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论文范文10篇 -ag尊龙app

时间:2024-04-29 19:07: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文护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文护理论文

1护理方法

1.1规律性护理

规律性护理方法,是指管理精细化、具体化、程序化、规章化、有序化、规范化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化。按照规律性化护理方式,有利于精细化管理,将管理方式与实际工作联系到一起,在做好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将管理延伸与扩展。规律化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凸显,具体问题落实到相关部门,做到责任到人,问题到户,从而保证工作有规律地进行,确保工作的质量[3]。护理工作是医疗的重要部分,护理工作环节多,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细节,加强护士工作中细节思维的训练,使护士形成细节意识,目前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参予人员多,且环节多,一个细微的环节出现差错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4]。

1.2注重服务细节

增强患者归属感骨科老年高龄患者多,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原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基础上再加上骨折创伤及大手术的打击,所以护理的难度相当大。某一细节稍有疏忽就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故工作是否细心细致,关系到患者安危和手术治疗的成败,故护士能不能做到主动关心患者,细心地观察患者的早期、微小疾病的变化,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的生命,才是我们护理工作最终目标。所以护理效果与护理工作的精细化密切相关,护士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同时将护理工作个体化,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体现同感心,设身处地的考虑患者的感受,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既让患者感觉亲切感,又让患者感觉到归属感,对患者的康复有显著意义。

1.3建立关爱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有注册护士841名,本次试验选取呼吸内科病房、心内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骨科病房、胃肠外科病房、儿科病房、消化内科、眼科病房等8个病房的护士进行试验,每个科室内随机分成2组,人数均等,一组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措施,另一组为人文关怀试验组,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措施。8个科室共计218名护士,护士工作年限为:1~5年67名,占30.73%;6~10年82名,占37.61%;11年及以上69名,占31.65%。性别:女性210名,男性8名。年龄21~51岁,平均(27.65±7.01)岁。职称:护士72名,护师102名,主管护师44名。2组护士的年龄、性别、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正式注册的在职临床护士在本科室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或轮转科室的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定期进行人文知识讲座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每月开展一次人文知识讲座,请知名大学的教授或者社会学者就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展开讲座,普及人文知识,使平日在医院工作的护士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学到更多的专业之外的知识。

1人文关怀与临床护理的关系

现代护理的关键是人的健康,具体包括四个部分:环境、人、护理及健康。然而护理人文关怀的思想核心为以人为本,这也是护理科实施人文关怀的精髓及核心。只同时也制约医院的发展。因而,内科护理人员应尽快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不断提升护理水平和护理技能,同时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和文化因素,建立和谐、稳定的内科互利环境,巧妙化解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提高内科护理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有尊重患者的人格,以人文本,关爱患者生命,才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医学抚慰生命的善意,感受到人文关怀。

2在骨科日常护理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最终目的是实施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是具有爱。医护人员的职责不只是口头的一个承诺,而是要认真做好每个动作,说好每一句好,注意每个眼神和表情,这些都可能带给患者不同的感觉。护士应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护理中,充分尊重和关爱患者。具体如:(1)进入病房前先敲门,随手关门,做到轻声说话,轻声走路,轻声开关门以及轻轻操作;(2)在工作期间不在操作患者时接听私人电话,将贵重药品带到患者身边,以便需要时使用;(3)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选择合适的称呼。

3在骨科护理的各个环节体现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护理

3.1在患者住院到出院全过程体现人文关怀

护理论文是对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某种护理问题或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和说明的一种论述性文章[1]。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护理论文,既是对所从事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传播知识、开展护理科研、发展护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拟结合本人的写作实践,就临床护理论文撰写存在的难点和对策作一简要介绍。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护理论文是对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某种护理问题或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和说明的一种论述性文章[1]。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护理论文,既是对所从事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传播知识、开展护理科研、发展护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拟结合本人的写作实践,就临床护理论文撰写存在的难点和对策作一简要介绍。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标准属于规范的范畴,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护理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是论文全面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一方面深深体会到标准化在护理论文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时时感受着不“标准”、不“规范”的投稿论文。为此,笔者对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确定可刊用的部分投稿(原稿)进行了检查,对常见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使护理论文在信息时代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空间被传播、利用。

1材料和方法

在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可刊用的518篇护理论文中,抽取50篇含中文摘要、关键词的论文原稿进行检查和分析。

检查内容:①论文编写格式中的题名、摘要、关键词:论文编写格式包括的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在此只能就其前置部分的题名、摘要、关键词——文献检索的重要入口[1]进行讨论;②名词术语;③计量单位;④数字;⑤参考文献;⑥图表。

检查标准:题名、摘要、关键词以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文摘编写规则》为依据;名词术语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依据;计量单位以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标准,要求以单位符号表示;数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标准;参考文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他内容以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期刊登的稿约要求为准。

2结果

为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护理教育不仅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要和国际接轨,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护理人才。因此,成都大学医护学院近年来努力寻求与国外合作的机会,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最近,学院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学院合作,拟采用“2 2”的培养模式,培养面向荷兰乃至欧洲的护理人才,为国际护理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笔者在假期有幸到荷兰汉斯大学护理学院作学术交流,收集到汉斯大学的护理教学计划,并与国内教学计划对照研究。

一、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

(一)培养目标

1•中国:护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具备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2•荷兰汉斯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须有管理才能,有远见,能够处理复杂情形,知晓卫生保健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具备良好的评判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明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毕业生是能够在欧洲劳务市场发挥作用的高级职业护士。

(二)基本要求

摘要:目的构建跨文化护理背景下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树立专业教师跨文化护理教育理念,提高其跨文化护理教育能力;建设具有跨文化护理特色的课程体系模块;编写具有跨文化护理特色的教材;采用有利于提升本科护理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连续性的跨文化护理教学评价体系。结果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就业单位和考研学校的档次迅速提升;学生对培养模式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较强。结论改革后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多元文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指两种文化现象,即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社会的文化,前者是指殖民国家的统治文化和原住民的种族文化,后者是指具有不同社会和文化来源的民族虽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各民族之间以及各民族群体之间的文化特性有较大的差异[1]。因此,多元文化背景包含多元文化的差异、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美国护理专家ma-deleineleininger于20世纪60年代在人种学及对护理和健康—疾病照顾相关习惯、信念和价值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跨文化护理的概念。她认为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同时强调文化因素对健康的作用,强调因人施护,即护士应根据人们的文化价值和对健康的认识,为其提供有意义和有效的护理保健措施[2,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界、跨区域的人,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多,也就是具有多元文化的人群越来越多,同一所医院的护士面临着从护理一种文化的病人到护理另一种文化的病人,即跨文化护理。因此,跨文化护理已成为我国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跨文化护理教育也成为护理专业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跨文化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跨文化护理教育存在许多问题:①缺乏具备开展跨文化护理教育的高素质教师;②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偏重基础医学,教育理念不符合现代国际护理的要求,对语言应用及文化素养的关注不够,从而导致跨文化护理内容的缺失;③缺乏规范化的跨文化护理理论和实践教材;④现有的跨文化护理教育多以英语教学为主,未能将本土化的跨文化护理理念融合到护理教育体系中;⑤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4-9]。针对以上问题,我院尝试对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改革措施

摘要:随着当代护理学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开展,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方式出现了过分重视专业技术和忽视护理人文教育的严重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顺应当代教育和时代的要求,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渗透礼仪、人际沟通、美学欣赏等人文课程,利用专业教学及丰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人文素质

一、引言

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战略方针。随着整体化和人性化护理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社会大众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对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护理专业学生的强化自身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是顺应当代护理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相促进的趋势所需,已然成为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医学护理模式变革的需要,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由此看来,当前我校护理教育急需在重点强调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教授和实践护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强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相关教学,教授学生人文知识,将浓厚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升其人文关怀能力。

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护理学专家意识到加强护理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和必要性,其中不乏有院校作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但护理专业人员素质课程教育进展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人文课程师资现状及问题。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教师作用极其重要,教师本身应当丰富的人文知识储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和爱岗敬业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当前护理专业教师往往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而人文学科教师又往往对护理医学知识了解甚少。面对此现状,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有效地激励政策,制定了开展计划。但从长远来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的师资迫在眉睫。(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1.人文知识基础差。护理教育大多仍然把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方面,这诚然是不可否定的。但过分强调对专业课学习和训练,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导致了教学方式单调、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与护理实践脱节等问题。因而,如今的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知识基础相对差、人文相关知识面过窄,语言组织和表达沟通能力弱,文字组织能力和撰写能力较差,甚至有部分学生连做个口头自我介绍或者作一份格式规范的个人简历都成问题,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护理专业学生个人长远发展[1]。2.人文意识淡薄。当代学生大部分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长辈们过度的保护与关注,在无形中滋生了他们的缺乏同理心、过于自我、任性自私等不良意识,再加上护理专业的教学一直看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与考核,对人文素质教育严重忽视,因而学生人文意识淡薄,会造成将来医学护理临床工作岗位上对患者态度冷漠,缺乏人文方面的关怀,不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工作不懂得变通,缺乏主动性,怕苦怕脏怕累,不愿意和患者多沟通,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3.语言沟通表达能力不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生活、工作、学习、发展和进步的基本手段和途径,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桥梁,护士与患者只有进行了良好、有效的沟通才可以建立健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家庭和心理,才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看,当前医护工作者与患者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占九成都是沟通不到位所致,这实际上也与我国目前医护工作者的培养体系和知识结构一味强调纯医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意识的培养有重大关联[2]。但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自身积极性极其差,语言沟通表达能力也严重欠缺,大多数还沉迷于qq、微信及朋友圈甚至网络游戏之中,缺乏健全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这会阻碍团队建设和发展,还会对学生自身长远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三)护理人文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未能完全发挥。当前护理人员关注疾病和治疗的多数,极少关注病人与家庭社会、护理和预防,未与护理角色定位和培养目标达到匹配,导致护患之间关系的不断恶化。人文教育的关键是应用,学校的护理人文课程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人文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将人文科学融入到护理实践中去。人文课程教育的宗旨是:人文课程教学不是为护理学披一层“文化外衣”,而是使之加强对人的生命、死亡等方面的进一步思考与理解。因此,人文课程的教育教学绝不是单纯地记忆人文相关的知识,它不仅应当被渗透到护理专业教学中,更应当加入到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学科研中。

2019年,中国科协等7部门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对有望进军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作为领军期刊分领域、分层次、分类别地进行精准扶持和重点建设,旨在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1]。相对5000多家科技期刊,“卓越计划”各类资助期刊入选的数目占比较小。但“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不仅仅是我国目前几百个一流科技期刊关注的事,而是整个科技期刊界的大事”[2]。“如果我们以成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作为所有科技期刊的努力方向,那么四流期刊有较大可能转变为三流,三流的可以升为二流,二流的可能会升为一流。这将带动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普遍向上提升一个台阶[3]。由于地域位置、经济发展、信息获取、人才交流,以及地方办刊意识、重视程度等因素,对各期刊而言,入围“卓越计划”的起跑线并不相同,大量的普通期刊在争创一流科技期刊时会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如果一味地强调卓越期刊建设,可能会存在学术资源分配的差距。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在对科技期刊中的优秀期刊进行介绍和讨论[4],对未能入选“卓越计划”的科技期刊的生存环境及其如何争创一流的分析与策略方面的研究较少。这种基于“幸存者偏差”的研究成果,对大多数普通期刊缺乏实际指导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将以地处贵州省的《护士进修杂志》(以下简称本刊)的办刊实践为例,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行总结与反思,探讨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1办刊历程:危机带来的冲击与反思

本刊位于西部贵州省,创刊于1986年,30余年来,历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被多家数据库收录。1992—2008年连续5次作为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2年至今,多次入选“中国统计源核心期刊”。本刊以高质量的办刊实践取得了较多荣誉,成为贵州乃至全国护理学科学术交流和人才成长的平台,为我国护理学科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发展态势日新月异。本刊创刊之际,全国仅有3家公开发行的护理类科技期刊,至2020年,全国公开发行的护理类期刊已有28家(含中英文)之多。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护士仅有3万余名,至2019年,全国注册护士的总数已超过400万[5]。随着0我国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教育层次的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水平也在逐渐加强。虽然我国护理期刊办刊规模和水平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护理人员人均拥有的护理期刊资源仍然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学科建设和人才成长的需求。加之我国护理期刊科研论文质量较其他科技期刊存在一定差距,学术影响力水平仍非常有限。近10年来,由于办刊理念、办刊手段滞后等因素,本刊的发展遭遇了瓶颈,影响力也呈下降趋势。如何才能发挥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本护理期刊的优势,助推护理学科的发展,真正能够服务临床和护理人才的培养,本刊在进行多次自检、自查的基础上,邀请护理专家、编辑大家审读杂志,共同评估杂志现状,找出存在的3点主要问题:1)优质稿源不足;2)办刊理念较传统,创新意识薄弱;3)传播手段相对不足。经与各方专家反复讨论分析,本刊对期刊发展进行了新的方向判断和目标调整,提出在自身不具备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条件和能力的情况下,不唯指标论、不唯数据论,在传承继往办刊定位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集中在“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学科占位”内功构建上调整,着力提升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2夯实内功建设的发展策略

2.1约组优质稿件

“内容”是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优质稿源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本刊年来稿量在10000篇左右,但优质稿源明显不足。关注学科热点、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动态,采取约稿方式争取优质稿源是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最佳途径[6]。为此:1)我们打破传统主要依靠自由来稿的被动局面,由主编挂帅,依托专家资源,主动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拜访业内名家,约组具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高质量论文。2)外派编辑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倾听临床专家的声音,关注学科发展动向。3)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专家、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为专家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优质服务。4)在用稿过程中发掘优质作者,并为青年作者的快速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2018年,本刊在与复旦大学护理学院jbi循证护理中心多次沟通后,以连载的方式对joannabriggs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年发表的13个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详细的解读,为国内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供工具和参考。2019年,在得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方面在业界有较好的口碑之后,编辑部立即与该院护理部白姣姣主任取得联系,约组了有关糖尿病足病和甲病护理的多篇优质文章。近年来,编辑部还通过编委向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潘绍山教授约组了“人文护理的机遇与挑战”等;向香港理工大学陈胡和安琪博士、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朱明霞教授约组了“护理的关顾与关爱实践”“第三种爱浅析”;向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brendanevidjon教授和marrygullatte博士约组了“肿瘤护理的循证实践”和“中国肿瘤护士在癌症症状管理中的新角色”等优质文章。开拓了学术视野,助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