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设计范文10篇 -ag尊龙app

时间:2024-04-26 19:33: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评价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评价设计

[摘要]学习性评价以“学习为本”为根本价值旨归,旨在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的价值和规定,促进学习性经验的生成和改进与完善学习效果,转变传统教师本位导向下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转变下的教学设计需转向以学习性评价为取向,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重新设定目标,以学习力、表现力、生成力的提升建构教学过程,以学习水平的提升进行质量监控。

[关键词]学习性评价;教学设计;学习水平

学习性评价(assessmentforlearning)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且对学生的学习提升有必然的帮助。布莱克和威廉教授曾通过对160种教育期刊和专著上250篇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在实施学习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收益(learninggains)显著提高[1]。该评价中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转变教师主导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基本途径,而教学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身是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最终目的,传统工具理性导向的教学设计重“教”轻“学”,已然背离了教学设计的初衷。由此,改变传统“以教定学”的教师主导下的学习方式,再次审视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初衷,需以学习性评价为取向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性评价取向的目标设计

教学设计以教学目标为方向,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的目标方向是学生学业发展。目标方向来源于该评价中师生共享的学习目标理念,而教学设计中与目标实现最为密切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由此,学习性评价取向的目标设计以师生交互学习的共享目标为基本特征,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的核心目标为基本方向,以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支点的基础目标的实现为外在借力,为之提供支点。

(一)师生交互学习的共享目标

摘要:本文试图在口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反思的指导下,进行一堂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首先简要介绍口语微格教学的参与者和课程设置,然后说明一些具体阶段性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任务,最后对口语课程教学进行评估,以便促进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评价

tomlinson(2001)认为所有教师都应将教学理论应用在他们的课堂上,并且在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一些以具体准则为基础的教学评估指标,例如设计的任务是否适合教学情景以及是否适合参与者的现有水平。此外schon(1983)认为反思对教学理论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与实践有助于后续实践的提高和对方法论的深刻理解。基于这些观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微观教学的实施以及评价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1口语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设计这门课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评估学生的特点:低龄学习者。考虑到低龄学习者往往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通常比成年人更不受控制,自我意识不够强(harmer,2007)。因此会课程设置中安排更多种类的活动,以保持他们的动力和注意力。此外,虽然低龄学习者可能会热衷于参与游戏和活动,但他们开始说话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有时他们甚至会说母语,因为他们的认知语言和语言发展有限(willis,1999)。因此,在课程活动设置中禁止学生使用母语是不自然和不现实的。考虑完这些因素后,教师将组织三个主要阶段的任务和活动:开口说话前(pre-speaking)、言语交际活动中(while-speaking)中以及后续(follow-up)和反馈(feedback)(harmer,2007)。在开口说话前,教师会设置很多活动让学生做准备。首先,复习学生上节课掌握的动物知识,这与前一节课有很好的联系,激活了学生的词汇库。学生准备进一步学习之后,教师展示各个动物的照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图像被认为是理想的练习方式因为它可以直接呈现出意义而且学生通常对彩色照片比较感兴趣(nunan1999)。接下来,教师开始关注语言的结构呈现,把一些语法结构融入一些有控制的活动中。具体来说,教师要求学生用幻灯片上给定的结构唱诵和重复(见图1),以方便同学注意和组织语言。图1另一个注重语言形式的活动是捉虫游戏(见图2),老师在捉到一只昆虫时问whatisthis,然后用吟唱来回答。通过这种方式,输入再次增强学生的记忆(ellis,2005)。在所有这些输入和控制活动之后,教师进入言语交际阶段(while-speaking)。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讨论,然后与同学分享。教师展示图片和句子(“whatisthis?thisisadragonfly.”),并要求学生跟读。在向学生展示表演示例和指导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讨论和练习“whatisthis?thisisa____.”。当讨论结束后,教师让2-3名学生展示,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以及纠正错误,并考虑是否适合进行下一个阶段(hedge,2000)。接下来是最后一个环节,跟进阶段(follow-up),老师通过询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并给他们布置作业“到公园里去识别那里的昆虫”,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littlewood,1981)。

2词汇课程教学的有效评价

摘要: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教育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评价的结论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等。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过去重视艺术设计作品方面的表达效果,发展到培养学生表达、分析、理解以及实践能力的方向上。文章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各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评价;多样化

随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规模发展越来越快,且人数不断递增,艺术教育已越来越普及。但是很多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只注重办学规模和经济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体现,是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重要管理措施。

1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评价是为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估,是对教育质量更好的把握,是为培养高质量合格的艺术类人才的重要手段。很多人认为艺术设计是没有标准化的专业,没有统一的答案和标准去衡量,因此也没有对其评估的标准体系,许多教师仍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观念教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目标和质量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培养艺术人才,学生就难以释放自身的特点,难以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水平。因此探索一条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评价模式是学校各级部门应积极重视的。课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判断,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可督促教师改进教学上的不足。通过艺术创作和作品展览来促使教师进行科研、专业理论方面的研究,促使教育管理人员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2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工具。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育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非常重要,是实现培养中西医结合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日新月异,作者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上对该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进行改革,希望能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的分子生物学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教学评价;探索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主要阐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代谢途径、调控机制以及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分子机制,是推动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生而言,学习医学分子生物学,不仅是为未来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时靠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思考,不能将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和临床学科的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导致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应用严重脱节。这无疑更不利于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目前社会对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的要求,必然需要我们针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点,优化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其他课程学习及今后临床工作中的能力,真正发挥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

分子生物学作为医学临床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发展速度快、应用广泛。根据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以“理论适度,突出应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精简和重组。同时对教学学时加以调整,做到重点主要讲,拓展自学为主,并且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

摘要: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有效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独立院校必须提高对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提供意见和参考。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从内部教学评估、专业自我评估以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三大板块,构建了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学评估体系;教学效果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独立院校学生所面对的未来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障独立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升本校教学质量,提高独立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对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便成了当前独立院校应该着重研究的课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但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极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为了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独立院校应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学改革中的指导性地位,对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展开深入的研究,帮助独立院校建立完善且有效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在制度上保障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作用

(一)对于专业教学的诊断与调节功能

开启教学质量评价,能够为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剖析,对其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调节。由于每个教师对于艺术设计的理解和偏好不同,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虽然不会导致整体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但会导致不同班级的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理解和技法存在差异,这也就体现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建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无论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与否,或是对于艺术设计的偏好和理解有什么样的差别,管理部门都能够更科学、有效地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进行诊断与调节,有效地保障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摘要: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确保艺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基于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构建艺术设计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讨论评价中的具体指标设置。目的是为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一、建立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列为高校本科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建立和完善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有利于优化本科课堂教学效果,为高校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艺术专业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专业,专注于培养和教育学生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类课程是艺术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反映。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式与理工科专业差异较大,课程研究强调个性化特征,更注重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发挥其创造力,想象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科学构建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艺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特点

1.单元制授课。基于单元的教学是艺术设计课程的共同特征。此类课程一般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只有连续授课,学生才能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在绘画及设计作品课程中,学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里完成作业,这样不利于学生集中思路连续创作。教师只能通过关注持续的创意指导来掌握课程的本质。根据课程的先修后续,一门课程集中学习完毕,才能开始下一门课程的学习。这种集中的培训和指导,有利于连续创作,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2.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艺术设计课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基本内容和扩展内容。基本内容是基于课程大纲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扩展性内容即课程相关的学科前沿理论,经典及流行作品的研究及介绍以及针对学科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做出的调整等。扩展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3.实践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还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学时。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理论,开阔眼界及思路,强化专业技能。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强调以实践为导向,讲课与练习相结合,个别讲座,技巧展示,作品欣赏和评价等,成为这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

[摘要]教学质量评价是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将网络优势引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使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同时,也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将网络的优势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评价实现量化、客观化、系统化、科学化,同时把质量监测与保证意识融人到学校各个主体、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评价及其他各要素中,更加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实现教学质量的科学化管理。

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管理机构

为了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切实有效地实施,首先就必须建立起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教学质量评价组织机构,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收集、获取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层面上的实时信息,并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加工,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这个系统通常由校、院(系、部、所)、教研室三个层次组成。

1.校级质量评价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组、教务处等相关机构,该层次应着眼于全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全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对其他教学质量评价机构的监督、检查;对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观测点进行实时抽查;对下一层次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认定。

摘要:在传统理工科的教学中借鉴和应用沙盘模拟理念,可以有效补充理工科中管理课程纯粹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阐述基于沙盘模拟的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意义,结合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目标,设计3个教学案例。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融合,突出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使学员在亲身参与、亲自体验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职场技能。通过对传统组与设计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传统组教学效果总分平均得分71.8分,而设计组总分平均得分78.3分,设计组高于传统组6.5分,两者对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基于沙盘模拟方法,进行高校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设计,可为理工科中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探索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关键词:沙盘模拟;应用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教学设计;评价

2017年,国家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基于人才培养定位可设置为研究型普通高校、应用型普通高校、职业技能型高等职业院校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食品安全管理课程与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企业管理等课程均有内容交叉,如何突出该课程的特色,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成为这门课程授课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沙盘模拟以体验式的教学为主要特点,比传统教学更加灵活,比案例教学更贴近实际,是培养实战能力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基于沙盘模拟的理念,教师可以设定各种各样与工作职责相关的场景,促进学员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并提出对策,拓展学员的食品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强化学员的食品安全管理实践技能,注重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融合,突出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使学员在亲身参与、亲自体验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职场技能[1]。

1 基于沙盘模拟的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既可以是一门课程,也可以是代表几门密切相关的课程。食品安全管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等。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该课程的学时分配通常设置为理论课占2/3,实践课占1/3,传统的实践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开设微生物检验、农药残留检验、重金属检测等实验操作训练。但这类实验内容又与食品微生物检验学、食品分析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相重复,造成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实践课程因与之前学习的实验内容相重复而被取消,全部改成理论课[2]。这就违背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理论兼顾实践的学时分配,无法体现应用型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课程与学时设置特色,很难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食品安全管理课程对于教学的实践性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时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设计。而沙盘模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内容、方法、条件等方面同质化的局限,拓宽了实践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集体验性、实践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为应对工作职场复杂多变的场景打下牢固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实践教学课堂更具吸引力、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沙盘模拟的应用型高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将更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应用型专业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摘要:根据机制设计理论,好的机制应同时满足信息有效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但在委托关系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极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不良后果,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教师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信号传递、合同筛选、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有效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把学校整体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融为一体。

关键词:机制设计委托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教学评价

在组织资源中,人永远是唯一能动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无论何种组织,如何选好人、用好人、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和促使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最大努力,都是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中心工作。于学校而言,同样面临上述问题,也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由赫维克兹(leonidhurwicz)创立、马斯金(erics.maskin)和梅尔森(rogerb.myerson)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designtheory),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并因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运用机制设计理论的有关知识,从分析委托关系下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问题人手,指出由此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后果,最后从信号传递、竞争上岗、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几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好的机制应同时满足信息有效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

所谓机制设计理论,主要是研究“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能否设计一套机制(游戏规则或制度)来达到既定目标,并且能够比较和判断一个机制的优劣性”。在不同的经济机制下,存在着不同的信息成本、不同的激励反应,进而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在经济学文献中,经济学家通常认为一个好的经济机制应同时满足如下三个要求:它导致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利用信息及激励相容。这些要求是评价一个经济机制优劣和选择经济机制的基本判断标准。具体应用到某一个组织,除了实现特定目标外,好的机制应同时满足有效利用信息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

二、委托关系下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