科毕业生,但由于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只有极少数在公办特教学校从事教学工作。(3)邯郸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专科、本科阶段函授教育2008年后才开设,但就读人数少,主要是由于很多特殊教育中专学历的教师之前大都取得其他专业自学或函授的本科文凭。(4)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特教学校引进研究生学历的师资很困难。
入职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学历层次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特教学校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3.4.5 大部分特教学校教师能安心本职工作
表7显示,从特教学校教师对本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来看,大多数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是很高的(基本满意及以上的高达78.05%),能安心从事特教工作;另有21.95%的教师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低。
4 结论
(1)河北省特教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尚未全部普及,有部分学校实施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2)河北省市属特教学校生源状况良好,班容量超编,部分县级特教学校盲、聋生生源紧张;(3)市、县特教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设备的配备差异大,县级特教学校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4)特教师资青年教师居多,女性远远多于男性;整体的专业化水平低;大多数特教教师对本职工作满意度高,能安心工作。
5 建议
5.1 政府、残联和特教学校共同努力,改变招生困难的现状
首先,各级政府应按照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改善县属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使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政府、各级残联和特教学校要利用助残日、爱耳日等节日,广泛宣传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提高家长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提高家长让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特教学校在招生上要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摸底调查,人户对家长做宣传动员,提高他们对孩子接受教育的认识。此外,特教学校可以变单一招生为综合招生,重视数量较多的智障儿童的教育。
5.2 改善县属特教学校教学条件
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为各级特教学校配备教学仪器与设备;特教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学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培训,增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5.3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特教学校师资的素质
特殊教育自查工作总结篇3
一、近年来我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中、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入学人数稳中有升,办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公办特殊教育学校4所,小学附设特教班学校1所,在校生1150名(其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71名,随班就读学生879名)。
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尚存在较大困难
我市特殊教育建设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差、质量低,远不能满足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
1、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滞后于特殊教育发展需求
从发展上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大大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需求。全市14个县市区中尚有10个县区市未建特殊教育学校,占全市县区市总数的76%。按照中、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30万人以上的县区市必须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全市至少还需新建6所特殊教育学校。
2、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和提高
我市目前的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历史和经济条件制约,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存在较多问题。一是目前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主要设在偏远的农村,远离县镇和城区的中心地带,交通不便,校舍建设标准较低,小、旧、陋、破以及教学生活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而且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全市仅有的4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覆盖范围有限,除市特殊教育学校分布在市区的渭城区外,其他3所均分布在北部五县中的旬邑、永寿、淳化,1所普校附设特教班在乾县。二是现有特殊教育学校除市特殊教育学校是新建以外,其余全部是由原普通中小学校改造的,不仅校舍使用年限较长,而且在使用功能及设施上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特殊要求,与国家实施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有较大差距;三是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成本较高,部分专用教学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必备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配置困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严重缺乏,专业师资队伍严重匮乏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以及康复训练活动。全市除市特殊教育学校有部分特殊教育专用设备,所有教师经过专门培养和培训外,其余学校不仅没有专用的设备而且教师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培养或培训。
3、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招生难和大部分特殊教育学生不愿在特殊教育学校上学,构成现实的一对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做特殊教育学校的规划不能纸上谈兵,而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虽然我市仅有4所特殊教育学校,但均存在办学难、招生难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普遍存在办学成本高,大部分县区根本没有财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致使学校缺少发展资金,难以办学和招生;另一方面,主要是现在残疾少年儿童家庭的传统观念在作怪。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至少应该有4万多学生,但全市公办特殊教育学校仅有1750人,加上民办的一些康复教育学校,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总人数不到3000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入学的特殊学生仅占到7.5%,其余的特殊教育学生除少数在西安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外,大部分都在普通中小学上学。这些特殊学生为什么不到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呢?据我们调查,主要是因为这些有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学生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因为他们觉得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被披上“特殊”这一印记,谁也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有孩子残疾。而人们的这一传统思想观念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在做规划时不能仅根据人口数、学生数等简单就做规划,而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以我市为例,过去我们在彬县、长武均办有特殊教育学校,而这些学校却最后不得不撤掉,除了县、乡政府根本无力承担昂贵的办学经费外,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学生,招不到学生了,没有家长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到这些学校去。就是办学条件较好的市特殊教育学校,也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
4.国家相关政策促使特殊教育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关注与关心程度在逐步提升,残疾儿童少年家庭传统观念也在进一步转变,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预计近年内入学人数将呈上升趋势,现有办学条件将日趋紧张,为他们创造接受教育所需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章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按照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要求,结合我市要建设与现代化都市相适应的特殊教育事业,确保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快特教学校内涵发展,整体提高本市的特教发展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特殊教育协调发展,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教育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第三章建设目标及建设规划内容
一、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中、省、市、县政府共同投入,在全市新建武功、乾县、三原、兴平、泾阳、礼泉、彬县等7所特殊教育学校、并改扩建市特殊教育学校、旬邑县、永寿县、淳化县等4所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在全市30万人口以上和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有1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盲、聋哑、弱智三类校中两类及以上组合建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使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所有项目学校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基本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需求。
阶段性目标:期间重点改扩建市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武功县、乾县2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学校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要求,初步缓解中西部地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需求矛盾。
大力推进我市特殊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协调、均衡发展,提高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是我们的建设宗旨。通过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承担起我市残疾人的基础教育任务,把每所学校办成集聋哑人教育、盲人教育、弱智少年儿童教育康复和残疾人职业技能、体育、艺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力争到年我市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率比现在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校生达到7000人。确保90%以上残疾儿童(幼儿)接受1年以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辍学率与当地健全儿童持平,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接受1年以上职业技术教育,50%在校残疾学生能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或3年制职业技术培训并公开就业。
二、实施步骤和建设内容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存在诸多特殊性,从有利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考虑到我市经济发展实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及县域间发展差距较大等状况,我市项目实施拟按如下目标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建设。
第一阶段:期间,改扩建市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武功、乾县2所特殊教育学校。做好市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总体规划。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在市教育局的协调下,面向全市招生视力障碍班、听力障碍班、语言障碍班、智力障碍班,力争使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达到人3000左右,以后逐年扩大。
第二阶段:新建三原县、兴平市、泾阳县、礼泉县4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总结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同时相继完成对全市20个随班就读网点校的常规化建设;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和骨干教师巡回辅导制度,完成对200名教师的专业培训;进一步发挥各特殊教育学校在当地特殊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完善辐射、引领、检查、指导的常规机制。
第三阶段:新建彬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旬邑县、永寿县、淳化县3所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任务,实现规划总体目标。增强每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教中心服务教育功能,争取每校都开设有专门职业技术培训职教班,使每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毕业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建立与社会用人机制相通的育人机制
第四章资金安排
期间重点做好市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和武功县、乾县2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新建任务。总投资1140万元。其中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约900万元(其中新建校项目2所,投资700万元,改扩建校项目1所,投资200万元),必备教学、康复训练设施配置投资约240万元(其中新建校项目160万元,改扩建校项目80万元)。所有资金均由中央专项投资,不足部分由县区自筹安排。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是国家赋予我市的光荣任务,是对我市残疾人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特教学校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措施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负起职责,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认真检查监督,保证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
二、把特教学校建设纳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计划,确保特教学校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资金投放按建设期的年计划投入,确保工程建设如期完成。各有关部门保证人员投入,抽调精干队伍参与建设工作。
三、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和公众参与程度。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等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围绕全市特教学校建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全社会都重视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爱护,倡导扶弱助残的文明风尚,激励残疾人自尊自强的精神。
四、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特教学校建设规划的要求,把具体任务、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有关县区和部门,并以责任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建设方案中的各项任务都能落到实处。
特殊教育自查工作总结篇4
(一)特殊教育发展官方报告根据贵州省教育厅2014年3月19日的《贵州年鉴(教育部分)——二〇一二年》及贵州省统计局2014年6月9日的“2013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第二十部分:各类学校”的报告,由表1数据可知,2013年特殊教育学校招生人数为2700人、在校学生人数为12700人。由表2可知,2012年贵州省有特殊教育学校56所,比上年增加4所(其中,听障儿童学校13所,培智儿童学校7所),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3657人(包括随班就读9319人),专任教师996人。根据2013年贵阳市教育年鉴报告,特殊教育招生213人,在校生1108人,毕业生148人。安顺市2013年教育年鉴报告,特殊教育学校3所,专任教师39人,在校学生169人。六盘水市2013年教育年鉴报告,特殊教育学校3所。根据铜仁市2012年教育年鉴报告,特殊教育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生378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92人。毕节市2011年教育年鉴报告,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收学生774人,在校学生3532人。2008年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308人。
(二)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情况调查根据笔者2014年8月的调查统计数据,由表3可知,贵州省内已修建或正在筹建的特殊教育学校共计74所。贵州省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除少量县市没有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外,大部分县市已建立或正在筹建特殊教育学校。其中,铜仁市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贵阳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0所、遵义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4所、安顺市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六盘水市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毕节市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黔东南州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黔西南州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黔南州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调查统计数据比官方统计的建成的特殊教育学校数56所多出了18所,表明贵州省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正处于大踏步后发追赶的趋势,同时各县市特殊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也比较明显。
(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障碍类型情况调查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特殊儿童的出现率有所下降,在医学与科技的帮助之下,一部分听力障碍、视力障碍与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得以回归主流。特殊学校里视力与听力障碍学生的比例下降,中重度培智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将成为特殊教育主要的教育对象。笔者随机在全省56所特殊教育学校中选择了10所进行抽样调查,基本能反映全省的情况。由表4的调查结果可知,贵州省的特殊教育对象以听力障碍学生为主,智力障碍学生其次,自闭症学生与其他障碍学生比重较低,贵州省内的特殊教育学校也以聋哑学校为主。省内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以听力障碍学生为主,一方面源于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欠账太多,大量的听力障碍学生之前没有得到及时的特殊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与省内医疗卫生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有关,由于早期筛查不及时、耳毒性用药的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听障学生的数量较多。此外,由于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招收智力障碍儿童的学校较少,导致大量的智力障碍儿童无法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类型的不合理,亟待进一步改善,让广大的特殊儿童得到合适的教育。
(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性别及生师比情况调查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性别构成中都存在着女教师多于男教师的情况。由表5的数据可知,贵州省内特殊教育教师的性别构成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男教师与女教师的比例为0.6:1。在生师比方面,各所学校的差异比较明显,最高的生师比为6.14:1,最低的生师比为2.84:1,两者的最大差距为3.3。这表明各所学校的生师比不协调,部分学校存在着严重缺乏教师的情况,有待于合理配置教师的数量。
(五)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情况调查优质高效的特教师资队伍是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从年龄结构上看,由表6的调查数据可知,总体而言10所学校以31—40岁的教师居多,20—30岁的教师次之、41—50岁的教师再次、50岁以上的教师最少。数据分析表明,这些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以中年教师为骨干,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和谐发展的局面。但部分学校也存在着20—30岁的青年教师为主的情况,此类学校大多为新建学校,缺乏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教学与管理的成熟度不够。从职称结构上看,由表7的调查数据可知,总体而言10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中级职称最多,初级职称其次,高级职称最少。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校存在着教师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的情况,中高级职称在办学历史悠久的特殊教育学校中比较合理,但大多数学校存在着中级职称不足,高级职称为零的情况。合理的职称结构有利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因此,应当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职称晋升制度,合理设置教师的职称比例。从学历结构上看,由表8的调查数据可知,总体而言这10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以专科学历为主,本科学历次之,研究生层次学历几乎为零。这反映了贵州省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学历构成的不合理,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极度匮乏,影响了特殊教育办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贵州省特殊教育教师资源的极度匮乏,部分学校在师资来源方面存在饥不择食的情况,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
二、2007年—2012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的情况比较
通过以往特殊教育发展情况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的大体趋势和走向,可以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作出合理的决策。笔者将贵州省教育厅与贵州省统计局2007年—2012年的特殊教育统计数据进行比较,总体而言,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速度较快。由表9数据可知,2007—2012年,贵州省内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逐年增多,2012年比2007年增加了16所,此外新建或在建的特殊教育学校将进一步充实贵州省特殊教育的规模与力量。特殊学校类型,专门的听障儿童学校增加了4所,智障儿童学校增加了1所,综合性的特殊学校增加了11所。特殊教育专任教师的数量也大幅度地增加,2012年比2007年增加了369人,新增教师相当于2007年全部特教教师总数的58.85%。新增的特教教师数量也充实了特殊教育发展的力量。由表10数据可知,2007年—2012年,贵州省特殊教育的辐射面扩大,特殊学校招生人数、毕业学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由表11的数据可知,2012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中生师比为4.36:1,2011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中生师比为4.38:1,2012年比2011年略有进步。日本2003年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养护)三类残疾学校的生师比分别为:1.14:1;1.37:1;1.62:1。同日本2003年的数据相比依然差距显著。
三、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建议
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历史欠账多,但发展劲头足,未来发展前景光明。在国家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良好背景之下,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1.提高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虽然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与全国大部分省份比较依然存在着认识与重视不够的情况,对特殊教育的政策支持与经济支持有限。需要提高全省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与重视。2.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笔者的调查,几乎所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都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经费紧缺,部分县市甚至没有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着租借校舍的情况。教师待遇低,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应该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财政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3.加大对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单位的支持力度贵州省内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学历层次偏低,交通和经济的短板不利于外省优秀人才的引进,应当加大对本省4所特殊教育人才培养高校的支持,建立人才培养机构的长效交流机制,消除特殊教育本科学生就业的政策屏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本科层次人才,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结构。4.扩大特殊教育交流范围,更新教育观念贵州省内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相对较低,通过笔者的访谈发现,贵州省内的特殊教育学校很少参加国内的学术及教学研讨活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需要借助特殊教育的国培、省培项目,通过引进外省先进教学方法、走出去观摩外省的办学模式等途径,开阔省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视野,以利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特殊教育水平。
特殊教育自查工作总结篇5
特殊教育专业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设以来,培养了大批从事残疾人研究、康复和教育的专业人员,但是随着特殊教育对象的复杂化,特殊教育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鉴于普遍反映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不能很好适应特校一线教师工作的客观现实,各高校不断调整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作为特教学科重要基础课之一的心理学课程课程设置首当其冲,根据以往资料显示,很多师范院校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中单独设置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等相关课程,而且在心理学等其他专业的课程计划中也设置有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1]综观目前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在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的现状,其课程建设基本上有三种取向:一种是以学生的障碍类型为导向,开始介绍不同障碍类型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系列课程;[2]另一种是追求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自身的完整, 开设特殊教育导论、特殊教育哲学等大量的特殊教育理论,课程设置过于偏重教育学科本身,康复学、心理学、医学等课程的建设比较薄弱。如心理学相关课程只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等专业课,忽视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学习。第三种是以心理学相关课程为主导,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心理学特殊教育方向,重庆师范大学开设了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除此之外,在职教师也普遍认为心理学对于教学很重要,比如学者甘昭良将特教学校教师的知识技能分为六类,即:普通教育理论知识、特殊教育基础知识、教师基本技能、弱智儿童教育基础知识、聋童教育基础知识、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在对“普通理论知识”的态度上,儿童发展心理学被大多数被试(76%)认为是重要的,而分别有一半以上被试认为普通教育学(57%)和普通心理学(53%)重要。[3]
h师范大学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将特教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定为“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特殊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特殊教育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特殊学校、特殊教育科研机构、残障人士福利机构、特殊教育管理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根据h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结合文献资料,对 2013级、2014级和2015级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从学生视角深入探讨特殊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问题,以供全国高师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参考。
二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为主,编制《h师范大学特殊教育本科生对心理学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并通过预调查和专家评审,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了问卷的效度。2015年,向特殊教育专业2013、2014和2015级本科在校生发放问卷96份,回收9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各32份(如表1);原始数据以统一格式录入,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问卷法的基础上,笔者还采用非结构式访谈法,访谈对象为特殊教育专业在校生,2013级7名,2014级7名,2015级7名,以口头访谈方式完成。
三 结果与分析
1 心理学课程看法数据与分析
从调查数据看(表2),总体上,在校本科生对专业课程总体设置满意度处于 “重要”的最多 (占89.5%), 其次为“一般”(占9.3%),1.0%认为心理学课程不重要;2013级在校生认为“重要”的最多(占 93.7%),只有两人个人认为“一般”,无人认为“不重要”。
通过数据可以得知,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在校生意识到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很重要。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访谈以及文献法来分析这些因素,得出以下原因:大一在校生对心理学课程了解不是很深,认为特殊教育专业就是学好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就行了,没有必要过多地涉及心理学。与之相比的是大二、大三普遍认为心理学课程开设很有必要,这是因为由于他们对特殊教育专业了解的加深,以及去特校实习,让他们意识到了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2 心理学课程开设方式数据与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总体上56.2%的学生认为心理学类知识杂糅在教育学类课程比较好,43.7%的学生认为单独开设心理学课程比较好(表3所述示),其中2013级在校生16人认为心理学单独开设比较好,16人认为心理学渗透在特殊教育课程中比较好,与之相比的是,2015级在校生只有11人认为心理学课程单独开设比较好,大三学生在倾向于单独开设心理学课程方面明显高于大一学生。
通过访谈分析原因如下:由于h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都是文科出身,学习普通心理学之类的课程比较吃力,而教育学容易接受,因此倾向于渗透性课程的学习,比如某学生认为《特殊教育导论》中关于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很好地和教育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消化吸收。而倾向于单独开设心理学课程的在校生,认为心理学课程单独开设有助于对心理学进行系统的学习,而渗透性课程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比较零散。
3 心理学课程需求数据与分析
通过表4数据可以得知,学生喜欢或者想要接触一下心理学类课程;特殊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辅导类课程,2013级、2014级在校生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评估、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辅导都比较感兴趣,而2015级在校生相对来说只对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评估、儿童发展心理学比较感兴趣。
笔者在访谈时发现原因如下:由于大一、大二开设课程较多,大三开设课程较少,所以大一、大二对心理学课程的需求程度没有大三高。而大三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由于考研的原因希望能够开设一些诸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心理学课程,另外一部分在校生认为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自己特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特殊幼儿,因此希望多开设心理学课程。而大一、大二在校生由于课程比较多,学习和考试压力比较大,所以心理学课程的选择意愿较小。
通过数据(表5)可知,总体上来说,学校希望开设课程类型为咨询与治疗>应试和考研>基本原理,可见在校生意识到了特教专业技术性比较强,学习技能型知识意向比较强。年级上相比,从大一到大三,应试与考研、咨询与治疗呈现递增趋势,原因是因为大三面临择业或继续深造的选择。
4 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科关系数据与分析
大一新生大多认为是两个单独的学科,大二、大三在校生普遍认为对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心理学课程是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访问得知,基本上所有的大一学生都是通过调剂的方式被录取到特殊教育专业的,对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对特殊教育专业了解程度不深,认为特殊教育学就是学习特殊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而大二、大三在校生在特校实习期间感觉只能用一颗爱心去拥抱特殊孩子,无法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对技能型知识需求比较强烈。另外,很多学生已经通过或者正准备参加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对于他们来说,学好心理学并且通过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有利于自己的学业。
除此之外,在与在校生进行访谈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认为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对本专业的发展很有用,但是感觉学期结束好像什么都没学到。学生在特校实习时对技能型知识需求比较强烈,而学校开设的课程却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四 讨论与建议
结合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访谈所得资料,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大一新生对特教专业了解不深,所以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数在校生认为心理学课程很重要,但是在课堂学习中却又很吃力,部分学生感觉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往往期末考试结束后,所学的内容也就忘记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性,没有整合优化,。基于此,提出了以下建议。
1 让在校生对特殊教育专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通过访谈以及查阅资料发现,大多数在校生都是通过高考调剂的方式被录取到特殊教育专业的,结果就是他们不知道特教专业是学什么的,未来可以从事什么工作,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排斥这个专业。所以,针对大一新生,有必要让他们对特殊教育专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不仅仅如此,还要对特殊教育学科有一个了解,让他们知道特殊教育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其中康复学、心理学、教育学都是其中重要基础学科,缺一不可。
2 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
2010年以来,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院校超过四十所,呈快速增长趋势,如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很多学校都在考虑的问题。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教师的师德、治学态度和教学理念,以及在课程知识领域的认识水平,对课程建设成果和水平起关键性作用。因此我们非常强调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特殊教育心理课程如何实施、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者――教师的理念与态度,这将直接影响该课程能否真正在教育、教学层面实施,并转化为行为,纵观我国新兴特殊教育专业院校现状,大部分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生,他们教学经验缺乏,不能很好地主导课堂教学。[4]而心理学类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最高,不仅仅要具备特殊教育专业背景,还要具备心理学背景,但是同时具备特殊教育和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很少,另外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备课时只备课程而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已掌握哪些知识,他们需要什么,其他课程讲授了哪些相关的内容。
3 加强与其他高校合作,制定课程标准
绝大多数院校课程设置现状为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体系缺乏整体优化,彼此独立,各自为营,忽视了心理学的内在逻辑系统,只开设个别心理学课程,使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要考虑如何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体现出自身特色,使之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有些单科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缺乏对各门课程进行统整或综合,而造成理论课课时偏多,实践课课时偏少。
参考文献
[1]雷江华,方俊明.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9(4):9-13.
[2]于素红.我国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2(1):9-13.
[3]甘昭良.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4):85-88.
- 上一篇:
- 下一篇:
特殊教育自查工作总结范文
2022-11-05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2016-06-20 15:08:22
特殊钢 2009-11-08 15:31:00
2010-03-10 15:04:00
2010-03-10 14:15:00
2014-03-03 10:30:58
2007-08-2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