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技术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0 17:17:53
卫生技术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职称,申报,体会
职称评审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人事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医院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0%以上,随着职称改革的深化及相关政策的放宽,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现就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加强领导是做好职称申报工作的关键
职称是评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而带动一个单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要加强职称工作的领导,把职称评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医院要成立以院领导及各专业专家组成的综合审核小组,职称工作日常部门一般为人事部门,明确审核小组的纪律及职责,严格把好申报材料审核关,减少资料填报的错漏,保证材料的准确和真实为申报人顺利通过评审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增加职称评审政策透明度,及时将有关职称评审政策宣传下达
2.1人事部门要及时正确掌握政策,做好宣传下达
职称政策每年都会有一些调整:如从2001年开始卫生中、初级专业资格实行全国统考,针对学历的不同,报考初级和中级的任职年限作了一定的调整;2002年开始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从2005年开始增加一个模块的要求;从1999年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高要完成半年以上的下乡定期工作任务,从2007年起必须完成一年以上的下乡任务;外语政策进一步放宽,免考年龄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者,取得a级(县以下单位人员为b级职称外语成绩合格证书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2006年起广东取消评职称条件中关于部级、省级和市级专业期刊划分的规定,论文数量要求原则不变,这是继进一步放宽申报职称的外语条件后,对评职称条件作出的又一调整。还有除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以外,申报中级以上职称的,要完成两门公修课等等。在信息索取方面,人事部门要掌握主动权,与医务科、科教科等相关职能科室提前作好协调沟通工作,妥善安排医务人员下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密切关注上级部门或媒介公布的有关政策,并通过院内网站、宣传栏、下发通知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公布各级别职称在专业理论、专业工作能力、论文、科研等方面的要求,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对照自身条件申报职称。
2.2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提前做好材料准备
过去的职称评定受岗位编制的限制,存在排资论辈的现象。职称改革后实行以考代评、考评结合,只要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都可以申报晋升,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职称评审政策逐步放宽,特别是在学历、外语方面,如以前申报正高职称须有本科以上学历,申报副高职称须有大专以上学历,大专学历的须从事专业工作20年以上。
现在不再有学历方面的要求;外语方面免考年龄,从2007年起,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1961~1965年出生的,可放宽到40分;1956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免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因此,我们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有计划地准备有关硬件,特别是年龄较大,外语能力较差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要轻易放弃申报机会,可以提前一两年参加外语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否则政策有所变动的时候,错过晋升机会。
三、职称工作日常部门树立服务意识,指导工作要到位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副高以上职称,要填写大量的表格,从2008年起,更增加了网上申报这一环节,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初次申报,对表格的填写要求不清楚,有的申报材料不完善,过于简单或画蛇添足的,人事部门要耐心细致做好指引工作,帮助申报人员能够更完整地完成表格的填写,正确如实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和专业水平。一般来说,每年的晋升表格虽然有所不同,但变化不大,在评审文件未下发之前,人事部门可先提供上一年度的表格,让有计划申报职称的人员作为草稿填写。因为每年从评审文件下发到提交材料,时间比较紧迫,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准备材料,也有更多的时间检查材料填报上的错漏,在时间上争取到主动权。
3.1指引申报人认真填写表格
强调每位申报人员应下功夫填好《()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此表最直观并能全面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是评委评议的参考物,一张表可反映出申报人在学历、工作经历、外语、计算机、理论考试、论文、业绩成果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要求申报人填写此表要认真、谨慎,不漏填、不乱填,如实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供评委评审。在填写《专业技术评审表时》,要好好总结、提炼自己在专业、科研及培养下级人员中取得的成绩,不要把完成专业工作情况填成业绩成果。《专业技术报告》要侧重于专业技术工作方面的内容,不要泛泛而谈。
3.2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及科研成果方面的准备
提交的论文原则上应为第一作者论文,并按论文质量高低排序装订。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的准备,因为论文是申报人在专业技术经验的总结,应是逐步积累的,有些申报人论文准备不充分,如任现职周期5年,前4年没有,到第5年,一连发表几篇论文,这样做会有两个不好的效果,一是时间太仓促,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或即使是优秀的论文,因等候发表时间长而找不到高水平的核心刊物发表;二是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不送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业绩材料,宁缺勿滥。
四、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位
4.1对于暂时不符合申报条件但本人想申报的。目前政策规定,晋升卫生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其论文、业绩成果、学历计算时间为申报当年的8月31日止,个别申报人的业绩超过时限仍然坚持申报,如不获批准会对人事部门有怨言;在下乡工作安排上,医院以大局为重,根据医院中心工作及支援单位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有个别申报人会因下乡未能如愿安排,使申报职称延期,对医院的安排不理解;每当遇到这些情况,人事部门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平心静气等解释有关政策,开导他们,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到位,申报人都不会无理取闹。公务员之家
4.2对于上报评审不通过人员,我们要了解通不过的原因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弱点,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第二年顺利通过。
参考文献
卫生技术论文范文篇2
1.1对象
泰安市13家职业病防治机构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的整群人员。
1.2内容
调查13家职业病防治机构2013年底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
1.3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规模
2013年底13家职业病防治机构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346人。其中,男性174人,占50.3%;女性172人,占49.7%。
2.2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
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中,30岁以下的人员占11.8%,31~40岁的占30.3%,41~50岁的占38.2%,51岁及以上的占19.7%。
2.3从事职业卫生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学历结构
从事职业卫生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占3.2%,本科学历占33.2%,大专学历占41.9%,中专及以下学历占21.7%。2.4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职称结构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中,正高级职称占2%,副高级职称占13.3%,中级职称占51.5%,初级及以下职称占33.2%。
3讨论
3.1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现状分析
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相对老龄化,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较少,总之,存在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职称偏低等问题。
3.2对加强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对策。
3.2.1提高对于加强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人才是一种战略资源,实施人才战略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抓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发现人才等环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职业病防治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决定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才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3.2.2改善专业人才引入培养机制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的必要支撑,这就要求把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放在首位。结合泰安市职业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开发利用人才的工作重点应在育才、聚才、用才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关于育才,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大力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坚持选派业务骨干到高校、上级职防机构及其它高水平医院进修培训。对于本单位的优秀人才,要善于在工作上压担子,为人才健康成长搭建广阔的舞台、营造充足的空间。关于聚才,要树立海纳百川的引才观念,根据工作需要,从地区或全国范围内招聘能引领业务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对单位内部各类人才提供充足的保障,在感情上留住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关于用才,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知才善用的氛围,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打造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又打造强劲的专业管理队伍,根据个人专长将其安排至相应的岗位,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人才充分发挥天赋和潜力,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人才合力。
3.2.3强化培训教育,提升专业技能
卫生技术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下沉式卫生间;漏水;防漏
一、下沉式卫生间漏水的现象
下沉式卫生间漏水一般是指沉池漏水。沉池是指卫生间地面下沉约500mm的混凝土箱体。沉池漏水常见有三种现象:
1.排污管与沉池底板(天花板)接触处漏水。如果此处长期渗漏,不予及时维修,就会形成一条条白乳石形状的结晶体,挂在底板上。这种漏水现象最为常见。
2.下沉式卫生间天花板开裂漏水。天花板一开裂,水就有可能从裂缝往下滴。
3.下沉式卫生间四周墙体渗水。卫生间渗出下的水中带有酸性,墙体受到腐蚀,墙体的结合层常常发青、发霉,还会炭化脱落。
二、下沉式卫生间漏水的原因
尽管造成下沉式卫生间漏水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
1.沉池漏水的原因
在土建结构施工浇注混凝土时,出现漏振或过振,使池体不密实从而出现蜂窝麻面,特别是在池底与侧壁交界的阴角处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回填沉池时违反规定用碎砖,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有可能破坏防水层,引起底板开裂,从而容易出现渗漏现象。
2.排污管道漏水的原因
现在,下沉式卫生间的排污管道通常使用pvc-u塑料管。在安装施工中,管件接口尤其是存水弯的部位,如果粘结不好就会漏水;再者,管道安装好后,在沉池回填或其他工种施工时打坏塑料管,也会导致漏水。
3.给水管道、大便盘及它们的连接处漏水的原因
下沉式卫生间的给水管与便盘连接处常用胶套连接,并用水泥砂浆浇筑固定,若在施工时处置不当或浇筑的水泥砂浆凝固时间不够,碰动了便盘和水管,就会使接口漏水。还有,埋设在沉池内的供水管,如果没有经过试压或者试压压力达不到要求,使用起来也会导致给水管道漏水。安装好的便盘由于不注意使用从而遭到碰坏等,也会产生漏水。
4.地面防水找平层漏水的原因
产生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在贴下沉式卫生间的磁砖或马赛克时,由于有的工人不注意,对防水找平层的不平整部分用锤子或其他工具敲击从而破坏了防水层,水就会流进沉池;第二,在防水找平层做好后,有的用户为了美观,把明装供水管改成暗管时,破坏了防水找平层,修复时又处理不当,也会导致漏水;第三,下沉式卫生间地台与墙交接的阴角处,因处理不当或热胀冷缩等原因出现裂缝导致漏水。
5.装修下沉式卫生间导致漏水的原因
个别用户为了让卫生间更美观,对卫生间天花板进行吊顶安装。在安装时用冲击钻在天花板(沉池底板)上钻孔,破坏了天花板,使之漏水。因此,在安装时一定不能破坏天花板。
三、防止下沉式卫生间漏水的技术措施
(一)防止沉池漏水的措施
1.下沉式卫生间沉池在浇注时,有时会出现蜂窝麻面,为了防止漏水,在沉池内壁用1:2.5的水泥砂浆(内掺7%防水粉)做一层水泥砂浆防水层,沉池的阴角处要抹成r=250mm的圆弧。
2.做蓄水试验:沉池四壁按要求做防水层,安装好排污管,并把管与预留孔之间的缝隙用防水泥砂浆封堵好后,将沉池灌满水,7天后,观察沉池底部及侧壁有无漏水现象。若有渗水,可在漏水部位凿开涂刷的水泥层再重新批灰,直至检验没有漏水,再进入下一道工序。
3.在回填沉池时不能用碎砖,水泥块等,因为这些材料超重,空隙大,不吸水,容易损坏沉池;应该采用煤渣或泡沫混凝土等,回填时要注意不要碰坏沉池内的设施及防水层。
(二)防止排水管道漏水
pvc-u排水管的漏水主要发生在沉池内的存水弯管道接口。在安装pvc-u排水管时,要注意四个环节:第一,检查管件是否有厂家的合格证,要求同一厂家生产,管件要配套;第二,检查管件的粘结胶水是否适合管件使用。一般要求使用厂家配置的或指定的胶水;第三,在粘结管件时,必须把胶水涂满接口的内外壁,用力转动接入,使胶水均匀粘结,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接口管壁存在空隙或气泡孔的可能性;第四,在存水弯排污管接入主排水管前,要进行灌水试验,检查接口没有漏水现象才能使用。安装pvc-u排水管,严格按照以上四个环节施工,沉池内存水弯排污管的漏水现象就会很少发生。
(三)防止给水管道、大便盘以及它们的连接处漏水
给水管道、大便盘以及它们的连接处漏水是很常见的,防止措施有:
1.有的下沉式卫生间供水管道采用暗装形
式,埋设在卫生间沉池内的供水管道在装好后要进行试水,水压要达到标准要求。试水后没有漏水的现象,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2.大便盘在安装时,底部用水泥砂浆筑满固定(注意便盘排污口与大便盘连接器相接处不得塞住,以便中间防水层的水由此排出),这样可以避免便盘在使用过程中被落物损坏或清洗时用力过度损坏。
3.给水管道与便盘接口处处理不当导致的漏水现象最为常见,因此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第一,插入便盘接口的供水管要用特制胶套分别套住(胶套的作用是防止水泥浆从管壁灌入便盘内部导至阻塞),并用铁丝绑扎好,再用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包围浇筑固定。浇筑固定的水泥砂浆要有一定的厚度,不得小于100mm,浇筑完成后的水泥砂浆要注意养护,防止出现裂缝。第二,在回填时要进行试水检查:打开冲水阀,认真检查接口处有无漏水现象,如果没有渗漏现象才可以回填。
(四)地面防水找平层漏水的防水处理
下沉式卫生间沉池回填并做好砼地台后,为了防水,在砼地台面再做一道防水找平层,要求厚度大于20mm,坡度2%,坡向排水口。注意在卫生间地台贴砖时不得破坏防水找平层。地台与侧壁交接处是造成漏水的薄弱之处,因此这里也要抹成圆弧。等其他面层抹光完成后,就进行泼水试验,以检验流水坡度是否合适。
(五)设置中间防水层
设置沉池中间防水层,是一道重要关口,也是沉池防水的极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沉池在施工中,很难做得面面俱到。各种材料性能不同,加上热胀冷缩和老化等现象,一旦沉池注满了水,水没法排出,水气便往外潮,发生漏水;再有通过沉池的排水套管与砼热胀冷缩程度不同,造成管壁间出现裂缝并漏水,这两种现象极为普遍。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沉池漏水的难题,有组织地把水从沉池中排出,在沉池中间设置一道防水层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在设置沉池中间防水层时要注意:一,防水层要做成漏斗形,坡度不小于5%(坡度越大越好),坡向大便连接管的进水口;二,排水出口处与大便连接管周围的水泥沙浆厚度不小于100mm,因为这里是漏水的薄弱环节;三,最好是在中间防水层上面再做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会更有效地防止漏水;四,中间防水层不能与地台混凝土交接,它们之间应用煤渣或其它轻型吸水材料隔开;五,为了防止中间防水层出水口处被堵塞,用松散的石子放在出水口周围,保持良好的透水性。
结束语
下沉式卫生间漏水是卫生间建筑业的一个痼疾,防止漏水应从源头抓起,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地面做防水找平层;设置中间防水层;沉池周壁涂抹防水层,都是有效防止沉池漏水的三道大关。设置沉池中间防水层是这三道大关的重要关口,既能防水,又能把该层以上的漏水排进排污管内。这样,下沉式卫生间漏水现象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卫生技术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下沉式卫生间;漏水;防漏
一、下沉式卫生间漏水的现象
下沉式卫生间漏水一般是指沉池漏水。沉池是指卫生间地面下沉约500mm的混凝土箱体。沉池漏水常见有三种现象:
1.排污管与沉池底板(天花板)接触处漏水。如果此处长期渗漏,不予及时维修,就会形成一条条白乳石形状的结晶体,挂在底板上。这种漏水现象最为常见。
2.下沉式卫生间天花板开裂漏水。天花板一开裂,水就有可能从裂缝往下滴。
3.下沉式卫生间四周墙体渗水。卫生间渗出下的水中带有酸性,墙体受到腐蚀,墙体的结合层常常发青、发霉,还会炭化脱落。
二、下沉式卫生间漏水的原因
尽管造成下沉式卫生间漏水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
1.沉池漏水的原因
在土建结构施工浇注混凝土时,出现漏振或过振,使池体不密实从而出现蜂窝麻面,特别是在池底与侧壁交界的阴角处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回填沉池时违反规定用碎砖,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有可能破坏防水层,引起底板开裂,从而容易出现渗漏现象。
2.排污管道漏水的原因
现在,下沉式卫生间的排污管道通常使用pvc-u塑料管。在安装施工中,管件接口尤其是存水弯的部位,如果粘结不好就会漏水;再者,管道安装好后,在沉池回填或其他工种施工时打坏塑料管,也会导致漏水。
3.给水管道、大便盘及它们的连接处漏水的原因
下沉式卫生间的给水管与便盘连接处常用胶套连接,并用水泥砂浆浇筑固定,若在施工时处置不当或浇筑的水泥砂浆凝固时间不够,碰动了便盘和水管,就会使接口漏水。还有,埋设在沉池内的供水管,如果没有经过试压或者试压压力达不到要求,使用起来也会导致给水管道漏水。安装好的便盘由于不注意使用从而遭到碰坏等,也会产生漏水。
4.地面防水找平层漏水的原因
产生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在贴下沉式卫生间的磁砖或马赛克时,由于有的工人不注意,对防水找平层的不平整部分用锤子或其他工具敲击从而破坏了防水层,水就会流进沉池;第二,在防水找平层做好后,有的用户为了美观,把明装供水管改成暗管时,破坏了防水找平层,修复时又处理不当,也会导致漏水;第三,下沉式卫生间地台与墙交接的阴角处,因处理不当或热胀冷缩等原因出现裂缝导致漏水。
5.装修下沉式卫生间导致漏水的原因
个别用户为了让卫生间更美观,对卫生间天花板进行吊顶安装。在安装时用冲击钻在天花板(沉池底板)上钻孔,破坏了天花板,使之漏水。因此,在安装时一定不能破坏天花板。
三、防止下沉式卫生间漏水的技术措施
(一)防止沉池漏水的措施
1.下沉式卫生间沉池在浇注时,有时会出现蜂窝麻面,为了防止漏水,在沉池内壁用1:2.5的水泥砂浆(内掺7%防水粉)做一层水泥砂浆防水层,沉池的阴角处要抹成r=250mm的圆弧。
2.做蓄水试验:沉池四壁按要求做防水层,安装好排污管,并把管与预留孔之间的缝隙用防水泥砂浆封堵好后,将沉池灌满水,7天后,观察沉池底部及侧壁有无漏水现象。若有渗水,可在漏水部位凿开涂刷的水泥层再重新批灰,直至检验没有漏水,再进入下一道工序。
3.在回填沉池时不能用碎砖,水泥块等,因为这些材料超重,空隙大,不吸水,容易损坏沉池;应该采用煤渣或泡沫混凝土等,回填时要注意不要碰坏沉池内的设施及防水层。
(二)防止排水管道漏水
pvc-u排水管的漏水主要发生在沉池内的存水弯管道接口。在安装pvc-u排水管时,要注意四个环节:第一,检查管件是否有厂家的合格证,要求同一厂家生产,管件要配套;第二,检查管件的粘结胶水是否适合管件使用。一般要求使用厂家配置的或指定的胶水;第三,在粘结管件时,必须把胶水涂满接口的内外壁,用力转动接入,使胶水均匀粘结,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接口管壁存在空隙或气泡孔的可能性;第四,在存水弯排污管接入主排水管前,要进行灌水试验,检查接口没有漏水现象才能使用。安装pvc-u排水管,严格按照以上四个环节施工,沉池内存水弯排污管的漏水现象就会很少发生。
(三)防止给水管道、大便盘以及它们的连接处漏水
给水管道、大便盘以及它们的连接处漏水是很常见的,防止措施有:
1.有的下沉式卫生间供水管道采用暗装形
式,埋设在卫生间沉池内的供水管道在装好后要进行试水,水压要达到标准要求。试水后没有漏水的现象,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2.大便盘在安装时,底部用水泥砂浆筑满固定(注意便盘排污口与大便盘连接器相接处不得塞住,以便中间防水层的水由此排出),这样可以避免便盘在使用过程中被落物损坏或清洗时用力过度损坏。
3.给水管道与便盘接口处处理不当导致的漏水现象最为常见,因此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第一,插入便盘接口的供水管要用特制胶套分别套住(胶套的作用是防止水泥浆从管壁灌入便盘内部导至阻塞),并用铁丝绑扎好,再用比例为1:2的水泥砂浆包围浇筑固定。浇筑固定的水泥砂浆要有一定的厚度,不得小于100mm,浇筑完成后的水泥砂浆要注意养护,防止出现裂缝。第二,在回填时要进行试水检查:打开冲水阀,认真检查接口处有无漏水现象,如果没有渗漏现象才可以回填。
(四)地面防水找平层漏水的防水处理
下沉式卫生间沉池回填并做好砼地台后,为了防水,在砼地台面再做一道防水找平层,要求厚度大于20mm,坡度2%,坡向排水口。注意在卫生间地台贴砖时不得破坏防水找平层。地台与侧壁交接处是造成漏水的薄弱之处,因此这里也要抹成圆弧。等其他面层抹光完成后,就进行泼水试验,以检验流水坡度是否合适。
(五)设置中间防水层
设置沉池中间防水层,是一道重要关口,也是沉池防水的极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沉池在施工中,很难做得面面俱到。各种材料性能不同,加上热胀冷缩和老化等现象,一旦沉池注满了水,水没法排出,水气便往外潮,发生漏水;再有通过沉池的排水套管与砼热胀冷缩程度不同,造成管壁间出现裂缝并漏水,这两种现象极为普遍。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沉池漏水的难题,有组织地把水从沉池中排出,在沉池中间设置一道防水层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在设置沉池中间防水层时要注意:一,防水层要做成漏斗形,坡度不小于5%(坡度越大越好),坡向大便连接管的进水口;二,排水出口处与大便连接管周围的水泥沙浆厚度不小于100mm,因为这里是漏水的薄弱环节;三,最好是在中间防水层上面再做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会更有效地防止漏水;四,中间防水层不能与地台混凝土交接,它们之间应用煤渣或其它轻型吸水材料隔开;五,为了防止中间防水层出水口处被堵塞,用松散的石子放在出水口周围,保持良好的透水性。
结束语
下沉式卫生间漏水是卫生间建筑业的一个痼疾,防止漏水应从源头抓起,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地面做防水找平层;设置中间防水层;沉池周壁涂抹防水层,都是有效防止沉池漏水的三道大关。设置沉池中间防水层是这三道大关的重要关口,既能防水,又能把该层以上的漏水排进排污管内。这样,下沉式卫生间漏水现象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卫生技术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医院卫生管理;信息技术;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医院进行治疗时,不仅要求医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水平,还要求医疗的环境必须舒适,使得人们在接受治疗时能有一个好的心情。所以,对于医院的卫生管理也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信息技术是医院卫生管理当中比较实用的技术之一,在医院卫生管理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的运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信息技术功能的发挥。所以要全方位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采取相应对策解决问题,提高医院卫生管理效率。
1医院卫生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所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技术运用时间较短,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技术发展的主流,正在蓬勃发展当中,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得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能力越来越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虎添翼”。但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医院卫生管理系统的时间并不长,许多基础信息系统还没构建完全,所以许多信息工作都无法展开。由于基础信息系统还未构建完全,所以在信息运用于医院卫生管理工作之前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转化,这样将严重影响医院卫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在信息技术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和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技术更加难以应用[1]。1.2信息管理不协调。由于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时间并不长,所以许多基本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比如在医院卫生管理的资金和物资分配方面,由于信息系统的不完善,许多物资分配或者资金分配计划都无法落实到位,使得信息管理出现混乱,医院在进行财务核算时,也会产生许多问题。这样,不完善的信息技术非但没有起到合理分配、协调工作的作用,反而使得原本相对有序的管理工作更加混乱。1.3信息系统的应用问题。信息系统在应用时由于本身不完善会导致一系列小问题的出现,这些小问题分别影响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久而久之,这些小隐患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最终酿成大祸。比如在各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流和传输方面,由于某些基础系统并未建设完全,所以在信息交流时就会缺失这部分的信息,使得信息整合时不够完整,医院各部门在协调合作时,会因为这部分信息的缺失而浪费更多的人力和物资。1.4医院卫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卫生管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医院卫生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并不了解,也不懂如何去操作。当医院的信息系统逐渐完善时,医院卫生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速度跟不上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所以使得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与要求的水平相距越来越远[2]。
2信息技术运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做好基础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要做好基础信息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2.1.1规划好信息技术的应用步骤,完善不完整的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为医院卫生管理创造有利条件。2.1.2根据信息技术在医院具体的运用情况,统一信息管理标准,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对于要纳入信息系统的数据要先经过审核,在确认其真实性以后才可传入信息系统。2.1.3在信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得农村地区的信息管理达到基本水平[3]。2.2加强信息管理和协调工作。要加强信息管理和协调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2.2.1完善信息管理制度,规划管理工作。2.2.2将经济管理系统融入到医院卫生管理系统当中来,在医院卫生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交流不畅通的问题。2.2.3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使卫生管理工作得到资金保障。2.2.4对医院整体的经济情况大致了解,如果出现卫生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4]。2.3引入辅助技术加强信息交流。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卫生管理工作的时间比较短,应用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可以引入辅助技术来使得信息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比如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加强信息系统当中的信息交流,通过互联网、扫描仪等方式将多个单独的信息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当中包括人员的调动、资金的分配、资源的落实等,加强信息技术对医院卫生管理系统的控制力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4提高卫生管理人员的运用水平。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比较客观的信息技术本身性质的影响,二是卫生管理人员的运用水平。如果医院卫生工作人员的技术运用水平跟不上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那么即使信息系统再完善也无法发挥其正常的作用。所以,医院的卫生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尽快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满足医院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5]。
3结论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在医院卫生管理工作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才刚刚起步,许多工作还未完善,所以出现了许多问题。医院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医院的信息管理水平。
作者:陈俐铭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庄哲华.医院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06):632-633.
[2]王与荣,姚文坡,朱兴喜,戚仕涛,吴敏,王星星,刘铁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野战医院卫生装备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01):35-37 42.
[3]黄惠芳.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04):86-87.
卫生技术论文范文篇6
1.1监督环节多
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务流程通常为:接受客户委托→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制定方案→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出具评价报告,与通常的实验室检测业务相比,多了现场调查、制定方案、现场采样和出具评价报告等流程。为了使工作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质量监督工作必须覆盖所有领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质量监督员对其进行充分地监督。无论在哪个流程,一旦发现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质量监督员即可采取适当的处置方式,有权或直接纠正,或报告科室负责人甚至质量负责人以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2对监督员能力要求高
要求质量监督员“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因此必须具备高于一般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由于多学科交叉融汇的工作性质对质量监督员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熟悉职业卫生各项方法标准和技术依据,熟悉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原理;熟悉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检测步骤和熟悉结果计算、分析和评价等。其次,质量监督又是一项管理工作,要求监督员必须熟悉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只有两者都具备,质量监督员才能在其各自授权的范围内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3监督难度大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在现场完成的,因此,现场的质量监督至关重要,是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准确高效、公正科学的关键一环。对检测实验室内部的质量监督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脱离实验室控制的外部现场的质量监督工作,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容易受各种人为因素影响,不确定因素较多,监督难度大大提高,相关文献也比较少见。因此,质量监督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因地制宜地确定质量监督的依据、内容和结论。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的计划与实施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是中心的主要业务之一,与其它业务一起被纳入到中心的质量体系进行统一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因此其质量监督的计划与实施流程依照中心的规定有序进行。
2.1编制体系文件
规范完整的体系文件能够明确职责与权限,使各项质量活动有章可循且按要求规范进行,以此满足客户和自身的需要。中心质量手册4.1中对质量监督员的岗位职责做了细致的描述:
(1)协助技术负责人实施专业检验/评价工作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2)监督所管辖人员的关键性操作,对本科所采用检验/评价方法、标准、规程等的合法性和现行有效性进行经常检查,确保正确使用有效的技术标准、指导性文件;
(3)监督检验/评价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状态、实验环境和标准品、试剂的来源和有效期限等进行必要的了解、检查并记录,保证检验/评价活动在符合规定的状态下进行;
(4)独立行使监督职权,有权停止不符合规定检验/评价项目和检验/评价报告的发出;
(5)负责管辖区域内不符合工作的发现、识别及纠正措施的追踪、验证、记录等。中心质量手册中根据质量监督员的要求对其任职资格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质量监督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检测/评价工作3年以上,对质量管理体系及检测/评价各过程的工作较熟悉,能全面了解所监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方法及技术,具备正确检查检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能力。质量监督员由各科室负责人提名,质量负责人审核,中心最高管理者任命,目前中心共有7名质量监督员,覆盖了涉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各个科室。同时,一套适宜、符合的质量监督程序是质量保证的前提,是实验室结果科学、客观、公正的重要保证,同时更是质量监督员的工作依据和准则,因此中心还制定了《监督管理程序》,对质量监督的目的、方法、职责和要求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规定。
2.2制定质量监督计划
质量监督是有计划的质量管理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每个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在监督定位、质量、数量、时间、实效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为规范。中心每年年初都会由质量监督员协助质管科制定年度质量监督计划,主要是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素、以往年的质量监督情况作为参考,针对某些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对检测结果影响大的关键环节、新项目和新方法的开拓等方面,统筹安排年度质量监督的内容、项目、对象、频次和要求等,确保质量监督计划能够覆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更具有可操作性。中心要求每位质量监督员定期监督抽查,至少每月1次。
2.3设计质量监督记录表
质量监督笔录是实验室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也是内审、管理评审、实验室监督评审和复评审的重要参数。中心质量监督记录表的格式比较开放化,监督员可按某个监督要素填写单项监督内容,也可根据一整套工作流程涵盖多项监督内容,但原则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可再现性。监督记录最基本的内容包括被监督科室、被监督人、被监督事实的描述。同时,需填写监督结果评价和不符合工作处理意见。
2.4实施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员根据监督计划的要求,对重要的检测业务、采样/检测过程的关键点、薄弱环节,如在培人员、某些易出现不符合工作的技术操作或质量活动进行重点监督。当发现问题时及时予以纠正和制止,并责令其改正。同时,加强与被监督人员的沟通,确保质量监督工作到位、持续和有效。
2.5编制质量监督报告
《实验室认可准则》4.15管理评审要素中明确了质量监督报告是管理评审的主要输入之一,因此,中心质量监督员每年都会形成质量监督工作总结报告,分析年度质量监督的工作情况,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进行审核。同时,质管科也会每季度收集、检查和指导监督员的日常监督记录,使质量监督员工作同样受到管理和控制,以便随时发现监督员工作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的内容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的内容很广,各相关科室质量监督员应从本科室实际出发,监督影响最终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设施与环境、检测方法及确认、测量溯源性、采样、样品处置、试剂和消耗材料、仪器设备等方面。只有形成由质量负责人、质管科、各职能部门、检测部门和评价部门的质量监督员组成的周密质量监督网络,全面铺开监督,才能确保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质量满足各方要求。而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要被监督的各项因素中,需要被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有:
3.1人员《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都对质量监督有条款要求。《实验室认可准则》第4.1.5条规定:“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的监督”;第5.2.1条规定:“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第5.2.3条规定:“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4.1.10条规定:“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地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第5.1.1条规定“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第5.1.4条规定“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由此可见,人员整体素质是保证检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员的监督是质量监督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现场检测/采样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和评价人员按规定都必须经过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培训和考试。对他们应重点监督现场检测/采样人员是否了解相关有害因素的特点;是否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有害因素现场采样、检测的规范,是否熟练掌握现场采样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是否熟悉职业接触限值;实验室检测人员是否熟练掌握和应用化学有害因素实验室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否熟练掌握实验室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评价人员是否能全面准确地识别与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能科学地评价危害程度和健康影响;是否能准确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否能提出有效可行且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建议等。新上岗人员和在培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失误,也是需要被重点监督的对象。
3.2仪器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仪器”包括采样仪器、现场监测仪器和实验室检测仪器及相关的辅助设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评价的项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就不同,因此使用的仪器设备也不同。对仪器设备监督的重点主要有:是否选用合适的经过计量检定合格或校准的仪器设备,是否使用前后对其功能进行了严格检查以确保处于最佳使用状态,是否建立了仪器设备台帐;是否健全了责任人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和期间核查制度等。对于长时间样品的采集,采样人员是否在样品采集前后分别进行流量校正;在采样过程中流量调节是否准确;现场使用的设备由于脱离了实验室控制,其领用和返回中心时是否均进行了功能性检查,质量监督员也应给予重点关注。
3.3材料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材料”主要有标准物质、化学试剂和采样吸收液等。质量监督重点检查是否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并严格检查验收和正确合理使用;是否建立了管理台帐,进行标准物质和试剂材料的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严格管理;吸收液是否随用随配以保证其有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等。
3.4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法”是指在实际工作中依据的各种技术标准,包括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以及相关作业指导书等。对技术标准监督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为现行有效的版本并受控,相关人员能正确地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当标准方法变更或开展新项目时,应进行必要的确认或验证。如果使用非标方法或产生偏离,应经过客户同意和技术确认等。
3.5环境
影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对环境设施的监督主要分二方面,一是对现场采样、检测的环境进行监督,是否满足采样仪器和现场检测仪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二是对实验室内务管理、环境设施的配置、运行和记录情况等进行检查。相邻检测区域之间存在不利影响时,是否采取了有效隔离措施,也是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
3.6采样
在职业卫生服务过程中,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是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准确高效、公正科学、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关键一环。采样方案的正确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生产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杂质及理化性质等,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设备完好程度等,工作地点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化学物质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工作地点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防护设施及使用、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因此要保证样品采集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必须监督好每一个关键点;包括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是否充分,是否调查了项目位置、项目范围、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岗位设置和定员、产品名称及相应的年产量、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辅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生产设备的名称用途和布局、化学室试剂和年使用量、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和职业病防护情况等内容;采样对象是否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采样点是否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真实浓度的地点,是否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地点,是否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侧,采样高度是否尽可能靠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采样时段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重点采样季节是否控制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是否选择在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和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采样时间是否根据评价目的不同而定,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采样的时间都有不同要求;样品的数量及频次是否满足检测和评价要求等。质量监督员的监督依据为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该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检测的采样方法,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由于职业卫生样品的特殊性和检测条件的严格性,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必须正确采样,对空白对照和采样效率等也要进行质量监督。
3.7样品管理
职业卫生样品由于不可能复测,因此在运输、接收、处置、存储、保留和前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也至关重要,可以防止样品被污染或样品中待测物的损失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失真。核查样品在流转过程中的唯一性标识,样品保存条件和运输工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现场采集样品的编号和记录是否相符等。
3.8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最终产品包括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它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利益,是企业降低职业风险、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需要被重点监督。检测报告的质量监督主要包括:数据是否完整准确,是否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实验室资质认定(cma章)和实验室认可(cnas章)是否符合规定,报告信息是否齐全,报告是否有唯一性标识,分包项目是否注明等。评价报告对建设单位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意义重大,需要认真细致的监督,以防止有问题的报告出现。监督员应重点监督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的齐全性、企业工艺流程描述的准确性、评价报告中现场调查记录的真实性以及对企业提出建议的合理性等方面。
4结论
卫生技术论文范文篇7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国际刊号:1001-9448国内刊号:44-1192/r出版地方:广东邮发代号:46-66创刊时间:1963发行周期:半月刊期刊开本:a4
复合影响因子:1.229
综合影响因子:0.352
期刊全年定价:¥240.00
所属分类: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综合
广东医学杂志社简介:
《广东医学》(半月刊)创刊于1963年,由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是广东省历史最悠久的医学期刊。
《广东医学》反映广东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期刊,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报道本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反映国内外医学科研的新动向、新进展。遵循理论与实践并进,以介绍实践经验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提高的编辑方针。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突出综合性,全方位、多层次为广大医药卫生工作员提供医药卫生信息交流与服务。本刊一直是国家科技部用于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获奖情况: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广东医学杂志栏目设置:
述评、专题报道、诊疗新进展、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临床用药研究、中医、中西医结合
广东医学杂志荣誉:
ca化学文摘(美)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广东医学杂志社简介:
《广东医学》来稿应具科学性,并关注创新性和实用性;主题明确,文字精炼,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有独特见解。全文字数(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论著类论文一般不超过4000字,综述·讲座类论文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一般应控制在2000字以内,病例报告在2000字以内。
《广东医学》应力求简洁、确切、醒目。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顶格排。避免使用简称、缩写、标点符号、化学结构式及药品商品名等。
《广东医学》本刊按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认定所有计划列为作者的人都应具备下列条件:⑴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须具备,多作者署名,各作者姓名以“,”分隔。对研究工作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放入志谢项目。每篇论文作者的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单位后附上所在地及邮政编码)各占1行列于文题之下。不属同一单位或科室的多位作者共同撰写者,分别用1,2,3……序号在各作者姓名右上角及相应单位或科室名称左上角标出,单位名称间用“;”,科室名称间用“,”隔开-。
论著类论文采用第三人称撰写的中文结构式摘要,不超400字,明确标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并另纸附上英文文题及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以便编排英文目次表。获各类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另附上与中文摘要相对应的英文结构式摘要[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包括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四要素)]。英文摘要作者姓名与中文姓名要一致,要全列出;但只列第一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名后右上角及第一作者单位名称前左上角标“☆”。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列作者全名及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但英文摘要刊登与否,由编辑部根据论文质量酌情而定。
摘要下另行列关键词3~8个,各中(英)文关键词以“;”分隔,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小写。应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中所列的词。
卫生技术论文范文篇8
关于论文先题的途径,原则上说,可以从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集中攻关的焦点问题和众人关心的热点问题中选择,还可以在别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选题,在新领域中选题。有关这方面的的论述,很多书都有介绍。这里,谈一谈护理作者易忽略的两条途径。
(1)从学术信息中选题。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信息化,人们用信息爆炸来形容信息激增的现象。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为己所用的信息,则研究思路就会大大拓宽。学术信息可以是期刊、书籍刊出的文献资料,也可以是研讨会的学术报告,甚至是消息报道。科学是继往开来的,学术交流是为了促进研究的深入。从文献中可以发现尚须研究的问题,与别人交流中,也会得到选题提示。
例:“化学消毒剂对手术室空气的污染”一文中,作者敏锐地提出在化学消毒剂广泛使用时,它排放的污染物,可对手术室空气造成污染,并用科学实验证实了这个判断,讨论了克服污染的方法。细读全文,第4点“预防措施”中,即蕴含了新的课题。如“4.2改善手术室通风换气条件”,就可以延伸研究怎样解决通风换气和空气清洁的问题,通风多少时间既不影响空气消毒,又可最大限度的降低空气污染?再如“4.3加强管理,选用适当的化学消毒剂”,这提出了关于化学消毒剂吕种、剂量、放置等一系列问题,也提出了替代化学消毒剂的问题。
对文献的再思考,对信息的再整理是很多研究者选题的途径。据说,南方一些城市兴起“剪报”公司,整理、归纳报红色上的消息,出售给厂、商家。企业的生存、发展依靠信息。日本有一家生产小儿内衣的公司,从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日本每年要出生250万婴儿,便想到如果每婴每天用2条尿布,日需量是500万条,立即改生产尿布,至今产切两旺。企业家的成功途径是可以借鉴的。
(2)从国家的大政方针中选题。
护理学要发展就必须融入国家大政方针之中,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主动为国家的卫生工作服务。1997年1月15日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明了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指出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的原则,要“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高度重视科技信息的开发、利用和传播”;“卫生机构要通过改革和严格管理,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决定》中有三处提到要充分调动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护理研究的重要指南。随着工作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卫生服务形式、社区卫生服务已被社会千呼万唤了。据很多国家的经验,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是护理人员,然而在我国护理界还未真正涉足这块领域。学科要发燕尾服,科研要先行,护理人员要学会从国家大政方针上寻找课题,为拓展学产领域取得政策支持。
8、怎样避免选题失误?
选择什么样的论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护理论文的选题原则除通常已共识的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外,论题还要受到专业研究范畴和发表后所产生影响的限定。凡违反这些原则,超出这些限定,可视为选题失误。
怎样避免选题失误呢?以下3点可供参考。
(1)以“发表”作为撰写论文的具体目标。
目标是人们行为的导向,以发表作为撰写论文的具体目标是指作者在选题时,就要考虑到的载体是什么,以发表载体的要求来规范选题。也许有的作者会说,我写论文就是想发表的。既然如此,在选题时就不可不了解读者对象,不可不研究读者的可接受性。
了解读者对象并不困难,因为每一本刊物的主办者,都会认真研究读者对象,并通过一些形式竭力宣传本刊物的读者群。作者只要在选题前仔细阅读刊物搞约及刊物的刊出的主要文章,就可以获得有关信息。用这些信息指导选题,就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如选择一本护理学术性期刊作发表载体,就要避免选科普性、政治性的论题;如果作者选择了一个护理管理的论题,将所写论文投寄护理管理学杂志,"命中”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研究读者的可接受性,是强调论题要有一定的读者面。作者所发表的见解是针对一种较为普遍现象的。有的作者只以少数来院进修人员反映的情况,或在某次会议上听到的零星议论,没有做深入细致地调查,即将某个问题作为论文和研究的选题,结果所发议论并无代表性。若发表出来,会让更多的读者认为这种研究是你水平的重复研究,这样的论文没有指导性。在选题时想到读者的接受性,是可以少走弯路的。
(2)以学科研究方向界定选题范畴。
任何学科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虽然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行学科的交叉现象愈加明显,但交叉不等于融合。一个学科在发展中应坚持“他为我用”的主从原则,否则,这个学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界定选题范畴,可以理解为是选择一个课题的报道角度。如选择一项新技术治疗的护理作论题时,应以护理在新技术中的作用为选题切入点,而不是以新技术的疗效如何为议论点。
再如,研究如何保障药物治疗,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是护理学科研究的课题,而研究一种药物如何生产、配制、临床实验效果等问题,是药学、医疗学研究的范畴。如果认为这是医护的相融、药护的相融,就会偏离学科研究的方向,产生错误的导向。
诚然,界定学科研究方向是难度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护理学科对自身的学术研究还缺乏深度,宏观的导向还不够明确的情况下,更需要有志于护理事业的同仁们,按照科学的思路、科学的原则实施、充实学科研究。从论文写作的角度去看,不正是展示了广泛的选题范畴吗?
(3)以严谨治学为选题的基础。
郭沫若同志曾在《科学的春天》中写到“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治学之苦,苦在严谨。要将一个问题丝丝扣扣论证清楚,没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是难以实现的。
细分析走入论文选题误区的现象,有的是属作者对基本概念尚不明了,就此论说,难免雾里看花,不觅真色。意大利作家康图说过:“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像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此话虽尖厉,但富含哲理。写论文是为了宣事说理,要说理必须自己先明理。
卫生技术论文范文篇9
迄今为止,各职称系列(专业)仍沿袭传统的、滞后的职称论文规定,评价效果不甚理想;乃至评价机制本身的缺陷,所带来的导向偏差及其负面作用,已经直接影响到职称评审的质量和声誉,须予以认真反思。
职称论文规定,涵盖了所有职称系列(专业)中、高级职务,界面过大,层面过宽,不切实际。
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卫生技术、各类教师、经济专业等计29个职称系列(专业)。目前为止,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卫生等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采取“以考代评”获得,论文条件被自然免除,其余的仍要求论文作为申报评审的必备条件之一。
评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确需执行同一性、普遍性的评审标准,方可起到综合平衡的作用。但是,切不可忽视不同职称系列(专业)之间、即使同一职称系列(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
仅举科学研究人员与艺术专业人员为例。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工作性质有较强的探索性、挑战性和创见性。其研究课题、水平能力、创新思维、应用价值、科研成果、业绩贡献等,通常以学术论文、论著等方式反映出来。对科研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尤其破格申报副研究员、研究员的对象,要求高水平、多篇数的专业论文,实不为过。但是,艺术专业职务(艺术等级)则不然。
它所囊括的编剧、作曲、导演、指挥、演员、演奏员、舞台美术设计、舞台技术、美术、文学创作、艺术管理、电影放映等,门类繁多,情形各异,问题复杂。岗位性质和特征,明显表现为实践性、经验性、创意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造诣、艺术风格、创作技巧等,主要靠实践历炼和长期积累,并得到社会、业内认可;更何况舞蹈演员等专业人才的峰值期,还受制于生理性等客观原因。艺术系列规定,凡申报评审艺术专业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须分别在省级以上、部级刊物上发表2、3篇本专业论文;破格申报演员、演奏员专业高级职务,应有2篇本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有关文艺刊物发表等,这些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职称论文规定,助长了偏重的刊物级别、发表篇数、名次排序等攀高之风。
固然重要,但不能视同或等同科技成果本身。其道理很简单,如三峡水利工程、杂交水稻推广等都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然而并非表现为大量的学术。
但是,各职称系列(专业)的论文要求,太偏重的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发表篇数、名次排序,太看重这些表层性、易见性的外在形式;对破格晋升对象更是层层加码、框框甚多,惟恐本职称系列(专业)“矮人一截”,有失体面。如,高校教师职务评审规定,凡破格晋升副教授职务,要求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出版10篇以上论文,均应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教授职务本应体现教书、授业、育人。其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实验工作量的完成结果及其业绩表现,乃是核心的评审标准、重要的破格晋升条件。同样,卫生专业技术系列(专业)评审医师职务,应侧重于医师的临床医术、经验和医德。诸如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专业人员、翻译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等,也都属于类似情形。
重论文数量、重文凭“产地”,极易趋同概念化。即把“两文”硬件简单相加,导致了评审标准和评审质量的降低。盲目追求论文篇数的做法,忽略不计论文质量的结果,直接影响了论文的价值性和贡献率;“以量界定”而不是“以质取胜”的潜规则,间接影响到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建功立业。据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毫无价值或价值甚微的论文,发表得太“乱”、太“滥”,约估高达80%左右;反之,高“含金量”的一篇论文,可谓“以一抵十”。
职称论文规定,诱发了利益驱动,导致抄袭剽窃论文的行为和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论文在职称评审的总“盘子”
里占有主要“份额”,且评聘与待遇挂钩,一些人为了评上职称,既长“面子”,又多“票子”,受功利驱动,托人情、拉关系、雇“”;社会上甚至冒出专门炮制职称论文的“经销商”。
此外,论文造假竟然在原本“一方净土”的高校、科研等部门滋生蔓延,影响恶劣,令人遗憾而痛心!有的教师在网上下载论文,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旋即变成自己的;有的学者为了拼凑应急,居然把早期专著,肢解为若干篇系列等等。
论文造假还悄然波及到编教材、办讲座、评奖项等其他学术腐败。就连一些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也因公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而东窗事发。据报刊披露,原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美籍华人学者杨杰,在博士点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申报材料中,把2004年发表于《肺癌》(lungcancer)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列入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清单。经查办,杨杰被解除同济大学教授职务,将不再承担任何教学事务。可见,通过行政、经济、法律、道德等诸种手段,加大论文打假力度势在必行。
职称论文规定,催生了不当竞争、利益均沾,致使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观受到影响和破坏。
凡开展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各职称系列(专业)主管部门,都规定了申报材料要求和报送截止时间。论文要在哪一级刊物发表、什么时间发表、发表的篇数和字数能不能达到规定要求,这些都成了一些申报者伤透脑筋又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桩“心病”。特别在环节上,为了赶时间、抢速度,煞费苦心,各显神通,悄然演绎着一股不当竞争的“暗流”涌动。有关系或肯花钱的人,即使文章不佳,内容雷同,一年内可以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若干篇论文;而没有门路的人,也想方设法,四处活动,其情形不亚于政界上的“跑官要官”。
论文作者与出版单位之间,按照不成文的“契约”进行交易,“互利双赢”。一方为评职称而写论文,不但没有稿酬,反而“倒贴”,刊登一篇论文须花费500元至800元不等,且价位一路攀升,据媒体透露,有些医生,则让医药代表花钱搞定某些医学刊物;另一方“屈尊”谋利,有辱斯文,凭关系、分时间、定篇幅,异化为“交费论文”,有价值论文却被缓登、不登。
这些事实已是不争的、公开的“秘密”,群众多有烦言。知真、从善、爱美,乃学界人士孜孜以求的价值观和学术观,一旦被扭曲或长时间受到侵蚀和影响,若不及时遏制,将在知识领域造成更严重的学术腐败。
职称论文规定,涉及到的评价方式,过于陈旧、封闭,适应性差,灵活度不够。
目前,职称论文的评价方式有三种:即论文鉴定、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论文鉴定和论文评审长期沿用至今,形成普遍使用和基本手段的主流评价方式。
论文鉴定方式,要求送审者的代表作隐去姓名、单位等标识后,由相关系列部门负责送交两位专家进行鉴定,并按照规定时间及要求,写出定性评语,确定等级意见。专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鉴定结果大相径庭。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外,论文鉴定费虚高不下,社会传闻颇有微词。
论文评审方式,一般由相应的专业组或评委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对申报者的论文进行审阅评议。鉴于专家鉴定意见,极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沉锚”心理效应,或被专家鉴定意见所左右,或专家鉴定意见替代了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意见。此外,高校、中小学、卫生系列等专业组或评委会,每年一次性集中评审对象多达七、八百人甚至上千人,在评审量大、时间要求紧、工作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论文评审过程中难免出现“前紧后松、外紧内松”的起伏波动。有的评审对象戏言:
“论文能否过关,一靠评委脾气,二靠个人运气”。
论文答辩方式,是改革职称评价机制的新举措,值得充分肯定和倡导。
但目前仅适用于破格晋升和“选优”对象;在论文答辩的实体和程序规定方面,缺少开放性,技术含量低,答辩时间太仓促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职称论文规定的改革
俗话说“矫枉不可过正,过犹反倒不及”。“叫停”职称论文规定,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利于深化职称改革。
的数量和质量,是代表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科学界定职称论文的适用范围,采取哪些有效的评价方式,扭转“为评职称而写论文”、“以职称论文多寡论大腕”的不良风气,使论文评价效果真正得到社会、业内认可。
职称论文规定,要适应不同职称系列(专业)、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层次的特点和需要。就论文的实用性而言,哪些职称系列(专业)更适合它的要求呢?
目前29个职称系列(专业),按照专业技术岗位性质和职责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属于研究型。主要从事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图书、资料专业人员,文物、博物专业人员,出版专业人员。第二类属于研究专业型。既有较强的研究成分,又需要较丰富的专业经历;如,高等学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经济专业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新闻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审计专业人员、律师、公证员。第三类属于专业技能型。岗位特质凸显实践性、经验性和技巧性;如,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艺术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小学教师、技工学校教师、翻译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海关专业人员、船舶技术人员、航空飞行技术人员。
一般意义上讲,研究型和研究专业型的职称系列及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技能型的高层次人才,列入论文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较为合适。
职称论文规定,要突出论文的价值性。换言之,求其精、患其滥。旨在激发、鼓励、支持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撰写大量新水平、高质量、有价值的论文;不能简单地、片面地强调论文数量、或没有发表、登载论文的刊物级别等,掩饰或取代论文质量;切忌忽视论文在部级或省级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被引用、检索或被引用多次等相关要素;对极有价值的原创性论文,应予以特别优惠对待。
职称论文规定,要发挥与时俱进的引领功能。尊重论文主体,尊重智力成果,尊重科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就;论文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既有常规性,亦有超常规性,乃至为“自选动作”预留空间;多视角、全方位地公平、公正评价论文的实用性、价值性,激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和思考,按照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的原则,本文拟提出以下四种基本模式,改变以往那种“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和弊端。
模式之一:“以评为主”
研究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某一方面应当有一定或全面的开创性研究。其知识积累,理论修养,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创新业绩成果等,没有穿越时空隧道、耐得住寂寞的坚韧精神,是难以做到的。对申报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非但不能放宽论文条件,而且要适当提高评审标准。即规定任现职以来,应撰写并发表较高水平、较多篇数及字数要求的本专业论文,提交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
发表本专业论文的报刊目录等予以明确,便于人事部门进行资格预审。如,申报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在《社会科学权威学术报刊目录》之列。
长期以来,部分系列主管部门要求论文代表作送审,此举事倍功半,不仅程序繁琐,费时耗资,且封闭性强,弊多利少。其做法应逐步淡出,适时取消。解决论文代表作的实用性、价值性的途经和方法之一,可以由若干名同行专家组成的论文鉴定小组,对论文进行梳理分类,集中审阅,形成合议性意见,提交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
此外,有分正高的系列(专业),申报正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对象数量少,评审标准高,作用影响大,论文质量仍以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为主。
模式之二:“以考代评”
研究专业型的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专业性强,适用性广,分布面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且系列排序多居较突出位置。
如果评价方式能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公信度高,解决好论文的实用性、价值性问题,将对职称评审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和推动作用。
前述提及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卫生等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采取“以考代评”获得,论文条件已自然免除;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实行“考评结合”机制。
由此推及,可以试行论文“以考代评”模式。即由省职改办会商有关系列主管部门,委托省人事考试机构,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论文或类似论文科目考试办法。如为应试者提供相关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以进行论证和提出对策为主要内容,检测、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适用对象为高校教师、农业技术人员、新闻专业人员、律师、公证员,高级经济师、副主任医师(药、技、护),以及工程系列的建设工程、信息技术工程、工程技术等技术性、通用性较强的部分专业申报中、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论文考试成绩合格,作为评审条件之一;、论文代表作送审等相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免除。
模式之三:“以辩代评”
专业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重在实践经验、业务技能、艺术造诣、传艺带徒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以及特有的风格、影响和威望被同行认可程度。从岗位特质和人才特点看,申报评审中、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宜设置的门槛。
不作为必备条件,并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对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逻辑思维和写作水平的要求,而是寻求切合实际的评价方式,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校教师培养了质量高、数量多的优秀生、特长生,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案分析报告、教研成果总结、有关素质教育或德育教育的经验总结;工艺美术人员结合设计、创作、参评作品,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创作体会等凝结智慧与经验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虽已发表但毫无价值的论文相比,“此地无声胜有声”。有关业务工作报告和经验总结,只须经所在单位或部门确认系本人独立撰写,即可作为专题答辩材料。
答辩工作由同行专家小组承担。
根据申报人所提供的专题答辩材料,以业绩成果、创新潜能、文章价值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互动式答辩和量化式测评,由同行专家小组讨论,形成答辩结果的书面意见,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优劣取舍,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不再进行论文评审。
对专业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以辩代评”模式,既能发现具有真知灼见的优秀人才,又能爱护、稳定和凝聚一大批真才实学、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骨干。
鉴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信息资源不对称、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实际情况,现阶段,“以辩代评”模式同样适合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如卫生系列(专业)申报评审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临床医师的病例分析报告,药、技、护人员的业务工作总结等,都可以作为专题答辩材料,由同行专家小组进行答辩认定。
模式之四:“辩评结合”
论文答辩反映动态性、直观性的特征;论文评审具有静态性、间接性的属性。因适用范围和对象不同,评价效果各有利弊。两者之间如何兼并包容,优势互补,值得探索与尝试。
“辩评结合”模式,即采取论文答辩与论文评审相结合的方法,从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上,发现和选拔各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适用于极有价值的论文和特定的评审对象。
众所周知,在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创新是分层次的,改进和完善是一种创新,原始创新才称得上高层次创新。各职称系列(专业),凡申报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任现职以来撰写有创见性、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在省(部)级以上cn刊物发表;或在省(部)级以上专业技术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被引用、检索或被引用多次,经同行专家小组专题论文答辩,达到高水平等级评价标准,即可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确属极有价值的论文,可作为正常晋升或破格晋升的重要依据,论文数量不作硬性规定。公务员之家
为了推动行业建设,适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发展的特殊需要,对特定的评审对象,也可以采取“辩评结合”模式。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是我国经济领域的5个重点行业。目前,致力于提高重点行业的运用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头戏”。
卫生技术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职护理;科技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高职院校的四大职能,同样,科研与社会服务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与使命[1],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为了更好适应高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的要求[2],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存在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3]。作为地方职业院校,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常常是各学者关注的问题。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本课题组开展了“浙江省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技能力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的专题调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调研对象与方法
1.1调研对象。将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的专任教师作为调研对象。调研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加调研且工作满24个月,排除在本校行政部门工作的专任教师。计划调研人员100名,按照整群抽样办法,实际成功访问98人,访问成功率98%。即衢州职业技术学院37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2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9名。其中兼职教师17名,专职教师81名;高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33名,初级职称48名;50岁及以上13名,36~49岁15名,35岁及以下70名。1.2调研方法。1.2.1研制调研问卷表。参考有关专家研究[4⁃5]成果,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课题组研究制定专门的针对护理专业教师的调查问卷表,分三大模块。一是调研引导语,明确“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争创一流高职院校”这个调研主题;二是角色模块(包括职称、职务、年龄等信息);三是专题调研内容模块,设置您认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针对影响因素请您提出对策建议两项内容。影响因素中设置了科研培训、政策机制、科研团队、科研氛围、自身科研水平等5项客观题(每个问题设置是、否两个选项)和1项主观题(由教师自由填写);对策建议为主观题,采用开放性填写方式。1.2.2问卷调查。调研时由课题负责人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进行交流,交流时课题组负责人首先介绍创建一流高职院校中科研工作的主要指标要求,如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到款额、高层次项目及成果、成果转化等,同时也介绍了国家、省、市、学校现有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访谈双方围绕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进行交流,气氛好,最后问卷表由被访问者后续思考后匿名填写,减少被访者的担忧或干扰,提高真实性。1.2.3收集并分析科技服务成果信息。98名被访对象2016—2018年科技服务成果包括技术服务到款额、专利数等9项数据,由各相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供。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调研结果
2.1问卷调查获得的主要结果。回收调查问卷共计98份,有效率100%。整理问卷数据并分析得出,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从高到低分别是科研培训、科研水平、科研团队、政策机制、科研氛围、项目指导及科技特派员数量,人数及占比分别为24(2448%)、23(2347%)、17(1735%)、16(1633%)、15(1531%)、8(816%)及5(510%)。2.2调研对象。2016—2018年科技服务成果状况98名护理专业教师2016—2018年发明专利及科技特派员项目为零。专利总数、厅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数、论文总数3项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核心论文数呈下降趋势。技术服务到款额、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一级论文数3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3讨论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卫生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2023-04-28 15:36:17
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研究 2022-12-26 08:49:28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2022-10-09 09:40:32
省域公共卫生应急协同救治体系建设成效 2022-10-08 11:08:30
国家卫生县城档案管理工作要点 2022-10-08 09:52:25
卫生健康系统业务档案管理服务策略 2022-10-02 09: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